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齐阁小说 > 其他小说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五十三章 洛阳暗涌

第五十三章 洛阳暗涌

推荐阅读:不败战神杨辰快穿之男多女少真可怕鸿运官道综影视反派的心机菟丝花误入阿姨圈,我躺赢人生悔婚才知道我是大帝,哭瞎有何用?隧末:放弃拯救大唐,我转战瓦缸山两眼一睁就是干,反派不干我来干下山后,被绝美大小姐倒追一见钟情:大叔,别纠缠我

    第391章洛阳暗涌

    原因无他,武皇后的崛起,上官仪受到的影响是最大的。

    “父亲,武后驳斥了父亲的奏章,这可如何是好?”

    上官庭芝一脸的憋屈,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自己的父亲,在这份奏疏上花费的心血。

    结果居然让妖后,直接驳回了。

    上官仪紧绷着脸,身为正人君子,“牝鸡司晨”已经是他所想出来恶毒的成语了,真要他像骆宾王那样骂,还真骂不出来。

    他眼中透着强烈的敌意,说道:“妖后不除,大唐必乱。”

    上官庭芝登时脸色苍白,竟不知如何接话了。

    他知自己父亲与武皇后向来不睦,却不想发展到今日这地步了。

    细细说来,上官仪与武皇后的恩怨,确实不小。

    上官仪是李治用来对付关东世家的利刃,拜相之后,深受器重,可谓风头无两,直到武皇后渐渐涉政。

    上官仪自为相以后,一直筹谋着一事。

    尤其是长安城……

    但上官仪不同,上官仪的人设,注定不能与武皇后同流合污。

    君权、相权本就相互掣肘,属于此消彼长的存在。

    双方互有胜负。

    短短的小半年里,上官仪、武皇后已经明争暗斗许多次了。

    关中经过汉唐八百年发展,已经不复八百里秦川,天府之国的美誉,水土流失严重。

    李治朝最常见的情况就是换相,有道是铁打的许敬宗,流水的诸相。

    上官仪才智绝伦,自是如此。

    这十八位宰相,也就长孙无忌、褚遂良、许敬宗当得长久。

    武皇后本就缺乏母仪天下的资格,立她为后都闹出了不小的风波。

    上官仪青云直上的势头,也因武皇后的出现而中止。

    这一切是利益层面,还有政治层面。

    作为全世界最繁华伟大的城池,很多时候都是在超负荷的运转。

    这是他的风格人设,人设一旦崩塌,未来也就完了。

    这样的人注定无法敷衍趋势……

    恩怨便是这般累积……

    上官仪身为宰相需要培养自己的心腹力量,唯有如此,才能在处理政务上得心应手。

    每遇水旱灾荒,长安就物价飞涨,斗米千钱,百姓难以存活,连皇帝也不得不率领百官离开长安就食于洛阳。

    武皇后吃了,上官仪自然得饿着。

    新相继位,便有人在背后议论,能够拜相多时。

    既已到了为人臣子的巅峰,自是想着多干些时日,从容施展自己一生所学,名垂千古。

    众所周知,前两位干的久那是李治在登基初期处于无权阶段。一旦掌握了权势,结果并无二质。

    李治朝的宰相是绝对的高危职业,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

    这只是其一……

    故而甚至有戏言“逐粮天子”之称,也是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甚至是笑柄。

    君权强,则意味着相权弱;相权一旦强,则君权必弱。

    何况任相之人,哪个不是惊才绝艳的人物?

    于公于私,上官仪都无法与武皇后同路而行。

    李治继位至今十年余,从长孙无忌、褚遂良开始,于志宁、张行成、高季辅、李世、柳、宇文节、韩瑗、来济、崔敦礼、李义府、许敬宗、杜正伦、辛茂将、任雅相、许圉师、上官仪,细细数下来已经有十八位宰相。其中还有如于志宁、杜正伦这样罢免后又再次任免的。

    何况现在后宫干政,这是政治场上的大忌。

    一个宰相,要是没有可以调动的人,那跟光杆司令有何区别?

    武皇后也在这时培植起了自己的势力,庙堂上的肉就那么多。

    上官仪想要干一票大的,就是解决长安的粮食危机。

    有了许敬宗这样的例外,都觉得自己可能成为另外一个意外。

    李治整的这一出帝后共治,夫妻二人并力,让皇权更加强大巩固,进一步压缩了相权的力量。

    许敬宗可以漠然以对,大家都知道他的德行,不会过于要求他。

    上官仪为人清高,往来之人,大多如此。

    许敬宗根深蒂固,自不受影响,上官仪这屁股还未坐热的宰相,自然受到了影响。

    今日退下的奏章,彻底激怒了上官仪。

    十余年,宰相起落高达二十次。

    但因宰相这个职位是天下官员最高的追求,所有官员,不论文臣武将对此都趋之若鹜,也形成了一个惯例。

    只要办成了这事,上官仪相信自己就能得到李治真正的器重信任,而不是陈青兕的替代品。

    陈青兕确实出色,乃天下少有之奇才俊杰,但他上官仪却也不逊之。

    上官仪是陕州陕县人,家住三门峡附近,对于周边的地形地势了如指掌,而黄河之险,就在三门峡。

    三门峡也是粮食无法通过水路运达长安的关键。

    只要克服三门峡的难题,就能解决粮食的运转问题。

    自从得知朝廷一直未东粮无法西进而犯愁,上官仪便有了心思,动了想法,只要自己为朝廷解决此事,岂不是天大的功绩?

    上官仪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凭借自己对当地的认知,思索出了一套可行之法,只要成功实施,可以缓解长安的粮食危机,让天子逐粮这种事情不再发生。

    这是上官仪憋着的大招,就等着在这个时候,证明自己。

    结果让武皇后给否决了……

    上官仪一直憋着的火,彻底爆发。

    对于自己解决长安粮食危机的方案,上官仪是很自信的。

    武皇后如此坚决的驳斥,只有两种可能:一种真蠢,无法看懂奏疏所写之事,另外一种就是故意驳斥,因为两人不和……

    不管是哪一种,在上官仪此刻的眼里,都是不可原谅的。

    本来牝鸡司晨,后宫干政,已经是有违伦常。

    现在不能坐以待毙,得直接反击,将此危害大唐的祸患,彻底除去。

    上官庭芝见父亲主意已定,咬牙道:“父亲打算如何?”

    上官仪看了自己的儿子,笑道:“此事你无法插手,好好完成本职工作,教育琨儿,才是你当前应做之事。最好再给我上官家添些人口。上官家为父这一脉,经昔年江都之变,一脉单传。为父醉心功名,绵延子嗣的重任,还得靠你。”

    他口中的琨儿是他的嫡孙子上官琨儿,很是机灵,深得他宠爱,但唯有一子不美。

    上官庭芝知自己能力有限,帮不上忙,只能长叹退去。

    上官仪笑着看自己的儿子离去,眼神肃然,满是杀气。

    长安陈家宅邸。

    张柬之、魏元忠相约拜会师母,顺便看一看小师弟。

    古人尊师重道。

    张柬之、魏元忠皆认陈青兕为师,萧妙宸自是师母。

    陈青兕不在京中,两人常一并携礼探望,看看能不能帮得上忙,略尽绵薄之力。

    管家姜良看着张柬之、魏元忠熟络的打着招呼,“两位郎君,今儿不巧。我家主母应新城长公主之邀,与燕国夫人一起于大慈恩寺礼佛,近几日不在府上。”

    张柬之道:“如此,劳烦管事收下我等心意,待师母归来后,再来探望!”

    两人留下了礼物。

    魏元忠说道:“孟将,去我家中小酌几盅?正好,我有事情与商议。”

    张柬之微微颔首,伸手作了一个请字。

    两人一并策马而行,沿途不少人上前问好打招呼。

    张柬之、魏元忠因为陈青兕的关系,发展势头之迅猛。超越了所有同届考生。

    张柬之被陈青兕安排进入了大理寺,凭借自己沉稳多谋又刚烈的性格,很快就在大理寺打下了基础。

    在大理寺这种地方,想要混出头,最好的办法就是胆大,敢出手办事,还得有底蕴,不怕报复。

    张柬之有陈青兕以及清流一脉做靠山,自是无所畏惧,不畏强权,连续办了几个漂亮的案子,取得了不小的名望,已经身为大理寺律博士。

    而魏元忠仗义热情,擅于结交同僚,简称社牛,在吏部也是如鱼得水,也升为令史,成为吏部里的后起之秀。

    两人都是前途无量的政坛新星,不少人都有心趁着二人一飞冲天之前结个善缘。

    张柬之、魏元忠早已习惯,从容应对,直至魏元忠的宅邸。

    两人就在后院,席地而坐。一边欣赏着庭院里的盎然春意,一边品尝杯中美酒。

    “孟将兄……恩师,此番出镇百济,却躲过了一场争端。当真是吉人天相……”

    张柬之道:“躲不过的!不过恩师威震东夷,就算未来掺合其中,也多了许多筹码。不至于如上官相公这般……”

    两人说的自然是关于武皇后涉政,帝后同朝的事情。

    在这个时代,皇后涉政就是一大罪过。

    要不然汉武帝为何要去母留子?

    前朝外戚对国家的伤害之大,历历在目。

    清流一派,对于武皇后涉政大多都报以反对态度。

    只是李治对庙堂的掌控力太深,唯一有资格提出反对的许敬宗又是两面派。

    朝中官员是没有办法,但并不代表认同。

    尤其是清流派,在这种大是大非上,态度是出奇的一致。

    陈青兕固然远在百济,没法表态,但他身为清流的魁首。

    在张柬之、魏元忠这些人的眼中,那就是榜样的存在,自然相信自己的榜样不会让他们失望。

    魏元忠也明白这点,低声道:“我在吏部,消息来源的广,发现了古怪的事情。”

    张柬之道:“一人计短,两人计长,你我合计合计。”

    魏元忠道:“我怀疑皇后在邀名。”

    张柬之道:“怎么说?”

    “孟将可听过武皇后向陛下建言请禁止天下妇女为俳优之戏?”

    张柬之颔首道:“自然听说了。”

    俳优之戏是指演滑稽戏的艺人,武皇后这是为天下女子谋福,获得了不小的美誉。

    魏元忠道:“此事发生以后,武皇后贤德的风向广为流传,当年迫害长孙家的事情,竟然给掩盖了过去。一开始,我没有多想,平心而论,抛去涉政不说,武皇后除了长孙家一事,落井下石以外,其他时候的表现,还是有母仪天下之风的。但她的两个家人,实在不敢恭维。可不知从何开始,荣国夫人、韩国夫人的名望也出现了反转。”

    “我暗中留意了一下,他们一家子,竟然有大善人之名。”

    “就算这里是洛阳,不是长安,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两人在武皇后还未有今日势的时候,已经跋扈的无法无天。现在武皇后得了势,内有陛下撑腰,外有许敬宗、房仁裕,她们反而不嚣张了?孟将兄,不觉得奇怪?”

    张柬之点头颔首道:“确实如此!”

    他在大理寺任职,以他的官职履历是无法经手大案的,但在长安的时候就多次听到同僚的抱怨,武家的案子最难处理。

    可到了洛阳,确实没有听过类似的事情了。

    魏元忠给自己斟满了一杯酒,一饮而尽,说道:“她已贵为皇后,还要想发设发的邀名,这是为何?难道是想以此证明自己?”

    “不对!”张柬之说道:“她邀名的对象不是我们,而是百姓。如果是想得到百官的认可,她不应该如此。”

    魏元忠皱眉道:“弟也是这般想的,只是想不通,现在不喜反对的是官吏,她若想证明自己,当施恩于文武官员,而非百姓。他越是如此,越惹人不快。”

    张柬之闭目沉思,脑海里走马观花,将最近关键事情,一点点的从脑海里摘取出来。

    良久……

    突然,他神色惶恐,略带震撼。

    魏元忠忙问:“孟将兄,可是想到了什么?”

    张柬之摇了摇头,想给自己倒一杯酒,结果持拿酒壶的手竟微微颤抖,酒水洒落手上。

    张柬之将只有半杯的酒水一口饮下,沉着脸一言不发。

    魏元忠双眸凝重,张柬之年少老成,少有失态之事,可见他想到了很严肃的事情。

    “若不方便说,孟将兄可以不说。”

    张柬之低声道:“可听过陛下有心封禅?”

    魏元忠毫不犹豫的道:“陛下并没有表态,但都知这事陛下的意思。以陛下之功,封禅并无不可,只是略急了些。”

    张柬之一字一句道:“封禅,有三献,初献、亚献、终献。”

    魏元忠醒悟过来,直接吓得呛住了口水,不住地咳嗽。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1/1598/116854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