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齐阁小说 > 其他小说 > 黄山云隐录 > 第一百八十一章 河图、洛书

第一百八十一章 河图、洛书

推荐阅读:不败战神杨辰快穿之男多女少真可怕鸿运官道综影视反派的心机菟丝花误入阿姨圈,我躺赢人生悔婚才知道我是大帝,哭瞎有何用?隧末:放弃拯救大唐,我转战瓦缸山两眼一睁就是干,反派不干我来干下山后,被绝美大小姐倒追一见钟情:大叔,别纠缠我

    另一种则是尧舜禅让的传统。

    与血腥的“汤武革命”相比,“禅让”显得更为复杂且遥远。

    在先秦时期,儒家并未过度推崇禅让制度。

    尽管儒家赞美尧舜的贤德,但其思想体系以西周礼乐为基石。

    因此更加倾向于支持宗法继承,对禅让并不热衷,荀子甚至明确反对禅让。

    法家对禅让的态度则更为激烈,韩非子直言禅让根本不存在,舜和禹的继位都是篡权行为。

    《竹书纪年》中更有记载,尧是被舜逼迫退位的。

    墨家虽极力推崇禅让,但他们在先秦儒家眼中却是大敌。

    禅让观念的复兴,主要兴起于战国时期。

    各诸侯国为了增强国力,纷纷打破旧贵族的世袭制度,主张“选贤与能”。

    君主的禅让,作为选举贤能的最高形式,曾一度风靡,如秦孝公曾考虑禅位给商鞅,燕王哙也曾禅让给国相。

    从战国后期至汉朝,选举贤能成为许多君主帝王所认可的理想政治模式。

    刘歆的父亲刘向在《说苑》说,始皇帝曾言:

    “吾将官天下,谁可使代我后者?”

    而司马迁笔下的汉文帝,在立太子前也流露出类似的想法:

    “今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禅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

    当然,汉文帝并非真的打算禅位,这只是他立太子时的谦逊之辞。

    也是因为他生于楚汉相争的“后战国”时代,对禅让之事并不忌讳。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禅让逐渐变得敏感起来。

    汉宣帝时期的司隶校尉盖宽饶,因在奏章中言辞激烈地讽谏汉宣帝不要重用宦官,并涉及禅让之事,最终被迫自杀。

    后来,随着五德终始说的广泛流传,人们开始相信天命会转移、朝代会更替,天下并非一家一姓所能永远拥有,禅让的敏感性才逐渐降低。

    因此,王莽早就考虑过通过禅让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

    但是他又遇到了另一个棘手问题:

    禅让需要由现任帝王来执行,但当时汉朝并无皇帝在位,只有一个尚未正式登基的皇太子刘婴。

    那么,即使汉朝愿意禅让给王莽,又该由谁来执行这一仪式呢?

    根据五德相生的理论来推演,汉朝的德行已经衰败,天命已经转移到了新的统治者身上。

    无论如何都需要一个合法的仪式或行动来正式完成权力的交接。

    毫无办法的王莽,只能决定采取改元的措施。

    他命人前往兰台查阅汉哀帝当年改元为“太初元将”时的档案记录,

    并找到了夏贺良等人为汉朝“再受命”所制作的谶书。

    以此为依据,王莽决定效仿汉哀帝的做法,将年号改为“初始”。

    这个年号寓意着万物重新开始、本源复原的纪元来临。

    并强调了从此不再有“摄皇帝”的存在,而是迎来了“假皇帝”的新时代。

    王莽虽然离成为“真皇帝”只有一步之遥,却一直找不到合法,且正当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他还是陷入了困境之中……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王莽的想象力已经匮乏,但有利可图的事,

    在任何时代都会有心思敏捷之辈,打破脑袋往里面钻。

    接下来朝野上下,各种禅让之说盛行,乱七八糟的祥瑞层出不穷。

    “求贤让位”

    “汉历中衰,当更受命”的各种符咒也纷纷出现。

    王莽自然是来者不拒,照单全收,然后再大大奖赏献祥瑞者。

    于是,创意大赛也进行的如火如荼。

    在这个历史的关键时刻,一个叫作哀章的高手,拿下了创意金奖……

    改元初始的法令如同春风一般,迅速吹遍了长安城的每一个角落。

    士民们或惊讶、或疑惑,但无一不感受到这场变革的气息。

    哀章作为一个对儒经、符命、谶纬了如指掌的学者与投机份子。

    在长安的学府中,最是热衷于谈论五德终始、天下大势。

    早在王莽“居摄”之初,哀章便已经窥破了这位野心家的心事。

    于是精心制作了两个铜匣子,里面分别放着“图”与“书”

    也是模仿《周易系辞》中的“河出图,洛出书”。

    随后将铜匣子封装得严严实实,这不仅是他智慧的结晶,更是他投机取巧、谋求富贵的工具。

    更是按照汉朝当时书信的格式,为这两个铜匣子加上盖子,

    再次用绳子捆得结结实实,填上封泥,并在封泥上盖上了书检,如同两封来自天界的神秘信件。

    两个封检上的署名,也是大有深意。

    其中,放“图”的那个封检上署着“天帝行玺金匮图”。

    而放“书”的那个则署着“赤帝行玺邦传予黄帝金策书”。

    哀章对汉朝玺章制度了解深刻,更巧妙地融入了禅让的逻辑,为他的阴谋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合理。

    哀章也深知,王莽的野心需要时间来酝酿,而他的计划就是耐心等待。

    于是,他一边密切关注着王莽的一举一动,一边等待着最佳时机的到来。

    一年又一年,看着王莽制礼作乐、巩固权力,统治基础日益坚实。

    他相信,王莽迟早有一天会迈出那一步,登上皇帝宝座。

    终于,当哀章听说齐郡神井、巴郡石牛等祥瑞和符命纷纷涌现时,他等待已久的时刻来了。

    “初始”年号的颁布,更是让他确信,王莽的称帝之路已经铺就。

    于是,在初始元年十一月二十三丙寅日的黄昏时分,哀章走出了家门。

    与此同时,宫廷深处,一场惊心动魄的阴谋也正在酝酿。

    一直忠诚于汉室,如今负责宫廷警卫的武官,期门郎张充。

    与六位志同道合之士,决意以血肉之躯,阻挡王莽篡位的野心。

    他们计划劫持王莽,拥立汉宣帝的曾孙、楚王刘纡为帝,以延续汉室的正统血脉。

    然而却不小心在举事之前,被王莽心腹发觉,六人随即被杀。

    若是按照以往王莽睚眦必报的性格,一定会穷追猛打,全都弄死。

    但这一次,只是处死了张充几个主谋,

    对远在楚国,与此事无关的楚王刘纡则选择了无视。

    但更主要的原因是,此时的王莽正忙着“即真”的筹备,根本无暇他顾……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2/2432/187021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