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齐阁小说 > 其他小说 > 黄山云隐录 > 第一百七十七章 想静静

第一百七十七章 想静静

推荐阅读:不败战神杨辰快穿之男多女少真可怕鸿运官道综影视反派的心机菟丝花误入阿姨圈,我躺赢人生悔婚才知道我是大帝,哭瞎有何用?隧末:放弃拯救大唐,我转战瓦缸山两眼一睁就是干,反派不干我来干下山后,被绝美大小姐倒追一见钟情:大叔,别纠缠我

    封赏的盛典落下帷幕之后,王莽并未停歇,

    他接着下令在濮阳、无盐、圉城、槐里、周至这五个地方建造起巍峨的土台。

    每台皆方六丈,上面竖立着高一丈六尺的巨大木牌,赫然刻着“反虏逆贼鳉鲵”的字样。

    以此作为对叛逆者的惩罚和警示,教育着天下的百姓。

    翟义一族及其党羽赵明、霍鸿等人已被彻底诛灭,他们的复燃之火已被永远扑灭。

    在这次盛大的封赏中,王莽赐予了数百人荣誉与爵位。

    众人感激涕零之余,有人趁机进言:

    “摄皇上,臣在征战沙场之际,时常思索一个问题。

    以您如此崇高的德行,为何还会有人胆敢冒犯天威,兴兵谋反呢?

    臣深思熟虑之后,认为这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您的权力尚未达到顶峰,名分尚显不足。

    不如索性去掉那‘假’、‘摄’的虚名,名正言顺地登上皇帝的宝座,岂不是更好?”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王莽闻言,心中一动,眼睛却眯了起来。

    此刻心中明镜似的清楚,从居摄到即真,看似只有一步之遥,实则却是天壤之别。

    这一步踏出,可能是功成名就、万古流芳。

    但若是踏错了,那便是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尤其是近来这几起,起兵谋反事件,更是让他深刻体会到权力的双刃剑特性。

    一边是荣耀与辉煌,另一边则是无尽的深渊与黑暗。

    因此,王莽行事愈发小心谨慎,每一步都如履薄冰,生怕稍有差池便万劫不复。

    他自知如今时机尚未成熟,万不可操之过急,还需再酝酿一段时间。

    于是王莽再次狂飙演技,急声呼喊道:

    “来人!

    快来人!

    快把这个醉酒之人,胡言乱语之辈拉下去!

    诸位,今日酒宴到此为止,再喝下去恐怕会生出更多的乱子!”

    急忙回到摄宫之后,王莽独自一人思索起来:

    “今日已然有人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了这番话语。

    让我去掉‘假’、‘摄’二字。

    若是再有刘崇,翟义之辈跳出来,指责我是谋朝篡位的乱臣贼子,又该如何是好?”

    就在这时,王舜、甄邯、刘歆等人不请自来。

    一踏入摄宫,便感受到了一股凝重的气氛。

    他们相互交换了眼神,心中明白王莽定是为先前那醉话所困扰。

    王舜轻步走上前,语气柔和地劝慰道:

    “摄皇上,您何必为了一句醉话而如此烦忧呢?

    您的忠诚与付出,天下人皆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方才王大人不过是一时失言,岂能当真?”

    甄邯则皱了皱眉,:“太傅此言差矣!

    什么叫醉话?

    我看王大人分明是借酒壮胆,才敢口吐真言!

    摄皇帝的功劳赫赫,若非真心所向,又怎会有此一言?”

    刘歆在一旁静听片刻,此时也忍不住开口:“二位所言各有道理。

    依我看,此事关键不在醉话本身,而在于天下大势。

    大汉已历二百余年,气数将尽,这是不争的事实。

    如今摄皇上德才兼备,民心所向,何不顺应天意,更进一步?”

    王莽见三人虽各执一词,但目的相同,心中不由暗自欢喜,但面上仍显犹豫。

    王舜忙继续道:

    “红休侯所言当真在理。

    历朝历代,开国之君皆因顺民心、应天意而得天下。

    如今您已具备这两大条件,何不趁势而为?”

    甄邯也急切地补充道:“是啊!

    摄皇上,您想想那些为您出生入死的将士们,他们可都盼着您能登上大宝之位呢!

    这不仅是他们的心愿,更是天下百姓的期盼!”

    刘歆则微微一笑,语重心长地说道:

    “摄皇上,您身负天命,当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姓刘姓王,不过是个名号罢了。

    关键是要能引领这大汉江山走向新的辉煌。”

    王舜和甄邯听了刘歆这番高论,顿时不再争辩,齐声赞叹道:

    红休侯所言极是!

    不愧是学问渊博的大家。

    我们几人也曾私下商议过此事。

    如今摄皇上既得民心又应天意,还有我们众人保驾护航,这不正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吗?”

    在众人的轮番劝说下,王莽心中的顾虑也逐渐消散了一些。

    但王莽面上却仍然摇了摇头,神色凝重地说道:

    “承蒙诸位厚爱与支持。

    此事说笑已是不该,更不可当作真事来议论。

    虽说民心目前归顺于予,但世间总有小人伺机作祟,难保他们不会兴风作浪,导致民心反复无常。

    至于天意,那丹书白石上的文字虽神秘,却也不能单凭它就妄下结论。

    更何况,那道符命上清清楚楚地写着‘告安汉公莽为皇帝’。

    其中的‘为’字,理应理解为代理之意。

    而‘安汉’二字,更是明确指示予要安定汉室江山。

    予又怎能违背天意,代汉自立为帝呢?

    诸位都别再说了,予想静静。”

    这番话语落后,摄宫中一片寂静。

    三人虽各有心思,却也不得不承认王莽所言在理。

    随后三人再次对视一眼,顿时明白了王莽的心意。

    说到底还是要看天降“祥瑞”与“符命”…………

    与此同时,五等爵制的实施,原本是为了彰显礼制与等级。

    然而这一制度却又意外地引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王莽如今身居摄皇帝、假皇帝之高位,那么他原先的新都侯爵位应如何处理?

    他所拥有的安汉公的公国又该如何安排?

    安汉公这一尊称与摄皇帝的身份并不冲突。

    犹如周公当年称“假王”,同时也保留着“公”的尊号。

    然而,新都侯的爵位则截然不同。

    这是王莽从其父王曼手中继承而来的,意味着他是新都侯国社稷的法定继承人。

    但如今,他又肩负着汉家社稷的守护之责。

    一人同时为两种规格、两个姓氏的两个社稷行使宗法权。

    这种情况在儒家看来,不仅怪异,而且令人感到别扭。

    更为复杂的是,随着五等爵制的施行,王莽的两个儿子都从原来的列侯晋升为公爵,侄子王光也被封为侯爵。

    在这种情况下,王莽怎能继续担任新都侯爵呢?

    幸运的是,历史上有周公的先例可供借鉴。

    周公当年受封于鲁,而其长子伯禽则前往鲁国担任国君。

    尽管鲁国是侯国,但这并不妨碍周公的身份和地位。

    因此,王莽决定继续效仿周公的做法,将自己的长孙王宗

    也就是在吕宽大案中不幸丧命的王宇和吕焉之子——推上前台,让其继承新都侯爵位。

    这一举措意味着王莽正式退出了新都侯国的宗法义务,将继承权交到了王宗手中,使其成为王曼这一支的合法继承人。

    而王莽的儿子们则成为他自己宗法上的继承人。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2/2432/187020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