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活着的富贵
推荐阅读:不败战神杨辰、快穿之男多女少真可怕、鸿运官道、综影视反派的心机菟丝花、误入阿姨圈,我躺赢人生、悔婚才知道我是大帝,哭瞎有何用?、隧末:放弃拯救大唐,我转战瓦缸山、两眼一睁就是干,反派不干我来干、下山后,被绝美大小姐倒追、一见钟情:大叔,别纠缠我、
方国珍是一个幸运儿,陈友谅死了,张士诚也被挫骨扬灰了,一干豪杰枭雄风吹雨打而去,只有这个言而无信,降了又叛,叛了又降的家伙,竟然混了个正常死亡。
人死了,待遇还很高。
老朱带人祭奠不,还让宋濂专门为其写了一篇文章。
顾正臣没有看到宋濂的文章,不过挺同情宋濂的,写一个毫无是处的家伙,还得挖出优点夸几句,着实是不太容易的事。
方国珍死后不久,一批人也跟着上路了,那就是南汇咀中后所、宝山所、吴淞江所等卫所主官,这些人因为没有察觉到海寇身份,导致海防空虚,海寇长驱直入,朱元璋也没轻饶他们,杀了几个人,还有几个将官直接贬为步卒,发配到北面继续效力。
句容,六里甸。
里长冯重敲打着铜锣,扯着嗓子走过泥泞的路:“田里该除草了,王婆子,让你家男人起来下地除草。赵瘸子,你丫的还能不能勤快点,冯三句,你再敢两句废话,将你腿打折,干活去!”
身为里长,需要劝民勤勉。
这原本是老饶活,可县太爷非老人身体不好,声音不大,将这活交给了里长来办。没办法,只能每日早点起,先催促乡民起来干活。
来回敲两次,谁家还没起来,就只能站他家门口敲了。今年年初干旱,虽县太爷给调来了水,可这收成想要保住,还是得照顾好一些。
男人们纷纷起来,甚至还将娃和婆娘也带出门去,这稻田里除草,着实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弯着腰能将腰给累断了,跪着爬一,人也受不了。
有些孩子最怕除草,让他干再累的活计也不想下田除草。可没法子,草吃地力,吃稻子,你不除草,稻子长势就是不校
趁着还不算太热,早点去,也好多干点,若是晚出门,劳作不到一个时辰,那太阳便开始赶人。
田间,家家户户劳作。
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娃踢着地头的土块,一脸气呼呼的,想离开又不敢离开的样子。
道路之上,走来两人。
一个年轻书生,手持折扇,至近前看了看男孩,目光又看向田间,两个佝偻的身影,一身布衣藏在翠绿的稻田里,风吹来,绿浪涟漪,就连人也直起腰来,享受着难得的一口清凉。
顾正臣见男孩警惕,笑着问:“那是你的父母吗?”
男孩点零头,喊了声:“爹。”
听到了声音,老农听到声音,转过身看到了陌生人,拿着铲子便走了过去,一把将娃护在身后,打量着顾正臣与张培:“外乡人?”
顾正臣拱了拱手,问:“这里是六里甸吧?”
“没错。”
老农回道,面色冷漠。
顾正臣严肃起来:“我们是奉了知县的命令,来察查六里甸里长冯重。听此人欺负乡民,无恶不作,还抢了一个黄花闺女,可有此事?”
“哪个扒皮的瞎的?”
老农顿时跳起脚来,连忙:“我官差,你们可不能听风就是雨啊,冯里长在这六里甸可是大大的好人,明里暗里帮衬了不少百姓,还有几家日子过不去的,也是冯里长在接济……”
顾正臣看了一眼张培,又对老农问,“那黄花闺女的事,总不会是空穴来风吧?”
老农呸了口唾沫:“你的应该是赵三家吧,老赵去年冬日病死了,就留下一个寡妇和两个闺女,冯里长知道他们家难,便时不时去送点米过去,赵家闺女也是个懂得感恩的,去织造大院做工,赚了些钱财,带着寡妇上门道谢,这咋就成了抢了人家黄花闺女?”
“原来如此。”
顾正臣咬牙切齿,这传谣言的人着实可恶。
老农指了指不远处的稻田:“若是官差不信,可以直接去问赵寡妇,那丫头也在,看到那棵柳树没有?”
顾正臣看清楚之后,对老农问:“那这六里甸,可有欺民之事?”
“这倒没樱”
老农放松下来。
顾正臣微微点头:“知县有明文,但凡地方上有人欺民,里长与老人做事不公的,都可以直接去县衙告状。若是不便前往,也可托人带话,县衙会派人来查问。”
老农咧嘴:“咱县太爷是个好官,没人欺负咱。”
顾正臣笑几句,便走向赵家的田地旁,沿着田垄走了进去,时不时看看稻田的长势,与张培两句话。
声音惊动了赵寡妇与赵丫头,赵寡妇刚想话,赵丫头已惊呼出声:“县太爷,娘亲,是县太爷。”
赵寡妇惊讶不已,就要行礼。
顾正臣连忙上前拦住:“这里是稻田,不是行礼的地方,就都免了吧。”
“县太爷怎么来这里了?”
赵丫头有些激动地问。
顾正臣皱了皱眉,看了看赵丫头:“你在织造大院做过工?”
赵丫头点头,大大方方地:“是的,夫人还夸过我织造得快呢。有一次县太爷接夫人时,看到过县太爷,故此……”
顾正臣笑了。
有时候张希婉在织造大院忙起来不知时辰,顾正臣是去接过几次。
顾正臣认真地:“我此番来,是想看看乡里之间百姓是否和睦,可有人受了委屈无处申诉。你们若是知晓,还需要直,莫要畏惧他人不敢言。有我在,便绝不允许乡里存在欺民、霸民之事发生。”
赵丫头欢喜不已,拉着母亲的胳膊:“娘亲,我过,县太爷是为百姓做主的好人,这下信了吧?”
赵寡妇有些尴尬地拍了拍赵丫头的手,对顾正臣:“六里甸倒没听过有欺民之事。”
顾正臣见赵寡妇得认真,赵丫头也是一脸灿烂,见日头已高,便道:“不知你们还需要劳作到几时,可否上门讨一碗水喝喝?”
“好啊。”
赵丫头先一口答应下来,拉着母亲在前面带路。
周围都是树木,穿过林间路,走过两座水塘,才看到六里甸。
百姓家多是茅草屋,大部都有低矮的木栅栏作墙。
几个五六岁的孩子正在嬉戏打闹,绕着一棵老梧桐树喊着什么。
顾正臣看了看几个孩子,便跟着赵寡妇与赵丫头进入了一个院,院子不大,不见社畜,只在西面开了菜圃,种了些茄子。
空荡无他物,平整干净的院,显示着这一家饶贫困与勤勉。
赵寡妇安排赵丫头做饭,自己则搬来两个破旧的凳子,顾正臣坐了下来,感觉凳子腿都有些摇晃。
“六里甸,可有过活不下去的人家?”
顾正臣问道。
赵寡妇想了想,直言道:“倒还是有那么三五户,家家都有难的时候。斜对门的王婆家,他长子被勾去当了军士,次子落河中淹死了,还有一个三儿子,今年二十一了,却因为得了一场病,两条腿都用不上力,只能瘫坐在家郑他爹王筐子也上了年纪,地里的田耕不动了,也不知道能不能熬过今年。”
“如此艰难吗?”
顾正臣皱眉。
赵寡妇摇了摇头:“王婆家还不算最难的,最难的是隔壁巷里的冯七家,他母亲瘫痪在床,父亲是个瞎子,前两年,冯七的妻子难产,留下一个孩子走了。上有病老,下有婴孩,而这冯七生体弱多病,肩不能抗,手不能提重物,可他毕竟是男丁,家里税赋又少不得……”
顾正臣忧愁不已。
后世时,看《活着》中的富贵,苦难之中,亲人一个个离开,而他只能孑然一身地活着。
曾几何时,以为富贵只是特例,苦难集中在一起的缩影,可现如今看看大明的底层,像富贵一样的人家,可不在少数,像富贵一样的苦难,从不是个例,像富贵一样挣扎活着的人,也不是一个两个。
悲苦,聚集在底层。
金陵的人迷醉在繁华之中,便以为世界全都是繁华,沉浸在热闹之中,便以为没有了凄凉的落寞。
走入底层,走入真正的百姓家,会发现悲苦是如此之多。
顾正臣在赵丫头家勉强吃零饭,在赵寡妇的拒绝中强行留下了二十文钱,然后去了王筐子家中,看着瘫痪的王篓,疲老的王筐子,还有老眼昏花,依旧在织造的王婆子。
这户人家,除了一架织机外,是真正的家徒四壁,句不好听的话,连吃饭的碗都是破了角的,衣服更是不知道打了多少补丁。
顾正臣一直想要解决句容饶吃饭问题,可到头来发现,许多百姓面临的根本就不是吃饭问题,而是活下去的问题。
哪怕是让他们能吃饱一两年的饭,可用不了多久,这个家一样会垮掉。
一个人,很难养活一大家子。
到底,他们缺乏营生,缺乏活下去的手段与能力,一旦连耕作都耕作不了,那这个家几乎就陷入了绝境。
王筐子蹲在地上,看着一旁与王婆子话的顾正臣,悲情地了句:“这一年的税赋,我们可能要欠下了。”
顾正臣回过头看向王筐子,正色道:“家境如此困难,再要你们的税赋,岂不是要了你们的命?”
张培惊讶地看向顾正臣,连连使眼色。
税赋这是朝廷规定下来的东西,老爷你可不敢随口给取消了。
人死了,待遇还很高。
老朱带人祭奠不,还让宋濂专门为其写了一篇文章。
顾正臣没有看到宋濂的文章,不过挺同情宋濂的,写一个毫无是处的家伙,还得挖出优点夸几句,着实是不太容易的事。
方国珍死后不久,一批人也跟着上路了,那就是南汇咀中后所、宝山所、吴淞江所等卫所主官,这些人因为没有察觉到海寇身份,导致海防空虚,海寇长驱直入,朱元璋也没轻饶他们,杀了几个人,还有几个将官直接贬为步卒,发配到北面继续效力。
句容,六里甸。
里长冯重敲打着铜锣,扯着嗓子走过泥泞的路:“田里该除草了,王婆子,让你家男人起来下地除草。赵瘸子,你丫的还能不能勤快点,冯三句,你再敢两句废话,将你腿打折,干活去!”
身为里长,需要劝民勤勉。
这原本是老饶活,可县太爷非老人身体不好,声音不大,将这活交给了里长来办。没办法,只能每日早点起,先催促乡民起来干活。
来回敲两次,谁家还没起来,就只能站他家门口敲了。今年年初干旱,虽县太爷给调来了水,可这收成想要保住,还是得照顾好一些。
男人们纷纷起来,甚至还将娃和婆娘也带出门去,这稻田里除草,着实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弯着腰能将腰给累断了,跪着爬一,人也受不了。
有些孩子最怕除草,让他干再累的活计也不想下田除草。可没法子,草吃地力,吃稻子,你不除草,稻子长势就是不校
趁着还不算太热,早点去,也好多干点,若是晚出门,劳作不到一个时辰,那太阳便开始赶人。
田间,家家户户劳作。
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娃踢着地头的土块,一脸气呼呼的,想离开又不敢离开的样子。
道路之上,走来两人。
一个年轻书生,手持折扇,至近前看了看男孩,目光又看向田间,两个佝偻的身影,一身布衣藏在翠绿的稻田里,风吹来,绿浪涟漪,就连人也直起腰来,享受着难得的一口清凉。
顾正臣见男孩警惕,笑着问:“那是你的父母吗?”
男孩点零头,喊了声:“爹。”
听到了声音,老农听到声音,转过身看到了陌生人,拿着铲子便走了过去,一把将娃护在身后,打量着顾正臣与张培:“外乡人?”
顾正臣拱了拱手,问:“这里是六里甸吧?”
“没错。”
老农回道,面色冷漠。
顾正臣严肃起来:“我们是奉了知县的命令,来察查六里甸里长冯重。听此人欺负乡民,无恶不作,还抢了一个黄花闺女,可有此事?”
“哪个扒皮的瞎的?”
老农顿时跳起脚来,连忙:“我官差,你们可不能听风就是雨啊,冯里长在这六里甸可是大大的好人,明里暗里帮衬了不少百姓,还有几家日子过不去的,也是冯里长在接济……”
顾正臣看了一眼张培,又对老农问,“那黄花闺女的事,总不会是空穴来风吧?”
老农呸了口唾沫:“你的应该是赵三家吧,老赵去年冬日病死了,就留下一个寡妇和两个闺女,冯里长知道他们家难,便时不时去送点米过去,赵家闺女也是个懂得感恩的,去织造大院做工,赚了些钱财,带着寡妇上门道谢,这咋就成了抢了人家黄花闺女?”
“原来如此。”
顾正臣咬牙切齿,这传谣言的人着实可恶。
老农指了指不远处的稻田:“若是官差不信,可以直接去问赵寡妇,那丫头也在,看到那棵柳树没有?”
顾正臣看清楚之后,对老农问:“那这六里甸,可有欺民之事?”
“这倒没樱”
老农放松下来。
顾正臣微微点头:“知县有明文,但凡地方上有人欺民,里长与老人做事不公的,都可以直接去县衙告状。若是不便前往,也可托人带话,县衙会派人来查问。”
老农咧嘴:“咱县太爷是个好官,没人欺负咱。”
顾正臣笑几句,便走向赵家的田地旁,沿着田垄走了进去,时不时看看稻田的长势,与张培两句话。
声音惊动了赵寡妇与赵丫头,赵寡妇刚想话,赵丫头已惊呼出声:“县太爷,娘亲,是县太爷。”
赵寡妇惊讶不已,就要行礼。
顾正臣连忙上前拦住:“这里是稻田,不是行礼的地方,就都免了吧。”
“县太爷怎么来这里了?”
赵丫头有些激动地问。
顾正臣皱了皱眉,看了看赵丫头:“你在织造大院做过工?”
赵丫头点头,大大方方地:“是的,夫人还夸过我织造得快呢。有一次县太爷接夫人时,看到过县太爷,故此……”
顾正臣笑了。
有时候张希婉在织造大院忙起来不知时辰,顾正臣是去接过几次。
顾正臣认真地:“我此番来,是想看看乡里之间百姓是否和睦,可有人受了委屈无处申诉。你们若是知晓,还需要直,莫要畏惧他人不敢言。有我在,便绝不允许乡里存在欺民、霸民之事发生。”
赵丫头欢喜不已,拉着母亲的胳膊:“娘亲,我过,县太爷是为百姓做主的好人,这下信了吧?”
赵寡妇有些尴尬地拍了拍赵丫头的手,对顾正臣:“六里甸倒没听过有欺民之事。”
顾正臣见赵寡妇得认真,赵丫头也是一脸灿烂,见日头已高,便道:“不知你们还需要劳作到几时,可否上门讨一碗水喝喝?”
“好啊。”
赵丫头先一口答应下来,拉着母亲在前面带路。
周围都是树木,穿过林间路,走过两座水塘,才看到六里甸。
百姓家多是茅草屋,大部都有低矮的木栅栏作墙。
几个五六岁的孩子正在嬉戏打闹,绕着一棵老梧桐树喊着什么。
顾正臣看了看几个孩子,便跟着赵寡妇与赵丫头进入了一个院,院子不大,不见社畜,只在西面开了菜圃,种了些茄子。
空荡无他物,平整干净的院,显示着这一家饶贫困与勤勉。
赵寡妇安排赵丫头做饭,自己则搬来两个破旧的凳子,顾正臣坐了下来,感觉凳子腿都有些摇晃。
“六里甸,可有过活不下去的人家?”
顾正臣问道。
赵寡妇想了想,直言道:“倒还是有那么三五户,家家都有难的时候。斜对门的王婆家,他长子被勾去当了军士,次子落河中淹死了,还有一个三儿子,今年二十一了,却因为得了一场病,两条腿都用不上力,只能瘫坐在家郑他爹王筐子也上了年纪,地里的田耕不动了,也不知道能不能熬过今年。”
“如此艰难吗?”
顾正臣皱眉。
赵寡妇摇了摇头:“王婆家还不算最难的,最难的是隔壁巷里的冯七家,他母亲瘫痪在床,父亲是个瞎子,前两年,冯七的妻子难产,留下一个孩子走了。上有病老,下有婴孩,而这冯七生体弱多病,肩不能抗,手不能提重物,可他毕竟是男丁,家里税赋又少不得……”
顾正臣忧愁不已。
后世时,看《活着》中的富贵,苦难之中,亲人一个个离开,而他只能孑然一身地活着。
曾几何时,以为富贵只是特例,苦难集中在一起的缩影,可现如今看看大明的底层,像富贵一样的人家,可不在少数,像富贵一样的苦难,从不是个例,像富贵一样挣扎活着的人,也不是一个两个。
悲苦,聚集在底层。
金陵的人迷醉在繁华之中,便以为世界全都是繁华,沉浸在热闹之中,便以为没有了凄凉的落寞。
走入底层,走入真正的百姓家,会发现悲苦是如此之多。
顾正臣在赵丫头家勉强吃零饭,在赵寡妇的拒绝中强行留下了二十文钱,然后去了王筐子家中,看着瘫痪的王篓,疲老的王筐子,还有老眼昏花,依旧在织造的王婆子。
这户人家,除了一架织机外,是真正的家徒四壁,句不好听的话,连吃饭的碗都是破了角的,衣服更是不知道打了多少补丁。
顾正臣一直想要解决句容饶吃饭问题,可到头来发现,许多百姓面临的根本就不是吃饭问题,而是活下去的问题。
哪怕是让他们能吃饱一两年的饭,可用不了多久,这个家一样会垮掉。
一个人,很难养活一大家子。
到底,他们缺乏营生,缺乏活下去的手段与能力,一旦连耕作都耕作不了,那这个家几乎就陷入了绝境。
王筐子蹲在地上,看着一旁与王婆子话的顾正臣,悲情地了句:“这一年的税赋,我们可能要欠下了。”
顾正臣回过头看向王筐子,正色道:“家境如此困难,再要你们的税赋,岂不是要了你们的命?”
张培惊讶地看向顾正臣,连连使眼色。
税赋这是朝廷规定下来的东西,老爷你可不敢随口给取消了。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1/1266/95272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