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齐阁小说 > 玄幻小说 > 大明不行,我行! > 第一百一十八章 盐业(下)

第一百一十八章 盐业(下)

推荐阅读:不败战神杨辰快穿之男多女少真可怕鸿运官道综影视反派的心机菟丝花误入阿姨圈,我躺赢人生悔婚才知道我是大帝,哭瞎有何用?隧末:放弃拯救大唐,我转战瓦缸山两眼一睁就是干,反派不干我来干下山后,被绝美大小姐倒追一见钟情:大叔,别纠缠我

    “两个问题。”

    徐渭现在至少在说法方式方面已经无限接近护卫军内部了,非常直接,没了以前说话拐弯,话里话外的方式……就是很多时候嘴巴还是那么毒。

    “其一是扬州盐商。”徐渭扫了眼周边,“其实晒盐法早在正德年间就有了,嘉靖年间在闽、粤两地也不少见,至少我就见过好几处,但最近几年都陆续消失。”

    陶大顺好奇问:“这是为何?”

    “利益。”陈锐神色淡漠。

    “不错。”

    徐渭细细讲述,陈锐偶有补充,陶大顺才慢慢知晓。

    自古煮盐之利,重于东南,两淮为最,甚至有两淮盐税甲天下之说……大明朝廷每年户部的收入,盐税能占到三分之一甚至更高。

    明朝开国已有百五十年,盐业已经成为一条流淌着银子的河流,上至户部、都察院的巡盐御史,中至管理盐业的都转运司、手握盐引的盐商,下至售卖盐的散户、灶户、盐丁……

    可以这么说,东南海贸是一条产业链,但朝廷要锁死,还是有办法的,但想锁死两淮盐场,那就等于是自杀。

    所以,晒盐法早就在正德年间就出现,嘉靖初年在福建、广东小范围传播,但没有办法推广。

    为什么推广不开?

    因为成本。

    晒盐法虽然要看日头,天气变化对产量影响不小,但成本太低了,而煮盐法成本要高不少。

    为什么自古天下盐业以两淮为重,就因为淮河两岸有大量的草场,这是煮盐的重要原料。

    晒盐法一旦推广开,成本能降低到让扬州盐商难以承受的地步。

    陈锐听着徐渭滔滔不绝的讲述,想起前世在网上看到过的消息,外企以外资的名头购买国内企业偶尔出现的先进技术,但并不推广,自己都不用,而是进行封锁,然后继续用旧技术进行生产。

    扬州盐商大致就是这么做的。

    徐渭叹息道:“当年我在漳州府就听闻,一个盐场被焚毁,百余人被杀……”

    陈锐挑了挑眉头,“盐丁?”

    “八九不离十吧。”

    盐丁名义上是产盐的壮丁,但实际上已经分割出来,产盐的是灶户,盐丁受都转运司指挥查办私盐……其实已经成为扬州盐商的私人武装力量了。

    干的都是刀头舔血,杀人放火的勾当。

    陶大顺小声问:“有护卫军在,理应无妨吧?”

    “难说。”徐渭摇摇头,“钱能通神啊……若是小批量,或许扬州盐商也就忍了,若是积年累月而且产量颇高,只怕……”

    “你是指倭寇?”陈锐敏锐的听出了徐渭的言外之意。

    “不错。”徐渭叹道:“你之前揣测,即使朝廷许通商,倭寇也不会绝迹。”

    顿了顿,徐渭补充道:“而且你将盐田布置在南侧,这一带能登陆的地点不少,距离普陀岛也不远,很容易遭到侵袭。”

    “无妨。”陈锐轻笑了声,“还记得我在那一战之前说的话吗?”

    “两个月的训练,新兵成军,不见血,难成军!”

    不管是倭寇还是盐丁,只要敢来,都会沦为新兵的磨刀石……陈锐还在愁着如果倭寇不多,新兵去哪儿历练呢……去山东实在有点不安全,毕竟现在的鸳鸯阵还难以抵御骑兵。

    “你想的倒是周到……”徐渭咽了口唾沫,但随即在心里算了下,“如此说来,还是要继续募兵?”

    “当然。”陈锐迅速道:“在六月开始售卖粗盐之前,进行第三次募兵,总兵力超过三千。”

    徐渭无言以对,显然陈锐早就考虑万全了,难怪之前吴泽规划营地的时候,陈锐将区域扩大了很多。

    陶大顺还有些担忧,“据说扬州盐商在朝中颇有背景,朝廷会不会问责?”

    “不可能。”徐渭随口道:“如今盐荒,舟山售盐,只要价格不比两淮盐高,谁都不能说个不是。”

    “别说是要缴纳盐税的,就算不缴税,朝廷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缴税。”陈锐摇头道:“不按照盐引纳税,余盐皆纳税。”

    “那户部就更不会反对。”徐渭突然怔了怔,打量了陈锐几眼,心里揣测这是恰巧还是陈锐刻意为之。

    毫无疑问,陈锐在朝中最大的对头就是严嵩,准确来说是严世蕃。

    如果严世蕃捣鬼,舟山售盐是有可能遭到一些麻烦的,但严世蕃决堤阻拦鞑靼,使得扬州大半沦为水泽,与扬州盐商是死对头。

    不管是考虑到立场,还是考虑到扬州盐商,严世蕃都不会在舟山售盐这件事上做手脚,反而会乐见其成。

    甚至说句诛心的话,明廷迁都南京,两淮盐税对于朝廷的财政来说太重要太重要了,如果出个能制衡两淮盐场的存在,朝廷是愿意看到的。

    “其二是如何售卖。”徐渭嘴角抽搐了下,“想必你也早就想好了。”

    陶大顺接口道:“大哥是准备让皂块铺子接手。”

    “真是心思缜密啊。”徐渭叹了口气,真想问问陈锐……你之前将皂块铺子转给那些本地商贾,考虑到这点了吗?

    想必是考虑到了的,陈锐盯着盐业……应该是去年就起了心思的。

    “真是好手段。”徐渭觉得有些口干舌燥,看陶大顺一脸懵懂,都懒得解释了。

    按规矩来说,普通民众是没有自由购买盐的权力的,实行的是里甲分配制度,但实际上盐店遍地开花,处处都是。

    当然了,盐店也不是谁想开就能开的,必须得到官府的许可……但天下盐店这么多,所谓得到官府的许可,指的是当地的县衙。

    陈锐之前将皂块的售卖转给嘉兴、杭州、绍兴、湖州、松江等各地的本地商人,这段时间舟山基建所需要的大量材料很多都是通过这些商人来采购的。

    如今再加上盐……这些商人都是坐地虎,自然是有办法拿到售盐的许可权的。

    如此一来,舟山这边根本就不用插手实际的销售,只需要批发给下面的经销商就行了……什么开盐店的许可权,什么与当地打交道,都完全不用理会。

    离开盐场的时候,徐渭回头看了眼,有这片盐场,舟山基业已固。

    在回到宁波将近半年之后,陈锐看似还只是个小小的副千户,但已经有了足够的底气。

    这份底气,让陈锐能够组织起一支不低于五千人的军队。

    一点点的改变,一点点的发展,一点点的前行,虽然步伐还小,但却让徐渭实实在在看到了可能,很多的可能性。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1/1191/351216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