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宁国爵之争
推荐阅读:海贼:史上最强副船长、京城滚刀肉癫癫日常、速攻神魔西游、一人:融合黄猿,哪都通摆烂之王、都市奇门医仙、海彤战胤、让你祸害正道,番茄小说是什么鬼、禁止离婚!换亲后,八零糙汉夜夜哄、无解替嫁江凡许怡宁、顶级赘婿、
第239章宁国爵之争
大周宫城,乾阳宫。????????υ?.?Oм????
自从忠顺亲王上了第二份奏本,弹劾贾珍父子罔顾国法,罪行累累,恳请圣意削宁国爵位。
在朝堂上引起偌大风波,三法司与六部等文官群体,一向不满武勋倚靠祖宗功业,骄狂靡费,空食朝廷俸禄。
文武臣僚的隔阂和对立,在历朝历代都是常态,文官有这种想法并不奇怪。
如今遇上宁国府贾珍父子这样的特例,文官们自然要除之而后快,并以此为胜利标榜,打压武勋群体一贯粗野嚣张的气焰。
而以四王八公为首的武勋群体,因贾珍父子作恶,朝野非议沸腾,失去了道德高位和话语权,处于窘迫被动之境。
但如眼睁睁看着四王八公之一的宁国一脉削爵,那对武勋群体将是沉重的打击。
因为从此因罪除爵就开了先例,并将会成为常例。
四王八公数代经营,在军中根基深厚,太上皇自少年时在军中打磨,武略冠绝天下,自然能将他们稳稳压制掌控。
而当今圣上却是起于微末皇子,毫无军中根基,虽登基十馀年,对天下军权掌控依旧捉襟见肘,对他们这些老牌武勋的忌惮可想而知。
贾珍父子做的那些事,哪家世袭勋贵没做过几桩,只是没闹大,或首尾收拾乾净罢了。
如今开了除爵宁国的先例,以后是否皇上抓到哪家勋贵的痛脚,都可以如法炮制,那对这些世袭勋贵来说,后果将不堪设想。
虽然武勋群体已失先机,但还是要竭尽全力挣扎,哪怕还是一丝机会保住宁国勋爵,他们也不会放过。
倒不是他们和宁国府交情莫逆,只不过处在同一阵营,开此先例,一损皆损罢了。
……
此刻乾阳宫中聚集几位朝堂中文官勋贵中的扛鼎人物。
文官有内阁大学士蔡襄丶礼部大宗伯郭佑昌丶大理寺少卿古永年。
勋贵也有两人,其中一人身形魁梧,有军武之气,正是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
另一人戴白簪缨银翅王帽,穿四爪坐龙白蟒袍,面如美玉,目似明星,正是四王之一,北静王水溶。
堂上还有一人身穿玄色四爪龙袍,正是宗人府大宗正忠顺亲王。
因宁国一脉是国朝立国册封勋贵,除爵事关重大,嘉昭帝为以示公允,哪怕是走个过程,还是要将文武两班官员召集商议。
……
忠顺亲王为宁国削爵的首倡之人,首先上奏道:「圣上,宁国贾珍父子,罪行累累,如今民愤沸腾,为显公正于天下,请圣上削宁国爵。」
大理寺少卿古永年也上奏道:「圣上,贾珍父子不仅在秀娘香铺一案上,勾结污官害民,近日大批受他们荼毒的苦主,上大理寺举告其罪。
诸事人证俱全,其罪昭昭,按律当处死刑,但念在宁国先祖有立国安邦大功,皇恩浩荡,可许以荫庇一二。
臣请削宁国爵禄,换贾珍父子死罪,但活罪难饶,按律当充边发配,遇赦不回!」
大理寺少卿古永年,是主审贾珍父子一案衙门的主官,精通律法,思维严谨,他的谏言自然很有份量。
古永年话音刚落,一旁的礼部大宗伯郭佑昌,便上前附议,看的出古永年的话,应该是文官们事先共识。
牛继宗是八公子弟中,少数还在军中任职的子弟,为人勇武粗疏,他知这帮文官一贯蔫坏,只听出他们要削爵,却听不出其他的意思。
但一旁的北静王水溶,却是勋贵中睿智雄才之人,听了古永年这番话,心中不禁倒吸一口冷气,这些文官真是狠毒的心。
古永年说什麽削爵换取贾珍父子性命,听起来似乎格外施恩,其实是爵位要削,人命也要收买。
充边发配,遇赦不回,和砍头有什麽区别。
但凡发配之地,无不在苦寒边塞之所,贾珍父子这种被富贵掏空身子的废物,只怕没挨到地方就要没命。
况且用这两个废物,去换一个世袭宁国爵位,实在太过不值,而他心中已有一番打算。
「启禀圣上,宁国先祖于大周社稷,有筚路扶持之功,先声贤名至今流传,如今因一二不肖子孙,而削其爵禄,过于苛重,其情可悯。
新????书吧→
臣请除贾珍爵位,父子同罪当诛!并在贾族亲族血脉中遴选贤才,承嗣宁国爵位,如此也可续承宁国先祖之功。」
在水溶想来,如今贾珍父子已坏了名头,其人又是贪鄙无能,这样的人占据爵位,对武勋群体毫无用处。
还不如乘机将他们舍弃掉,说服圣上除爵重嗣,保住宁国爵位,使贵勋群体势力不衰。
甚至对贾族子弟承嗣宁国爵位的人选,他都是胸有腹稿。
若此人能承嗣宁国爵位,以他惊人的天资才情,必定能为武勋群体添一藩篱,而自己在这个关口施恩推助,也是对那人极大的恩义。
……
虽然现场文武斗法,但在场的内阁大学士蔡襄,却不发一言,他在朝堂素有枭士之称,从来不会轻易表露自己,他只是站在皇帝这边。
其实在场文武两帮的意见无非两种。
文官的意见,削爵换取贾珍父子死罪,但从此宁国爵位断绝。
勋贵的意见,除爵并让贾珍父子伏法,在贾族子弟中选嗣袭爵。
削爵和除爵,只是一字之差,其内蕴却天差地别。
文官要藉机削勋贵之势,而勋贵要护其势不衰,虽无硝烟嘶吼,但却不啻于生死搏杀。
御座后的嘉昭帝,看着座下那帮文武之臣,为了宁国之爵,勾心斗角,费尽心思,嘴角微微荡出一丝讥诮。
……
荣国府,荣庆堂。
贾母脸色灰白,双目带着深深的疲惫,今日从太后的宁和宫无功而返,让贾母十分沮丧。
堂中还坐着贾政丶贾赦丶王夫人丶王熙凤贾琏等荣国主事之人。
另外还有一个年馀六旬的老者,却是一向在玄真观清修的贾敬。
贾敬虽然在道观中修炼了十馀年,到底还是做不到太上忘情。
得知宁国爵位即将不保,不请自来,赶到了荣国府。
因他离开官场已十几年,原先那些人脉早就凋敝无存,如今他能依靠的只有贾母。
贾母是贾家的超品国公诰命,而且与当朝皇太后相识数十年,关系非比寻常,于是贾敬苦求贾母入宫周旋。
可入宫筹谋的结果却是惨澹的,懿章皇太后依旧很是温厚,但是提到宁国除爵之事,却是推得很是乾脆,没留一丝破绽。
贾母在回来的路上才想到,去年朝廷上发生生死太后礼仪之争。
还有太后说的那句话:有能为的孩子都能闹腾。
此刻贾母突然明白太后这句话的深意,怕是太后对这位有能为的圣上,也是怀着些许忌惮,不愿轻易干政触碰。
人人心中都有一本帐,人人都在为自己权衡利弊。
而贾家离开权力核心实在太久了,一旦出事,就变得孤立无援,甚至任人宰割。
有能为的孩子爱闹腾,贾母突然想到自己那个一贯不喜的孙子。
原先贾母还怪贾琮去救那香铺的掌柜夥计,把事情闹大,这才牵连到蓉哥儿父子。
可是这几天的事情出来,却发现已经不是这样了。
那秀娘香铺的事,充其量就是勾结官府,最终又没闹出人命,就算落罪也不到除爵的地步。
会走到今天这一步,完全是因为忠顺亲王提供的那些罪证,如今贾母想完全怪到贾琮头上,自己也觉得过于牵强了。
贾母又想到这小子经常出入宫中,又和许多大官认识,或许会有些主意。
左右也没有其他法子,不如找过来问问,看看他有什麽说道。
贾母看了看身边头发花白的贾敬,心中突然有些厌恶。
好好一个进士公,不仔细做官,生生把自己荒废了,如今宁国府出了事情,居然屁点手段都没有,真是白活了一世!
贾母沮丧的叹了口气,让鸳鸯去叫贾琮过来问话。
(本章完)
大周宫城,乾阳宫。????????υ?.?Oм????
自从忠顺亲王上了第二份奏本,弹劾贾珍父子罔顾国法,罪行累累,恳请圣意削宁国爵位。
在朝堂上引起偌大风波,三法司与六部等文官群体,一向不满武勋倚靠祖宗功业,骄狂靡费,空食朝廷俸禄。
文武臣僚的隔阂和对立,在历朝历代都是常态,文官有这种想法并不奇怪。
如今遇上宁国府贾珍父子这样的特例,文官们自然要除之而后快,并以此为胜利标榜,打压武勋群体一贯粗野嚣张的气焰。
而以四王八公为首的武勋群体,因贾珍父子作恶,朝野非议沸腾,失去了道德高位和话语权,处于窘迫被动之境。
但如眼睁睁看着四王八公之一的宁国一脉削爵,那对武勋群体将是沉重的打击。
因为从此因罪除爵就开了先例,并将会成为常例。
四王八公数代经营,在军中根基深厚,太上皇自少年时在军中打磨,武略冠绝天下,自然能将他们稳稳压制掌控。
而当今圣上却是起于微末皇子,毫无军中根基,虽登基十馀年,对天下军权掌控依旧捉襟见肘,对他们这些老牌武勋的忌惮可想而知。
贾珍父子做的那些事,哪家世袭勋贵没做过几桩,只是没闹大,或首尾收拾乾净罢了。
如今开了除爵宁国的先例,以后是否皇上抓到哪家勋贵的痛脚,都可以如法炮制,那对这些世袭勋贵来说,后果将不堪设想。
虽然武勋群体已失先机,但还是要竭尽全力挣扎,哪怕还是一丝机会保住宁国勋爵,他们也不会放过。
倒不是他们和宁国府交情莫逆,只不过处在同一阵营,开此先例,一损皆损罢了。
……
此刻乾阳宫中聚集几位朝堂中文官勋贵中的扛鼎人物。
文官有内阁大学士蔡襄丶礼部大宗伯郭佑昌丶大理寺少卿古永年。
勋贵也有两人,其中一人身形魁梧,有军武之气,正是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
另一人戴白簪缨银翅王帽,穿四爪坐龙白蟒袍,面如美玉,目似明星,正是四王之一,北静王水溶。
堂上还有一人身穿玄色四爪龙袍,正是宗人府大宗正忠顺亲王。
因宁国一脉是国朝立国册封勋贵,除爵事关重大,嘉昭帝为以示公允,哪怕是走个过程,还是要将文武两班官员召集商议。
……
忠顺亲王为宁国削爵的首倡之人,首先上奏道:「圣上,宁国贾珍父子,罪行累累,如今民愤沸腾,为显公正于天下,请圣上削宁国爵。」
大理寺少卿古永年也上奏道:「圣上,贾珍父子不仅在秀娘香铺一案上,勾结污官害民,近日大批受他们荼毒的苦主,上大理寺举告其罪。
诸事人证俱全,其罪昭昭,按律当处死刑,但念在宁国先祖有立国安邦大功,皇恩浩荡,可许以荫庇一二。
臣请削宁国爵禄,换贾珍父子死罪,但活罪难饶,按律当充边发配,遇赦不回!」
大理寺少卿古永年,是主审贾珍父子一案衙门的主官,精通律法,思维严谨,他的谏言自然很有份量。
古永年话音刚落,一旁的礼部大宗伯郭佑昌,便上前附议,看的出古永年的话,应该是文官们事先共识。
牛继宗是八公子弟中,少数还在军中任职的子弟,为人勇武粗疏,他知这帮文官一贯蔫坏,只听出他们要削爵,却听不出其他的意思。
但一旁的北静王水溶,却是勋贵中睿智雄才之人,听了古永年这番话,心中不禁倒吸一口冷气,这些文官真是狠毒的心。
古永年说什麽削爵换取贾珍父子性命,听起来似乎格外施恩,其实是爵位要削,人命也要收买。
充边发配,遇赦不回,和砍头有什麽区别。
但凡发配之地,无不在苦寒边塞之所,贾珍父子这种被富贵掏空身子的废物,只怕没挨到地方就要没命。
况且用这两个废物,去换一个世袭宁国爵位,实在太过不值,而他心中已有一番打算。
「启禀圣上,宁国先祖于大周社稷,有筚路扶持之功,先声贤名至今流传,如今因一二不肖子孙,而削其爵禄,过于苛重,其情可悯。
新????书吧→
臣请除贾珍爵位,父子同罪当诛!并在贾族亲族血脉中遴选贤才,承嗣宁国爵位,如此也可续承宁国先祖之功。」
在水溶想来,如今贾珍父子已坏了名头,其人又是贪鄙无能,这样的人占据爵位,对武勋群体毫无用处。
还不如乘机将他们舍弃掉,说服圣上除爵重嗣,保住宁国爵位,使贵勋群体势力不衰。
甚至对贾族子弟承嗣宁国爵位的人选,他都是胸有腹稿。
若此人能承嗣宁国爵位,以他惊人的天资才情,必定能为武勋群体添一藩篱,而自己在这个关口施恩推助,也是对那人极大的恩义。
……
虽然现场文武斗法,但在场的内阁大学士蔡襄,却不发一言,他在朝堂素有枭士之称,从来不会轻易表露自己,他只是站在皇帝这边。
其实在场文武两帮的意见无非两种。
文官的意见,削爵换取贾珍父子死罪,但从此宁国爵位断绝。
勋贵的意见,除爵并让贾珍父子伏法,在贾族子弟中选嗣袭爵。
削爵和除爵,只是一字之差,其内蕴却天差地别。
文官要藉机削勋贵之势,而勋贵要护其势不衰,虽无硝烟嘶吼,但却不啻于生死搏杀。
御座后的嘉昭帝,看着座下那帮文武之臣,为了宁国之爵,勾心斗角,费尽心思,嘴角微微荡出一丝讥诮。
……
荣国府,荣庆堂。
贾母脸色灰白,双目带着深深的疲惫,今日从太后的宁和宫无功而返,让贾母十分沮丧。
堂中还坐着贾政丶贾赦丶王夫人丶王熙凤贾琏等荣国主事之人。
另外还有一个年馀六旬的老者,却是一向在玄真观清修的贾敬。
贾敬虽然在道观中修炼了十馀年,到底还是做不到太上忘情。
得知宁国爵位即将不保,不请自来,赶到了荣国府。
因他离开官场已十几年,原先那些人脉早就凋敝无存,如今他能依靠的只有贾母。
贾母是贾家的超品国公诰命,而且与当朝皇太后相识数十年,关系非比寻常,于是贾敬苦求贾母入宫周旋。
可入宫筹谋的结果却是惨澹的,懿章皇太后依旧很是温厚,但是提到宁国除爵之事,却是推得很是乾脆,没留一丝破绽。
贾母在回来的路上才想到,去年朝廷上发生生死太后礼仪之争。
还有太后说的那句话:有能为的孩子都能闹腾。
此刻贾母突然明白太后这句话的深意,怕是太后对这位有能为的圣上,也是怀着些许忌惮,不愿轻易干政触碰。
人人心中都有一本帐,人人都在为自己权衡利弊。
而贾家离开权力核心实在太久了,一旦出事,就变得孤立无援,甚至任人宰割。
有能为的孩子爱闹腾,贾母突然想到自己那个一贯不喜的孙子。
原先贾母还怪贾琮去救那香铺的掌柜夥计,把事情闹大,这才牵连到蓉哥儿父子。
可是这几天的事情出来,却发现已经不是这样了。
那秀娘香铺的事,充其量就是勾结官府,最终又没闹出人命,就算落罪也不到除爵的地步。
会走到今天这一步,完全是因为忠顺亲王提供的那些罪证,如今贾母想完全怪到贾琮头上,自己也觉得过于牵强了。
贾母又想到这小子经常出入宫中,又和许多大官认识,或许会有些主意。
左右也没有其他法子,不如找过来问问,看看他有什麽说道。
贾母看了看身边头发花白的贾敬,心中突然有些厌恶。
好好一个进士公,不仔细做官,生生把自己荒废了,如今宁国府出了事情,居然屁点手段都没有,真是白活了一世!
贾母沮丧的叹了口气,让鸳鸯去叫贾琮过来问话。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0/693/48154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