第37章 喧哗与骚动
推荐阅读:战神狂飙、SSSSS级死神、阳光开朗的木叶下忍、残疾王爷站起来了、万古帝婿、至强龙尊、人已暮年,开局父子相认、九重仙图、穿成早夭的团宠、四合院之商鹏、
接下来的几天,刘培文就在嘈杂纷乱的环境中度过。
对于全天都有人来家里凑热闹看电视这件事儿,刘培文最惊讶的地方是大家体力还真不错,别看平时吃得不怎么样,耐力还都不缺。
甚至几天下来,能在手摇发电机上坚持的时间也成了村里男人们互相攀比的谈资。
更有好事者如李金梁小朋友,拿着从学校偷回来的粉笔,公然在村里的墙上写计时榜单,一度引来全村人的围观。
结果就是,男人们如果谁不摇个二十分钟,好像就成了太监——总之就是不行。
白天里每日闹哄哄的,刘培文只好躲出去看书,或者干脆晚上熬夜看书、写作,白天睡大觉。
初七这天,《步履不停》的初稿终于完成了,刘培文反复读了两遍,激动地心情才渐渐平复。
这本小说,不能仅仅是自己创作上的一次尝试和突破,更是自己重生以来想写的第一篇小说。
而因其内容又关系到刘培文今世家庭生活的一些复现,这就让这本小说,成了一份独一无二的悼词。
是的,悼词。
这篇小说的字里行间,既是对原身二十年来生活的一篇悼词,更是对这个家庭过去的人的一份悼词。
把怀念和想说的话都写在小说里,离开了小说,却故作不在意。
这也许就是人生吧。刘培文有些唏嘘。
只可惜这样意义重大的作品,在刘培文看来注定是小众的,不被广泛欢迎的。
可是他还是要写,这不是为了别的东西,更多的像是给自己的一个交代、一个总结,一个可以证明自己能走下去的通行证。
至于搞钱,还是得以后写长篇。
刘培文现在对于写作这件事已经渐渐驾轻就熟,每次写小说也都会尝试对自己有所突破。
这篇小说,他打算回燕京之后再精修一番,等改得自己满意了再去交稿。
初十这天,兄弟俩再次踏上去燕京的路途。
一起出发的照旧是田小云。
当他们从商州分别时,田小云破天荒的给了两个人一人一封信,并且叮嘱二人到燕京再看,而且一定要各看各的。
怎么我也有?
刘培文看着手里的信封,心中纳闷。
刘培德望着田小云远去的身影,又低头看看刘培文手里的信封,终于吐出了一句话。
“怎么你也有?”
刘培文看着此刻眯着眼睛,面色狐疑的弟弟,心想树根你终究是变了。
“关你屁事!田小云给我的信,跟你有什么关系?”
刘培德闻言语塞,摸摸鼻子,不再说话,只是把田小云给他的信塞到了书包里。
等到了燕京,已经是元宵节的前一天。
本来照例是兄弟二人在燕京过节。刘培文此时还有几天假期,正打算是不是带弟弟去开开洋荤的时候,刘培德竟然说元宵节有事儿,就不一起过了。
这让刘培文大为惊叹:不是吧,就一封信!不给你看,怎么还耍脾气了?
但他也乐得逗逗这个纯情的弟弟,于是头也不回的走了,根本不给刘培德反悔的机会。
……
到了元宵节这天上午,刘培文提着昨天买好的东西,背上板胡,就去了后海南沿26号。
既然不跟弟弟一起,那不如来陪着自己这位姥爷共叙天伦之乐。
“啪啪啪!”
刘培文拍了几下门,却是无人回应。等了半晌,却始终不见人来。
“难道是元宵节出门去了?”
刘培文思忖半天,还是决定等一等。
这个时代没有手机、网络,什么都慢,出门找人、办事,往往一去就是一天,白跑好几趟的并不罕见。
刘培文从燕大蹬到这里,所费工夫不小,所以怎么也要等一等再说。
没想到,从上午等到快中午,依旧是没人来。
无可奈何之下,他只好敲响了隔壁邻居的房门。
说明来意之后,邻居只摇头说不知道,再换了另一侧的邻居,这次终于得到了消息。
“住院了?”刘培文讶然,他来不及细想,赶忙追问道,“您知道是哪个医院吗?”
“这我不清楚,”邻居也是摇了摇头,“只知道是昨天的事儿,他闺女给送去的。”
谢过邻居,刘培文转身回到张白驹家门口,蹲坐在地上,思索起来。
凭他前世对于张白驹不算多的记忆,他依稀记得张白驹的死似乎是跟医院有关系,但具体是哪一年,他却记不清了。
“肯定不会是这次吧?”刘培文劝慰自己。
等不到人,他蹬上车子,就往张川彩家去。所幸张川彩家离这里不算太远,刘培文骑车到了地方,刚刚中午。
再次敲门,这次终于有人开门了,是张川彩的儿子娄开兆。
“培文?你怎么来了?”
刘培文也没空在跟娄开兆多说,只是讲了自己去拜访张白驹的事儿。
“姥爷住院了,”娄开兆说,“昨天去的,是在燕大医院。”
“燕大医院?”刘培文愣了,“姥爷他住在什刹海,怎么跑到燕大医院去了?”
按理说,张白驹此刻生病,如果住院,自然是去协和最好,而且也不远,就算住不上,也有不少医院可以去,怎么舍近求远,跑到燕大医院了呢。
娄开兆脸上露出几分苦涩,“近处的好些医院,挤不上床位,而且收费也高,正好我叔叔在燕大教书,所以托他的关系,去了燕大医院。”
刘培文搜索着自己这半年来的记忆,询问道,“我记得燕大医院条件挺一般的吧。”
娄开兆更直白,“岂止一般,都可以说比较糟糕。”
随后他又补了一句,“不过好在托了关系,姥爷也只是感冒,估计问题不大。”
刘培文闻言,却在心里暗暗否定了这个说法。
张白驹已经是84岁高龄,这个年纪,别说感冒,打个喷嚏有时候都是致命的。
能闹到住院,足见张白驹的身体状况堪忧。
问了病房号,刘培文留下一盒糕点,告辞前往燕大医院。
无论如何,他今天都是要见到张白驹。
记忆里关于张白驹的凄惨的离世经历,时时刻刻压在刘培文的心头,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
“千万别有事啊……”
对于全天都有人来家里凑热闹看电视这件事儿,刘培文最惊讶的地方是大家体力还真不错,别看平时吃得不怎么样,耐力还都不缺。
甚至几天下来,能在手摇发电机上坚持的时间也成了村里男人们互相攀比的谈资。
更有好事者如李金梁小朋友,拿着从学校偷回来的粉笔,公然在村里的墙上写计时榜单,一度引来全村人的围观。
结果就是,男人们如果谁不摇个二十分钟,好像就成了太监——总之就是不行。
白天里每日闹哄哄的,刘培文只好躲出去看书,或者干脆晚上熬夜看书、写作,白天睡大觉。
初七这天,《步履不停》的初稿终于完成了,刘培文反复读了两遍,激动地心情才渐渐平复。
这本小说,不能仅仅是自己创作上的一次尝试和突破,更是自己重生以来想写的第一篇小说。
而因其内容又关系到刘培文今世家庭生活的一些复现,这就让这本小说,成了一份独一无二的悼词。
是的,悼词。
这篇小说的字里行间,既是对原身二十年来生活的一篇悼词,更是对这个家庭过去的人的一份悼词。
把怀念和想说的话都写在小说里,离开了小说,却故作不在意。
这也许就是人生吧。刘培文有些唏嘘。
只可惜这样意义重大的作品,在刘培文看来注定是小众的,不被广泛欢迎的。
可是他还是要写,这不是为了别的东西,更多的像是给自己的一个交代、一个总结,一个可以证明自己能走下去的通行证。
至于搞钱,还是得以后写长篇。
刘培文现在对于写作这件事已经渐渐驾轻就熟,每次写小说也都会尝试对自己有所突破。
这篇小说,他打算回燕京之后再精修一番,等改得自己满意了再去交稿。
初十这天,兄弟俩再次踏上去燕京的路途。
一起出发的照旧是田小云。
当他们从商州分别时,田小云破天荒的给了两个人一人一封信,并且叮嘱二人到燕京再看,而且一定要各看各的。
怎么我也有?
刘培文看着手里的信封,心中纳闷。
刘培德望着田小云远去的身影,又低头看看刘培文手里的信封,终于吐出了一句话。
“怎么你也有?”
刘培文看着此刻眯着眼睛,面色狐疑的弟弟,心想树根你终究是变了。
“关你屁事!田小云给我的信,跟你有什么关系?”
刘培德闻言语塞,摸摸鼻子,不再说话,只是把田小云给他的信塞到了书包里。
等到了燕京,已经是元宵节的前一天。
本来照例是兄弟二人在燕京过节。刘培文此时还有几天假期,正打算是不是带弟弟去开开洋荤的时候,刘培德竟然说元宵节有事儿,就不一起过了。
这让刘培文大为惊叹:不是吧,就一封信!不给你看,怎么还耍脾气了?
但他也乐得逗逗这个纯情的弟弟,于是头也不回的走了,根本不给刘培德反悔的机会。
……
到了元宵节这天上午,刘培文提着昨天买好的东西,背上板胡,就去了后海南沿26号。
既然不跟弟弟一起,那不如来陪着自己这位姥爷共叙天伦之乐。
“啪啪啪!”
刘培文拍了几下门,却是无人回应。等了半晌,却始终不见人来。
“难道是元宵节出门去了?”
刘培文思忖半天,还是决定等一等。
这个时代没有手机、网络,什么都慢,出门找人、办事,往往一去就是一天,白跑好几趟的并不罕见。
刘培文从燕大蹬到这里,所费工夫不小,所以怎么也要等一等再说。
没想到,从上午等到快中午,依旧是没人来。
无可奈何之下,他只好敲响了隔壁邻居的房门。
说明来意之后,邻居只摇头说不知道,再换了另一侧的邻居,这次终于得到了消息。
“住院了?”刘培文讶然,他来不及细想,赶忙追问道,“您知道是哪个医院吗?”
“这我不清楚,”邻居也是摇了摇头,“只知道是昨天的事儿,他闺女给送去的。”
谢过邻居,刘培文转身回到张白驹家门口,蹲坐在地上,思索起来。
凭他前世对于张白驹不算多的记忆,他依稀记得张白驹的死似乎是跟医院有关系,但具体是哪一年,他却记不清了。
“肯定不会是这次吧?”刘培文劝慰自己。
等不到人,他蹬上车子,就往张川彩家去。所幸张川彩家离这里不算太远,刘培文骑车到了地方,刚刚中午。
再次敲门,这次终于有人开门了,是张川彩的儿子娄开兆。
“培文?你怎么来了?”
刘培文也没空在跟娄开兆多说,只是讲了自己去拜访张白驹的事儿。
“姥爷住院了,”娄开兆说,“昨天去的,是在燕大医院。”
“燕大医院?”刘培文愣了,“姥爷他住在什刹海,怎么跑到燕大医院去了?”
按理说,张白驹此刻生病,如果住院,自然是去协和最好,而且也不远,就算住不上,也有不少医院可以去,怎么舍近求远,跑到燕大医院了呢。
娄开兆脸上露出几分苦涩,“近处的好些医院,挤不上床位,而且收费也高,正好我叔叔在燕大教书,所以托他的关系,去了燕大医院。”
刘培文搜索着自己这半年来的记忆,询问道,“我记得燕大医院条件挺一般的吧。”
娄开兆更直白,“岂止一般,都可以说比较糟糕。”
随后他又补了一句,“不过好在托了关系,姥爷也只是感冒,估计问题不大。”
刘培文闻言,却在心里暗暗否定了这个说法。
张白驹已经是84岁高龄,这个年纪,别说感冒,打个喷嚏有时候都是致命的。
能闹到住院,足见张白驹的身体状况堪忧。
问了病房号,刘培文留下一盒糕点,告辞前往燕大医院。
无论如何,他今天都是要见到张白驹。
记忆里关于张白驹的凄惨的离世经历,时时刻刻压在刘培文的心头,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
“千万别有事啊……”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0/422/30597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