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9章 从外部攻入
推荐阅读:人已暮年,开局父子相认、九重仙图、穿成早夭的团宠、四合院之商鹏、误入樊笼、童养媳、生而为王、妄与她、美女世界、民国谍影、
工人村的住房,狭小得令冉姿这个港城人,都大为吃惊。
一户人家一个开间。
总面积不超过二十平方米。
五六十年代创建的家庭,孩子又多,不少人家用木板做成吊铺,这样才算勉强安置下一家老小。
厨房更逼仄,而且两户人家共用。
如果两家同时烧饭,颠个勺,能把菜颠到邻居家锅里……
他们现在走进的这户人家,估计是工人村内最不拥挤的房子。
余家只有老两口住在这里。
四个儿子都很叛逆,一个待在部队,一个在市文化馆吹小号,一个在大庆,一个是鳏夫、没再娶,走南闯北支援大三线。
反正在余大尾的眼里,不愿留在103厂接他的班,那都是不孝子。
不过这会儿,房子里也没有落脚的地方。
木艺沙发上、小餐桌旁,能坐人的地方全没空着。
没椅子的地方戳着人。
都是些头发花白的老人家,103厂的元老级人物。
在李建昆的教唆下,被余大尾召集而来。
门口以及廊道里,还有不少垫脚够头的青年男女。
今天是工作日。
这群小年轻大概率并没有机会进入103厂工作。
但由于父辈都是103厂的人,并不妨碍他们将自己也当成103厂的人,对厂里的事情格外上心。
此刻,这一群老一群小。
个个睁大眼睛,盯着坐在木艺沙发上的李建昆。
仿佛他要是说不出个所以然,今天甭想走出这个门的样子。
“危言耸听!”
“老余头,这种话你也信?”
“师爹,哪来领来的几个人,穿得倒挺讲究,怎么一张嘴瞎咧咧。”
“咱103厂那可是国家重点企业,功勋厂子!”
“不说这些,国企,你当时是社队企业啊,你告诉我,怎么玩完?”
…
余大尾抬手压压后,众人七嘴八舌的声音才止住:
“你们看看这个。”
他将一只蓝色塑皮小本本,摊开后,放在身前的红漆茶几上。
离得近的人立马围上来打量。
“哟!大学生!”
一个人拿着小本本,将上面的照片和李建昆仔细比对。
“还是北大的。”
“研究生!”
“经济学?”
余大尾摊摊手,如果不是因为这个。
他才不会将这几个人领上门,还喊来这么多老伙计。
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这个信息一披露出来,房间内外众人,望向李建昆的眼神顿时不同。
脸上也多出一抹担忧。
他们未必明白北大经济学研究生,具体是个什么概念,但能够想象到,这人肯定是全国最聪明的那拨人之一。
现在他说,103厂要完蛋……
余大尾望向李建昆:
“厂里现在确实不如以前景气,但要说完蛋……怎么会?”
李建昆看看他后,又环顾房间内外:
“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难道你们没有察觉到,自己的日子越过越难,周边多半其他厂子的职工也一样吗?”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
尽管并不愿意承认。
但有些老人,还是苦笑着点点头。
李建昆继续说:
“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什么问题造成的?”
余大尾搭话道:“这还想个什么,计划下发的任务少了呗。”
李建昆抬抬手:“继续。”
“……”
余大尾:“继续啥?”
“余师傅,您的答案,没触及到问题的本质。”
“哦?那伱说说看,本质是啥?”
李建昆竖起两根手指:
“主要在于两点原因:
“1、内需的下降。
“2、外部的冲击。”
房间内外,黑压压的脑瓜上全是雾水。
余大尾一阵头大:“你、说大白话行吗。”
李建昆解释道:
“所谓内需的下降,就是说,很多单位已经不需要你们制造的东西了。
“军转民,你们肯定知道。
“当前一切发展以经济为重心,连军工单位都在想着怎么把自家的生产资料、技术,转为民用,抛向市场,从而创造利润。
“铁西区这边的厂子,性质上似乎有些模糊,说军工单位不合适,说民用单位也不是。
“如果让我来给……比如说你们103厂,定个性质,应该叫‘军工单位的配套工厂’——”
“对对对!”
余大尾连声附和:“就是这个性质。”
李建昆话音一转:“可是,现在军工单位对你们制造的东西,需求量大幅降低,而你们制造的东西,又没有市场流通的属性——”
一户人家一个开间。
总面积不超过二十平方米。
五六十年代创建的家庭,孩子又多,不少人家用木板做成吊铺,这样才算勉强安置下一家老小。
厨房更逼仄,而且两户人家共用。
如果两家同时烧饭,颠个勺,能把菜颠到邻居家锅里……
他们现在走进的这户人家,估计是工人村内最不拥挤的房子。
余家只有老两口住在这里。
四个儿子都很叛逆,一个待在部队,一个在市文化馆吹小号,一个在大庆,一个是鳏夫、没再娶,走南闯北支援大三线。
反正在余大尾的眼里,不愿留在103厂接他的班,那都是不孝子。
不过这会儿,房子里也没有落脚的地方。
木艺沙发上、小餐桌旁,能坐人的地方全没空着。
没椅子的地方戳着人。
都是些头发花白的老人家,103厂的元老级人物。
在李建昆的教唆下,被余大尾召集而来。
门口以及廊道里,还有不少垫脚够头的青年男女。
今天是工作日。
这群小年轻大概率并没有机会进入103厂工作。
但由于父辈都是103厂的人,并不妨碍他们将自己也当成103厂的人,对厂里的事情格外上心。
此刻,这一群老一群小。
个个睁大眼睛,盯着坐在木艺沙发上的李建昆。
仿佛他要是说不出个所以然,今天甭想走出这个门的样子。
“危言耸听!”
“老余头,这种话你也信?”
“师爹,哪来领来的几个人,穿得倒挺讲究,怎么一张嘴瞎咧咧。”
“咱103厂那可是国家重点企业,功勋厂子!”
“不说这些,国企,你当时是社队企业啊,你告诉我,怎么玩完?”
…
余大尾抬手压压后,众人七嘴八舌的声音才止住:
“你们看看这个。”
他将一只蓝色塑皮小本本,摊开后,放在身前的红漆茶几上。
离得近的人立马围上来打量。
“哟!大学生!”
一个人拿着小本本,将上面的照片和李建昆仔细比对。
“还是北大的。”
“研究生!”
“经济学?”
余大尾摊摊手,如果不是因为这个。
他才不会将这几个人领上门,还喊来这么多老伙计。
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这个信息一披露出来,房间内外众人,望向李建昆的眼神顿时不同。
脸上也多出一抹担忧。
他们未必明白北大经济学研究生,具体是个什么概念,但能够想象到,这人肯定是全国最聪明的那拨人之一。
现在他说,103厂要完蛋……
余大尾望向李建昆:
“厂里现在确实不如以前景气,但要说完蛋……怎么会?”
李建昆看看他后,又环顾房间内外:
“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难道你们没有察觉到,自己的日子越过越难,周边多半其他厂子的职工也一样吗?”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
尽管并不愿意承认。
但有些老人,还是苦笑着点点头。
李建昆继续说:
“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什么问题造成的?”
余大尾搭话道:“这还想个什么,计划下发的任务少了呗。”
李建昆抬抬手:“继续。”
“……”
余大尾:“继续啥?”
“余师傅,您的答案,没触及到问题的本质。”
“哦?那伱说说看,本质是啥?”
李建昆竖起两根手指:
“主要在于两点原因:
“1、内需的下降。
“2、外部的冲击。”
房间内外,黑压压的脑瓜上全是雾水。
余大尾一阵头大:“你、说大白话行吗。”
李建昆解释道:
“所谓内需的下降,就是说,很多单位已经不需要你们制造的东西了。
“军转民,你们肯定知道。
“当前一切发展以经济为重心,连军工单位都在想着怎么把自家的生产资料、技术,转为民用,抛向市场,从而创造利润。
“铁西区这边的厂子,性质上似乎有些模糊,说军工单位不合适,说民用单位也不是。
“如果让我来给……比如说你们103厂,定个性质,应该叫‘军工单位的配套工厂’——”
“对对对!”
余大尾连声附和:“就是这个性质。”
李建昆话音一转:“可是,现在军工单位对你们制造的东西,需求量大幅降低,而你们制造的东西,又没有市场流通的属性——”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1/1841/132608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