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6章 小弟 新公司
推荐阅读:人已暮年,开局父子相认、九重仙图、穿成早夭的团宠、四合院之商鹏、误入樊笼、童养媳、生而为王、妄与她、美女世界、民国谍影、
李建昆坐在沙发上品着茶,绝对不去打扰孙震义的崩溃。
要崩嘛,就让他崩得彻底点。
安慰?
不存在的。
这家伙如果还不信邪,李建昆不介意继续陪他玩几次,把七擒七纵在字面意思上玩满喽。
反正也不浪费李建昆什么。
无非掏几次荷包。
一次百来万美金,即使七次玩满,不过七百万美金,却有越来越大的概率,把一个未来的世界首富,驯化成小弟。
没有比这更划算的买卖。
李建昆为什么如此笃定孙震义,现在无论怎么创业,都无法成功呢?
不是他会算命,也不是他的眼光有多么毒辣。
而是已经发生过的历史,告诉他的。
和几乎所有创业者一样,二十几岁的孙震义,固然有股子聪明劲儿,比如捣腾出世界上第一款翻译器,卖给夏普公司,赚了一笔。
他倒是不缺搞钱的能力。
但搞钱和创业,是两码事。
在他想干出一番事业,把软银做大的时候,走过许多弯路,几乎整个八十年代,他都在碰壁。
他的真正发迹,在九十年代初期,赶上了互联网通讯最早的风口。
所以老话说得好:时势造英雄。
时代的浪潮没有卷到你脚下,再牛逼的人,通常也会面临怀才不遇的局面。
天纵奇才于诸葛亮,二十七岁之前,仍在结庐隐居,过着“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布衣生活。
姜子牙八十岁仍无所事事,成日在河边钓鱼。
历史早就告诉了我们这个事实:
每个人的成功,都需要至少一个契机。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其实并没有那么大,正常人的智商在一百左右,所谓天才不过高几十,只是有些人等到了他的机会,有些人没等到;有些人抓住了,有些人错过了……
“我真的这么没用?”
孙震义坐在木地板上,无比沮丧,喃喃自语。
得,怀疑人生了……李建昆放下玻璃茶杯,投去怜悯的目光:
“反正、不算有什么大用。”
唔!
孙震义喉咙一甜,一口老血差点没喷出来。
李建昆还怕打击死他啊,继续补刀:
“怎么样,现在还认为自己有多么不凡,此生经商,必定有一番大作为吗?”
孙震义嘴角泛起浓郁的苦涩。
连创办杂志,这么小的生意,他都没有干成,并且连续失败三次!
他现在陷入深深地自我怀疑,觉得自己根本不适合创业,大学期间成功了一次,纯属偶然。
刀子又来了:
“真别觉得少了你,是地球的损失。事实上,每个人在某个阶段,都认为自己是天命之人,是那么特殊。
“最后呢,撞得头破血流,被现实磨平了棱角,才肯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
李建昆仿佛一位人生导师,循序善诱:
“这人呐,贵有自知之明,尝试过,努力过,要从失败中看清自己,及时更正人生的方向,找到适合自己的路。老实讲,你不合适创业……”
果然!孙震义心想,对于他的毒辣眼光,已经不疑有他。
未来的世界首富,被彻底带偏了……
“不过呢,你这人优点还是有的。”
李建昆慢条斯理地说:“擅交际、诚恳、做事利索,执行力很好。”
他顿了顿,盯着孙震义:
“你不觉得这些特质,更适合干别的事吗?”
突然被夸……在这种糟糕心境下的孙震义,不亚于吃了一颗人参果:“替您办事?”
李建昆撇撇嘴:“咋了,委屈你啊,通过这三次创业,哦不对,四次,你也看到了你的那点能耐,继续这么下去,年过半百伱也未必有什么成就。”
李建昆顿了顿,看似扯出一个题外话:
“你认为鹤田中村现在如何?”
真是的!孙震义睁大眼睛,虽然他早就想到,但和小道消息传的一样,都只是猜测罢了。
他想,如今的鹤田中村,那可是个大人物。
钱肯定不缺。
作为全日苯拥有地皮最多的企业、明面上的老板,名声在外,妥妥的上流人士,走到哪儿都是一尊大佬,无人敢不重视。
且随着日元升值,地价水涨船高,他的份量也会与日俱增。
比起绝大多数自主创业的老板,不知风光多少倍。
孙震义心想,其实,也不错的……
他了解过鹤田中村这个人,尽管现在备受打击,但他仍然心高气傲地认为,他要比鹤田中村能力更强。
也就是说,如果替李先生办事,他有希望达到比鹤田中村更高的高度。
“如果、我追随您,”孙震义谨慎地询问,“您打算让我做什么?”
他想通过这个问题,了解并确认两个信息:
1、李先生想让他做的,是不是他感兴趣的事。
一个人做感兴趣的事,是种乐趣,反之,则是痛苦。
2、李先生会不会重用他。
这自然很关键。
将直接决定他接下来的选择。
“高新行业。”
李建昆说:“你之前说的一句话,我倒是很赞同——一种比人脑更聪明的东西,必然会有未来,不仅如此,我认为科技进步是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日苯当下的科学技术,尤其是电子科技方面,在世界上数一数二。
“事实上,我名下也有不少电子科技公司,这个你以后会知道。但我仍然有想在日苯创办科技公司的想法。
“这就需要帮手。
“我也不瞒你,我派人调查过你,常青藤大学毕业,有过还不错的发明创造,创办软银公司,本身也想从事电子科技行业。
“所以我认为,让你去干这件事,应该蛮适合。”
孙震义追问:“那我会是什么职务?”
李建昆:“什么什么职务?高新行业在任何国家、外人都难以触及核心,当然是以你的名义注册公司,你是老板呀。
“不过前提是,你要赶快入日苯籍,不然这事儿后续没法干。”
老板!
孙震义眼神明亮,没有其他问题了。
李先生的眼光一如既往毒辣,的确,他对电子科技行业格外感兴趣。
既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又能当老板,尽管只是明面上的,但也仅仅只在一人之下……
有庞大的资金支持、背景、靠山……犹如神助。
在一人之下,又如何呢?
北原苍介和吉野英士这些享誉商界的大佬,上头不一样有人?还更多……
孙震义从地上爬起来,面对沙发上的同龄人,九十度躬身:
“李先生,我愿意为您效力。”
李建昆嘴角微扬:“很好。
“先去解决入籍的问题吧,我们再谈其他。
“你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关系,我可以让人帮你。”
孙震义:“好。”
平心而论,原本要不要入日苯籍,他一直有些犹豫,他对这个国家并没有十足的认同感。
现在看来,既然在日苯出生,终究逃不过宿命的安排……
临时,孙震义忽然想起什么,顿住脚,转身问:
“我欠您的那些钱?”
“一点小钱,自己人就不用再提了。”
孙震义心头一喜,李先生是个慷慨的人,愈发觉得没有跟错人。
美滋滋离开了。
李建昆望着他矮小的背影,手指轻敲大腿,哼起了京剧《智取威虎山》。
当然,他要取的不是威虎山。
更大。
……
……
孙震义又一次见识到了李先生的能量。
尽管像他这样在日苯出生的人,也算个高学历人才,想要入日苯籍不会太困难,但仅仅两天时间办妥,仍然有些匪夷所思。
速度快到他家里的人,还没反应过来……
“坐吧。”
既然是自己的小弟了,李建昆态度自然不同,拍了拍身旁的沙发面。
孙震义心怀激动,坐了过去。
事实上,上次有许多事情没有谈清楚,比如李先生……或者叫老板,打算创办一家什么样的科技公司。
高新行业,太宽泛了。
孙震义是个闲不住的人,尤其是现在,更想证明自己,当即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李建昆含笑望着他:“知道大哥大吗?哦对啦,这是港城那边的叫法。”
这两天李建昆也没闲着,熬死了亿点点脑细胞。
作为上位者,对下属人尽其用,是必须学习并掌握的一门技能。
孙震义这人的优点是什么?
其实上次,他没有说全。
说孙震义擅交际、诚恳、做事麻利,执行力好,只是表面的,孙震义这人最大的优点,恐怕连他自己现在都没有清晰认知。
是会钻营,擅于“借”,或者叫资源整合。
观他前世的事业发展轨迹就能明白。
孙震义人生中的第一桶金,第一笔一百万美金,是在大学校园内,贩卖从日苯引进的一种游戏。
第二笔一百万美金,是利用名震一时的美国喷射推进实验室的资源,捣腾出一种袖珍发声翻译器,将专利卖给了夏普公司。
九十年代初,他说服美国区域网路专业公司网威,到日苯拓展市场,为了分散风险,又说服迪士尼入伙,仅仅两三年后,网威系统成为区域网路的主要标准之一,这个项目的年营收,也超过亿万美元。
要崩嘛,就让他崩得彻底点。
安慰?
不存在的。
这家伙如果还不信邪,李建昆不介意继续陪他玩几次,把七擒七纵在字面意思上玩满喽。
反正也不浪费李建昆什么。
无非掏几次荷包。
一次百来万美金,即使七次玩满,不过七百万美金,却有越来越大的概率,把一个未来的世界首富,驯化成小弟。
没有比这更划算的买卖。
李建昆为什么如此笃定孙震义,现在无论怎么创业,都无法成功呢?
不是他会算命,也不是他的眼光有多么毒辣。
而是已经发生过的历史,告诉他的。
和几乎所有创业者一样,二十几岁的孙震义,固然有股子聪明劲儿,比如捣腾出世界上第一款翻译器,卖给夏普公司,赚了一笔。
他倒是不缺搞钱的能力。
但搞钱和创业,是两码事。
在他想干出一番事业,把软银做大的时候,走过许多弯路,几乎整个八十年代,他都在碰壁。
他的真正发迹,在九十年代初期,赶上了互联网通讯最早的风口。
所以老话说得好:时势造英雄。
时代的浪潮没有卷到你脚下,再牛逼的人,通常也会面临怀才不遇的局面。
天纵奇才于诸葛亮,二十七岁之前,仍在结庐隐居,过着“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布衣生活。
姜子牙八十岁仍无所事事,成日在河边钓鱼。
历史早就告诉了我们这个事实:
每个人的成功,都需要至少一个契机。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其实并没有那么大,正常人的智商在一百左右,所谓天才不过高几十,只是有些人等到了他的机会,有些人没等到;有些人抓住了,有些人错过了……
“我真的这么没用?”
孙震义坐在木地板上,无比沮丧,喃喃自语。
得,怀疑人生了……李建昆放下玻璃茶杯,投去怜悯的目光:
“反正、不算有什么大用。”
唔!
孙震义喉咙一甜,一口老血差点没喷出来。
李建昆还怕打击死他啊,继续补刀:
“怎么样,现在还认为自己有多么不凡,此生经商,必定有一番大作为吗?”
孙震义嘴角泛起浓郁的苦涩。
连创办杂志,这么小的生意,他都没有干成,并且连续失败三次!
他现在陷入深深地自我怀疑,觉得自己根本不适合创业,大学期间成功了一次,纯属偶然。
刀子又来了:
“真别觉得少了你,是地球的损失。事实上,每个人在某个阶段,都认为自己是天命之人,是那么特殊。
“最后呢,撞得头破血流,被现实磨平了棱角,才肯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
李建昆仿佛一位人生导师,循序善诱:
“这人呐,贵有自知之明,尝试过,努力过,要从失败中看清自己,及时更正人生的方向,找到适合自己的路。老实讲,你不合适创业……”
果然!孙震义心想,对于他的毒辣眼光,已经不疑有他。
未来的世界首富,被彻底带偏了……
“不过呢,你这人优点还是有的。”
李建昆慢条斯理地说:“擅交际、诚恳、做事利索,执行力很好。”
他顿了顿,盯着孙震义:
“你不觉得这些特质,更适合干别的事吗?”
突然被夸……在这种糟糕心境下的孙震义,不亚于吃了一颗人参果:“替您办事?”
李建昆撇撇嘴:“咋了,委屈你啊,通过这三次创业,哦不对,四次,你也看到了你的那点能耐,继续这么下去,年过半百伱也未必有什么成就。”
李建昆顿了顿,看似扯出一个题外话:
“你认为鹤田中村现在如何?”
真是的!孙震义睁大眼睛,虽然他早就想到,但和小道消息传的一样,都只是猜测罢了。
他想,如今的鹤田中村,那可是个大人物。
钱肯定不缺。
作为全日苯拥有地皮最多的企业、明面上的老板,名声在外,妥妥的上流人士,走到哪儿都是一尊大佬,无人敢不重视。
且随着日元升值,地价水涨船高,他的份量也会与日俱增。
比起绝大多数自主创业的老板,不知风光多少倍。
孙震义心想,其实,也不错的……
他了解过鹤田中村这个人,尽管现在备受打击,但他仍然心高气傲地认为,他要比鹤田中村能力更强。
也就是说,如果替李先生办事,他有希望达到比鹤田中村更高的高度。
“如果、我追随您,”孙震义谨慎地询问,“您打算让我做什么?”
他想通过这个问题,了解并确认两个信息:
1、李先生想让他做的,是不是他感兴趣的事。
一个人做感兴趣的事,是种乐趣,反之,则是痛苦。
2、李先生会不会重用他。
这自然很关键。
将直接决定他接下来的选择。
“高新行业。”
李建昆说:“你之前说的一句话,我倒是很赞同——一种比人脑更聪明的东西,必然会有未来,不仅如此,我认为科技进步是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日苯当下的科学技术,尤其是电子科技方面,在世界上数一数二。
“事实上,我名下也有不少电子科技公司,这个你以后会知道。但我仍然有想在日苯创办科技公司的想法。
“这就需要帮手。
“我也不瞒你,我派人调查过你,常青藤大学毕业,有过还不错的发明创造,创办软银公司,本身也想从事电子科技行业。
“所以我认为,让你去干这件事,应该蛮适合。”
孙震义追问:“那我会是什么职务?”
李建昆:“什么什么职务?高新行业在任何国家、外人都难以触及核心,当然是以你的名义注册公司,你是老板呀。
“不过前提是,你要赶快入日苯籍,不然这事儿后续没法干。”
老板!
孙震义眼神明亮,没有其他问题了。
李先生的眼光一如既往毒辣,的确,他对电子科技行业格外感兴趣。
既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又能当老板,尽管只是明面上的,但也仅仅只在一人之下……
有庞大的资金支持、背景、靠山……犹如神助。
在一人之下,又如何呢?
北原苍介和吉野英士这些享誉商界的大佬,上头不一样有人?还更多……
孙震义从地上爬起来,面对沙发上的同龄人,九十度躬身:
“李先生,我愿意为您效力。”
李建昆嘴角微扬:“很好。
“先去解决入籍的问题吧,我们再谈其他。
“你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关系,我可以让人帮你。”
孙震义:“好。”
平心而论,原本要不要入日苯籍,他一直有些犹豫,他对这个国家并没有十足的认同感。
现在看来,既然在日苯出生,终究逃不过宿命的安排……
临时,孙震义忽然想起什么,顿住脚,转身问:
“我欠您的那些钱?”
“一点小钱,自己人就不用再提了。”
孙震义心头一喜,李先生是个慷慨的人,愈发觉得没有跟错人。
美滋滋离开了。
李建昆望着他矮小的背影,手指轻敲大腿,哼起了京剧《智取威虎山》。
当然,他要取的不是威虎山。
更大。
……
……
孙震义又一次见识到了李先生的能量。
尽管像他这样在日苯出生的人,也算个高学历人才,想要入日苯籍不会太困难,但仅仅两天时间办妥,仍然有些匪夷所思。
速度快到他家里的人,还没反应过来……
“坐吧。”
既然是自己的小弟了,李建昆态度自然不同,拍了拍身旁的沙发面。
孙震义心怀激动,坐了过去。
事实上,上次有许多事情没有谈清楚,比如李先生……或者叫老板,打算创办一家什么样的科技公司。
高新行业,太宽泛了。
孙震义是个闲不住的人,尤其是现在,更想证明自己,当即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李建昆含笑望着他:“知道大哥大吗?哦对啦,这是港城那边的叫法。”
这两天李建昆也没闲着,熬死了亿点点脑细胞。
作为上位者,对下属人尽其用,是必须学习并掌握的一门技能。
孙震义这人的优点是什么?
其实上次,他没有说全。
说孙震义擅交际、诚恳、做事麻利,执行力好,只是表面的,孙震义这人最大的优点,恐怕连他自己现在都没有清晰认知。
是会钻营,擅于“借”,或者叫资源整合。
观他前世的事业发展轨迹就能明白。
孙震义人生中的第一桶金,第一笔一百万美金,是在大学校园内,贩卖从日苯引进的一种游戏。
第二笔一百万美金,是利用名震一时的美国喷射推进实验室的资源,捣腾出一种袖珍发声翻译器,将专利卖给了夏普公司。
九十年代初,他说服美国区域网路专业公司网威,到日苯拓展市场,为了分散风险,又说服迪士尼入伙,仅仅两三年后,网威系统成为区域网路的主要标准之一,这个项目的年营收,也超过亿万美元。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1/1841/132604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