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推荐阅读:不败战神杨辰、快穿之男多女少真可怕、鸿运官道、综影视反派的心机菟丝花、误入阿姨圈,我躺赢人生、悔婚才知道我是大帝,哭瞎有何用?、隧末:放弃拯救大唐,我转战瓦缸山、两眼一睁就是干,反派不干我来干、下山后,被绝美大小姐倒追、一见钟情:大叔,别纠缠我、
考场大门外,阳光洒在古老的石板路上,映照着数千名学子肃穆的面容。众多官员领头,身着华服,神色庄重,他们身后,是密密麻麻的学子,齐刷刷地跪了下来。他们的目光穿越人群,聚焦在李邦华身旁那座庄严的孔子神位上,神位被阳光镀上了一层金辉,显得更加神圣不可侵犯。学子们朝着神位恭敬地祭拜,动作整齐划一,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仪式。
不仅仅是学子们,连旁边围观的百姓也有不少被这股肃穆的气氛所感染,他们纷纷停下脚步,也跟着跪了下来。原本喧闹的地方,瞬间变得异常安静,只有远处偶尔传来的鸟鸣声,和微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打破了这份沉寂。
祭拜完孔子后,吕宫手持牌位,脸色带着几分挑衅,他质问李邦华:“我这手里拿的也是孔圣人的牌位,阁老您怎么不拜呢?”李邦华微微一笑,他那双深邃的眼眸仿佛能洞察人心,他指了指自己旁边的牌位,那是一座造型精美、气势非凡的孔子神位,明显比吕宫手中的要高档许多,“我这人一心不能二用,我只拜这一个。而且,你手里的牌位看起来像是假的,没必要拜。”吕宫一听,顿时语塞,脸上闪过一丝尴尬。
其实,吕宫手里的牌位确实是匆忙之间做的,不是真品。反观李邦华的那座牌位,雕工细腻,线条流畅,一看就是出自南京孔庙的宝贝。阳光照在牌位上,反射出柔和的光芒,更添了几分神圣的气息。
吕宫没了话,李邦华便转头问众学子:“你们为什么要停止考试呢?”这一问,仿佛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立刻激起了大家的情绪,纷纷开始抱怨。
“都安静点!”兵部侍郎张泊鲸大声喝道,他的声音如同雷鸣,震得众人耳朵嗡嗡作响,“选几个代表出来,一个一个说。”
“好,我们这就选。”有人回应道,声音中带着几分无奈。
“选好了就别走,等着。”张泊鲸补充道,他的眼神锐利如鹰,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学子中有很多是跟着起哄的,并不清楚具体情况。经过一番商议,他们选出了二十几个人来到李邦华面前。这二十几个人,有的面容稚嫩,显然是初出茅庐的年轻学子;有的则显得老成持重,眉宇间透露出一股书卷气。
李邦华没有问他们的名字,只是直接问道:“你们为什么要停考?”他的声音平和而有力,仿佛能穿透人心。
“因为官府迫害读书人!”一个年轻的学子激忿地说道,他的眼中闪烁着怒火。
“没错,官府借着贪腐的手,欺压我们读书人,我们怎么能继续考试呢?”另一个学子也情绪激动地说,他的双手紧握成拳,仿佛要以此来宣泄心中的不满。
李邦华笑了笑,他的笑容中带着几分宽容和理解,“我何时借过手去害读书人?又是怎么害的?你们得说出受害者的名字和具体遭遇才行。”他的声音温和而坚定,仿佛能抚平学子们心中的怒火。
“我先来!”吕宫站了出来,他的脸色依然带着几分挑衅,“我是南直隶常州府的人。半个月前,常州府衙以追税为名,大肆盘剥大户人家。这些人家大多是书香门第,讲究礼义,根本无力反抗,只能用钱来平息事端。有的给了几百两,有的上千两,甚至有的给了好几千两。更有一个姓张的读书人,因为没钱贿赂官员,竟然在狱中遭受酷刑而死。这一切都是官府指使的,难道不应该罢免他们的官职吗?”他的声音激昂而愤慨,仿佛要将心中的不满全部倾泻而出。
“罢官!罢官!”学子们齐声高呼,他们的声音如同潮水般汹涌澎湃,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淹没其中。
周围的士兵们严阵以待,他们手持长枪,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生怕发生意外。阳光照在他们的铠甲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李邦华点了点头,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几分深思,“这些人都是常州的吗?”他的声音平和而有力,仿佛能穿透人心的迷雾。
“是的。”吕宫肯定地回答。
“常州在哪里?”李邦华又问,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几分好奇和探究。
“武进县府衙所在地。”吕宫挺起胸膛回答,他的脸上带着几分自豪和骄傲。
“把他们的名字告诉我。”李邦华吩咐道,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威严。
“说就说!”吕宫向前一步,大声说道,“受害的士绅有陈伯玉、张德林、李深和张厚信。那个凶恶的知府是阁老您推荐的士弘升!”他的声音激昂而愤慨,仿佛要将心中的不满全部倾泻而出。
人群先是安静了一下,然后爆发出更大的喊声:“革职问罪!革职问罪!”那些起哄的人更加确信李邦华是个贪官污吏,想要借此机会扳倒他。他们的脸上带着几分狰狞和狂热,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吞噬其中。
呼喊声如潮水般汹涌澎湃,南京的勋贵和官员们躲在后面,他们的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他们仿佛在看一场好戏,等待着李邦华的倒台。
然而,李邦华却收敛了笑容,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几分冷峻和坚定。他对身后的官员说:“他们的名字都记下来了吗?”他的声音平和而有力,仿佛能穿透人心的迷雾。
“已经记下了,阁老。”官员恭敬地回答,他的脸上带着几分敬畏和钦佩。
“快去把常州府的资料拿过来,我们现场核查。事情的真相,一查便知。”李邦华吩咐道,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威严。
“遵命,大人,我这就去办。”官员应声而去,他的身影在人群中穿梭而过,如同一道闪电般迅速。
官员来到一辆马车旁,那辆马车华丽而庄重,显然是某位高官的座驾。在众人的注视下,他掀开帘子取出了一迭资料。那迭资料厚重而沉重,仿佛承载着无数的秘密和真相。随后,十多名官吏蜂拥而上,将资料搬到地上开始查找。每找到一份资料,都会大声报出它的来源。
“徐州府的资料到了。”一个官吏大声喊道,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和焦虑。
“淮安府的也来了。”另一个官吏补充道,他的脸上带着几分紧张和期待。
“扬州府的稍微缺一点,但知府张煌言会尽快补送过来。”一个书吏解释道,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歉意和不安。
“镇江府的……”一个官吏话音未落,就被另一个声音打断了。
“常州府的资料在这里!”一个书吏拿着册子走到了李邦华面前,他的脸上带着几分激动和兴奋。那册子厚重而陈旧,仿佛承载着无数的历史和记忆。
李邦华接过册子,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几分深思和探究。他继续吩咐:“找出那几个人缴税的记录。”他的声音平和而有力,仿佛能穿透人心的迷雾。
“是!”官吏们应声而答,他们的声音整齐划一,如同军队中的士兵般训练有素。他们围着册子仔细查找起来,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战斗。
不一会儿,一个官吏站了起来,他拿着册子走到李邦华面前说:“阁老,陈伯玉的缴税记录找到了。”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激动和兴奋。
“念出来。”李邦华吩咐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几分冷峻和坚定。
“陈伯玉,南直隶常州府人氏,生于万历二十八年,四十五岁时中秀才,之后屡试不第。根据赋税册记载,陈家拥有良田近五百亩,但从朝二年起就未缴纳过一文钱的税。所欠田赋折合银两为五百三十二两,徭役银八十四两,总计六百一十六两。”官吏缓缓念道,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沉重和无奈。
不等李邦华发问,另一个官吏已经找到了张德林的缴税记录,同样显示欠税。他的脸上带着几分尴尬和愧疚,仿佛在为自己的失职而道歉。
过了一会儿,张厚信的缴税记录也被找了出来。书吏缓缓念道:“张厚信家中有良田两千亩之多,自万历四十二年起便未缴纳过税款,所欠税额高达六千余两!”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震惊和愤慨,仿佛在为这不公平的世界而呐喊。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吕宫听到这个数字后连连摇头,他的脸上带着几分难以置信和愤怒,“我和张家关系很好,他们为人仁厚正直,怎么可能偷税呢?”他的声音激昂而愤慨,仿佛要将心中的不满全部倾泻而出。
书吏把册子递给了吕宫:“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如果您有疑问的话,可以自己看看。”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冷静和客观,仿佛在为这个世界而辩护。
“看就看!”吕宫接过册子仔细翻阅起来,他的脸上带着几分焦急和紧张。随着他一页页地翻阅下去,脸色变得越来越沉重。他没想到自己一直力挺的人竟然真的是偷税漏税之徒!他的心中充满了失望和愤怒,仿佛被这个世界所背叛。
“吕兄啊吕兄,这册子难道是伪造的吗?”旁边的学子提醒道,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无奈和叹息。他仿佛在为吕宫的执迷不悟而感到惋惜和痛心。然而,吕宫却已经无法再为自己的错误而辩解了,他只能默默地承受着这个残酷的现实所带来的痛苦和打击。
在那座古朴的书院之中,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青石板路上,形成一片片光与影的交错。学生们或站或坐,神情各异,有的焦虑,有的愤怒,有的则是一脸茫然。吕宫,一个身着朴素儒衫的青年,他的眼神中闪烁着一种不屈的光芒,他并未理会周围的喧嚣,径直走向站在人群前方的李邦华,一位身着华丽官服、面容威严的老者。
“李阁老,还有个士人叫李深。”吕宫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可闻,仿佛在这纷扰之中投下了一枚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李邦华闻言,眉头微皱,随即向身后的官吏使了个眼色,那眼神中既有命令的严厉,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官吏们连忙翻动着手中的账册,额头上渐渐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在这秋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时间仿佛被拉长,每一秒的流逝都让气氛更加紧张。
终于,一个官吏站起身,步履沉重地走到李邦华身旁,低声说道:“阁老,没查到这个人。”声音虽小,却如同惊雷,在人群中炸开。
李邦华心中暗自诧异,面上却不露声色,他沉吟片刻,心中转过数个念头。常州知府士弘升,那可是个名声在外的清官,账册造假或丢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那么,问题只能出在人名上了。于是,他转头望向吕宫,眼神中带着几分探究:“没查到这个人,你确定他叫李深吗?”
吕宫后退半步,目光坚定,毫无畏惧:“阁老,您别找了,这个名字是我编的。”此言一出,四周一片哗然,学生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你为何要编个人名呢?”李邦华的语气中既有责备,也有好奇。
吕宫坦然回答:“我怕您让官吏伪造账册来欺骗我们,所以就用个假名试试。”他的回答直白而尖锐,直击人心。
李邦华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淡笑,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我既然敢跟你们当面对质,心里就没有鬼。”说罢,他挥手示意官吏将账册呈上。官吏们连忙将那本泛黄的账册捧至吕宫面前,吕宫不敢独揽,便分发给周围的学生,众人一同仔细翻阅。
账册的纸张因年代久远而略显泛黄,墨迹深浅不一,显然不是仓促伪造之物。学生们阅后,皆是一片沉默,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李邦华见状,目光如炬,直视吕宫:“你大声告诉大家,你刚才说的那几个人,真的有罪吗?”吕宫先是一阵犹豫,随后抬起头,高声宣布:“他们确实有罪,我误会李阁老了!”这一声,穿透人群,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再大声点!”李邦华命令道,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吕宫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喊道:“他们确实有罪,我误会李阁老了!”这一喊,仿佛一股清流,冲散了之前的阴霾。学生们听后,纷纷安静下来,没有了领头羊,他们一时之间也不知所措。
李邦华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这些学生大多明事理,若是换成百姓,恐怕早已是另一番景象。百姓往往只图一时之快,不顾后果,而士人则不同,他们更加理智,也更容易引导。
看着沉默的学生们,李邦华知道,仅凭这些还不够。常州府的官员虽清廉,但其他府的情况却未必如此。下面的官吏欺压百姓、横征暴敛之事时有发生,若无人监督,或监督之人亦被腐蚀,那后果将不堪设想。想到这里,李邦华提高了嗓音,声音坚定而有力:“我这次来,一是为了赈灾,二是为了追缴税款,三是为了整顿吏治。有疑问的同学都可以上来问我,我一定会回答。”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南直隶下辖十五府四散州,至今只有徐州、淮安、常州三府完成了税款追缴。其他府的情况,我还需进一步了解。”
“但请大家放心,我不会推卸责任。一旦查明真相,无论是官员还是士绅,有罪必惩。”
“有疑问的同学请排队上来问,没有疑问的就请退到一边去!”他的声音回荡在书院之中,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接着,他又宣布了一件大事:“朝廷打算聘请一些屡试不中的士人担任督查使,负责监督地方官员。有志于此的同学可以留下来咨询。”
这话一出,学生们皆是一愣,随即议论纷纷:“这是什么意思?我们都可以直接问李阁老吗?”“而且朝廷让士人监督官员,这不就是御史的职责吗?”
这时,一位年迈的老儒生挤到前面,焦急地喊道:“让开让开。”后面的学生不甘示弱:“别挤了,这里已经满了。”老儒生气呼呼地说:“我老了,应该让我先问。”后面的学生笑着回敬:“老了就回家去吧,来这里凑什么热闹?”老儒生气得瞪了他们一眼,后面的学生又恭敬地说:“老先生别挤了,再挤我们就要动手了。”老儒看到他们的拳头,气势顿时弱了下来,只好退到后面排队去了。
人群中,小声议论不断:“这是朝廷的障眼法吧?别信!”“我们一起上书请求罢免李邦华的官职!”听到这话,学生们纷纷退让开路,让那两个提议的学生站了出来。旁边的人鄙视地说:“你们有事早点说啊,别连累我们。”李邦华假装没听见这些议论声,继续耐心地接受学生们的咨询,维持着秩序。
“大家别挤啊,都有机会问的!”李邦华大声喊道,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温和,几分鼓励。学生们激动地围拢过来,纷纷向李邦华提问。起初,他们主要控诉官员的恶行,但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询问督查使的具体职责和选拔标准。李邦华笑着回答他们:“等到秋闱放榜的那一天,我会详细告诉大家的。”
不仅仅是学子们,连旁边围观的百姓也有不少被这股肃穆的气氛所感染,他们纷纷停下脚步,也跟着跪了下来。原本喧闹的地方,瞬间变得异常安静,只有远处偶尔传来的鸟鸣声,和微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打破了这份沉寂。
祭拜完孔子后,吕宫手持牌位,脸色带着几分挑衅,他质问李邦华:“我这手里拿的也是孔圣人的牌位,阁老您怎么不拜呢?”李邦华微微一笑,他那双深邃的眼眸仿佛能洞察人心,他指了指自己旁边的牌位,那是一座造型精美、气势非凡的孔子神位,明显比吕宫手中的要高档许多,“我这人一心不能二用,我只拜这一个。而且,你手里的牌位看起来像是假的,没必要拜。”吕宫一听,顿时语塞,脸上闪过一丝尴尬。
其实,吕宫手里的牌位确实是匆忙之间做的,不是真品。反观李邦华的那座牌位,雕工细腻,线条流畅,一看就是出自南京孔庙的宝贝。阳光照在牌位上,反射出柔和的光芒,更添了几分神圣的气息。
吕宫没了话,李邦华便转头问众学子:“你们为什么要停止考试呢?”这一问,仿佛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立刻激起了大家的情绪,纷纷开始抱怨。
“都安静点!”兵部侍郎张泊鲸大声喝道,他的声音如同雷鸣,震得众人耳朵嗡嗡作响,“选几个代表出来,一个一个说。”
“好,我们这就选。”有人回应道,声音中带着几分无奈。
“选好了就别走,等着。”张泊鲸补充道,他的眼神锐利如鹰,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学子中有很多是跟着起哄的,并不清楚具体情况。经过一番商议,他们选出了二十几个人来到李邦华面前。这二十几个人,有的面容稚嫩,显然是初出茅庐的年轻学子;有的则显得老成持重,眉宇间透露出一股书卷气。
李邦华没有问他们的名字,只是直接问道:“你们为什么要停考?”他的声音平和而有力,仿佛能穿透人心。
“因为官府迫害读书人!”一个年轻的学子激忿地说道,他的眼中闪烁着怒火。
“没错,官府借着贪腐的手,欺压我们读书人,我们怎么能继续考试呢?”另一个学子也情绪激动地说,他的双手紧握成拳,仿佛要以此来宣泄心中的不满。
李邦华笑了笑,他的笑容中带着几分宽容和理解,“我何时借过手去害读书人?又是怎么害的?你们得说出受害者的名字和具体遭遇才行。”他的声音温和而坚定,仿佛能抚平学子们心中的怒火。
“我先来!”吕宫站了出来,他的脸色依然带着几分挑衅,“我是南直隶常州府的人。半个月前,常州府衙以追税为名,大肆盘剥大户人家。这些人家大多是书香门第,讲究礼义,根本无力反抗,只能用钱来平息事端。有的给了几百两,有的上千两,甚至有的给了好几千两。更有一个姓张的读书人,因为没钱贿赂官员,竟然在狱中遭受酷刑而死。这一切都是官府指使的,难道不应该罢免他们的官职吗?”他的声音激昂而愤慨,仿佛要将心中的不满全部倾泻而出。
“罢官!罢官!”学子们齐声高呼,他们的声音如同潮水般汹涌澎湃,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淹没其中。
周围的士兵们严阵以待,他们手持长枪,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生怕发生意外。阳光照在他们的铠甲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李邦华点了点头,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几分深思,“这些人都是常州的吗?”他的声音平和而有力,仿佛能穿透人心的迷雾。
“是的。”吕宫肯定地回答。
“常州在哪里?”李邦华又问,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几分好奇和探究。
“武进县府衙所在地。”吕宫挺起胸膛回答,他的脸上带着几分自豪和骄傲。
“把他们的名字告诉我。”李邦华吩咐道,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威严。
“说就说!”吕宫向前一步,大声说道,“受害的士绅有陈伯玉、张德林、李深和张厚信。那个凶恶的知府是阁老您推荐的士弘升!”他的声音激昂而愤慨,仿佛要将心中的不满全部倾泻而出。
人群先是安静了一下,然后爆发出更大的喊声:“革职问罪!革职问罪!”那些起哄的人更加确信李邦华是个贪官污吏,想要借此机会扳倒他。他们的脸上带着几分狰狞和狂热,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吞噬其中。
呼喊声如潮水般汹涌澎湃,南京的勋贵和官员们躲在后面,他们的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他们仿佛在看一场好戏,等待着李邦华的倒台。
然而,李邦华却收敛了笑容,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几分冷峻和坚定。他对身后的官员说:“他们的名字都记下来了吗?”他的声音平和而有力,仿佛能穿透人心的迷雾。
“已经记下了,阁老。”官员恭敬地回答,他的脸上带着几分敬畏和钦佩。
“快去把常州府的资料拿过来,我们现场核查。事情的真相,一查便知。”李邦华吩咐道,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威严。
“遵命,大人,我这就去办。”官员应声而去,他的身影在人群中穿梭而过,如同一道闪电般迅速。
官员来到一辆马车旁,那辆马车华丽而庄重,显然是某位高官的座驾。在众人的注视下,他掀开帘子取出了一迭资料。那迭资料厚重而沉重,仿佛承载着无数的秘密和真相。随后,十多名官吏蜂拥而上,将资料搬到地上开始查找。每找到一份资料,都会大声报出它的来源。
“徐州府的资料到了。”一个官吏大声喊道,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和焦虑。
“淮安府的也来了。”另一个官吏补充道,他的脸上带着几分紧张和期待。
“扬州府的稍微缺一点,但知府张煌言会尽快补送过来。”一个书吏解释道,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歉意和不安。
“镇江府的……”一个官吏话音未落,就被另一个声音打断了。
“常州府的资料在这里!”一个书吏拿着册子走到了李邦华面前,他的脸上带着几分激动和兴奋。那册子厚重而陈旧,仿佛承载着无数的历史和记忆。
李邦华接过册子,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几分深思和探究。他继续吩咐:“找出那几个人缴税的记录。”他的声音平和而有力,仿佛能穿透人心的迷雾。
“是!”官吏们应声而答,他们的声音整齐划一,如同军队中的士兵般训练有素。他们围着册子仔细查找起来,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战斗。
不一会儿,一个官吏站了起来,他拿着册子走到李邦华面前说:“阁老,陈伯玉的缴税记录找到了。”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激动和兴奋。
“念出来。”李邦华吩咐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几分冷峻和坚定。
“陈伯玉,南直隶常州府人氏,生于万历二十八年,四十五岁时中秀才,之后屡试不第。根据赋税册记载,陈家拥有良田近五百亩,但从朝二年起就未缴纳过一文钱的税。所欠田赋折合银两为五百三十二两,徭役银八十四两,总计六百一十六两。”官吏缓缓念道,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沉重和无奈。
不等李邦华发问,另一个官吏已经找到了张德林的缴税记录,同样显示欠税。他的脸上带着几分尴尬和愧疚,仿佛在为自己的失职而道歉。
过了一会儿,张厚信的缴税记录也被找了出来。书吏缓缓念道:“张厚信家中有良田两千亩之多,自万历四十二年起便未缴纳过税款,所欠税额高达六千余两!”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震惊和愤慨,仿佛在为这不公平的世界而呐喊。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吕宫听到这个数字后连连摇头,他的脸上带着几分难以置信和愤怒,“我和张家关系很好,他们为人仁厚正直,怎么可能偷税呢?”他的声音激昂而愤慨,仿佛要将心中的不满全部倾泻而出。
书吏把册子递给了吕宫:“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如果您有疑问的话,可以自己看看。”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冷静和客观,仿佛在为这个世界而辩护。
“看就看!”吕宫接过册子仔细翻阅起来,他的脸上带着几分焦急和紧张。随着他一页页地翻阅下去,脸色变得越来越沉重。他没想到自己一直力挺的人竟然真的是偷税漏税之徒!他的心中充满了失望和愤怒,仿佛被这个世界所背叛。
“吕兄啊吕兄,这册子难道是伪造的吗?”旁边的学子提醒道,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无奈和叹息。他仿佛在为吕宫的执迷不悟而感到惋惜和痛心。然而,吕宫却已经无法再为自己的错误而辩解了,他只能默默地承受着这个残酷的现实所带来的痛苦和打击。
在那座古朴的书院之中,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青石板路上,形成一片片光与影的交错。学生们或站或坐,神情各异,有的焦虑,有的愤怒,有的则是一脸茫然。吕宫,一个身着朴素儒衫的青年,他的眼神中闪烁着一种不屈的光芒,他并未理会周围的喧嚣,径直走向站在人群前方的李邦华,一位身着华丽官服、面容威严的老者。
“李阁老,还有个士人叫李深。”吕宫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可闻,仿佛在这纷扰之中投下了一枚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李邦华闻言,眉头微皱,随即向身后的官吏使了个眼色,那眼神中既有命令的严厉,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官吏们连忙翻动着手中的账册,额头上渐渐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在这秋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时间仿佛被拉长,每一秒的流逝都让气氛更加紧张。
终于,一个官吏站起身,步履沉重地走到李邦华身旁,低声说道:“阁老,没查到这个人。”声音虽小,却如同惊雷,在人群中炸开。
李邦华心中暗自诧异,面上却不露声色,他沉吟片刻,心中转过数个念头。常州知府士弘升,那可是个名声在外的清官,账册造假或丢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那么,问题只能出在人名上了。于是,他转头望向吕宫,眼神中带着几分探究:“没查到这个人,你确定他叫李深吗?”
吕宫后退半步,目光坚定,毫无畏惧:“阁老,您别找了,这个名字是我编的。”此言一出,四周一片哗然,学生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你为何要编个人名呢?”李邦华的语气中既有责备,也有好奇。
吕宫坦然回答:“我怕您让官吏伪造账册来欺骗我们,所以就用个假名试试。”他的回答直白而尖锐,直击人心。
李邦华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淡笑,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我既然敢跟你们当面对质,心里就没有鬼。”说罢,他挥手示意官吏将账册呈上。官吏们连忙将那本泛黄的账册捧至吕宫面前,吕宫不敢独揽,便分发给周围的学生,众人一同仔细翻阅。
账册的纸张因年代久远而略显泛黄,墨迹深浅不一,显然不是仓促伪造之物。学生们阅后,皆是一片沉默,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李邦华见状,目光如炬,直视吕宫:“你大声告诉大家,你刚才说的那几个人,真的有罪吗?”吕宫先是一阵犹豫,随后抬起头,高声宣布:“他们确实有罪,我误会李阁老了!”这一声,穿透人群,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再大声点!”李邦华命令道,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吕宫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喊道:“他们确实有罪,我误会李阁老了!”这一喊,仿佛一股清流,冲散了之前的阴霾。学生们听后,纷纷安静下来,没有了领头羊,他们一时之间也不知所措。
李邦华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这些学生大多明事理,若是换成百姓,恐怕早已是另一番景象。百姓往往只图一时之快,不顾后果,而士人则不同,他们更加理智,也更容易引导。
看着沉默的学生们,李邦华知道,仅凭这些还不够。常州府的官员虽清廉,但其他府的情况却未必如此。下面的官吏欺压百姓、横征暴敛之事时有发生,若无人监督,或监督之人亦被腐蚀,那后果将不堪设想。想到这里,李邦华提高了嗓音,声音坚定而有力:“我这次来,一是为了赈灾,二是为了追缴税款,三是为了整顿吏治。有疑问的同学都可以上来问我,我一定会回答。”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南直隶下辖十五府四散州,至今只有徐州、淮安、常州三府完成了税款追缴。其他府的情况,我还需进一步了解。”
“但请大家放心,我不会推卸责任。一旦查明真相,无论是官员还是士绅,有罪必惩。”
“有疑问的同学请排队上来问,没有疑问的就请退到一边去!”他的声音回荡在书院之中,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接着,他又宣布了一件大事:“朝廷打算聘请一些屡试不中的士人担任督查使,负责监督地方官员。有志于此的同学可以留下来咨询。”
这话一出,学生们皆是一愣,随即议论纷纷:“这是什么意思?我们都可以直接问李阁老吗?”“而且朝廷让士人监督官员,这不就是御史的职责吗?”
这时,一位年迈的老儒生挤到前面,焦急地喊道:“让开让开。”后面的学生不甘示弱:“别挤了,这里已经满了。”老儒生气呼呼地说:“我老了,应该让我先问。”后面的学生笑着回敬:“老了就回家去吧,来这里凑什么热闹?”老儒生气得瞪了他们一眼,后面的学生又恭敬地说:“老先生别挤了,再挤我们就要动手了。”老儒看到他们的拳头,气势顿时弱了下来,只好退到后面排队去了。
人群中,小声议论不断:“这是朝廷的障眼法吧?别信!”“我们一起上书请求罢免李邦华的官职!”听到这话,学生们纷纷退让开路,让那两个提议的学生站了出来。旁边的人鄙视地说:“你们有事早点说啊,别连累我们。”李邦华假装没听见这些议论声,继续耐心地接受学生们的咨询,维持着秩序。
“大家别挤啊,都有机会问的!”李邦华大声喊道,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温和,几分鼓励。学生们激动地围拢过来,纷纷向李邦华提问。起初,他们主要控诉官员的恶行,但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询问督查使的具体职责和选拔标准。李邦华笑着回答他们:“等到秋闱放榜的那一天,我会详细告诉大家的。”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2/2365/179327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