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手腕
推荐阅读:不败战神杨辰、快穿之男多女少真可怕、鸿运官道、综影视反派的心机菟丝花、误入阿姨圈,我躺赢人生、悔婚才知道我是大帝,哭瞎有何用?、隧末:放弃拯救大唐,我转战瓦缸山、两眼一睁就是干,反派不干我来干、下山后,被绝美大小姐倒追、一见钟情:大叔,别纠缠我、
随后,哀帝召丞相孔光与大司空何武至廷前,共商傅太后于长安城内的安居之所。
孔光深知傅太后脾性,忧虑地皱了皱眉,暗道:“傅太后性情刚烈,若居近宫,怕是会干扰朝纲。”
于是建议哀帝让傅太后居于偏远之地筑宫。
而何武,面对傅太后的强势,心中不免生出几分畏惧。
他舔了舔嘴唇,小心翼翼地说道:
“北宫地处未央宫东北,两宫间以紫房复道相连,便于往来。臣以为北宫为佳。”
哀帝听闻,目光流转,明白了两人之意。
但想到祖母傅太后对自己的付出,还是选择了何武的提议。
傅太后也深知宫斗之精髓,自己虽然好不容易将宝贝孙子送上皇位。
但即便是皇帝的亲奶奶,若无正当的名分,一切皆是徒劳。
于是在入住北宫后,也真如孔光所料,每日借复道穿梭于未央宫,频频向哀帝诉说名分之困。
抓紧让傅氏家族封侯掌权云云……
一日,她拉着哀帝的手,恳切地说道:
“欣儿,我虽为定陶王太后,但亦是你的祖母啊,皇上应知我心中的苦楚。
我傅氏家族,何时才可得名正言顺啊?”
哀帝望着傅太后期盼的眼神,也只得温声安慰。
这时,高昌侯董宏嗅到了权势更迭的气息,决定上书言事,为傅太后争取名分。
他引嬴政之父秦庄襄王为例,力陈同时尊奉两位太后之先例。
在朝堂上,他慷慨陈词:“秦庄襄王之事,与陛下经历相似。
其生母乃是夏姬,庄襄王以成为无嗣的安国君与华阳夫人之养子,终登秦王之位。
后尊华阳夫人为华阳太后,夏姬为夏太后。
我朝亦应效仿此举,尊傅太后为帝太后。”
此言一出,朝堂上一片哗然,王莽、师丹等人更是义愤填膺。
(在汉朝人心中,秦朝就不是正统,汉朝人自认承继的是周朝的传统。
汉朝建立,本就是“诛暴秦”“斩白帝之子”的壮举,那把象征胜利的“斩蛇剑”前几日还在眼前……
儒家学说中,秦与汉,一暴一仁,截然对立。
秦之“德”,在汉朝人眼中,犹如历法中的“闰”,不被纳入五德终始。
更何况,秦庄襄王之事,由吕不韦一手操控,后世视之为宫廷丑闻,阴谋重重,若堂而皇之地以此为据,是对汉朝的羞辱。)
王莽拍案而起,怒斥道:“董宏此言,大逆不道!
秦朝乃暴政之源,我朝岂能与之相提并论?
傅太后虽为陛下祖母,但名分之事,关乎朝纲,岂能儿戏?”
师丹亦附和道:“大司马所言极是,董宏应受严惩,以儆效尤。”
哀帝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深邃,面对群臣的激愤之情,心中暗自盘算……
半晌后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董宏,你虽为上书言事,然所言之事,关乎朝纲,岂能轻率?
朕念你初犯,本应宽宥,但朝纲不可废,律法不可违。
你且退下,高昌侯印绶,朕自会收回,贬你为庶民,以儆效尤。”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再次一片哗然。
董宏早已做好牺牲的准备,苦笑一声,拱手道:“臣遵旨。”
而傅太后,听闻董宏被贬为庶民的消息后,怒火中烧。
本以为,凭借自己的地位与影响力,哀帝会顺水推舟,满足她的要求。
没想到,哀帝竟然如此决绝,还严惩了董宏。
她再次借复道入宫,向哀帝索要“尊号”。
哀帝面对祖母的质问,却巧妙地将其抛给了王政君。
他恭敬地说道:“祖母息怒,此事关乎朝纲,非朕一人所能决定。
朕还需请太皇太后定夺尊号之议……”
另一边,王政君忧心忡忡地召王莽进宫。“巨君啊,你这又是何苦呢?”
随后轻声叹道,语气中充满了对侄儿的关切,
“那虚名二字,不过是浮云过眼,你又何必太过认真?
给她又能如何?何须为此劳心劳力?”
王莽却轻轻摇头,缓缓说道,“太后娘娘,话不能这么说。
这世间名分,可非同小可。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
那定陶傅太后所求的,正是这名正言顺。
如今,她不过是藩王太后,儿媳也不过是藩王后,权势尚有限制。
然而,一旦她们得了尊号,便会如虎添翼,野心勃勃,到那时,危害可就大了。”
王政君闻言,眉头微皱,稍微理解了王莽的担忧。
但心中仍有一丝顾虑,轻声叹道:
“人家毕竟是皇上的亲奶奶和母亲你也不可闹得太僵。一定要小心谨慎。”
王莽也是叹息一声,点头应是。
于是,一场微妙的博弈在朝堂上悄然展开。
哀帝支持王莽,严惩董宏,未给傅太后上尊号。
王莽虽不愿尊傅太后,但面对皇帝的谦逊,也不得不退一步。
追认哀帝之父、傅太后之子定陶恭王为“恭皇”。
如此一来,哀帝在舆论面前,展现出一种谦逊而又不失帝王之威的形象。
同时,也巧妙地运用王氏家族的霸道往前拱了一步。
这位年轻的哀帝一番借力打力,堪称一石三鸟之策。
王莽如今也深刻感受到了宫庭变化。
新皇帝刘欣手段老辣,不像成帝那般草包。
自己的话语权也日渐削弱。
面对这一境遇,王莽只得硬着头皮处理政事,同时心中暗自筹谋,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这让他想起了好兄弟刘歆,这位才华横溢、忠诚可靠的盟友。
于是,向哀帝大力引荐了刘歆。
哀帝正打算重用宗室以抑制外戚,还能卖王莽一个面子,何乐而不为呢。
欣然接受后,拜刘歆为太中大夫,并加官侍中,使其得以出入禁省,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
王莽也感到了哀帝表面和善下藏着的深沉心机,自己必须步步为营,如履薄冰。
另一边,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王根病情有了些好转。
然而,这病愈之后,他心态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以为王家依旧如日中天,新皇上也得敬王家三分。
王根心中暗自思量“人生苦短,何不趁机好好舒坦几天呢?”
心中盘算着,这些年积累下来的财富,也足以让自己尽情享受一番。
拿出家底儿,仔细清算了一番。
早先担任大司马的俸禄,加上皇上前前后后的赏赐。
和那些赃累巨万的贿赂所得,加起来,竟然有一万二千四百户封邑的收入,足够自己折腾好一阵子了。
于是,王根开始了他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扩建府第。
孔光深知傅太后脾性,忧虑地皱了皱眉,暗道:“傅太后性情刚烈,若居近宫,怕是会干扰朝纲。”
于是建议哀帝让傅太后居于偏远之地筑宫。
而何武,面对傅太后的强势,心中不免生出几分畏惧。
他舔了舔嘴唇,小心翼翼地说道:
“北宫地处未央宫东北,两宫间以紫房复道相连,便于往来。臣以为北宫为佳。”
哀帝听闻,目光流转,明白了两人之意。
但想到祖母傅太后对自己的付出,还是选择了何武的提议。
傅太后也深知宫斗之精髓,自己虽然好不容易将宝贝孙子送上皇位。
但即便是皇帝的亲奶奶,若无正当的名分,一切皆是徒劳。
于是在入住北宫后,也真如孔光所料,每日借复道穿梭于未央宫,频频向哀帝诉说名分之困。
抓紧让傅氏家族封侯掌权云云……
一日,她拉着哀帝的手,恳切地说道:
“欣儿,我虽为定陶王太后,但亦是你的祖母啊,皇上应知我心中的苦楚。
我傅氏家族,何时才可得名正言顺啊?”
哀帝望着傅太后期盼的眼神,也只得温声安慰。
这时,高昌侯董宏嗅到了权势更迭的气息,决定上书言事,为傅太后争取名分。
他引嬴政之父秦庄襄王为例,力陈同时尊奉两位太后之先例。
在朝堂上,他慷慨陈词:“秦庄襄王之事,与陛下经历相似。
其生母乃是夏姬,庄襄王以成为无嗣的安国君与华阳夫人之养子,终登秦王之位。
后尊华阳夫人为华阳太后,夏姬为夏太后。
我朝亦应效仿此举,尊傅太后为帝太后。”
此言一出,朝堂上一片哗然,王莽、师丹等人更是义愤填膺。
(在汉朝人心中,秦朝就不是正统,汉朝人自认承继的是周朝的传统。
汉朝建立,本就是“诛暴秦”“斩白帝之子”的壮举,那把象征胜利的“斩蛇剑”前几日还在眼前……
儒家学说中,秦与汉,一暴一仁,截然对立。
秦之“德”,在汉朝人眼中,犹如历法中的“闰”,不被纳入五德终始。
更何况,秦庄襄王之事,由吕不韦一手操控,后世视之为宫廷丑闻,阴谋重重,若堂而皇之地以此为据,是对汉朝的羞辱。)
王莽拍案而起,怒斥道:“董宏此言,大逆不道!
秦朝乃暴政之源,我朝岂能与之相提并论?
傅太后虽为陛下祖母,但名分之事,关乎朝纲,岂能儿戏?”
师丹亦附和道:“大司马所言极是,董宏应受严惩,以儆效尤。”
哀帝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深邃,面对群臣的激愤之情,心中暗自盘算……
半晌后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董宏,你虽为上书言事,然所言之事,关乎朝纲,岂能轻率?
朕念你初犯,本应宽宥,但朝纲不可废,律法不可违。
你且退下,高昌侯印绶,朕自会收回,贬你为庶民,以儆效尤。”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再次一片哗然。
董宏早已做好牺牲的准备,苦笑一声,拱手道:“臣遵旨。”
而傅太后,听闻董宏被贬为庶民的消息后,怒火中烧。
本以为,凭借自己的地位与影响力,哀帝会顺水推舟,满足她的要求。
没想到,哀帝竟然如此决绝,还严惩了董宏。
她再次借复道入宫,向哀帝索要“尊号”。
哀帝面对祖母的质问,却巧妙地将其抛给了王政君。
他恭敬地说道:“祖母息怒,此事关乎朝纲,非朕一人所能决定。
朕还需请太皇太后定夺尊号之议……”
另一边,王政君忧心忡忡地召王莽进宫。“巨君啊,你这又是何苦呢?”
随后轻声叹道,语气中充满了对侄儿的关切,
“那虚名二字,不过是浮云过眼,你又何必太过认真?
给她又能如何?何须为此劳心劳力?”
王莽却轻轻摇头,缓缓说道,“太后娘娘,话不能这么说。
这世间名分,可非同小可。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
那定陶傅太后所求的,正是这名正言顺。
如今,她不过是藩王太后,儿媳也不过是藩王后,权势尚有限制。
然而,一旦她们得了尊号,便会如虎添翼,野心勃勃,到那时,危害可就大了。”
王政君闻言,眉头微皱,稍微理解了王莽的担忧。
但心中仍有一丝顾虑,轻声叹道:
“人家毕竟是皇上的亲奶奶和母亲你也不可闹得太僵。一定要小心谨慎。”
王莽也是叹息一声,点头应是。
于是,一场微妙的博弈在朝堂上悄然展开。
哀帝支持王莽,严惩董宏,未给傅太后上尊号。
王莽虽不愿尊傅太后,但面对皇帝的谦逊,也不得不退一步。
追认哀帝之父、傅太后之子定陶恭王为“恭皇”。
如此一来,哀帝在舆论面前,展现出一种谦逊而又不失帝王之威的形象。
同时,也巧妙地运用王氏家族的霸道往前拱了一步。
这位年轻的哀帝一番借力打力,堪称一石三鸟之策。
王莽如今也深刻感受到了宫庭变化。
新皇帝刘欣手段老辣,不像成帝那般草包。
自己的话语权也日渐削弱。
面对这一境遇,王莽只得硬着头皮处理政事,同时心中暗自筹谋,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这让他想起了好兄弟刘歆,这位才华横溢、忠诚可靠的盟友。
于是,向哀帝大力引荐了刘歆。
哀帝正打算重用宗室以抑制外戚,还能卖王莽一个面子,何乐而不为呢。
欣然接受后,拜刘歆为太中大夫,并加官侍中,使其得以出入禁省,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
王莽也感到了哀帝表面和善下藏着的深沉心机,自己必须步步为营,如履薄冰。
另一边,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王根病情有了些好转。
然而,这病愈之后,他心态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以为王家依旧如日中天,新皇上也得敬王家三分。
王根心中暗自思量“人生苦短,何不趁机好好舒坦几天呢?”
心中盘算着,这些年积累下来的财富,也足以让自己尽情享受一番。
拿出家底儿,仔细清算了一番。
早先担任大司马的俸禄,加上皇上前前后后的赏赐。
和那些赃累巨万的贿赂所得,加起来,竟然有一万二千四百户封邑的收入,足够自己折腾好一阵子了。
于是,王根开始了他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扩建府第。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2/2432/187010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