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知识框架
推荐阅读:不败战神杨辰、快穿之男多女少真可怕、鸿运官道、综影视反派的心机菟丝花、误入阿姨圈,我躺赢人生、悔婚才知道我是大帝,哭瞎有何用?、隧末:放弃拯救大唐,我转战瓦缸山、两眼一睁就是干,反派不干我来干、下山后,被绝美大小姐倒追、一见钟情:大叔,别纠缠我、
随着广雅书局丛书在世面上是片纸难求,价值疯涨,广雅的书籍中极难修复的扉页和衬页,也就是‘万年红’这种神奇的‘防蠹纸’,就引发了行业内的关注。”
“根据我们的研究,万年红纸的工序的精华之处应当就在选纸和调配红丹粉这两个方面。
“选纸山贝纸和本槽纸最佳,二者都是竹草纸,产于广东,山贝纸色黄,本槽纸色白,广东广雅书局‘外聚珍本’丛书,多用这两种纸印刷。因为皮性好,宜书画,因此还有一个大用处,就是制作扇面,明代以后的扇面用纸也多是这两种纸张。”
“而每一代的山贝纸和本槽纸,又有细微的差别,主要还是在于竹草配比。早期纸的纸麻的含量,要比晚期的高。”
“而单粉的调配工艺就非常复杂了,主要成分我们都知道,就是砒霜,成分是pb3o4,在空气中稳定,不溶于水,色红、有毒、防蠹,再加以白矾、淀粉、皮胶、香料如冰片、龙麝,以淀粉调和而成。”
“剩下的就是调胶的煮胶、和矾、加矾、过滤、配粉、拌料、刷纸、晾纸诸多工序,这些工艺大致从明代就开始成熟了。”
“知道了制作的工序,那么鉴定这是那个时代的万年红也就清楚了。”
“首先就是用纸,早期的万年红和晚期的万年红,用的山贝和本槽,其竹草的配比是不同的,大致就是早期纸中草的用量,会比晚期纸为高。”
“其次就是丹粉材料的来源,早期上品的丹粉,是用的滇料,后期多用化工合成,其中纯度和杂质含量是不相同的。”
“白矾也是如此,明代好矾产于太原,万年红所用为太原矾,而后期有了提纯技术,就多用粤省自产的矾料了。”
“第三就是所有这些东西需要以淀粉调配,早期的万年红使用的是糯米粉,晚期的使用的是番薯粉,这是区分各个时期万年红的最重要区别。”
经过这番讲解之后,袁老师才说道:“这个纸不管是选纸还是用料,杂质含量都略高,颜色看上去较清纸更深,那是因为这种纸陈化之后天然加深的缘故。”
“实际上,如果都是新纸的话,这个纸应当比清纸的颜色更淡一些才对。”
“所以这是明纸?”周至感觉今天算是大开眼界,原来小小一个扉页用纸,都有如此多的学问和考究。
“是的,这批万年红,确是明纸无疑。”
“那我就有个问题了。”周至说道:“如果我们已经有了长足的技术进步,能够研究通透万年红明纸的配方,并且将之完美地复制了出来……那也不能拿来修复明代书籍啊?”
“因为缺少了袁老师你说的长达数百年的自然陈化,这会导致新旧纸张的成色差异啊!”
“所以这就是古纸珍贵之处啊!”袁老师似乎对周至现在才想明白这个问题有些无语:“要修复古籍珍本,最好的修复方案,当然是能够用与之同时代的古材料来予以修复,这一点当然是毋庸置疑的啊。”
“至于说完美的新复制品,那也不是完全没用,可以放在衬心,底背这些外表上看不见,却又实实在在需要相同属性的材料来修复的部位上,也可以利用工艺还原出文物在当时崭新的风貌。”
“比如青铜古剑,在它们那个时代可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模样,而是如黄金般耀眼夺目,完美的复制品,也能给人另一种震撼。”
“又长见识了。”周至点点头:“是当如此。”
袁老师将那一叠万年红放到一边:“这一叠就算是鉴定完了。接下来我们来看建阳扣和太史连。”
“明清时期,连城、宁化、将乐、建阳,都是闽中竹纸的主要产地,也是全国最重要的竹纸产地。”
“其中连城是闽中竹纸生产历史上最为丰富的产纸县,从宋代迄今,历时千年,可谓历史悠久。”
“到清时,连城有一千一百多个纸槽,盛极一时。所产竹纸更是丰富多彩,有生料纸、熟料纸、漂料纸、加工纸、改良纸等五大类六十二个个品种。”
“其中生料纸中的山贝,刚刚我们说万年红的时候已经提到过;还有一类熟料纸,老字号中包括京庄、福贡,漂料纸中包括手本、金笺、黄榜、奏本、京练、宣纸、玉版、连史、苦竹诸般。”
“前面《闽产录异》提到的将乐‘西山纸’,指的是西山毛边纸,造纸原料是嫩毛竹,必须经由近三十道复杂工序,历时一年多,才能造出优良的西山毛边纸。西山纸纸质细腻柔韧,用于书法,吸墨性强,不褪色,还可用于修复、印刷古旧书籍等,所以自古就有‘西山纸贵’之说。”
“从宋代开始,建阳就成了当时三大刻书中心。建阳县麻沙、崇化两镇,居民多以刻书为业,有‘图书之府’之称,刻本称‘闽本’,‘建本’或者‘麻沙本’。”
“朱熹《嘉禾县学藏书记》称:‘建阳版本书籍行四方者,无远不至’,可见建阳雕版印刷的繁盛。”
“麻沙刻本的质量虽不及余杭和蜀都精良,但数量却居全国第一。
“因此南宋著名的文人,岳飞的后代岳珂曾言:‘建阳书肆,方日辑月刊,时异而岁不同,以冀速售。’”
“那个时候所用的纸张,就是邵武、三明、延平各县所产竹纸,也是当时全国竹纸生产中心之一。”
“虽说麻沙本比较粗糙,算不上善本,但由于竹纸便宜,书籍成本低,所以为一般贫苦读书人所欢迎,起到了广泛印刷书籍和文化普及的作用。”
“而更关键的是,这项优势让闽人一直延续了下来,从宋到明清时期,一直如此。”
“不过地点也在逐渐变化,从最早的建阳,逐渐转移到了连城四堡。”
“明清时期,四堡曾与京城、汉口、浒湾齐名,并列为我国四大雕版印刷基地,明朝四堡雕版印刷书籍有‘发行半天下’之誉。”
“而京城、汉口、浒湾三地的雕版印刷遗存,后来已荡然无存,只有四堡成为全国唯一保存较完整的雕版印刷遗址。”
“雕版印刷的发达也和当地盛产优良竹纸有关,除经史子集读物外,四堡雕版还有闽西各县方志、名人著作,如李元仲《寒支集》、杨澜《临汀汇考》、郝凤升《九龙诗刻》等。包括当时禁书笑笑生作品,都曾在四堡刻印,用的就是连城、宁化、上杭等地所产竹纸。”
“了解了这些,就能够建立起一些大体的知识框架了。”
“根据我们的研究,万年红纸的工序的精华之处应当就在选纸和调配红丹粉这两个方面。
“选纸山贝纸和本槽纸最佳,二者都是竹草纸,产于广东,山贝纸色黄,本槽纸色白,广东广雅书局‘外聚珍本’丛书,多用这两种纸印刷。因为皮性好,宜书画,因此还有一个大用处,就是制作扇面,明代以后的扇面用纸也多是这两种纸张。”
“而每一代的山贝纸和本槽纸,又有细微的差别,主要还是在于竹草配比。早期纸的纸麻的含量,要比晚期的高。”
“而单粉的调配工艺就非常复杂了,主要成分我们都知道,就是砒霜,成分是pb3o4,在空气中稳定,不溶于水,色红、有毒、防蠹,再加以白矾、淀粉、皮胶、香料如冰片、龙麝,以淀粉调和而成。”
“剩下的就是调胶的煮胶、和矾、加矾、过滤、配粉、拌料、刷纸、晾纸诸多工序,这些工艺大致从明代就开始成熟了。”
“知道了制作的工序,那么鉴定这是那个时代的万年红也就清楚了。”
“首先就是用纸,早期的万年红和晚期的万年红,用的山贝和本槽,其竹草的配比是不同的,大致就是早期纸中草的用量,会比晚期纸为高。”
“其次就是丹粉材料的来源,早期上品的丹粉,是用的滇料,后期多用化工合成,其中纯度和杂质含量是不相同的。”
“白矾也是如此,明代好矾产于太原,万年红所用为太原矾,而后期有了提纯技术,就多用粤省自产的矾料了。”
“第三就是所有这些东西需要以淀粉调配,早期的万年红使用的是糯米粉,晚期的使用的是番薯粉,这是区分各个时期万年红的最重要区别。”
经过这番讲解之后,袁老师才说道:“这个纸不管是选纸还是用料,杂质含量都略高,颜色看上去较清纸更深,那是因为这种纸陈化之后天然加深的缘故。”
“实际上,如果都是新纸的话,这个纸应当比清纸的颜色更淡一些才对。”
“所以这是明纸?”周至感觉今天算是大开眼界,原来小小一个扉页用纸,都有如此多的学问和考究。
“是的,这批万年红,确是明纸无疑。”
“那我就有个问题了。”周至说道:“如果我们已经有了长足的技术进步,能够研究通透万年红明纸的配方,并且将之完美地复制了出来……那也不能拿来修复明代书籍啊?”
“因为缺少了袁老师你说的长达数百年的自然陈化,这会导致新旧纸张的成色差异啊!”
“所以这就是古纸珍贵之处啊!”袁老师似乎对周至现在才想明白这个问题有些无语:“要修复古籍珍本,最好的修复方案,当然是能够用与之同时代的古材料来予以修复,这一点当然是毋庸置疑的啊。”
“至于说完美的新复制品,那也不是完全没用,可以放在衬心,底背这些外表上看不见,却又实实在在需要相同属性的材料来修复的部位上,也可以利用工艺还原出文物在当时崭新的风貌。”
“比如青铜古剑,在它们那个时代可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模样,而是如黄金般耀眼夺目,完美的复制品,也能给人另一种震撼。”
“又长见识了。”周至点点头:“是当如此。”
袁老师将那一叠万年红放到一边:“这一叠就算是鉴定完了。接下来我们来看建阳扣和太史连。”
“明清时期,连城、宁化、将乐、建阳,都是闽中竹纸的主要产地,也是全国最重要的竹纸产地。”
“其中连城是闽中竹纸生产历史上最为丰富的产纸县,从宋代迄今,历时千年,可谓历史悠久。”
“到清时,连城有一千一百多个纸槽,盛极一时。所产竹纸更是丰富多彩,有生料纸、熟料纸、漂料纸、加工纸、改良纸等五大类六十二个个品种。”
“其中生料纸中的山贝,刚刚我们说万年红的时候已经提到过;还有一类熟料纸,老字号中包括京庄、福贡,漂料纸中包括手本、金笺、黄榜、奏本、京练、宣纸、玉版、连史、苦竹诸般。”
“前面《闽产录异》提到的将乐‘西山纸’,指的是西山毛边纸,造纸原料是嫩毛竹,必须经由近三十道复杂工序,历时一年多,才能造出优良的西山毛边纸。西山纸纸质细腻柔韧,用于书法,吸墨性强,不褪色,还可用于修复、印刷古旧书籍等,所以自古就有‘西山纸贵’之说。”
“从宋代开始,建阳就成了当时三大刻书中心。建阳县麻沙、崇化两镇,居民多以刻书为业,有‘图书之府’之称,刻本称‘闽本’,‘建本’或者‘麻沙本’。”
“朱熹《嘉禾县学藏书记》称:‘建阳版本书籍行四方者,无远不至’,可见建阳雕版印刷的繁盛。”
“麻沙刻本的质量虽不及余杭和蜀都精良,但数量却居全国第一。
“因此南宋著名的文人,岳飞的后代岳珂曾言:‘建阳书肆,方日辑月刊,时异而岁不同,以冀速售。’”
“那个时候所用的纸张,就是邵武、三明、延平各县所产竹纸,也是当时全国竹纸生产中心之一。”
“虽说麻沙本比较粗糙,算不上善本,但由于竹纸便宜,书籍成本低,所以为一般贫苦读书人所欢迎,起到了广泛印刷书籍和文化普及的作用。”
“而更关键的是,这项优势让闽人一直延续了下来,从宋到明清时期,一直如此。”
“不过地点也在逐渐变化,从最早的建阳,逐渐转移到了连城四堡。”
“明清时期,四堡曾与京城、汉口、浒湾齐名,并列为我国四大雕版印刷基地,明朝四堡雕版印刷书籍有‘发行半天下’之誉。”
“而京城、汉口、浒湾三地的雕版印刷遗存,后来已荡然无存,只有四堡成为全国唯一保存较完整的雕版印刷遗址。”
“雕版印刷的发达也和当地盛产优良竹纸有关,除经史子集读物外,四堡雕版还有闽西各县方志、名人著作,如李元仲《寒支集》、杨澜《临汀汇考》、郝凤升《九龙诗刻》等。包括当时禁书笑笑生作品,都曾在四堡刻印,用的就是连城、宁化、上杭等地所产竹纸。”
“了解了这些,就能够建立起一些大体的知识框架了。”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1/1039/78504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