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盐业(上)
推荐阅读:不败战神杨辰、快穿之男多女少真可怕、鸿运官道、综影视反派的心机菟丝花、误入阿姨圈,我躺赢人生、悔婚才知道我是大帝,哭瞎有何用?、隧末:放弃拯救大唐,我转战瓦缸山、两眼一睁就是干,反派不干我来干、下山后,被绝美大小姐倒追、一见钟情:大叔,别纠缠我、
沈家门港往南十余里处,平坦的滩地一望无际,两侧有小山遮挡,数以百计的人手正在辛苦的劳作。
滩池上分布着高低不等分层次的大大小小的池子,徐渭只看了一眼就知道了,他青年时候随岳父往返浙江、福建、广东各地。
“你居然懂晒盐法。”
陈锐也不意外,这个时代是有晒盐法的,不过前身只是听说过没见过,而他前世是见过的。
“文长兄?”
走来的是陶大顺,一个月下来,这位文质彬彬的青年肤色黑了不少,不着长衫,短打衣着。
“难怪见不到你……”徐渭冷笑了声,侧头瞄着陈锐,“为了财用,我白日翻着账本,夜间辗转难眠,感情都是瞎操心!”
“适才我问出口,你是不是都在心里笑话我?”
“文长兄。”陶大顺劝道:“盐税关乎事大,非同寻常,大哥不过谨慎些……再说不也带你来了嘛。”
徐渭是个七窍玲珑心的主儿,沉默了会儿叹道:“那一夜,若是我持刀临阵,只怕你早就带我来了吧?”
陈锐为什么将这边让陶大临来做管事,无非是一同南归的情分,而徐渭却没有这等情分。
“哼!”徐渭阴阳怪气的说:“都说你陈锐义重,却是个疑心病重的!”
“说够了没有?”陈锐听了会儿有些不耐烦,抬步往前走。
徐渭也闭上嘴,跟在后面,一路看过去,看了会儿问道:“好像和闽地、粤地的晒盐法不太一样。”
“都是大哥定下的。”陶大顺介绍道:“那边是水库,涨潮时候,海水入池,然后用脚踏水车将海水提上去,上面这个池子是蒸发池。”
“一层层下来,调节板、结晶板,最后进入卤池。”
“澄清之后灌入结晶池,晴天只需要六个时辰,卤就能凝结成粗盐了。”
徐渭看向不远处的结晶池,三四人手持长长的木耙子将凝结的粗盐聚拢起来,然后用铲子铲到担子里。
“已经一个多月了,日头好的话,十天左右就能产出一批,成本很低,顶多是人工和脚踏水车。”
“当然了,粗盐还需澄清、沉淀、过滤、煎熬,最后产出细盐。”
陶大临从怀中取出一个纸包打开,徐渭眯着眼伸手捻了捻,“不用细盐,粗盐就够了。”
陈锐有些意外,回头问:“粗盐就行?”
“会稽陶家那是大家,你陈家也是豪富之家。”徐渭嗤笑道:“寻常人家都是用的粗盐,这等细盐……比青盐还要细,大户人家是拿来洗牙的。”
陈锐与陶大顺对视了眼,后者摸了摸脑袋……他在京中日夜读书,有丫鬟仆人侍候,哪里懂得这些。
“那就最好,省了一道程序,速度能快很多。”陈锐对陶大顺说:“留一部分细盐自用,售卖的全都是粗盐。”
徐渭犹豫了会儿,提醒道:“粗盐十余文一斤,但这等细盐,三四十文都卖的出去。”
“去岁淮东大败,严世蕃决堤,扬州沦为水泽,扬州盐商受创极重,而且淮河也决堤了,对两淮盐场影响很大。”陶大顺看了眼陈锐,“两淮三十余处盐场,只有五个在淮北,其他的都在淮南,产量锐减,东南已有盐荒之像。”
徐渭在心里评价,陈锐其人,行事作风真的与他人不同……细盐其实利润更高,只不过普通人家用不起。
不过粗盐产量高,算下来也不吃亏。
“即使如此,如今盐价上涨幅度也很大。”陈锐接口道:“去年东南大部分区域一斤盐十四五文,如今即使是最靠近扬州的松江府,一斤盐也要二十多文了。”
如今一石米也就九钱银子,如果是铜钱大约是六百多文,换算下,一斤米大概是五文到六文,一斤盐要四五斤米……陈锐打听到消息之后都无语了,这也太离谱了。
更离谱的是比较偏远的地区,比如处州、金华,一斤盐都要三十多文了。
徐渭沉吟片刻后道:“你准备卖多少文?”
“不好说。”陈锐摇头道:“不能卖的太低。”
“大哥?”陶大顺有些意外。
徐渭冷笑了声,“你不懂……咱们不可能自己去卖,没那么多人手,如果卖的太低,人家转运到其他地方,高价还是卖得掉的。”
顿了顿,徐渭补充道:“除非咱们产量足够……”
陶大顺脑子转了两圈才想明白,既然不能自己卖,那肯定是让商贾去卖,那帮家伙为了赚钱,肯定是要高价售出……银子都被这些人赚了去。
“再往东,还能开辟。”陈锐指了指,“我准备再招募流民来开盐田,这几个月先囤积一批盐,到了六月才开始售卖。”
“为什么是六月?”陶大顺问道。
“黄梅天啊!”徐渭翻了个白眼,“那时候天天阴雨,不能晒盐,囤积的大批盐出售,才能将盐价打下来。”
陈锐点头赞同,心想徐渭此人不同于一般的士子,对社会底层的很多事情都了解很深,而且心思敏捷。
徐渭盘算了下,既有些懊悔又有些不爽,懊悔是为什么自己没想到此处,自古以来,盐铁最有重利,不爽是因为陈锐八成很早就开始布置了,却一直瞒着自己。
不对,不是八成,而是十成……徐渭想起来了,自己翻看账本,支出中并没有采购盐。
应该是去年就已经动手了,这厮真是个肚子里做文章的,徐渭没好气的文:“盐引拿到手了?”
“嗯。”陈锐点点头,“虽然南京户部有盐引母本,但扬州盐商也都是租盐引支盐。”
“无所谓,反正都是余盐。”徐渭对此也很了解。
陈锐写了信给沈炼,拜托他问询盐税方面的事,结果沈炼问了户部山东司……专门负责盐税的机构。
嘉靖二十八年,山东司收盐课银才四万五千两,但余盐的盐课银……光是两淮盐场就有六十八万两。
换句话说,大明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吃的盐基本上都是余盐。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官盐太贵,扬州盐商不愿意卖,百姓也不愿意买。
徐渭想了会儿,又问道:“不好越境,是浙江盐引?”
“嗯。”陈锐再次点头。
其实余盐卖出去……肯定是要越境卖的,只不过明面上要做个样子。
三人站在池边,放眼望去,一片白花花的盐,只要是人,都要吃饭喝水,也都要吃盐。
光是浙江一省,按照公开的说法是五百万人口,不过陈锐猜测应该超过六百万,而且去年今年迁居而来的还有大量人口,每年消耗的盐就能给舟山提供至少十五万两银子。
滩池上分布着高低不等分层次的大大小小的池子,徐渭只看了一眼就知道了,他青年时候随岳父往返浙江、福建、广东各地。
“你居然懂晒盐法。”
陈锐也不意外,这个时代是有晒盐法的,不过前身只是听说过没见过,而他前世是见过的。
“文长兄?”
走来的是陶大顺,一个月下来,这位文质彬彬的青年肤色黑了不少,不着长衫,短打衣着。
“难怪见不到你……”徐渭冷笑了声,侧头瞄着陈锐,“为了财用,我白日翻着账本,夜间辗转难眠,感情都是瞎操心!”
“适才我问出口,你是不是都在心里笑话我?”
“文长兄。”陶大顺劝道:“盐税关乎事大,非同寻常,大哥不过谨慎些……再说不也带你来了嘛。”
徐渭是个七窍玲珑心的主儿,沉默了会儿叹道:“那一夜,若是我持刀临阵,只怕你早就带我来了吧?”
陈锐为什么将这边让陶大临来做管事,无非是一同南归的情分,而徐渭却没有这等情分。
“哼!”徐渭阴阳怪气的说:“都说你陈锐义重,却是个疑心病重的!”
“说够了没有?”陈锐听了会儿有些不耐烦,抬步往前走。
徐渭也闭上嘴,跟在后面,一路看过去,看了会儿问道:“好像和闽地、粤地的晒盐法不太一样。”
“都是大哥定下的。”陶大顺介绍道:“那边是水库,涨潮时候,海水入池,然后用脚踏水车将海水提上去,上面这个池子是蒸发池。”
“一层层下来,调节板、结晶板,最后进入卤池。”
“澄清之后灌入结晶池,晴天只需要六个时辰,卤就能凝结成粗盐了。”
徐渭看向不远处的结晶池,三四人手持长长的木耙子将凝结的粗盐聚拢起来,然后用铲子铲到担子里。
“已经一个多月了,日头好的话,十天左右就能产出一批,成本很低,顶多是人工和脚踏水车。”
“当然了,粗盐还需澄清、沉淀、过滤、煎熬,最后产出细盐。”
陶大临从怀中取出一个纸包打开,徐渭眯着眼伸手捻了捻,“不用细盐,粗盐就够了。”
陈锐有些意外,回头问:“粗盐就行?”
“会稽陶家那是大家,你陈家也是豪富之家。”徐渭嗤笑道:“寻常人家都是用的粗盐,这等细盐……比青盐还要细,大户人家是拿来洗牙的。”
陈锐与陶大顺对视了眼,后者摸了摸脑袋……他在京中日夜读书,有丫鬟仆人侍候,哪里懂得这些。
“那就最好,省了一道程序,速度能快很多。”陈锐对陶大顺说:“留一部分细盐自用,售卖的全都是粗盐。”
徐渭犹豫了会儿,提醒道:“粗盐十余文一斤,但这等细盐,三四十文都卖的出去。”
“去岁淮东大败,严世蕃决堤,扬州沦为水泽,扬州盐商受创极重,而且淮河也决堤了,对两淮盐场影响很大。”陶大顺看了眼陈锐,“两淮三十余处盐场,只有五个在淮北,其他的都在淮南,产量锐减,东南已有盐荒之像。”
徐渭在心里评价,陈锐其人,行事作风真的与他人不同……细盐其实利润更高,只不过普通人家用不起。
不过粗盐产量高,算下来也不吃亏。
“即使如此,如今盐价上涨幅度也很大。”陈锐接口道:“去年东南大部分区域一斤盐十四五文,如今即使是最靠近扬州的松江府,一斤盐也要二十多文了。”
如今一石米也就九钱银子,如果是铜钱大约是六百多文,换算下,一斤米大概是五文到六文,一斤盐要四五斤米……陈锐打听到消息之后都无语了,这也太离谱了。
更离谱的是比较偏远的地区,比如处州、金华,一斤盐都要三十多文了。
徐渭沉吟片刻后道:“你准备卖多少文?”
“不好说。”陈锐摇头道:“不能卖的太低。”
“大哥?”陶大顺有些意外。
徐渭冷笑了声,“你不懂……咱们不可能自己去卖,没那么多人手,如果卖的太低,人家转运到其他地方,高价还是卖得掉的。”
顿了顿,徐渭补充道:“除非咱们产量足够……”
陶大顺脑子转了两圈才想明白,既然不能自己卖,那肯定是让商贾去卖,那帮家伙为了赚钱,肯定是要高价售出……银子都被这些人赚了去。
“再往东,还能开辟。”陈锐指了指,“我准备再招募流民来开盐田,这几个月先囤积一批盐,到了六月才开始售卖。”
“为什么是六月?”陶大顺问道。
“黄梅天啊!”徐渭翻了个白眼,“那时候天天阴雨,不能晒盐,囤积的大批盐出售,才能将盐价打下来。”
陈锐点头赞同,心想徐渭此人不同于一般的士子,对社会底层的很多事情都了解很深,而且心思敏捷。
徐渭盘算了下,既有些懊悔又有些不爽,懊悔是为什么自己没想到此处,自古以来,盐铁最有重利,不爽是因为陈锐八成很早就开始布置了,却一直瞒着自己。
不对,不是八成,而是十成……徐渭想起来了,自己翻看账本,支出中并没有采购盐。
应该是去年就已经动手了,这厮真是个肚子里做文章的,徐渭没好气的文:“盐引拿到手了?”
“嗯。”陈锐点点头,“虽然南京户部有盐引母本,但扬州盐商也都是租盐引支盐。”
“无所谓,反正都是余盐。”徐渭对此也很了解。
陈锐写了信给沈炼,拜托他问询盐税方面的事,结果沈炼问了户部山东司……专门负责盐税的机构。
嘉靖二十八年,山东司收盐课银才四万五千两,但余盐的盐课银……光是两淮盐场就有六十八万两。
换句话说,大明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吃的盐基本上都是余盐。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官盐太贵,扬州盐商不愿意卖,百姓也不愿意买。
徐渭想了会儿,又问道:“不好越境,是浙江盐引?”
“嗯。”陈锐再次点头。
其实余盐卖出去……肯定是要越境卖的,只不过明面上要做个样子。
三人站在池边,放眼望去,一片白花花的盐,只要是人,都要吃饭喝水,也都要吃盐。
光是浙江一省,按照公开的说法是五百万人口,不过陈锐猜测应该超过六百万,而且去年今年迁居而来的还有大量人口,每年消耗的盐就能给舟山提供至少十五万两银子。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1/1191/289505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