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 捷报背后的故事(下)
推荐阅读:我重启灵根,师门上下都麻了、我当拉帮套的那些年、凡人仙葫、破怨师、穿七零:带生子系统,嫁不育军官、开局丧尸末日?我直接打爆星球!、孕吐后奉子成婚:孩子是死对头的、我都快无敌了,你跟我说要退婚?、让你卧底没让你勾搭大嫂雷震苏凤仪、惊山月、
“子厚,我们共同经历了倭寇围城,也算是生死之交了,我也就不跟你拐弯抹角了,王奸一事,我有失察之责,即便上面认为我尽到了责任,一切都是王奸咎由自取,但我亦免不了被人认为识人不明、御下无方。古语云:识人不明,前途不清;御下无方,难堪大任。无论是失察,还是识人不明、御下无方,对我而言都是不可磨灭的污点。”尚知府左右看了一下,确认附近无人,才小声的对朱平安说道。
尚知府还比较坦诚,朱平安听后,心中点了点头。
“子厚,我不是爱惜羽毛,也不是贪图荣华富贵,而是自认为比绝大多数官员都要称职,比他们更与社稷百姓有益。你看看这周围有多少尸位素餐的官员,有多少蝇营狗苟的官员,有多少贪赃枉法、欺压百姓的官员,很多人还身居高位,导致官场污浊不堪,百姓生活于水火之中。百姓生活在我的治下,比生活在他们治下,生活的更好,子厚你来苏州也有些时候了,应该知道我所言不虚。”尚知府再接再厉,继续说道。
朱平安点了点头,尚知府在民间的口碑确实还挺好,属于能臣干吏类型,对老百姓也多有爱护,老百姓多有称赞。
“子厚,你看能否这样……”尚知府搓了搓手,欲言又止。
“尚大人,请讲。”朱平安捧哏道。
“能否在捷报中如此描述王奸之事,就说我已经洞悉了王奸已经投降倭寇、引倭入城的奸计,故意将计就计,和你通过飞鸽传说,我们两人定下了半渡而击之计,我装作没有识破王奸和倭寇奸计,故意放倭寇入城,待倭寇一半入城时,你们浙军依计出现,先是打退了城外的倭寇,后又全歼了入城的倭寇。”尚知府早就想好了方案,缓缓道来。
道完后,尚知府一脸期待的看着朱平安,希望朱平安能够赞同他的方案。
朱平安微微眯了眯眼睛,尚知府的方案设计的很巧妙,没有大改原有的事实,只是将原来尚知府没有识破王奸投降倭寇引倭入城的事实,改成了他识破了王奸投降倭寇、引倭入城的奸计,并虚构了一个跟自己飞鸽传书定下半渡而击的情节,为了说服自己,还将打退城外倭寇、歼灭城内倭寇的功劳全部归于浙军。
如此一来,尚知府就没有失职失察的责任了,也不用担心落下识人不明、御下无方的污点了。
至于王奸,他投降倭寇引倭入城的事实没有丝毫改变,该他承担的罪责一分也不会多,一分也不会少。
自己和浙军的功绩还增加了……
尚知府不愧是官场老手,这个方案还真是两全其美。
虚构的飞鸽传书、定计半渡而击的情节,只要自己点头同意,就会由虚转实,不用担心被人拆穿。
唯二的两个当事人都背书了,其他事外人又有何资格置喙呢。
想到这,朱平安不由对尚知府佩服不已。
在原有事实的基础上虚构一个情节,就摘掉了身上的所有责任。
当然,尚知府的这个方案必须要自己同意背书才行,不然再巧妙的方案也只是方案而已,无法落到实处。
那自己要不要给尚知府背书呢?
朱平安微微眯了眯眼睛。
这个方案对尚知府而言自然是百利而无一害,可以让尚知府改命,但对自己而言,其实并没有多少实质影响。
自己也不差那一点点功绩。
看到朱平安还在思索,尚知府紧张的揖手,用请求的口吻道,“子厚,此番苏州保卫战的一切倭寇首级以及缴获全都是你们浙军的,我们一个首级也不要,对我们苏州上下来说苏州城不失,已经足够了;对我个人来说,不受王奸之事牵连就已经足够了。”
尚知府说完,从袖口里取出一份提前拟好的捷报奏疏,双手递给了朱平安,一脸殷切的请求道,“不瞒子厚,八百里加急捷报,我已经亲爱拟好,署了名,苏州府主要官员也都署名,子厚你过目一下,若无问题,子厚你也在捷报上联合署名,即刻就可连夜八百里加急发出,送呈京城报捷,以免夜长梦多,也让圣上高兴高兴。”
朱平安双手接过捷报奏疏,一目十行的浏览,果然如尚知府所言,尚知府将歼灭倭寇三万多人、摧毁船只两百余艘以及一切缴获等功劳全都归在了浙军身上,并且有理有据,看到捷报奏疏如身在战场亲眼看到了浙军一场场血战一样,奏疏中对朱平安以及浙军毫不吝啬褒奖之词,将朱平安夸奖的简直是诸葛亮、岳飞在世,神机妙算、文韬武略俱全,浙军军纪严明、英勇善战、不畏牺牲,尤其是善用火器……尚知府在奏疏中列明了飞鸽传书、半渡而击的事情,又道苏州城内官吏上下一心,英勇配合浙军守城,最终在浙军的保护下,守住苏州城,保护了苏州城数十万百姓免受倭寇蹂躏……
不得不说,尚知府的文笔极好,数据详实,内容又华又实,引人入胜。
奏疏最后,尚知府已经署好了名,在第二位空了一个位置留给自己,再往后苏州的主要文武官员都在上面署了名。
这么多官员都在奏疏上署了名,相当于他们都对捷报奏疏做了背书,背书奏疏所写属实,背书奏疏上所列功劳都属于自己和浙军。
为了取信于自己,尚知府真是费心了啊。
“尚大人,这份捷报奏疏……”朱平安顿了顿。
“子厚请讲,若是奏疏中内容有什么不妥,完全可以更改。功劳再夸大几分,也不是问题,有几千上万倭寇尸体在大火、大河中尸骨无存,也能说的通。”
尚知府连忙说道。
“不用了尚大人,功劳已经够大了,实事求是就好,不用再画蛇添足夸大了。”朱平安摆了摆手。
“那子厚是同意了?”尚知府喜不自胜道。
“我原则上不反对,毕竟尚知府一直以来对我们浙军大力支持……”朱平安点了点头。
“子厚你们是为了我们苏州安危,我们当然要全力支持了,我已经令人去采买骡马、粮草、铁锭、硝石、硫磺等物资,保证浙军不仅恢复站前水平,还要更上一层楼;另外,苏州府感恩子厚和浙军的苏州城士绅,自发捐赠了十万两白银供浙军军需,我们苏州府衙擅自替你们浙军收下了,当然效仿子厚在靖南任上做法,他们都立下了捐赠浙军军需的字据,稍后会同骡马等物资一同移交子厚。”尚知府连连说道。
“尚大人说的有理,圣上苦倭久矣,我们做臣子的也该让圣上早些高兴高兴了。”朱平安在尚知府殷切的目光下,暑上了名字。
“子厚,我欠你一个人情,日后必有厚报。”尚知府喜不自胜,一脸认真的许诺道。
尚知府还比较坦诚,朱平安听后,心中点了点头。
“子厚,我不是爱惜羽毛,也不是贪图荣华富贵,而是自认为比绝大多数官员都要称职,比他们更与社稷百姓有益。你看看这周围有多少尸位素餐的官员,有多少蝇营狗苟的官员,有多少贪赃枉法、欺压百姓的官员,很多人还身居高位,导致官场污浊不堪,百姓生活于水火之中。百姓生活在我的治下,比生活在他们治下,生活的更好,子厚你来苏州也有些时候了,应该知道我所言不虚。”尚知府再接再厉,继续说道。
朱平安点了点头,尚知府在民间的口碑确实还挺好,属于能臣干吏类型,对老百姓也多有爱护,老百姓多有称赞。
“子厚,你看能否这样……”尚知府搓了搓手,欲言又止。
“尚大人,请讲。”朱平安捧哏道。
“能否在捷报中如此描述王奸之事,就说我已经洞悉了王奸已经投降倭寇、引倭入城的奸计,故意将计就计,和你通过飞鸽传说,我们两人定下了半渡而击之计,我装作没有识破王奸和倭寇奸计,故意放倭寇入城,待倭寇一半入城时,你们浙军依计出现,先是打退了城外的倭寇,后又全歼了入城的倭寇。”尚知府早就想好了方案,缓缓道来。
道完后,尚知府一脸期待的看着朱平安,希望朱平安能够赞同他的方案。
朱平安微微眯了眯眼睛,尚知府的方案设计的很巧妙,没有大改原有的事实,只是将原来尚知府没有识破王奸投降倭寇引倭入城的事实,改成了他识破了王奸投降倭寇、引倭入城的奸计,并虚构了一个跟自己飞鸽传书定下半渡而击的情节,为了说服自己,还将打退城外倭寇、歼灭城内倭寇的功劳全部归于浙军。
如此一来,尚知府就没有失职失察的责任了,也不用担心落下识人不明、御下无方的污点了。
至于王奸,他投降倭寇引倭入城的事实没有丝毫改变,该他承担的罪责一分也不会多,一分也不会少。
自己和浙军的功绩还增加了……
尚知府不愧是官场老手,这个方案还真是两全其美。
虚构的飞鸽传书、定计半渡而击的情节,只要自己点头同意,就会由虚转实,不用担心被人拆穿。
唯二的两个当事人都背书了,其他事外人又有何资格置喙呢。
想到这,朱平安不由对尚知府佩服不已。
在原有事实的基础上虚构一个情节,就摘掉了身上的所有责任。
当然,尚知府的这个方案必须要自己同意背书才行,不然再巧妙的方案也只是方案而已,无法落到实处。
那自己要不要给尚知府背书呢?
朱平安微微眯了眯眼睛。
这个方案对尚知府而言自然是百利而无一害,可以让尚知府改命,但对自己而言,其实并没有多少实质影响。
自己也不差那一点点功绩。
看到朱平安还在思索,尚知府紧张的揖手,用请求的口吻道,“子厚,此番苏州保卫战的一切倭寇首级以及缴获全都是你们浙军的,我们一个首级也不要,对我们苏州上下来说苏州城不失,已经足够了;对我个人来说,不受王奸之事牵连就已经足够了。”
尚知府说完,从袖口里取出一份提前拟好的捷报奏疏,双手递给了朱平安,一脸殷切的请求道,“不瞒子厚,八百里加急捷报,我已经亲爱拟好,署了名,苏州府主要官员也都署名,子厚你过目一下,若无问题,子厚你也在捷报上联合署名,即刻就可连夜八百里加急发出,送呈京城报捷,以免夜长梦多,也让圣上高兴高兴。”
朱平安双手接过捷报奏疏,一目十行的浏览,果然如尚知府所言,尚知府将歼灭倭寇三万多人、摧毁船只两百余艘以及一切缴获等功劳全都归在了浙军身上,并且有理有据,看到捷报奏疏如身在战场亲眼看到了浙军一场场血战一样,奏疏中对朱平安以及浙军毫不吝啬褒奖之词,将朱平安夸奖的简直是诸葛亮、岳飞在世,神机妙算、文韬武略俱全,浙军军纪严明、英勇善战、不畏牺牲,尤其是善用火器……尚知府在奏疏中列明了飞鸽传书、半渡而击的事情,又道苏州城内官吏上下一心,英勇配合浙军守城,最终在浙军的保护下,守住苏州城,保护了苏州城数十万百姓免受倭寇蹂躏……
不得不说,尚知府的文笔极好,数据详实,内容又华又实,引人入胜。
奏疏最后,尚知府已经署好了名,在第二位空了一个位置留给自己,再往后苏州的主要文武官员都在上面署了名。
这么多官员都在奏疏上署了名,相当于他们都对捷报奏疏做了背书,背书奏疏所写属实,背书奏疏上所列功劳都属于自己和浙军。
为了取信于自己,尚知府真是费心了啊。
“尚大人,这份捷报奏疏……”朱平安顿了顿。
“子厚请讲,若是奏疏中内容有什么不妥,完全可以更改。功劳再夸大几分,也不是问题,有几千上万倭寇尸体在大火、大河中尸骨无存,也能说的通。”
尚知府连忙说道。
“不用了尚大人,功劳已经够大了,实事求是就好,不用再画蛇添足夸大了。”朱平安摆了摆手。
“那子厚是同意了?”尚知府喜不自胜道。
“我原则上不反对,毕竟尚知府一直以来对我们浙军大力支持……”朱平安点了点头。
“子厚你们是为了我们苏州安危,我们当然要全力支持了,我已经令人去采买骡马、粮草、铁锭、硝石、硫磺等物资,保证浙军不仅恢复站前水平,还要更上一层楼;另外,苏州府感恩子厚和浙军的苏州城士绅,自发捐赠了十万两白银供浙军军需,我们苏州府衙擅自替你们浙军收下了,当然效仿子厚在靖南任上做法,他们都立下了捐赠浙军军需的字据,稍后会同骡马等物资一同移交子厚。”尚知府连连说道。
“尚大人说的有理,圣上苦倭久矣,我们做臣子的也该让圣上早些高兴高兴了。”朱平安在尚知府殷切的目光下,暑上了名字。
“子厚,我欠你一个人情,日后必有厚报。”尚知府喜不自胜,一脸认真的许诺道。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0/893/63798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