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六章 透过现象看本质
推荐阅读:开局召唤十冷李靖,我硬刚鹰眼!、刘灿王梓莹、拔剑百年,下山即无敌、武神崛起:从最强试炼开始、箱子里的大明、大唐辟珠记、重生后我成为三界扛把子、星武纪元、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造化天经、
另一份文件上写着11个大字:外资在华发展的第二阶段。
国内外绝大多数经济研究者都认为,从2002年开始,外资在华夏的发展正式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这个第二阶段拥有三个明显的特征。
第一个特征就是外资的疯狂涌入。
从2002年开始,外资直接以百倍规模涌入华夏市场,而且都是跑步进场的状态,谁都担心自己来晚了就抢不到好的位置了。
等到2002年底,大部分国际机构都将华夏评为了最有投资价值的市场。
然而外资的疯狂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包括华夏这边也完全没有想到,这就导致几年后出现了外资过剩问题。
外资过剩问题很少有人讨论,但这个问题其实对华夏造成了挺大的影响,而且是负面影响。
因为外资过剩恰好赶上了市场政策最开放的时期,因此,为了消化过剩外资,启动了太多完全没有经过合理评估的项目。
第二个特征是一批海外工业巨头盯上了华夏这边几个传统工业基地的核心国企。
2002年这会儿,正值国企改革最重要的第三阶段,在这个阶段,传统工业基地的核心国企处境逐渐尴尬了起来。
因为这些国企都掌握着大量的核心技术,这些核心技术要如何平稳的通过改革进行过渡,确实是个大难题。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之前跟这些国企属于竞争关系的一大批外企看到了机会,他们产生了一个念头:趁机收购!
因为在这批外企看来,他们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实力。
之前跟华夏传统工业基地核心国企竞争的,基本上都是各个领域的国际工业巨头,他们确实可以凭借硬实力吃下华夏的这些国企。
当然,外企想要收购国企并不容易,哪怕你有足够的实力,但这批外企都展现出了耐心,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做这件事情怎么都不会亏。
不成功,反正也就是延续现在的情况,成功了,那可就赚大了。
所以接下去这几年,何成肯定是要去阻止这些收购的。
第三个特征则是外企对华夏市场以及华夏用户的态度出现了明显的转变。
八九十年代,95%以上的外企在华夏市场都是傲慢的,只有傲慢程度上的区别而已。
不允许华夏人当公司高管,不针对华夏市场制定专属发展策略,打压华夏消费者的正常诉求,这都是最普通的情况了。
八九十年代进入华夏的外企似乎都有一种认知,那就是觉得他们能够把产品放到华夏市场,是华夏消费者的福气。
在他们眼中,洋品牌只要摆在华夏市场,就足以让华夏人趋之若鹜。
但当他们看到真实的市场反馈,尤其是当他们看到90年代中后期的市场反馈,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好像错了。
等到2002年,在华夏市场发生了两起对比强烈的事件,且这两起事件迎来了对比强烈的结果。
从此,越来越多的外企开始尊重华夏市场,尊重华夏用户,当然也包括尊重华夏员工。
这两起事件也因此被很多人称为是外企在华夏市场从傲慢走向尊重的标志性对比事件。
其中扮演反面教材的,是奔驰。
有奔驰车主在买了奔驰车后发现车辆有问题,就跑去想要协商,结果奔驰方在几次沟通中都给出了特别强势的态度,完全不打算为自己的问题负责。
结果直接把该车主惹怒,不久后当众把车砸了。
之后,越来越多的奔驰车主站出来分享自己的类似经历,一时间,事件热度猛增。
毫不夸张的说,当时当下能够叫得上名的媒体基本上都报道了这件事情,而且很多媒体都专门为这件事情发布了专属长文。
这个事情甚至引起了德国本土媒体的报道。
但事情还没有结束,整个事件的高潮,是奔驰的官方回应。
奔驰方不仅表示绝对不会对问题车辆负责,还多次发表声明怒斥投诉的车主们。
最后甚至跑去向官方施压,称这些华夏奔驰车主的行为是在损害奔驰的国际形象,要求华夏官方好好管管这些奔驰车主。
不然以后可就没有外企敢来华夏投资了。
奔驰的这一番骚操作直接就把华夏消费者的怒火彻底点燃了,后边几年,奔驰在华夏的销量直接被隔壁宝马跟奥迪拿走了近30%。
相比于奔驰的表现,扮演正面教材的这家外企可就聪明多了。
这家外企就是微软。
2002年,微软多次向华夏市场以及华夏用户示好,6月份,鲍尔默更是特地跑了一趟华夏,各种夸赞华夏,各种夸赞华夏用户,然后表示微软最尊重的就是华夏市场了。
同时,微软在这一年还干了一件很关键的事情,那就让华夏人担任了微软华夏总裁一职。
微软几乎开了一个先河,用这样一个具体的行动证明他们现在真的很重视华夏市场。
没过多久,微软就顺利的在沪上拿下了三个政府大单,之后在华夏的发展更是顺风顺水,比尔盖茨也是从2002年开始,在华夏被彻底捧成了神。
不过何成注意到这一世的情况跟曾经一世存在一定的区别。
奔驰还是那个奔驰,还是一样的傲慢,但鲍尔默这边看起来比曾经一世更加重视华夏市场了。
因为他不仅6月份来了一趟华夏,最近几天他又来华夏了。
是什么让鲍尔默这么积极的来华夏呢?
显然是因为星辰集团。
星辰集团的存在,对于外企的态度转变来说,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但何成其实并不乐于看到这种转变,因为他清楚这些企业转变的原因,也清楚大众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何成慢慢眯起双眼,“外资过剩的问题,外企收购国企的问题,都得花时间去布局,一时半会儿急不来,但对于微软这些企业的态度转变,我现在就能有所行动。”
“我得帮大家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国内外绝大多数经济研究者都认为,从2002年开始,外资在华夏的发展正式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这个第二阶段拥有三个明显的特征。
第一个特征就是外资的疯狂涌入。
从2002年开始,外资直接以百倍规模涌入华夏市场,而且都是跑步进场的状态,谁都担心自己来晚了就抢不到好的位置了。
等到2002年底,大部分国际机构都将华夏评为了最有投资价值的市场。
然而外资的疯狂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包括华夏这边也完全没有想到,这就导致几年后出现了外资过剩问题。
外资过剩问题很少有人讨论,但这个问题其实对华夏造成了挺大的影响,而且是负面影响。
因为外资过剩恰好赶上了市场政策最开放的时期,因此,为了消化过剩外资,启动了太多完全没有经过合理评估的项目。
第二个特征是一批海外工业巨头盯上了华夏这边几个传统工业基地的核心国企。
2002年这会儿,正值国企改革最重要的第三阶段,在这个阶段,传统工业基地的核心国企处境逐渐尴尬了起来。
因为这些国企都掌握着大量的核心技术,这些核心技术要如何平稳的通过改革进行过渡,确实是个大难题。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之前跟这些国企属于竞争关系的一大批外企看到了机会,他们产生了一个念头:趁机收购!
因为在这批外企看来,他们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实力。
之前跟华夏传统工业基地核心国企竞争的,基本上都是各个领域的国际工业巨头,他们确实可以凭借硬实力吃下华夏的这些国企。
当然,外企想要收购国企并不容易,哪怕你有足够的实力,但这批外企都展现出了耐心,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做这件事情怎么都不会亏。
不成功,反正也就是延续现在的情况,成功了,那可就赚大了。
所以接下去这几年,何成肯定是要去阻止这些收购的。
第三个特征则是外企对华夏市场以及华夏用户的态度出现了明显的转变。
八九十年代,95%以上的外企在华夏市场都是傲慢的,只有傲慢程度上的区别而已。
不允许华夏人当公司高管,不针对华夏市场制定专属发展策略,打压华夏消费者的正常诉求,这都是最普通的情况了。
八九十年代进入华夏的外企似乎都有一种认知,那就是觉得他们能够把产品放到华夏市场,是华夏消费者的福气。
在他们眼中,洋品牌只要摆在华夏市场,就足以让华夏人趋之若鹜。
但当他们看到真实的市场反馈,尤其是当他们看到90年代中后期的市场反馈,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好像错了。
等到2002年,在华夏市场发生了两起对比强烈的事件,且这两起事件迎来了对比强烈的结果。
从此,越来越多的外企开始尊重华夏市场,尊重华夏用户,当然也包括尊重华夏员工。
这两起事件也因此被很多人称为是外企在华夏市场从傲慢走向尊重的标志性对比事件。
其中扮演反面教材的,是奔驰。
有奔驰车主在买了奔驰车后发现车辆有问题,就跑去想要协商,结果奔驰方在几次沟通中都给出了特别强势的态度,完全不打算为自己的问题负责。
结果直接把该车主惹怒,不久后当众把车砸了。
之后,越来越多的奔驰车主站出来分享自己的类似经历,一时间,事件热度猛增。
毫不夸张的说,当时当下能够叫得上名的媒体基本上都报道了这件事情,而且很多媒体都专门为这件事情发布了专属长文。
这个事情甚至引起了德国本土媒体的报道。
但事情还没有结束,整个事件的高潮,是奔驰的官方回应。
奔驰方不仅表示绝对不会对问题车辆负责,还多次发表声明怒斥投诉的车主们。
最后甚至跑去向官方施压,称这些华夏奔驰车主的行为是在损害奔驰的国际形象,要求华夏官方好好管管这些奔驰车主。
不然以后可就没有外企敢来华夏投资了。
奔驰的这一番骚操作直接就把华夏消费者的怒火彻底点燃了,后边几年,奔驰在华夏的销量直接被隔壁宝马跟奥迪拿走了近30%。
相比于奔驰的表现,扮演正面教材的这家外企可就聪明多了。
这家外企就是微软。
2002年,微软多次向华夏市场以及华夏用户示好,6月份,鲍尔默更是特地跑了一趟华夏,各种夸赞华夏,各种夸赞华夏用户,然后表示微软最尊重的就是华夏市场了。
同时,微软在这一年还干了一件很关键的事情,那就让华夏人担任了微软华夏总裁一职。
微软几乎开了一个先河,用这样一个具体的行动证明他们现在真的很重视华夏市场。
没过多久,微软就顺利的在沪上拿下了三个政府大单,之后在华夏的发展更是顺风顺水,比尔盖茨也是从2002年开始,在华夏被彻底捧成了神。
不过何成注意到这一世的情况跟曾经一世存在一定的区别。
奔驰还是那个奔驰,还是一样的傲慢,但鲍尔默这边看起来比曾经一世更加重视华夏市场了。
因为他不仅6月份来了一趟华夏,最近几天他又来华夏了。
是什么让鲍尔默这么积极的来华夏呢?
显然是因为星辰集团。
星辰集团的存在,对于外企的态度转变来说,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但何成其实并不乐于看到这种转变,因为他清楚这些企业转变的原因,也清楚大众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何成慢慢眯起双眼,“外资过剩的问题,外企收购国企的问题,都得花时间去布局,一时半会儿急不来,但对于微软这些企业的态度转变,我现在就能有所行动。”
“我得帮大家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2/2126/157581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