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相互扶持,共创伟业!
推荐阅读:不败战神杨辰、快穿之男多女少真可怕、鸿运官道、综影视反派的心机菟丝花、误入阿姨圈,我躺赢人生、悔婚才知道我是大帝,哭瞎有何用?、隧末:放弃拯救大唐,我转战瓦缸山、两眼一睁就是干,反派不干我来干、下山后,被绝美大小姐倒追、一见钟情:大叔,别纠缠我、
王莽轻轻推开花格门,看到刘歆正低头研究竹简,笑着打招呼:
“子骏兄,真是有雅致啊!”
刘歆抬头一看是王莽,神色有点尴尬,勉强笑了笑:
“巨君来了,快坐。”说着起身去倒茶,掩饰自己的慌乱。
王莽拉住刘歆的手,温和地说:
“子骏,咱俩是兄弟,心里都明白,不用遮掩。
我听闻你父亲上奏折弹劾大司马,这事实属正常。
朝廷里总有些人眼光短浅,喜欢小题大做,搅得人心不安。
其实,百官设立就是为了相互监督,共同促进国家发展。
这样,大家做事都会更小心,错误也就少了。
圣人云:‘危不持,颠不扶,何相之有’?
你父亲这么做,是符合道理的,可惜很多人都不懂,还觉得他做得不对。
子骏兄你学识渊博,当然不会跟他们一样。
再说,这是父辈的事,咱们也插不上手,别往心里去。
要是因此伤了和气,反而是你的不对了。”
王莽一番引经据典,深得刘歆之心。
豁然开朗道:“巨君兄高见,令我汗颜。
实则,此中道理,我亦知晓,只是事到临头,总觉得面子上过不去,仿佛对你有所亏欠……
”王莽轻摆手,打断了刘歆的言语:“子骏兄,此言差矣。
谁亏谁盈,尚难定论。
你父亲上奏折,或许是为我王家着想。
天道轮回,盛衰更替,这是自古以来的规律。
不过……”王莽目光流转,稍作迟疑,“恕兄弟直言,令尊所言,或有偏颇。
家乃国之基础,国乃家之延伸。
子女兴旺家庭,孝敬长辈,这是本分,不是高尚之行为。
忠君报国,是臣子的责任,不分刘家还是王家。
如果只看家族利益,就失去了准则。
忠奸的区别在于是否以国家为重,心里若是装着百姓,自当努力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孟夫子云:‘民贵君轻,社稷为重’此言很有道理!”
刘歆双眼一亮,拍手赞道:“巨君兄高论,与我心有戚戚焉!
巨君兄能超脱家族局限,以国家大局为重。
当今朝廷,实属罕见!佩服!佩服!”
王莽谦逊笑着摆手:“子骏兄过誉了,我之见识,皆得益于你之藏书。
子骏兄出生在宗室家庭,从小生活优越,对民间的疾苦了解不多。
而我经常在长安坊间走动,亲耳听过百姓的苦难。
朝廷虽然经常歌颂盛世,但百姓的苦日子却是实实在在的……
这几年水旱灾害频繁,难民涌进城里,乡下到处都是荒地。
城里的难民也找不到吃食,有甚者卖儿卖女,惨不忍睹。
天冷之时,太多人冻死饿死,尸体被车拉走。
街头到处都是人市,生离死别每天都在上演。
更可怕的是,有些人饿极了,竟然煮自己的亲人吃……”
刘歆听得脸色铁青,咬牙切齿道:“竟然有这种事?
我们大汉怎么成了这般样子,那岂不是人间炼狱?
难道朝廷救济,竟都被贪官吞没?
不行,必须设法,让皇上知晓真相……”
王莽苦笑摇头:“子骏兄,皇宫深似海,皇上没那么容易听到真话。
我们虽身在皇宫,想把真情告知皇上,也是难上加难。
皇上听到了,他会不会在乎?
在乎了,能不能及时采取措施?这些都是未知数。
再者,惩罚贪官,或许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百姓的苦,不仅仅是贪官和天灾造成的。”
刘歆平时和王莽谈论的都是诗书礼仪,很少涉及现实问题。
今天因为刘向的奏折,王莽担心两人之间产生隔阂,所以敞开了心扉。
刘歆听得入迷,觉得今天这次谈话比读好几年书都有收获。
“巨君兄,我还是深感困惑。”
刘歆皱着眉头说,“百姓之苦,无非衣食不足。
若是风调雨顺,官吏清廉,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为何又说不全怪贪官和天灾,莫非还有其他原因?”
王莽含笑点头,“子骏兄有所不知,贪官和天灾只是表面现象。
汉初文景之治,国富民强,但孝武帝连年征战,导致府库空虚,百姓税赋加重,农业收成锐减。
将士有功,获赐肥沃耕地,却成私产,雇佣百姓严酷盘剥。
此乃大汉深层问题:耕者无田,土地兼并。
历代君王皆以土地为赏,再加上豪族兼并土地,问题日益严重,却未得重视。”
刘歆听得心头沉重,急切催促王莽继续说下去。
“诚然,百余年来,虽有人洞悉事理,却难解其中矛盾。”
王莽感慨,神色略显黯然,语调稍缓道:
“再者,还有一重要情况,亦为祸端之一。
子骏兄,冒昧一问,贵府奴仆几何?”
刘歆一愣:“巨君,我整日沉浸圣贤之书,家中琐事,甚少留意。
奴仆具体多少,我亦不甚了解。
不过,三五十人,应是有之。你问此何意?”
王莽点点头说:“我知子骏兄家里虽然位列公侯,但生活却很是简朴。
有三五十个奴仆,已算是很少了。
翻看史书,名臣陆贾家里有一百多个奴仆,还自称廉洁。
卓王孙只是个富商,家里竟然有八百奴仆!
送给女婿司马相如的奴仆也是一百有余!
你想想看,全国上下有多少大小官员、富商?
他们家中又占用了多少人来做奴仆?
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都有可能!
这些人本来都是农家子弟,现在却不能耕种土地了,那得有多少田地荒芜了啊!
再者说,那些官员富商们都把奴仆当成自己私有财产,稍有不如意就对他们打骂折磨。
按照大汉法律,如果奴仆欺负主人,就要被杀头。
但主人杀了奴仆,却只需要罚点钱就完事。
这样一来,奴仆们怎会不心怀怨恨呢?
若是国家稍微有点变动,他们肯定会第一个响应起来反抗的。
这就是当前社会不容乐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了。
子骏兄,你以为呢?”
刘歆此刻心悦诚服,脸色由红转白,急切地搓着手:
“哎呀,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方寸之地生香草,三家店内有贤人,此言非虚!
身边有如斯大智之人,我却整日埋头在那堆破竹简之间。
巨君兄,今日你真让我大开眼界啊!
但话说回来,照你所言,我大汉朝岂不是病入膏肓了?”
王莽却是目光凝重,消瘦的脸庞显得僵硬。
“此事,半在人为,半在天命。
子骏兄,我们初入仕途,任重道远。
人生短暂,当有所作为,才不枉此生。
更何况,你我身为皇亲国戚,更有责任与便利,为国分忧,解民倒悬。”
见刘歆连连点头,王莽紧握刘歆之手,“从今往后,我们应摒弃外戚与皇族之嫌,共同学识,历练能力。
将来无论谁掌枢密,握大权,都勿忘今日之言,相互扶持,共创伟业!”
“好!”刘歆用力点头,两人四只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誓言在心中回荡……
“子骏兄,真是有雅致啊!”
刘歆抬头一看是王莽,神色有点尴尬,勉强笑了笑:
“巨君来了,快坐。”说着起身去倒茶,掩饰自己的慌乱。
王莽拉住刘歆的手,温和地说:
“子骏,咱俩是兄弟,心里都明白,不用遮掩。
我听闻你父亲上奏折弹劾大司马,这事实属正常。
朝廷里总有些人眼光短浅,喜欢小题大做,搅得人心不安。
其实,百官设立就是为了相互监督,共同促进国家发展。
这样,大家做事都会更小心,错误也就少了。
圣人云:‘危不持,颠不扶,何相之有’?
你父亲这么做,是符合道理的,可惜很多人都不懂,还觉得他做得不对。
子骏兄你学识渊博,当然不会跟他们一样。
再说,这是父辈的事,咱们也插不上手,别往心里去。
要是因此伤了和气,反而是你的不对了。”
王莽一番引经据典,深得刘歆之心。
豁然开朗道:“巨君兄高见,令我汗颜。
实则,此中道理,我亦知晓,只是事到临头,总觉得面子上过不去,仿佛对你有所亏欠……
”王莽轻摆手,打断了刘歆的言语:“子骏兄,此言差矣。
谁亏谁盈,尚难定论。
你父亲上奏折,或许是为我王家着想。
天道轮回,盛衰更替,这是自古以来的规律。
不过……”王莽目光流转,稍作迟疑,“恕兄弟直言,令尊所言,或有偏颇。
家乃国之基础,国乃家之延伸。
子女兴旺家庭,孝敬长辈,这是本分,不是高尚之行为。
忠君报国,是臣子的责任,不分刘家还是王家。
如果只看家族利益,就失去了准则。
忠奸的区别在于是否以国家为重,心里若是装着百姓,自当努力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孟夫子云:‘民贵君轻,社稷为重’此言很有道理!”
刘歆双眼一亮,拍手赞道:“巨君兄高论,与我心有戚戚焉!
巨君兄能超脱家族局限,以国家大局为重。
当今朝廷,实属罕见!佩服!佩服!”
王莽谦逊笑着摆手:“子骏兄过誉了,我之见识,皆得益于你之藏书。
子骏兄出生在宗室家庭,从小生活优越,对民间的疾苦了解不多。
而我经常在长安坊间走动,亲耳听过百姓的苦难。
朝廷虽然经常歌颂盛世,但百姓的苦日子却是实实在在的……
这几年水旱灾害频繁,难民涌进城里,乡下到处都是荒地。
城里的难民也找不到吃食,有甚者卖儿卖女,惨不忍睹。
天冷之时,太多人冻死饿死,尸体被车拉走。
街头到处都是人市,生离死别每天都在上演。
更可怕的是,有些人饿极了,竟然煮自己的亲人吃……”
刘歆听得脸色铁青,咬牙切齿道:“竟然有这种事?
我们大汉怎么成了这般样子,那岂不是人间炼狱?
难道朝廷救济,竟都被贪官吞没?
不行,必须设法,让皇上知晓真相……”
王莽苦笑摇头:“子骏兄,皇宫深似海,皇上没那么容易听到真话。
我们虽身在皇宫,想把真情告知皇上,也是难上加难。
皇上听到了,他会不会在乎?
在乎了,能不能及时采取措施?这些都是未知数。
再者,惩罚贪官,或许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百姓的苦,不仅仅是贪官和天灾造成的。”
刘歆平时和王莽谈论的都是诗书礼仪,很少涉及现实问题。
今天因为刘向的奏折,王莽担心两人之间产生隔阂,所以敞开了心扉。
刘歆听得入迷,觉得今天这次谈话比读好几年书都有收获。
“巨君兄,我还是深感困惑。”
刘歆皱着眉头说,“百姓之苦,无非衣食不足。
若是风调雨顺,官吏清廉,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为何又说不全怪贪官和天灾,莫非还有其他原因?”
王莽含笑点头,“子骏兄有所不知,贪官和天灾只是表面现象。
汉初文景之治,国富民强,但孝武帝连年征战,导致府库空虚,百姓税赋加重,农业收成锐减。
将士有功,获赐肥沃耕地,却成私产,雇佣百姓严酷盘剥。
此乃大汉深层问题:耕者无田,土地兼并。
历代君王皆以土地为赏,再加上豪族兼并土地,问题日益严重,却未得重视。”
刘歆听得心头沉重,急切催促王莽继续说下去。
“诚然,百余年来,虽有人洞悉事理,却难解其中矛盾。”
王莽感慨,神色略显黯然,语调稍缓道:
“再者,还有一重要情况,亦为祸端之一。
子骏兄,冒昧一问,贵府奴仆几何?”
刘歆一愣:“巨君,我整日沉浸圣贤之书,家中琐事,甚少留意。
奴仆具体多少,我亦不甚了解。
不过,三五十人,应是有之。你问此何意?”
王莽点点头说:“我知子骏兄家里虽然位列公侯,但生活却很是简朴。
有三五十个奴仆,已算是很少了。
翻看史书,名臣陆贾家里有一百多个奴仆,还自称廉洁。
卓王孙只是个富商,家里竟然有八百奴仆!
送给女婿司马相如的奴仆也是一百有余!
你想想看,全国上下有多少大小官员、富商?
他们家中又占用了多少人来做奴仆?
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都有可能!
这些人本来都是农家子弟,现在却不能耕种土地了,那得有多少田地荒芜了啊!
再者说,那些官员富商们都把奴仆当成自己私有财产,稍有不如意就对他们打骂折磨。
按照大汉法律,如果奴仆欺负主人,就要被杀头。
但主人杀了奴仆,却只需要罚点钱就完事。
这样一来,奴仆们怎会不心怀怨恨呢?
若是国家稍微有点变动,他们肯定会第一个响应起来反抗的。
这就是当前社会不容乐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了。
子骏兄,你以为呢?”
刘歆此刻心悦诚服,脸色由红转白,急切地搓着手:
“哎呀,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方寸之地生香草,三家店内有贤人,此言非虚!
身边有如斯大智之人,我却整日埋头在那堆破竹简之间。
巨君兄,今日你真让我大开眼界啊!
但话说回来,照你所言,我大汉朝岂不是病入膏肓了?”
王莽却是目光凝重,消瘦的脸庞显得僵硬。
“此事,半在人为,半在天命。
子骏兄,我们初入仕途,任重道远。
人生短暂,当有所作为,才不枉此生。
更何况,你我身为皇亲国戚,更有责任与便利,为国分忧,解民倒悬。”
见刘歆连连点头,王莽紧握刘歆之手,“从今往后,我们应摒弃外戚与皇族之嫌,共同学识,历练能力。
将来无论谁掌枢密,握大权,都勿忘今日之言,相互扶持,共创伟业!”
“好!”刘歆用力点头,两人四只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誓言在心中回荡……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2/2432/187007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