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推荐阅读:不败战神杨辰、快穿之男多女少真可怕、鸿运官道、综影视反派的心机菟丝花、误入阿姨圈,我躺赢人生、悔婚才知道我是大帝,哭瞎有何用?、隧末:放弃拯救大唐,我转战瓦缸山、两眼一睁就是干,反派不干我来干、下山后,被绝美大小姐倒追、一见钟情:大叔,别纠缠我、
林小风从那阴冷潮湿、仿佛能吞噬一切光明的诏狱中走出,混身的寒意并未因重获自由而立刻消散。他迅速换上侍卫的衣裳,那身衣裳虽不起眼,却如同战甲一般,让他重新找回了身为大顺军一分子的使命感。与郭天阳并肩而行,他们的步伐坚定而有力,每一步都似乎在向皇城宣告他们的归来。
皇城之内,灯火阑珊,却也暗流涌动。林小风心中暗自盘算,大明朝廷这次终于是妥协了,答应了李自成提出的条件。而骆文彬,那个铁骨铮铮的汉子,还没来得及享受片刻的安宁,便又被投入了囚车,踏上了前往魏县的漫长路途。林小风不禁为骆文彬的命运感到担忧,这一路的风霜雨雪,他能否承受得住?
李自成听闻此消息,心中的喜悦并未如预期般汹涌澎湃,反而被一股淡淡的忧虑所取代。他深知骆文彬所受的苦难,更明白这份忠诚的重量。于是,他急切地向南宫尚朴询问起芳亮的情况,那双充满忧虑的眼睛仿佛能穿透夜色,直视未来的风云变幻。
南宫尚朴闻言,心中五味杂陈。他提出的用城换人之计,如今却成了悬在心头的一把利剑。若骆文彬真的心生异志,他该如何自处?更何况,李自成与骆文彬之间的情谊,岂是寻常君臣所能比拟?他沉吟片刻,终于开口:“陛下,臣以为芳亮将军绝不会轻易投降大明。但为了稳妥,不妨先让他休养生息,待时机成熟再委以重任,您看如何?”
李自成沉默良久,最终点了点头。在这风云变幻之际,尚朴之计无疑是最为稳妥的。
与此同时,骆文彬被押往魏县的途中,李自成并未闲着。他密切关注着山东的局势,明军的动向,以及那些建奴(清朝军队)的南侵之势。一日,一名探子急匆匆地闯入,带来了最新的消息:建奴已攻下潍阳,并分兵两路,一路直指登州、莱州、海州,另一路则南下至莒州、临沂。而莒州、临沂之地,山川秀美,气候宜人,竟成了建奴休整的大本营。
李自成闻讯,心中暗自窃喜,面上却不露声色:“朕已知晓,你退下领赏吧。”探子闻言,喜形于色,连忙谢恩退下。
待南宫尚朴也离去后,李自成秘密召见了景常浩、高一功、郝摇旗三人。屋内烛火摇曳,映照出四人脸上的凝重。
“你们都听说了吧?”李自成的声音低沉而有力。
“是,建奴已到莒州、临沂!”郝摇旗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激动。
景常浩却眉头紧锁:“莒县距曲阜不远,中间又隔着费县、泗水,若想借建奴之名行事,难如登天。再者,曲阜离兖州府亦不远,万一走漏风声,我军将陷入险境。”
李自成闻言,面色一沉:“宗敏,你怎可如此言语?朕未称帝时,你尚可劝阻;如今朕已为天子,你竟还想阻拦?”
景常浩心知失言,连忙跪地请罪:“臣失言,请陛下恕罪。”
李自成怒气稍减,转而问高一功:“与明廷约定换人之时,是在何时?”
高一功展开黄得功的书信,一边阅读一边回答:“黄得功提出了两个方案:一是我们退至大名府,他们便释放骆文彬;二是我们在城外列阵,待明军进城时留下一名副总兵作为人质,待他们稳固城池后,再进行交换。”
李自成看向景常浩,景常浩点头表示赞同:“陛下,此二策皆可。”
“臣亦同意。”高一功附和道。
“俺也赞成!”郝摇旗笑着点头,眼中闪烁着战斗的火花。
“好!那就这么定了!”李自成站起身,走到郝摇旗身旁,“在与明廷交换人质之时,我们趁机奇袭曲阜。”
此言一出,三人皆愣住,随即起身拱手:“陛下神机妙算,臣等佩服!”
用一座城换一个人,此等大事,谁也未料到李自成竟会在此刻分兵奇袭曲阜。若日后事发,这黑锅自然得由建奴来背,大明朝廷绝不会行此等事。李自成虽远在数百里之外,有心无力,但建奴近在咫尺,嫌疑自然最大。这便是刘华强生物学中的“谁近谁背锅”之理。
李自成得意之余,又迅速冷静下来,秘密嘱咐三人:“此事必须保密!”
“臣等遵旨。”三人齐声回应。
“好。”李自成沉吟片刻,继续部署,“摇旗,攻打曲阜之事便交由你负责。朕会从亲军、宗敏、一功处调拨三千精锐骑兵,并赐你五百匹战马,以支援大同为名出营。出城后,向南再向东行进,白日休息,夜晚赶路,五日内必须抵达曲阜。七日后清晨开始攻城,只取银两与回程口粮,其余财物不得妄动。”
郝摇旗生怕遗忘,连忙取炭纸记录。他又问:“陛下,那取多少银两为宜?”
孔府藏银无数,自不能尽数取之,只需适量即可。李自成心中盘算,若无车马,每人最多可背负四百两银两,约合现今二十八斤之重。三千骑兵,每人四百两,便是一百二十万两。再加上五百匹战马,虽其载重有限,但除去损耗,亦可再添数十万两。虽非巨款,但也足以支撑大顺军一年之用。
李自成将算好的数目写在纸上,递给郝摇旗:“可有不明之处?”
郝摇旗深吸一口气,这任务艰巨,但他却因此更加斗志昂扬。他吐出一口浊气,笑道:“陛下,臣已明了。”
“好!那就小心行事,早日传来捷报!”李自成的话语中带着深深的期许与信任。
在莒州的北边,靠近沭水那条波光粼粼、宛如翡翠项链般蜿蜒的河边,秋风轻拂,带着几分凉意,也带着几分战后的萧瑟。多铎,这位身形魁梧、面容坚毅的青年将领,终于碰见了在温榆河吃了大败仗的多尔衮。
“十五弟!”多尔衮的声音带着几分嘶哑,几分急切,仿佛是溺水之人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
“十四哥!”多铎快步上前,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那是兄弟间无需多言的默契与牵挂。一见面,俩人就紧紧抱在一起,伤心得如同失散多年的孩童重逢,泪水在脸颊上肆意流淌,特别是多尔衮,兵败的痛苦和对兄弟的深切思念交织在一起,眼泪如同断了线的珠子,不停地往下掉。
“十四哥,你……”多铎哭了一阵,抬起头,发现多尔衮的境况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他记得,当年他们入关时,手底下那两万精兵是何等的威风凛凛,如今却只剩下不到一千的残兵败将,衣衫褴褛,满面风尘,那场景令人心碎。
多尔衮擦了擦眼泪,叹了口气,声音中带着无尽的疲惫和无奈:“别说了,明军太狡猾,我们中计了。正白旗的精锐,差点儿全军覆没。”他的眼神空洞地望着远方,仿佛在回忆那场惨烈的战斗。
多铎听后,心中五味杂陈,他努力挤出一丝笑容,安慰道:“打仗嘛,胜败乃兵家常事。回了盛京,咱们再东山再起也不迟。”
“也只能这样了。”多尔衮又叹了口气,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迷茫。
“对了,十二哥阿济格呢?”多铎环顾四周,却不见阿济格的身影,心中不禁生出一丝不祥的预感。
多尔衮的脸色瞬间黯淡下来,如同乌云蔽日:“不知道他去哪儿了,可能被俘了,也可能……唉,都不好说。”他的声音低沉而沉重,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心底挤出来的。
多铎闻言,脸色大变,他往后退了几步,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阿济格,那个勇猛善战、所向披靡的哥哥,怎么会这样呢?
“十四哥,你不是在开玩笑吧?”多铎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我怎么会拿这种事开玩笑?这次失败,我责任最大。回去之后,生死未卜啊。”多尔衮说着,眼泪又一次夺眶而出,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绝望和无奈。
“别说了!别说了!”多铎一屁股坐在地上,兄弟俩又哭了好一会儿,才慢慢平静下来。秋风拂过,带来一丝丝凉意,也似乎在安慰着这两个历经沧桑的兄弟。
“十五弟,你这次带了多少兵来?”多尔衮的声音带着一丝期待。
“七万多吧,四万八旗子弟,三万蒙古的兄弟。”多铎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自豪,但随即又黯淡下来,“可是,这也不够我们弥补损失的。”
“济尔哈朗呢?我不是让他去借兵了吗?”多尔衮追问道。
“他那边正忙着对付明军呢,前有吴三桂挡路,后有水师追击,根本分不出兵来。所以我就带着丰宁的预备部队,从独石口回来,从墙子岭入的关。”多铎摇了摇头,脸上写满了无奈。
多尔衮皱了皱眉,把这事儿记在了心里。他抬头望向远方,只见天边的云彩如同战场的硝烟,变幻莫测。多铎则拿起千里镜四处看了看,脸色越来越沉重。
“遏必隆他……”多尔衮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
“已经为国捐躯了!”多铎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悲愤,他无奈地叹了口气,坐在地上说不出话来。这失败的滋味,真是比黄连还苦啊!
“那范文程呢?他得负责吧!”多铎怒气冲冲地问,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愤怒的火焰。
多尔衮明白他的意思,拍了拍他的肩膀说:“范先生出的主意都没问题,是我太轻敌了!”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自责和无奈。
“那他就没错?”多铎咬牙切齿地问,他的心中充满了对范文程的愤怒和不满。
多尔衮重重地哼了一声:“他或许有错,但不是主要的。这个责任,我自己来担!”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是在向自己宣誓。
多铎皱着眉不说话了。他知道多尔衮失势后,范文程的日子也不好过,于是就不再追究了。他抬头望向天空,只见一群大雁南飞,似乎在诉说着秋天的哀愁。
兄弟俩又聊了一会儿,渐渐回到了正题上。多铎让手下的人都走开,小声问多尔衮:“十四哥,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关切和期待。
多尔衮咬牙切齿地说:“抢钱、抢粮、杀人、杀明军!要弥补我们八旗的损失!”他的眼神中闪烁着仇恨的火焰,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燃烧起来。
“那先打哪儿?”多铎追问道。
“青州、兖州!”多尔衮指着地图说,“明军杀了我们那么多八旗兄弟,我非得宰了他们藩王报仇不可。衡王在青州,鲁王在兖州,我要屠了这两座城!”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残忍和决绝。
多铎点了点头,屠城这事儿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他看了看地图说:“咱们现在在莒州和临沂之间,青州比较近,可以先打。兖州虽然远点儿,但也能打。”
“那就先打兖州!”多尔衮一拳砸在地上说,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坚定和决绝。
说完之后,他看多铎的脸色有点不对劲儿,赶紧补了一句:“十五弟啊,咱们兄弟俩是一条心的,这是我唯一的愿望了,你可得成全我啊。”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恳求和无奈。
多铎笑了笑说:“十四哥你说得太严重了。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嘛。你指哪儿我打哪儿就是了。”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轻松和调侃,仿佛是在缓解紧张的气氛。
多尔衮这才放下心来:“那就好。我打算再休整五天然后穿过蒙山往西走。先拿下费县再攻泗水最后直逼兖州府杀了鲁王屠了城好告慰我们八旗将士的在天之灵!”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激昂和愤怒,仿佛要将所有的仇恨都倾泻在兖州城上。
“等等!”多铎指着曲阜问:“咱们为啥不打曲阜呢?”他的眼神中闪烁着一丝好奇和疑惑。
多尔衮白了他一眼说:“曲阜有孔府啊那是圣人的地方咱们不能随便动它。”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敬畏和谨慎。
多铎冷笑了一声说:“孔府再尊贵又能怎么样?咱们的铁骑可不怕它!而且要是衍圣公能投降咱们还能收拢天下士子的心呢!”他的眼神中闪烁着一丝狡黠和野心。
多尔衮摇了摇头说:“衍圣公虽然不足为惧但他也是咱们可以利用的工具啊留着他对咱们有好处没坏处。”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深沉和算计,仿佛是在权衡利弊得失。
于是兄弟俩就这么定了下来,准备一起干大事儿去了。他们站起身来,望着远方的天空,仿佛看到了未来的胜利和荣耀。秋风拂过,带着一丝凉意,也带着一丝战前的肃杀之气。他们知道,这场战争将是一场生死较量,但他们也相信,只要兄弟同心,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
多尔衮和多铎刚在营帐内商议完军机要事,外面的天色已渐渐暗淡,营帐外,几位身经百战的将领鳌拜、图赖等人,步伐匆匆,神色凝重,他们迅速走近多尔衮,恭敬地行礼,齐声高呼:“拜见睿亲王殿下!”声音中带着几分敬意与急切。
多尔衮闻言,嘴角勾起一抹苦笑,那“睿亲王”的尊号,此刻在他听来,既是一种无奈的提醒,也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他深知,一旦回到盛京,这荣耀的爵位将不再属于他,心中不禁泛起一阵酸楚。
正当此时,豪格的身影也出现在众人视线中,他步伐稳健,举止得体,向多尔衮行礼,称呼道:“睿亲王叔,十王叔。”多尔衮望着豪格,心中五味杂陈。想当年,两人为了那至高无上的皇位,明争暗斗,剑拔弩张,如今自己势力削弱,未来或许还要受制于他,这份憋屈,让他心头更加沉重。
豪格并未察觉多尔衮内心的波澜,直接问道:“睿亲王叔,此次入关为何会遭遇败绩?损失是否严重?”言语间,透露出一丝关切,却也难掩对局势的忧虑。
多铎见状,连忙上前,将多尔衮兵败的前因后果及后续打算一一详述。豪格、鳌拜、图赖等人听后,先是为阿济格和遏必隆的不幸牺牲感到悲痛,随后便陷入了沉思,试图寻找破局之策。
鳌拜,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终于开口:“睿亲王、十王爷、肃亲王,我有一计想说。”
“说吧,不必客气。”多铎性情急躁,抢先回应。
豪格也不甘落后:“说吧,我们都听着。”
多尔衮深知自己今非昔比,不再在这些细枝末节上计较,缓缓道:“请讲。”这一个“请”字,让鳌拜都不禁一愣。昔日的睿亲王,何曾如此客气?这变化,实在令人唏嘘。
鳌拜定了定神,沉声道:“三位王爷,我想留下明朝的一位藩王,无论是衡王还是鲁王,用以一命换一命。”
“何意?你打算带他回盛京?”多铎不解,以往他们对明朝藩王都是格杀勿论,即便不杀,也会押往辽东为奴。
鳌拜摇头否定:“非也,我想借此与明朝交涉,用他一位藩王的性命,换回多罗武英郡王和遏必隆的遗体,让他们能魂归故里,安葬于盛京。”
此言一出,多尔衮、多铎、豪格、图赖皆低头沉思,脸上难掩哀伤。阿济格与遏必隆战死沙场,他们的英魂理应回归故乡,得到安息。
图赖担忧地问道:“倘若明朝不同意,该如何是好?”
多铎眼中闪过一丝狠厉:“那就让明朝的藩王为十二哥和遏必隆陪葬!”此言一出,众人皆觉有理,鳌拜的提议便就此敲定。
商议既定,他们又开始商讨接下来的作战计划,气氛凝重而紧张。
而此时,另一边的郝摇旗已率领大军启程。三千精锐顺军,铁骑如龙,自大名府的南门浩浩荡荡而出,一路向南,逐渐消失在茫茫旷野之中。
行至南门之外,郝摇旗勒马停驻,三千骑兵也随之停下。郝摇旗将将领们召集至前,沉声道:“兄弟们,我有一条路能让你们发家致富,你们想不想走?”
“想!”将领们异口同声,眼中闪烁着贪婪与期待。
“但是……皇上不是命我们去援救大同吗?”一位将领疑惑提出,他们接到的命令明明是前往大同救援,而非寻财。
郝摇旗笑了笑,神秘莫测:“大同自然要去救,但在出发前,皇上还有另一道密令,你们可知?”
“知道!”将领们齐声回答,神色坚定。
李自成的亲军将领道:“皇上说,我们要无条件听从郝将军的命令,即便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景常浩的骑兵将领附和:“刘将军也说了,郝将军的命令就是他的命令,谁敢违抗,立斩不赦!”
高一功的精锐头目崔马更是直接表态:“我们一切都听郝将军的。”
郝摇旗满意点头,继续道:“大同之事固然重要,但如今大顺最缺的是银两。官员的俸禄、士兵的军饷,皆已难以维系。”
“作为大顺的将领,我需为皇上分忧。我再问一遍,我有一条发财之路,你们想不想走?”
“想!”将领们再次齐声响应,士气高昂。
“只要听我的命令即可。”郝摇旗见士兵们热情高涨,心中大喜,却又补了一句:“不过,这次我们要抢的地方有些特殊。为不让大顺背负骂名,我们需乔装成建奴。”
将领们皆非愚钝之辈,一听便明白了郝摇旗的意图。
“我们都听郝将军的。”将领们再次表态,神色坚决。
郝摇旗见众人无异议,便下令:“取旗帜来,验旗!”
亲兵们骑马赶来,手中持有准备好的建奴军旗。郝摇旗为此次行动精心准备了三套旗帜:镶白旗、正白旗、正蓝旗,分别对应多铎、多尔衮、豪格。这些旗帜虽不十分精致,但七八分相似,足以混淆视听,迷惑城中的明军与百姓。
验旗之后,郝摇旗望着士兵们,命令道:“你们快来剃发,梳成金钱鼠尾辫。”
士兵们面露难色:“将军,这恐怕没必要吧?建奴的盔甲与我们相似,只要穿上盔甲,举起旗帜,明军与百姓哪能分得清?”
“这发型可是关键,连狗看见了都会摇头。”郝摇旗打趣道,试图缓解士兵们的抵触情绪。
“将军饶命啊,我们还想做人呢。”士兵们纷纷求饶,他们从小就被教导要爱惜身体发肤,这是孝顺父母的表现。
郝摇旗瞪了他们一眼,严厉地说:“都闭嘴!要造假就要造全套,这样才能嫁祸给建奴!懂了吗?”
“可是……”士兵们仍有些犹豫。
郝摇旗想了想,眨了眨眼,笑道:“这样吧,剃发的每人赏银五十两!等事情办完了,你们再剪掉辫子,留光头重新长头发!”
士兵们无奈之下,只好答应。眼看着一百多士兵的长发纷纷落地,郝摇旗捋着胡子大笑起来。
“好!众将听令!目标东南三百里外的曲阜!到了曲阜,就三件事:抢银、抢银、再抢银!抢到的银两,两成你们自己留着,八成上缴朝廷!”
“天道酬勤的时候到了!冲啊!”郝摇旗一挥鞭子,率先冲出,三千铁骑紧随其后,如同狂风骤雨,向着曲阜的方向疾驰而去。
在那个改朝换代的动荡年代,郝摇旗,一位身形魁梧、目光如炬的将领,带领着三千名顺军的精锐骑兵,犹如疾风骤雨般,一路疾驰赶往山东的曲阜城。他们的马蹄声在寂静的夜晚中回荡,仿佛是大地的脉动,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变革。
那时候的黄河,它并不流经山东的地界,而是从开封的东南边绕了个弯,宛如一条巨龙蜿蜒而过,经过商丘、淮北、宿迁、淮安这些地方,最后一路向东北流去,在今天的江苏盐城附近汇入大海。黄河的浩渺与壮阔,映衬着郝摇旗军队的英勇与决心,他们省去了渡河的麻烦,马儿们撒开蹄子,在广袤的大地上奔腾,跑得那叫一个快,犹如历史的洪流,不可阻挡。
皇城之内,灯火阑珊,却也暗流涌动。林小风心中暗自盘算,大明朝廷这次终于是妥协了,答应了李自成提出的条件。而骆文彬,那个铁骨铮铮的汉子,还没来得及享受片刻的安宁,便又被投入了囚车,踏上了前往魏县的漫长路途。林小风不禁为骆文彬的命运感到担忧,这一路的风霜雨雪,他能否承受得住?
李自成听闻此消息,心中的喜悦并未如预期般汹涌澎湃,反而被一股淡淡的忧虑所取代。他深知骆文彬所受的苦难,更明白这份忠诚的重量。于是,他急切地向南宫尚朴询问起芳亮的情况,那双充满忧虑的眼睛仿佛能穿透夜色,直视未来的风云变幻。
南宫尚朴闻言,心中五味杂陈。他提出的用城换人之计,如今却成了悬在心头的一把利剑。若骆文彬真的心生异志,他该如何自处?更何况,李自成与骆文彬之间的情谊,岂是寻常君臣所能比拟?他沉吟片刻,终于开口:“陛下,臣以为芳亮将军绝不会轻易投降大明。但为了稳妥,不妨先让他休养生息,待时机成熟再委以重任,您看如何?”
李自成沉默良久,最终点了点头。在这风云变幻之际,尚朴之计无疑是最为稳妥的。
与此同时,骆文彬被押往魏县的途中,李自成并未闲着。他密切关注着山东的局势,明军的动向,以及那些建奴(清朝军队)的南侵之势。一日,一名探子急匆匆地闯入,带来了最新的消息:建奴已攻下潍阳,并分兵两路,一路直指登州、莱州、海州,另一路则南下至莒州、临沂。而莒州、临沂之地,山川秀美,气候宜人,竟成了建奴休整的大本营。
李自成闻讯,心中暗自窃喜,面上却不露声色:“朕已知晓,你退下领赏吧。”探子闻言,喜形于色,连忙谢恩退下。
待南宫尚朴也离去后,李自成秘密召见了景常浩、高一功、郝摇旗三人。屋内烛火摇曳,映照出四人脸上的凝重。
“你们都听说了吧?”李自成的声音低沉而有力。
“是,建奴已到莒州、临沂!”郝摇旗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激动。
景常浩却眉头紧锁:“莒县距曲阜不远,中间又隔着费县、泗水,若想借建奴之名行事,难如登天。再者,曲阜离兖州府亦不远,万一走漏风声,我军将陷入险境。”
李自成闻言,面色一沉:“宗敏,你怎可如此言语?朕未称帝时,你尚可劝阻;如今朕已为天子,你竟还想阻拦?”
景常浩心知失言,连忙跪地请罪:“臣失言,请陛下恕罪。”
李自成怒气稍减,转而问高一功:“与明廷约定换人之时,是在何时?”
高一功展开黄得功的书信,一边阅读一边回答:“黄得功提出了两个方案:一是我们退至大名府,他们便释放骆文彬;二是我们在城外列阵,待明军进城时留下一名副总兵作为人质,待他们稳固城池后,再进行交换。”
李自成看向景常浩,景常浩点头表示赞同:“陛下,此二策皆可。”
“臣亦同意。”高一功附和道。
“俺也赞成!”郝摇旗笑着点头,眼中闪烁着战斗的火花。
“好!那就这么定了!”李自成站起身,走到郝摇旗身旁,“在与明廷交换人质之时,我们趁机奇袭曲阜。”
此言一出,三人皆愣住,随即起身拱手:“陛下神机妙算,臣等佩服!”
用一座城换一个人,此等大事,谁也未料到李自成竟会在此刻分兵奇袭曲阜。若日后事发,这黑锅自然得由建奴来背,大明朝廷绝不会行此等事。李自成虽远在数百里之外,有心无力,但建奴近在咫尺,嫌疑自然最大。这便是刘华强生物学中的“谁近谁背锅”之理。
李自成得意之余,又迅速冷静下来,秘密嘱咐三人:“此事必须保密!”
“臣等遵旨。”三人齐声回应。
“好。”李自成沉吟片刻,继续部署,“摇旗,攻打曲阜之事便交由你负责。朕会从亲军、宗敏、一功处调拨三千精锐骑兵,并赐你五百匹战马,以支援大同为名出营。出城后,向南再向东行进,白日休息,夜晚赶路,五日内必须抵达曲阜。七日后清晨开始攻城,只取银两与回程口粮,其余财物不得妄动。”
郝摇旗生怕遗忘,连忙取炭纸记录。他又问:“陛下,那取多少银两为宜?”
孔府藏银无数,自不能尽数取之,只需适量即可。李自成心中盘算,若无车马,每人最多可背负四百两银两,约合现今二十八斤之重。三千骑兵,每人四百两,便是一百二十万两。再加上五百匹战马,虽其载重有限,但除去损耗,亦可再添数十万两。虽非巨款,但也足以支撑大顺军一年之用。
李自成将算好的数目写在纸上,递给郝摇旗:“可有不明之处?”
郝摇旗深吸一口气,这任务艰巨,但他却因此更加斗志昂扬。他吐出一口浊气,笑道:“陛下,臣已明了。”
“好!那就小心行事,早日传来捷报!”李自成的话语中带着深深的期许与信任。
在莒州的北边,靠近沭水那条波光粼粼、宛如翡翠项链般蜿蜒的河边,秋风轻拂,带着几分凉意,也带着几分战后的萧瑟。多铎,这位身形魁梧、面容坚毅的青年将领,终于碰见了在温榆河吃了大败仗的多尔衮。
“十五弟!”多尔衮的声音带着几分嘶哑,几分急切,仿佛是溺水之人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
“十四哥!”多铎快步上前,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那是兄弟间无需多言的默契与牵挂。一见面,俩人就紧紧抱在一起,伤心得如同失散多年的孩童重逢,泪水在脸颊上肆意流淌,特别是多尔衮,兵败的痛苦和对兄弟的深切思念交织在一起,眼泪如同断了线的珠子,不停地往下掉。
“十四哥,你……”多铎哭了一阵,抬起头,发现多尔衮的境况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他记得,当年他们入关时,手底下那两万精兵是何等的威风凛凛,如今却只剩下不到一千的残兵败将,衣衫褴褛,满面风尘,那场景令人心碎。
多尔衮擦了擦眼泪,叹了口气,声音中带着无尽的疲惫和无奈:“别说了,明军太狡猾,我们中计了。正白旗的精锐,差点儿全军覆没。”他的眼神空洞地望着远方,仿佛在回忆那场惨烈的战斗。
多铎听后,心中五味杂陈,他努力挤出一丝笑容,安慰道:“打仗嘛,胜败乃兵家常事。回了盛京,咱们再东山再起也不迟。”
“也只能这样了。”多尔衮又叹了口气,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迷茫。
“对了,十二哥阿济格呢?”多铎环顾四周,却不见阿济格的身影,心中不禁生出一丝不祥的预感。
多尔衮的脸色瞬间黯淡下来,如同乌云蔽日:“不知道他去哪儿了,可能被俘了,也可能……唉,都不好说。”他的声音低沉而沉重,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心底挤出来的。
多铎闻言,脸色大变,他往后退了几步,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阿济格,那个勇猛善战、所向披靡的哥哥,怎么会这样呢?
“十四哥,你不是在开玩笑吧?”多铎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我怎么会拿这种事开玩笑?这次失败,我责任最大。回去之后,生死未卜啊。”多尔衮说着,眼泪又一次夺眶而出,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绝望和无奈。
“别说了!别说了!”多铎一屁股坐在地上,兄弟俩又哭了好一会儿,才慢慢平静下来。秋风拂过,带来一丝丝凉意,也似乎在安慰着这两个历经沧桑的兄弟。
“十五弟,你这次带了多少兵来?”多尔衮的声音带着一丝期待。
“七万多吧,四万八旗子弟,三万蒙古的兄弟。”多铎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自豪,但随即又黯淡下来,“可是,这也不够我们弥补损失的。”
“济尔哈朗呢?我不是让他去借兵了吗?”多尔衮追问道。
“他那边正忙着对付明军呢,前有吴三桂挡路,后有水师追击,根本分不出兵来。所以我就带着丰宁的预备部队,从独石口回来,从墙子岭入的关。”多铎摇了摇头,脸上写满了无奈。
多尔衮皱了皱眉,把这事儿记在了心里。他抬头望向远方,只见天边的云彩如同战场的硝烟,变幻莫测。多铎则拿起千里镜四处看了看,脸色越来越沉重。
“遏必隆他……”多尔衮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
“已经为国捐躯了!”多铎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悲愤,他无奈地叹了口气,坐在地上说不出话来。这失败的滋味,真是比黄连还苦啊!
“那范文程呢?他得负责吧!”多铎怒气冲冲地问,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愤怒的火焰。
多尔衮明白他的意思,拍了拍他的肩膀说:“范先生出的主意都没问题,是我太轻敌了!”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自责和无奈。
“那他就没错?”多铎咬牙切齿地问,他的心中充满了对范文程的愤怒和不满。
多尔衮重重地哼了一声:“他或许有错,但不是主要的。这个责任,我自己来担!”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是在向自己宣誓。
多铎皱着眉不说话了。他知道多尔衮失势后,范文程的日子也不好过,于是就不再追究了。他抬头望向天空,只见一群大雁南飞,似乎在诉说着秋天的哀愁。
兄弟俩又聊了一会儿,渐渐回到了正题上。多铎让手下的人都走开,小声问多尔衮:“十四哥,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关切和期待。
多尔衮咬牙切齿地说:“抢钱、抢粮、杀人、杀明军!要弥补我们八旗的损失!”他的眼神中闪烁着仇恨的火焰,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燃烧起来。
“那先打哪儿?”多铎追问道。
“青州、兖州!”多尔衮指着地图说,“明军杀了我们那么多八旗兄弟,我非得宰了他们藩王报仇不可。衡王在青州,鲁王在兖州,我要屠了这两座城!”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残忍和决绝。
多铎点了点头,屠城这事儿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他看了看地图说:“咱们现在在莒州和临沂之间,青州比较近,可以先打。兖州虽然远点儿,但也能打。”
“那就先打兖州!”多尔衮一拳砸在地上说,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坚定和决绝。
说完之后,他看多铎的脸色有点不对劲儿,赶紧补了一句:“十五弟啊,咱们兄弟俩是一条心的,这是我唯一的愿望了,你可得成全我啊。”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恳求和无奈。
多铎笑了笑说:“十四哥你说得太严重了。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嘛。你指哪儿我打哪儿就是了。”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轻松和调侃,仿佛是在缓解紧张的气氛。
多尔衮这才放下心来:“那就好。我打算再休整五天然后穿过蒙山往西走。先拿下费县再攻泗水最后直逼兖州府杀了鲁王屠了城好告慰我们八旗将士的在天之灵!”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激昂和愤怒,仿佛要将所有的仇恨都倾泻在兖州城上。
“等等!”多铎指着曲阜问:“咱们为啥不打曲阜呢?”他的眼神中闪烁着一丝好奇和疑惑。
多尔衮白了他一眼说:“曲阜有孔府啊那是圣人的地方咱们不能随便动它。”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敬畏和谨慎。
多铎冷笑了一声说:“孔府再尊贵又能怎么样?咱们的铁骑可不怕它!而且要是衍圣公能投降咱们还能收拢天下士子的心呢!”他的眼神中闪烁着一丝狡黠和野心。
多尔衮摇了摇头说:“衍圣公虽然不足为惧但他也是咱们可以利用的工具啊留着他对咱们有好处没坏处。”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深沉和算计,仿佛是在权衡利弊得失。
于是兄弟俩就这么定了下来,准备一起干大事儿去了。他们站起身来,望着远方的天空,仿佛看到了未来的胜利和荣耀。秋风拂过,带着一丝凉意,也带着一丝战前的肃杀之气。他们知道,这场战争将是一场生死较量,但他们也相信,只要兄弟同心,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
多尔衮和多铎刚在营帐内商议完军机要事,外面的天色已渐渐暗淡,营帐外,几位身经百战的将领鳌拜、图赖等人,步伐匆匆,神色凝重,他们迅速走近多尔衮,恭敬地行礼,齐声高呼:“拜见睿亲王殿下!”声音中带着几分敬意与急切。
多尔衮闻言,嘴角勾起一抹苦笑,那“睿亲王”的尊号,此刻在他听来,既是一种无奈的提醒,也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他深知,一旦回到盛京,这荣耀的爵位将不再属于他,心中不禁泛起一阵酸楚。
正当此时,豪格的身影也出现在众人视线中,他步伐稳健,举止得体,向多尔衮行礼,称呼道:“睿亲王叔,十王叔。”多尔衮望着豪格,心中五味杂陈。想当年,两人为了那至高无上的皇位,明争暗斗,剑拔弩张,如今自己势力削弱,未来或许还要受制于他,这份憋屈,让他心头更加沉重。
豪格并未察觉多尔衮内心的波澜,直接问道:“睿亲王叔,此次入关为何会遭遇败绩?损失是否严重?”言语间,透露出一丝关切,却也难掩对局势的忧虑。
多铎见状,连忙上前,将多尔衮兵败的前因后果及后续打算一一详述。豪格、鳌拜、图赖等人听后,先是为阿济格和遏必隆的不幸牺牲感到悲痛,随后便陷入了沉思,试图寻找破局之策。
鳌拜,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终于开口:“睿亲王、十王爷、肃亲王,我有一计想说。”
“说吧,不必客气。”多铎性情急躁,抢先回应。
豪格也不甘落后:“说吧,我们都听着。”
多尔衮深知自己今非昔比,不再在这些细枝末节上计较,缓缓道:“请讲。”这一个“请”字,让鳌拜都不禁一愣。昔日的睿亲王,何曾如此客气?这变化,实在令人唏嘘。
鳌拜定了定神,沉声道:“三位王爷,我想留下明朝的一位藩王,无论是衡王还是鲁王,用以一命换一命。”
“何意?你打算带他回盛京?”多铎不解,以往他们对明朝藩王都是格杀勿论,即便不杀,也会押往辽东为奴。
鳌拜摇头否定:“非也,我想借此与明朝交涉,用他一位藩王的性命,换回多罗武英郡王和遏必隆的遗体,让他们能魂归故里,安葬于盛京。”
此言一出,多尔衮、多铎、豪格、图赖皆低头沉思,脸上难掩哀伤。阿济格与遏必隆战死沙场,他们的英魂理应回归故乡,得到安息。
图赖担忧地问道:“倘若明朝不同意,该如何是好?”
多铎眼中闪过一丝狠厉:“那就让明朝的藩王为十二哥和遏必隆陪葬!”此言一出,众人皆觉有理,鳌拜的提议便就此敲定。
商议既定,他们又开始商讨接下来的作战计划,气氛凝重而紧张。
而此时,另一边的郝摇旗已率领大军启程。三千精锐顺军,铁骑如龙,自大名府的南门浩浩荡荡而出,一路向南,逐渐消失在茫茫旷野之中。
行至南门之外,郝摇旗勒马停驻,三千骑兵也随之停下。郝摇旗将将领们召集至前,沉声道:“兄弟们,我有一条路能让你们发家致富,你们想不想走?”
“想!”将领们异口同声,眼中闪烁着贪婪与期待。
“但是……皇上不是命我们去援救大同吗?”一位将领疑惑提出,他们接到的命令明明是前往大同救援,而非寻财。
郝摇旗笑了笑,神秘莫测:“大同自然要去救,但在出发前,皇上还有另一道密令,你们可知?”
“知道!”将领们齐声回答,神色坚定。
李自成的亲军将领道:“皇上说,我们要无条件听从郝将军的命令,即便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景常浩的骑兵将领附和:“刘将军也说了,郝将军的命令就是他的命令,谁敢违抗,立斩不赦!”
高一功的精锐头目崔马更是直接表态:“我们一切都听郝将军的。”
郝摇旗满意点头,继续道:“大同之事固然重要,但如今大顺最缺的是银两。官员的俸禄、士兵的军饷,皆已难以维系。”
“作为大顺的将领,我需为皇上分忧。我再问一遍,我有一条发财之路,你们想不想走?”
“想!”将领们再次齐声响应,士气高昂。
“只要听我的命令即可。”郝摇旗见士兵们热情高涨,心中大喜,却又补了一句:“不过,这次我们要抢的地方有些特殊。为不让大顺背负骂名,我们需乔装成建奴。”
将领们皆非愚钝之辈,一听便明白了郝摇旗的意图。
“我们都听郝将军的。”将领们再次表态,神色坚决。
郝摇旗见众人无异议,便下令:“取旗帜来,验旗!”
亲兵们骑马赶来,手中持有准备好的建奴军旗。郝摇旗为此次行动精心准备了三套旗帜:镶白旗、正白旗、正蓝旗,分别对应多铎、多尔衮、豪格。这些旗帜虽不十分精致,但七八分相似,足以混淆视听,迷惑城中的明军与百姓。
验旗之后,郝摇旗望着士兵们,命令道:“你们快来剃发,梳成金钱鼠尾辫。”
士兵们面露难色:“将军,这恐怕没必要吧?建奴的盔甲与我们相似,只要穿上盔甲,举起旗帜,明军与百姓哪能分得清?”
“这发型可是关键,连狗看见了都会摇头。”郝摇旗打趣道,试图缓解士兵们的抵触情绪。
“将军饶命啊,我们还想做人呢。”士兵们纷纷求饶,他们从小就被教导要爱惜身体发肤,这是孝顺父母的表现。
郝摇旗瞪了他们一眼,严厉地说:“都闭嘴!要造假就要造全套,这样才能嫁祸给建奴!懂了吗?”
“可是……”士兵们仍有些犹豫。
郝摇旗想了想,眨了眨眼,笑道:“这样吧,剃发的每人赏银五十两!等事情办完了,你们再剪掉辫子,留光头重新长头发!”
士兵们无奈之下,只好答应。眼看着一百多士兵的长发纷纷落地,郝摇旗捋着胡子大笑起来。
“好!众将听令!目标东南三百里外的曲阜!到了曲阜,就三件事:抢银、抢银、再抢银!抢到的银两,两成你们自己留着,八成上缴朝廷!”
“天道酬勤的时候到了!冲啊!”郝摇旗一挥鞭子,率先冲出,三千铁骑紧随其后,如同狂风骤雨,向着曲阜的方向疾驰而去。
在那个改朝换代的动荡年代,郝摇旗,一位身形魁梧、目光如炬的将领,带领着三千名顺军的精锐骑兵,犹如疾风骤雨般,一路疾驰赶往山东的曲阜城。他们的马蹄声在寂静的夜晚中回荡,仿佛是大地的脉动,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变革。
那时候的黄河,它并不流经山东的地界,而是从开封的东南边绕了个弯,宛如一条巨龙蜿蜒而过,经过商丘、淮北、宿迁、淮安这些地方,最后一路向东北流去,在今天的江苏盐城附近汇入大海。黄河的浩渺与壮阔,映衬着郝摇旗军队的英勇与决心,他们省去了渡河的麻烦,马儿们撒开蹄子,在广袤的大地上奔腾,跑得那叫一个快,犹如历史的洪流,不可阻挡。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2/2365/179323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