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讨赏

推荐阅读:不败战神杨辰快穿之男多女少真可怕鸿运官道综影视反派的心机菟丝花误入阿姨圈,我躺赢人生悔婚才知道我是大帝,哭瞎有何用?隧末:放弃拯救大唐,我转战瓦缸山两眼一睁就是干,反派不干我来干下山后,被绝美大小姐倒追一见钟情:大叔,别纠缠我

    P眼瞅着巳时过半,徐县令一群人还没有要走的意思。

    老王氏赶忙带着儿媳妇准备午食,她招了招手,将张知叫过来,“咱们家中午做些什么菜好?”

    她活了半辈子,都没招待过这样的贵客,一时有些拿不定主意。

    张知想了想,道:“做个奶奶最擅长的梅干菜扣肉,鸡肯定要有的,蘑菇炖鸡,去桑葚林抓条娃娃鱼,做个红烧鱼,酸豆角吃着口感挺好的,再来个酸豆角肉沫,还有咱家特有的凉拌皮蛋,嗯……坡地的百合估计长得差不多了,烧个百合蛋汤吧。”

    “再做两个素菜,地里的小白菜应该能吃了,清炒一盘,我记得响水村有人卖莲藕,买一些回来炒一盘,正好八个菜,可以了。”

    老王氏点点头,将张信山三兄弟叫过来,吩咐张信山去捉娃娃鱼,张信水去坡上挖百合,张信粮去响水村买肉和莲藕。

    “对了!”张知又嘱咐道:“奶奶,让大舅母掌勺。”

    李家三个舅舅放心不下家里,一早就回去了,留下三个舅母在这里帮忙。

    张知挺庆幸大舅母还留在这里,不然以老王氏婆媳四人的厨艺,真担心徐县令会觉得他们老张家故意怠慢。

    本来已经转身走了的老王氏,抿着唇盯了张知半晌。

    老王氏:手痒,好想打人。

    张知咧嘴假笑了一下,看了看厨房确实没有需要帮忙的,她溜回前院。

    没想到就一会儿的功夫,王族长和王拓就来了,正坐在院子里聊天。

    王稔坐在大娃二娃的边上,小声说话。

    想到刘太后病重,王大人一派得圣上重用,徐县令对着王拓说话就客气了几分。

    接着,叫来王稔,询问起功课情况,得知他已经将《论语》读完,正在读《大学》时,微微一惊。

    要知道他的大儿子,在读书上已经很有天分了,十岁才读完《论语》,等到融会贯通,十二岁才开始读《大学》,如二十岁了,还在京城读书,没有考取功名。

    徐县令略微沉吟,便忍不住考教他了几句《大学》里的句子。

    王稔都能顺着背下去,文章意思,也能说得出来。

    徐县令又问了问大娃二娃的功课,在《论语》中抽了几句考教,没想到两个孩子竟然理解得这么透彻。

    徐县令再次高看一眼张老头,没想到这个普普通通的老汉竟然将孩子们教育得这么好。

    其实,徐县令不知道的是,张老头根本没费什么功夫,完全是大娃二娃自学的成果,当然,还有张知偶尔会传输自己的想法给他们的原因,毕竟有前世所学和前世的见识,理解起《论语》来,有她独特的见解。

    考教完孩子们的功课,一群人的话题就偏到了孩子们的教育上。

    也就王族长、徐县令和周县丞,他们有共同语言了,因为家境差不多。

    至少大部分人的生活,就不存在逼着家中孩子读书的情况,因为在他们看来,家里能供着孩子读书,那孩子应该感恩戴德,高兴的不得了才对。

    当然,王拓是因为很少操心孩子读书的事,王稔自小懂事,读书从来不让人费心。

    这是个少数人参与的话题,所以聊着聊着,话题又回归到了灾情和难民上。

    说起难民,徐县令就头疼。

    想了想,他看向王族长,叹息道:“州府下了命令,让各县收拢流落的灾民,我们百步县在长海县和百步县交汇的地方,涌进来的难民实在是太多了,县城外面都住不下了。”

    王族长点头表示理解,“响水村外面也汇聚了不少难民。”

    师爷接过话头,道:“这次海啸来得迅猛,很多人家都是空手逃出来的,所以城中一直在煮赈灾粥,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啊,县衙的粮食快见底了。”

    城门开了以后,王族长就送了两车粮食来,其他镇的地主也是这么干的,算是支援。

    虽然这批捐赠积累起来也有不少,但对于百步县外成千上万的难民来说,还是杯水车薪。

    有些话徐县令不好直说,只能师爷开口,接下来若是要赈灾,便只能申请开县中的粮仓了。

    各县皆设有粮仓,那便是应付天灾的,但要开粮仓必须向上级申请。

    如果救助的是当地的百姓也就算了,现在救助的是外来的难民,县衙里的关系盘根错节,只怕是不容易申请下来。

    所以,徐县令的想法还是打算劝服各个地主,让他们奉献一些。

    王族长沉吟片刻,一时没有说话。

    王氏一族有再多的粮食也不能去填补难民这个无底洞呀,而且,响水村外就在施粥,多少还能给自己积攒德望,县城外那么远,好名头全给县令了。

    但是,徐县令眼巴巴地看着,他也不能拒绝得太过分。

    王族长迟疑地道:“这次族里受灾严重,估计只能挤出两车粮食了,还望县令见谅,响水村外的一批难民也等着吃呢。”

    只有两车粮食,徐县令还是满意的点点头,王族长送了,别的地主也要送,积少成多,也能再支撑几日,等长海县和长浦县新的县令到了,就可以将难民遣返了。

    “县令大人,那些难民不干活就有吃的吗?”张知坐在边上,小声地问道,“在我们家,只有干活的人才有饭吃。”

    张知没想到徐县令治理地方这么死板,也难怪这群难民还有力气想着去村里抢劫。

    “你的意思是……”县令小儿子迅速反应过来,“码头被水冲垮了,有些道路也被泥沙掩埋了,正需要人手……”

    徐县令和师爷对视一眼,目中生辉,同时若有所思起来。

    这事需要仔细商讨,等回了县衙再说。

    王拓放下手里的茶杯,笑眯眯地看了张知一眼,儿子总说她聪慧,亲眼见到,果然是极其聪慧。

    在老张家吃过午饭,徐县令满意地带着人走了。

    当天晚上,徐县令和师爷商量着写了一封奏折,先写明了此次的灾情,最后将新农具和骟猪的事也仔细地上报了上去。

    如今太后病重,圣上渐渐接触朝政,王大人一派做起事情来也不再处处受制。

    基本已经确定了由范大人去赈灾,他这会正坐在案牍前查看上报的各地受灾情况,恰好翻到了徐县令的折子。

    范大人皱着眉头查看,灾情过去这么久了才上报?

    一直看到最后,他挑了挑眉。

    新农具?

    如今圣上初掌权,若是在民间多些声望,掌控朝堂就会容易些。

    新农具是个很好的契机。

    范大人有些坐不住了,匆匆进宫和陛下商量,该给这户农家些什么赏赐。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1/1425/107970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