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禅让
推荐阅读:不败战神杨辰、快穿之男多女少真可怕、鸿运官道、综影视反派的心机菟丝花、误入阿姨圈,我躺赢人生、悔婚才知道我是大帝,哭瞎有何用?、隧末:放弃拯救大唐,我转战瓦缸山、两眼一睁就是干,反派不干我来干、下山后,被绝美大小姐倒追、一见钟情:大叔,别纠缠我、
王莽虽已失势,任默默注视着朝局的每一个细微变化。
一日,王闳悄然来访,与王莽对坐于书房之中。
茶香袅袅间,王闳轻叹一声,“近日匈奴单于来朝,皇上在朝堂之上对董贤那小子大加赞赏,言其年轻有为,连单于都刮目相看。
此举只怕会引得朝臣非议啊。”
王莽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眼神中满是嘲讽:
“哼,那匈奴王只怕正巴不得我大汉尽是董贤这等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
到那时,番邦再兴兵犯境,岂不是不费吹灰之力?
皇上如此作为,只怕是已被那董贤迷得神魂颠倒了。
看着吧,等哪天皇上一高兴,怕是把江山也拱手让人了呢。”
王闳闻言,大惊失色,连忙示意王莽噤声:
“堂兄,此话切可不能乱说,万一传到皇上耳中,你我皆难逃一死。”
王莽却毫不在意,继续冷笑道:
“那董贤刚被拜为大司马时,册文中便使用了‘允执其中’四字。
此语出自《尚书》,乃尧禅舜之文,这等于是用这四个字册立了三公,其心昭然若揭。”
王闳闻言,心中暗自惊骇,却也不再多言语。
不料还真让王莽不幸言中了。
董贤的大司马可与哀帝时期如走马灯般轮换的大司马截然不同。
他所担任的一系列职务,每一个都代表着实实在在的权力。
作为高安侯,他拥有显赫的爵位,跻身于汉朝上层贵族之列。
这不仅意味着享有食邑的特权,更重要的是,这个爵位能够世袭,保证了他的家族在汉朝政治中的长久地位。
其次,在汉朝想要登基称帝,首先必须成为太子或是被封为侯爵、王爵。
当年,汉宣帝以一介平民的身份继承大统,也是先被封为阳武侯,进而以这个身份登上皇位。
因此,高安侯的爵位无疑为董贤铺设了一条通往权力巅峰的坦途。
而大司马原是西汉初期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的太尉,后来更名为大司马,成为掌管军事的最高文官。
在成帝时期,大司马权力达到了顶峰,全权代表汉帝处理实际政务。
到了哀帝时期,虽然大司马的权力被他有意削弱,但依然不容小觑。
此外,董贤还担任着卫将军的职务。
作为掌握部分军权特别是禁军的将领,拥有调动长安城军队的权力。
这意味着,在关键时刻,董贤能够凭借手中的军权左右朝廷的局势,甚至决定皇帝的命运。
更为关键的是,董贤还“领尚书事”。
这一职权并非官职,而是指他拥有管理“尚书”的权力。
在汉朝,尚书是皇帝身边的亲信秘书,虽然职位不高,但却能够亲身参与政事并代表皇帝传达命令。
因此,“领尚书事”的差事让董贤得以自由出入皇宫,参与决策中枢事务,甚至代表皇帝发号施令。
这样的权力配置,使得董贤在朝廷中成为了唯一真正掌握实权的大臣。
这些种种,充分说明了哀帝对董贤除了肉欲的欢喜,更多的是真爱啊!
既然刘姓天命转移的“客观规律”不可逆转,那将天下禅让给最爱的人,岂不是更好吗?
仅时隔数日,哀帝在麒麟宫大宴宾客,与董贤父子等近臣饮酒作乐。
酒至半酣,哀帝看着董贤那俊美的面容,心中爱意涌动,全然忘却了当下之场合。
他深情地看着董贤,缓缓开口道:
朕打算效法尧舜禅让,把皇位让与爱卿,怎样?”
这比起在册文里隐晦使用“允执其中”,更进了一步。”
董贤此时在朝廷中虽然已经是一手遮天。
但“禅让”这一提议,还是让满朝文武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惊。
他们面面相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一旁董贤心中虽感动不已,却不敢妄言。
而中常侍王闳,作为汉室忠臣,此时再也憋不住心中的义愤填膺,挺身而出,劝谏道:
“皇上,江山是高祖打下来的,历经数代先皇的艰辛经营,才有了今日的繁荣与昌盛。
您怎可为了区区一个董贤,就将这大好江山拱手送人?”
哀帝闻言,脸上闪过一丝不悦。
看向王闳的眼神中充满了冷漠与疏离。
随即,场上响起了此起彼伏的直谏声。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痛心疾首,“皇上,使不得,万万使不得呀!”
另一位大臣也急切劝诫:“皇上,天子无戏言,您可不能拿执掌江山当儿戏呀!”
哀帝面对着群臣的激烈反对,内心也不由动摇。
他本只是想试探一下,却没想到会引发如此强烈的反响。
再想起不久前的王嘉,如今看来,朝中像王嘉这样的人还大有人在。
如果自己一意孤行,恐怕会引发更大的动荡。
一种失败感在哀帝心中油然而生。
他摆了摆手,不耐烦地说道:“不就是一句醉言吗?
值得你们这样不顾体面?”
群臣见状,虽然心中仍有不满,但也只能微微松了一口气。
今天的劝谏已经起到了效果。
至少,哀帝已经暂时打消了禅让皇位的念头。
这场因“禅让”戏言而引发的风波,虽暂时平息,但朝廷内外却因此事而议论纷纷,大哗不止。
山雨欲来风满楼,宫廷中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氛,几天后,王闳就被哀帝请出了宫廷。
王闳此刻心中充满了忧虑,将此事告诉了王莽。
王莽顿时感到事态的严重性,沉声道:
“你不知道皇上亲口说禅让,这话的分量有多重吗?
若是一旦成真,我们王氏家族将面临灭门之灾!
你不该这么早暴露自己,如今皇上既然定下了这个心思,所有反对派都将成为他的眼中钉,你必须回去。”
王闳纳闷道:“人家都要除掉我们,为各还要回去自投罗网?”
王莽暗叹一声,解释道:“你不回去,咱们王家就成了聋子瞎子,对宫廷中的一切变动都无从知晓。
只有回去,才能及时掌握情况,以便应对未来的变故。”
王闳心中虽然仍有疑虑,但也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
过了很久,才终于找准了机会。
通过太皇太后王政君的求情,王闳得以重新回到哀帝的身边。
一日,王闳悄然来访,与王莽对坐于书房之中。
茶香袅袅间,王闳轻叹一声,“近日匈奴单于来朝,皇上在朝堂之上对董贤那小子大加赞赏,言其年轻有为,连单于都刮目相看。
此举只怕会引得朝臣非议啊。”
王莽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眼神中满是嘲讽:
“哼,那匈奴王只怕正巴不得我大汉尽是董贤这等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
到那时,番邦再兴兵犯境,岂不是不费吹灰之力?
皇上如此作为,只怕是已被那董贤迷得神魂颠倒了。
看着吧,等哪天皇上一高兴,怕是把江山也拱手让人了呢。”
王闳闻言,大惊失色,连忙示意王莽噤声:
“堂兄,此话切可不能乱说,万一传到皇上耳中,你我皆难逃一死。”
王莽却毫不在意,继续冷笑道:
“那董贤刚被拜为大司马时,册文中便使用了‘允执其中’四字。
此语出自《尚书》,乃尧禅舜之文,这等于是用这四个字册立了三公,其心昭然若揭。”
王闳闻言,心中暗自惊骇,却也不再多言语。
不料还真让王莽不幸言中了。
董贤的大司马可与哀帝时期如走马灯般轮换的大司马截然不同。
他所担任的一系列职务,每一个都代表着实实在在的权力。
作为高安侯,他拥有显赫的爵位,跻身于汉朝上层贵族之列。
这不仅意味着享有食邑的特权,更重要的是,这个爵位能够世袭,保证了他的家族在汉朝政治中的长久地位。
其次,在汉朝想要登基称帝,首先必须成为太子或是被封为侯爵、王爵。
当年,汉宣帝以一介平民的身份继承大统,也是先被封为阳武侯,进而以这个身份登上皇位。
因此,高安侯的爵位无疑为董贤铺设了一条通往权力巅峰的坦途。
而大司马原是西汉初期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的太尉,后来更名为大司马,成为掌管军事的最高文官。
在成帝时期,大司马权力达到了顶峰,全权代表汉帝处理实际政务。
到了哀帝时期,虽然大司马的权力被他有意削弱,但依然不容小觑。
此外,董贤还担任着卫将军的职务。
作为掌握部分军权特别是禁军的将领,拥有调动长安城军队的权力。
这意味着,在关键时刻,董贤能够凭借手中的军权左右朝廷的局势,甚至决定皇帝的命运。
更为关键的是,董贤还“领尚书事”。
这一职权并非官职,而是指他拥有管理“尚书”的权力。
在汉朝,尚书是皇帝身边的亲信秘书,虽然职位不高,但却能够亲身参与政事并代表皇帝传达命令。
因此,“领尚书事”的差事让董贤得以自由出入皇宫,参与决策中枢事务,甚至代表皇帝发号施令。
这样的权力配置,使得董贤在朝廷中成为了唯一真正掌握实权的大臣。
这些种种,充分说明了哀帝对董贤除了肉欲的欢喜,更多的是真爱啊!
既然刘姓天命转移的“客观规律”不可逆转,那将天下禅让给最爱的人,岂不是更好吗?
仅时隔数日,哀帝在麒麟宫大宴宾客,与董贤父子等近臣饮酒作乐。
酒至半酣,哀帝看着董贤那俊美的面容,心中爱意涌动,全然忘却了当下之场合。
他深情地看着董贤,缓缓开口道:
朕打算效法尧舜禅让,把皇位让与爱卿,怎样?”
这比起在册文里隐晦使用“允执其中”,更进了一步。”
董贤此时在朝廷中虽然已经是一手遮天。
但“禅让”这一提议,还是让满朝文武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惊。
他们面面相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一旁董贤心中虽感动不已,却不敢妄言。
而中常侍王闳,作为汉室忠臣,此时再也憋不住心中的义愤填膺,挺身而出,劝谏道:
“皇上,江山是高祖打下来的,历经数代先皇的艰辛经营,才有了今日的繁荣与昌盛。
您怎可为了区区一个董贤,就将这大好江山拱手送人?”
哀帝闻言,脸上闪过一丝不悦。
看向王闳的眼神中充满了冷漠与疏离。
随即,场上响起了此起彼伏的直谏声。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痛心疾首,“皇上,使不得,万万使不得呀!”
另一位大臣也急切劝诫:“皇上,天子无戏言,您可不能拿执掌江山当儿戏呀!”
哀帝面对着群臣的激烈反对,内心也不由动摇。
他本只是想试探一下,却没想到会引发如此强烈的反响。
再想起不久前的王嘉,如今看来,朝中像王嘉这样的人还大有人在。
如果自己一意孤行,恐怕会引发更大的动荡。
一种失败感在哀帝心中油然而生。
他摆了摆手,不耐烦地说道:“不就是一句醉言吗?
值得你们这样不顾体面?”
群臣见状,虽然心中仍有不满,但也只能微微松了一口气。
今天的劝谏已经起到了效果。
至少,哀帝已经暂时打消了禅让皇位的念头。
这场因“禅让”戏言而引发的风波,虽暂时平息,但朝廷内外却因此事而议论纷纷,大哗不止。
山雨欲来风满楼,宫廷中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氛,几天后,王闳就被哀帝请出了宫廷。
王闳此刻心中充满了忧虑,将此事告诉了王莽。
王莽顿时感到事态的严重性,沉声道:
“你不知道皇上亲口说禅让,这话的分量有多重吗?
若是一旦成真,我们王氏家族将面临灭门之灾!
你不该这么早暴露自己,如今皇上既然定下了这个心思,所有反对派都将成为他的眼中钉,你必须回去。”
王闳纳闷道:“人家都要除掉我们,为各还要回去自投罗网?”
王莽暗叹一声,解释道:“你不回去,咱们王家就成了聋子瞎子,对宫廷中的一切变动都无从知晓。
只有回去,才能及时掌握情况,以便应对未来的变故。”
王闳心中虽然仍有疑虑,但也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
过了很久,才终于找准了机会。
通过太皇太后王政君的求情,王闳得以重新回到哀帝的身边。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2/2432/187012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