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齐阁小说 > 其他小说 > 黄山云隐录 > 第两百一十章 失去威信

第两百一十章 失去威信

推荐阅读:不败战神杨辰快穿之男多女少真可怕鸿运官道综影视反派的心机菟丝花误入阿姨圈,我躺赢人生悔婚才知道我是大帝,哭瞎有何用?隧末:放弃拯救大唐,我转战瓦缸山两眼一睁就是干,反派不干我来干下山后,被绝美大小姐倒追一见钟情:大叔,别纠缠我

    长安南郊,一片庄严肃穆的气氛笼罩着明堂内外。

    王莽身着华丽的礼服,显得威严而庄重,周围簇拥着一群毕恭毕敬的侍从和礼官。

    在他的面前,一座由五色土精心堆砌而成的坛台矗立着,象征着天下的五方和五行。

    坛下,新朝的公卿贵族们同样盛装出席,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期待和庄重。

    这些贵族,无一不是新朝的精英,他们拥有着新朝赐予的爵位,数量多达两千三百余人。

    而今天,他们将共同见证一场盛大的仪式——正式册命诸侯。

    这一刻,他们已经等待了整整四年,他们是王莽稳固政权的“基本盘”,也是他必须竭力笼络的对象。

    这些贵族之所以支持新朝,是因为王莽曾向他们许下一个承诺——恢复周代的封建制度。

    然而,封建制度的核心在于“封土地、建诸侯”。

    尽管他们早已被封为诸侯,但土地却迟迟未能到手。

    新朝所赐的爵号,大多只是美称或寓意吉祥。

    如刘歆被封为“嘉新公”,“嘉新”二字虽美,却并未体现具体的封地。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侯爵身上,如“说符侯”崔发,其爵号彰显了他的技能,却与封地无关。

    这与汉朝的封爵制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汉朝,王侯们的爵号往往直接体现了他们的封国,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封国内建立社稷,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因此,汉朝在封爵时,首要之事便是勘验地图,确立国名,随后再进行印绶的授予等礼仪。

    即便是没有封国的“关内侯”,其爵号也明确体现了地理特征。

    然而,在新朝,这样的制度却并未得到真正的落实。

    除了少数在汉朝时期就已获得封国的贵族,以及王莽按照《诗经》国风名号所封的十几个公国之外,绝大多数的贵族都没有获得实际的封国。

    他们的爵号,更像是一种荣誉称号,而非实际权力的象征。

    尽管如此,当贵族们看到五色土坛时,心中依然燃起了希望。

    因为在汉朝时期,分封诸侯王时,皇帝会从封国对应的方位取出一小块土,

    用白茅包裹后赐给诸侯王,这象征着他们在封国建立社稷、宗庙的权力。

    如今,他们期待着王莽也能赐予他们这样的茅土,让他们真正拥有自己的封国。

    王莽的封建改制看似比汉朝更为激进,他不仅恢复了五等爵制、三等封国。

    还承诺不论级别高低,所有诸侯都可以被授予茅土。

    这让贵族们看到了希望,他们以为即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时代。

    然而,随着仪式的进行,贵族们逐渐察觉到了事情的不妙。

    尽管礼官宣读了王莽的诏书,详细阐述了分封的规模和待遇,但明堂之内却并未出现绘制着封国地图的竹简。

    按照汉朝的惯例,勘验地图、确立封国位置是封爵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但如今,这一环节却仿佛被刻意忽略了。

    贵族们开始感到不安和疑惑,他们担心这场看似盛大的分封大典只是一个空有其表的幌子。

    而当王莽终于谈及地图事宜时,他的说辞却彻底击碎了贵族们的希望。

    王莽表示地图户口的勘验工作尚未完成,因此无法确定封国位置。

    为了弥补贵族们的损失,王莽提议每月发放一定数量的俸禄作为补偿。

    然而,这微薄的俸禄与贵族们所期待的封国和食邑相去甚远。

    他们感到被欺骗和愚弄,一场原本应该欢庆的仪式就这样在沮丧和幻灭中落幕。

    王莽的封建改制也因此沦为了一场笑话,新朝的爵制在贵族们的心目中彻底失去了威信……

    始建国天凤元年三月(公元14年)

    一次日食的发生引起了王莽注意。

    他严格遵循儒家经典,认为日食是上天对人间政治失序的警示,因此决定策免大臣以应天象。

    于是,大司马逯并被迫交还大司马印绶。

    同时,王莽还以日食为借口,撤销了太傅平晏的“领尚书事”职务。

    平晏身为“四辅”之一,原本以为这只是因日食而采取的临时措施。

    然而,不久之后的一次进宫议事却让他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当他带着随从进宫时,因随从人数超过规定而被掖门仆射阻拦。

    平晏与仆射发生争执,并下令让太傅府的属官戊曹士将仆射抓捕。

    然而,王莽得知此事后,竟派遣数百骑兵包围了平晏的太傅府,将戊曹士从府中抓出并立即斩杀。

    这一事件对平晏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羞辱。

    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下属被斩杀,却无能为力。

    这一刻,他明白了自己被取消“领尚书事”并非简单的走过场,而是王莽有意打压。

    平晏曾为汉哀帝的丞相、汉平帝的尚书令。

    对王莽的掌权、嫁女、登基都有过重要贡献。

    然而,经过这次事件后,他深感政治斗争的残酷和无情,于是选择不再过问政事,几年后黯然逝去。

    即使是王莽深度信任的大司空王邑,在某些时刻也未能幸免于王莽的严厉。

    就在平晏受辱的同时,王邑的一个下属,大司空士,在夜晚尝试通过奉常亭。

    在古代,夜晚通过亭子通常是被禁止的。

    曾经李广被免官后,一天夜晚饮酒后试图通过灞陵亭,但亭长因醉酒拒绝他通行,即使李广表明身份也无济于事。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了大司空士身上,

    当他向亭长表明身份并请求通过时,亭长却反问他是否有通关凭证。

    大司空士在遭到拒绝后愤怒地挥鞭打了亭长,而亭长也毫不犹豫地拔剑反击,差点将大司空士斩杀。

    剑光与血光交织,亭长瞬间酒醒,意识到自己闯了大祸,于是连夜逃亡。

    案发后,虽然郡县依法进行追捕,但亭长的家人觉得事出有因,便上书王莽为其求情。

    出乎意料的是,王莽看到这封上书后宣称:

    “这位亭长是在奉公执法,无需逮捕。”

    王莽此举并非真的在赞扬亭长执法严明,而是通过赦免底层官吏来展示自己的王者权力。

    这种对权力的运用和展示,让王邑深刻领会到王莽的意图。

    所幸的是,那位大司空士并未丧命,只是受了伤。

    王邑对此事进行了严厉的斥责,以示警诫。

    平晏和王邑的这两起事件让新朝的高官们开始变得小心翼翼,不仅约束自己的行为,也加强对下属的管理。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2/2432/187026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