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四、琴非琴,画非画
推荐阅读:不败战神杨辰、快穿之男多女少真可怕、鸿运官道、综影视反派的心机菟丝花、误入阿姨圈,我躺赢人生、悔婚才知道我是大帝,哭瞎有何用?、隧末:放弃拯救大唐,我转战瓦缸山、两眼一睁就是干,反派不干我来干、下山后,被绝美大小姐倒追、一见钟情:大叔,别纠缠我、
不是吧君子也防匠作七十四、琴非琴,画非画他脸色好像毫不意外,只是取下毡帽,盖在前胸,回过头来。
“李公找你何事?”
元怀民发现,欧阳戎没有质问他此前为何不说,而是露出洗耳恭听的认真姿态。
“在下此前隐瞒,良翰兄不恼?”他好奇问。
“恼。”欧阳戎点点头,表情不变:
“当然恼,我现在就想把冬梅牵进来,狠狠踹你屁股,怀民兄满意了?”
元怀民缩了缩脑袋:“冬梅本性良善,良翰兄万万不能带坏它。”
欧阳戎嘴角抽了下,不说话,默默目视元怀民。
后者见状,收敛赔笑,表情严肃了起来,回答道:
“我此前确实与李公、王俊之不熟,只与杜书清某位族兄交好,年轻时曾一起鲜衣怒马过,李正炎等人到江州后,是杜书清主动前来找我叙旧。
“直到有一日夜,在下解衣欲睡,杜书清忽带一人上门,说是介绍朋友认识,久仰吾之才名。
“此人正是李正炎、李公。
“良翰兄知我性子,只喜琵琶诗画,不谈国事,这种贬谪名人还是敬而远之为好,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想推拒谢客,可却没料到,他竟取出一物来。”
“何物?”
“画。”元怀民目露追忆:“一副熟悉的画,旧人的画。”
“谁的画?”
“良翰兄可还记得,我帮你在油纸伞上绘过的那副簪花仕女图。”
“记得。”
欧阳戎微微颔首,记忆力极好:
“伱后来说,此画艺是你年轻那会儿,在长安,某次破庙酒醒时认识的、绘壁画的古怪老道所教。
“现在从这老道长的画技看,很可能是二圣临朝时,那位昙花一现的吴姓画圣。”
元怀民闻言,叹气。
没再说话。
欧阳戎反应过来,眉梢微皱,追问:
“所以李正炎所取画卷,是老道长亲笔画的簪花仕女图?还是什么佛道之画?”
“都不是。”
元怀民摇摇头,感慨道:
“是一副桃花源图。
“良翰兄,我此前只见过吴先生画过佛像,陪他游历过长安、洛阳千百座寺庙,本以为吴先生只对佛道之画感兴趣,未想到,他竟会画一副桃花源图出来。
“而此画,又不知为何,在李正炎手里。”
“桃花源图?”
欧阳戎聚眉,寻思了会儿,奇问:“后来呢,他为何携画寻你?”
元怀民摇头,表情同样困惑:
“他有些奇怪问题,向我询问某位东晋名士的辞赋与游记,问我是否知道这些孤篇。”
欧阳戎顿时警惕,不动声色问:“哪位东晋名士?”
“说起来,良翰兄应该是认识的。”
元怀民直接坦白:
“陶潜,字渊明。”
“哦。”
欧阳戎轻轻笑了下:“这个是挺熟。”
他状似随意问:
“不过江州文士,没有对他不熟的。只是没有想到李公也喜欢陶渊明的文章,倒是稀罕,嗯,他是向你打听过哪些辞赋?”
元怀民也不隐瞒:
“一篇叫归去来兮辞的辞赋,一篇叫桃花源记的游记。”
他回忆了下,点点头道:
“主要是陶渊明乃几百年前的隐士,后期归隐,大多数文赋遗失不见,存留在世的不多。
“就算有,也是被南北的高门大族、文华之家珍藏,我也不知,这位李公为何突然对这两篇孤僻之作感兴趣。”
没察觉到面前毡帽青年的表情微动,元怀民继续沮丧自语:
“我当时还以为这位李公是有归隐之心,才对陶潜这种知名隐士的文章感兴趣。”
欧阳戎点头:“那现在呢,还这么认为吗。”
元怀民苦笑,叹息一声,南望窗外的桂州方向:
“自然是愈发困惑了。
“这也是今日和良翰坦白的原因,其中蹊跷,我有些怕,思虑许久,还是和良翰报备为好。”
欧阳戎看了看他,微微颔首,先是问:
“不过我有一事不解,陶渊明乃浔阳名人,了解他的浔阳名士这么多,为何李公独独来找怀民兄,还是深夜暗访。”
元怀民挠头:
“应该是有人和他说过些什么,才特意找来,也确实没有找错。
“我的确通晓这两首孤篇中的一篇,当时没有多想,告诉了他们。”
欧阳戎立即问:“哪一篇?”
“是那篇叫桃花源记的游记。”
元怀民微抬下巴,表情有点小骄傲道:
“我们元氏虽然没落,但毕竟祖上阔过,从北魏到乾周,三、四百年,家中秘藏不少文华孤本,陶渊明的文章也有收录,桃花源记就是其中一篇,记得,还曾是我祖父最爱,收录高阁。
“乃我元氏珍宝,浏览过的外人不超过一手之数。”
他自衿自夸之际,门口处,正怀抱琴盒站立的燕六郎,低头看了看琴盒。
刚刚盒身似有微微颤动,宛若蜻蜓扇翅,
此动静转瞬即逝。
琴盒此刻纹丝不动,守在门口的燕六郎继续目不斜视。
屋内,欧阳戎松垮肩头,原本紧绷的身子松弛了点:
“原来如此。不愧是原北魏拓跋氏,家底丰厚。”
他赞道。
元怀民不好意思道:“良翰兄过誉了。”
然而下一瞬间,他却见到,欧阳戎面色自若念道: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嗯,是不是……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那一篇?”
元怀民先是愣了下。
屋内气氛寂静。
这位元氏后裔瞠目结舌:
“良翰兄怎么知道的?此乃遗世孤篇,良翰兄听何人说过!”
听何人所说?
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难道和归去来兮一样我倒背如流这件事也要和你说……欧阳戎心道。
面上如常,他摇了摇头:
“怀民兄应该知道我曾在龙城担任县令,此乃陶渊明最后一次为官之处,留有不少古籍,偶然所得。”
元怀民脸色狐疑:“当真?”
“不然呢?”
欧阳戎点头,连问几句:
“总不会是你不小心告诉了李公,李公后又不小心告诉了我吧?”
元怀民欲言又止。
欧阳戎忽问:
“怀民兄口中那位吴先生,是不是出身终南山?”
“是来自终南山没错,当初最后一次见他,吴先生说要回山里去……”
屋内安静下来。
二人似是思索。
良久后,欧阳戎率先打破沉默:
“那今日被通缉,王俊之却不跑路,第一时间找你,又是所求何事?”
“李公找你何事?”
元怀民发现,欧阳戎没有质问他此前为何不说,而是露出洗耳恭听的认真姿态。
“在下此前隐瞒,良翰兄不恼?”他好奇问。
“恼。”欧阳戎点点头,表情不变:
“当然恼,我现在就想把冬梅牵进来,狠狠踹你屁股,怀民兄满意了?”
元怀民缩了缩脑袋:“冬梅本性良善,良翰兄万万不能带坏它。”
欧阳戎嘴角抽了下,不说话,默默目视元怀民。
后者见状,收敛赔笑,表情严肃了起来,回答道:
“我此前确实与李公、王俊之不熟,只与杜书清某位族兄交好,年轻时曾一起鲜衣怒马过,李正炎等人到江州后,是杜书清主动前来找我叙旧。
“直到有一日夜,在下解衣欲睡,杜书清忽带一人上门,说是介绍朋友认识,久仰吾之才名。
“此人正是李正炎、李公。
“良翰兄知我性子,只喜琵琶诗画,不谈国事,这种贬谪名人还是敬而远之为好,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想推拒谢客,可却没料到,他竟取出一物来。”
“何物?”
“画。”元怀民目露追忆:“一副熟悉的画,旧人的画。”
“谁的画?”
“良翰兄可还记得,我帮你在油纸伞上绘过的那副簪花仕女图。”
“记得。”
欧阳戎微微颔首,记忆力极好:
“伱后来说,此画艺是你年轻那会儿,在长安,某次破庙酒醒时认识的、绘壁画的古怪老道所教。
“现在从这老道长的画技看,很可能是二圣临朝时,那位昙花一现的吴姓画圣。”
元怀民闻言,叹气。
没再说话。
欧阳戎反应过来,眉梢微皱,追问:
“所以李正炎所取画卷,是老道长亲笔画的簪花仕女图?还是什么佛道之画?”
“都不是。”
元怀民摇摇头,感慨道:
“是一副桃花源图。
“良翰兄,我此前只见过吴先生画过佛像,陪他游历过长安、洛阳千百座寺庙,本以为吴先生只对佛道之画感兴趣,未想到,他竟会画一副桃花源图出来。
“而此画,又不知为何,在李正炎手里。”
“桃花源图?”
欧阳戎聚眉,寻思了会儿,奇问:“后来呢,他为何携画寻你?”
元怀民摇头,表情同样困惑:
“他有些奇怪问题,向我询问某位东晋名士的辞赋与游记,问我是否知道这些孤篇。”
欧阳戎顿时警惕,不动声色问:“哪位东晋名士?”
“说起来,良翰兄应该是认识的。”
元怀民直接坦白:
“陶潜,字渊明。”
“哦。”
欧阳戎轻轻笑了下:“这个是挺熟。”
他状似随意问:
“不过江州文士,没有对他不熟的。只是没有想到李公也喜欢陶渊明的文章,倒是稀罕,嗯,他是向你打听过哪些辞赋?”
元怀民也不隐瞒:
“一篇叫归去来兮辞的辞赋,一篇叫桃花源记的游记。”
他回忆了下,点点头道:
“主要是陶渊明乃几百年前的隐士,后期归隐,大多数文赋遗失不见,存留在世的不多。
“就算有,也是被南北的高门大族、文华之家珍藏,我也不知,这位李公为何突然对这两篇孤僻之作感兴趣。”
没察觉到面前毡帽青年的表情微动,元怀民继续沮丧自语:
“我当时还以为这位李公是有归隐之心,才对陶潜这种知名隐士的文章感兴趣。”
欧阳戎点头:“那现在呢,还这么认为吗。”
元怀民苦笑,叹息一声,南望窗外的桂州方向:
“自然是愈发困惑了。
“这也是今日和良翰坦白的原因,其中蹊跷,我有些怕,思虑许久,还是和良翰报备为好。”
欧阳戎看了看他,微微颔首,先是问:
“不过我有一事不解,陶渊明乃浔阳名人,了解他的浔阳名士这么多,为何李公独独来找怀民兄,还是深夜暗访。”
元怀民挠头:
“应该是有人和他说过些什么,才特意找来,也确实没有找错。
“我的确通晓这两首孤篇中的一篇,当时没有多想,告诉了他们。”
欧阳戎立即问:“哪一篇?”
“是那篇叫桃花源记的游记。”
元怀民微抬下巴,表情有点小骄傲道:
“我们元氏虽然没落,但毕竟祖上阔过,从北魏到乾周,三、四百年,家中秘藏不少文华孤本,陶渊明的文章也有收录,桃花源记就是其中一篇,记得,还曾是我祖父最爱,收录高阁。
“乃我元氏珍宝,浏览过的外人不超过一手之数。”
他自衿自夸之际,门口处,正怀抱琴盒站立的燕六郎,低头看了看琴盒。
刚刚盒身似有微微颤动,宛若蜻蜓扇翅,
此动静转瞬即逝。
琴盒此刻纹丝不动,守在门口的燕六郎继续目不斜视。
屋内,欧阳戎松垮肩头,原本紧绷的身子松弛了点:
“原来如此。不愧是原北魏拓跋氏,家底丰厚。”
他赞道。
元怀民不好意思道:“良翰兄过誉了。”
然而下一瞬间,他却见到,欧阳戎面色自若念道: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嗯,是不是……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那一篇?”
元怀民先是愣了下。
屋内气氛寂静。
这位元氏后裔瞠目结舌:
“良翰兄怎么知道的?此乃遗世孤篇,良翰兄听何人说过!”
听何人所说?
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难道和归去来兮一样我倒背如流这件事也要和你说……欧阳戎心道。
面上如常,他摇了摇头:
“怀民兄应该知道我曾在龙城担任县令,此乃陶渊明最后一次为官之处,留有不少古籍,偶然所得。”
元怀民脸色狐疑:“当真?”
“不然呢?”
欧阳戎点头,连问几句:
“总不会是你不小心告诉了李公,李公后又不小心告诉了我吧?”
元怀民欲言又止。
欧阳戎忽问:
“怀民兄口中那位吴先生,是不是出身终南山?”
“是来自终南山没错,当初最后一次见他,吴先生说要回山里去……”
屋内安静下来。
二人似是思索。
良久后,欧阳戎率先打破沉默:
“那今日被通缉,王俊之却不跑路,第一时间找你,又是所求何事?”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0/563/39243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