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齐阁小说 > 都市小说 >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 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

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

推荐阅读:不败战神杨辰快穿之男多女少真可怕鸿运官道综影视反派的心机菟丝花误入阿姨圈,我躺赢人生悔婚才知道我是大帝,哭瞎有何用?隧末:放弃拯救大唐,我转战瓦缸山两眼一睁就是干,反派不干我来干下山后,被绝美大小姐倒追一见钟情:大叔,别纠缠我

    第44章到底是少年太子

    秋雨终于在李道宗将军被罢去军权的第二天停歇了,湿漉漉的关中久违地迎来了阳光。

    虽不知何时才会再下雨,可也总算是可以嗮一会儿太阳了。

    皇宫的玄武门,李世民从梁建方手中拿过弓箭,看向远处靶子,神色平静地拉满弓。

    一箭射出,箭矢十分精准地落在靶子中心,箭矢的尾部还因馀力有些晃动。

    又拿起一支弓箭,李世民拉弓再是一箭射出,这一次偏了一些,但也是靠近靶子的中心处。

    尉迟恭脚步匆匆而来,递上一份奏章,行礼道:「陛下,都已经查明了。」

    李世民将弓交给一旁的梁建方,拿过他的奏章看了起来,低声道:「如此说来这件事真不是承范主动的?」

    「回陛下,送肥皂之人早在两日前逃离了长安,大理寺正在追查。」

    李世民淡淡道:「不用查了,这件事到此为止。」

    尉迟恭惊疑地看了一眼陛下,连忙低头道:「喏。」

    「承乾这些天都在做什麽?」

    「回陛下,与往常一样,倒是今日与河间郡王去了一趟泾阳,还是懋功护送。」

    李世民忽然一笑,道:「毕竟懋功比起你们这些老将,年轻一些。」

    说罢,见陛下的目光又看向自己,梁建方慌忙低下头。

    李世民将奏章放在一旁看,又道:「承乾能出去走走也好,看看关中的乡民看看农事,他向来是个很懂事的孩子。」

    太子殿下确实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尽管陛下一直偏心魏王李泰。

    也可能是因太过偏心魏王,又给魏王开设文学馆,招揽学士,还能加赐七州兵事之权。

    近来众臣不论文武,都觉得太子殿下似乎没以前好学了,说游手好闲。

    打牌与茶叶,都有些玩闹意味在。

    尽管陛下说太子殿下懂事,话里话外又在说东宫储君不够上进?

    不论心里怎麽想,尉迟恭也只好此刻的想法全部咽在肚子里,对外人不能说出一星半点,关于陛下对太子或是魏王的评价不能传出去。

    今日陛下的这些话进了自己的耳朵,事后全当一个屁放了之后就忘,那是最好的。

    李世民笑道:「敬德,朕的箭术生疏了。」

    尉迟恭回道:「末将也上了年纪,箭术不如当年。」

    李世民搁下手中的箭矢,缓缓道:「这一次还是让承乾留守长安,监理朝政,辅机说太子该多学学国事了。」

    君臣两人各自笑了笑,陛下挑了几张弓,让梁建方准备好带去秋猎用。

    长安城外,一行人刚到了泾阳。

    秋日里的关中多少有点萧瑟,泾阳还是一如既往地宁静。

    李孝恭看着跟在身后的李绩,小声道:「他平日里这麽谨慎的一个人怎麽会犯这种糊涂?」

    李承乾揣着手一路走着道:「孤也不清楚呀。」

    虽说肥皂是东宫让杜荷提供的,可办事的人是舅爷,舅爷是办事的,东宫就不清楚了。

    而且舅爷这人的脾气吧,真不好猜,更不会让东宫参与太多。

    见皇叔还一脸狐疑看着,李承乾用只有两人才能听到的话语小声道:「皇叔,这件事真的不是东宫办的。」

    李孝恭也用彼此才能听到的悄悄话,道:「老夫看得出来,你东宫没这麽大本事。」

    李绩落后几步跟在后方,眼前河间郡王与太子叔侄两人正在说着悄悄话,又只好板着脸沉默不语。

    恢复了姿态,李孝恭又道:「说来承范平日里在军中是个滴酒不沾的人,带兵也是军纪严明,这样的人会收受财物,这种事放在军中将领的口中他们都不信。」

    李承乾道:「人证物证都在,已坐实了。」

    「呵,倒不如多娶几房美妾呢。」

    有时与这个皇叔相处久了,换作别人早就被带坏了吧?

    与先前不同,这一次太子殿下来泾阳并没有提前告知,是太子的车驾到了泾阳,许敬宗这才得知。

    许敬宗与上官仪穿着浆洗得都快褪色的官袍,一路飞奔而来。

    李承乾看着一路飞奔而来的俩人,等到了近前,也还好……这两人没当场来个滑跪。

    两人刚站定,行礼道:「太子殿下!」

    李承乾站在远处揣着手道:「老许,近来如何?」

    许敬宗连忙道:「近来一切都好。」

    李承乾又道:「上官兄?近来如何?」

    闻言,上官仪神色一振,连忙道:「禀太子殿下,因为泾阳要造椅子的大批木材都被蓝田县的县丞扣下了,许敬宗连夜带着人闯入蓝田县,将木材带回了泾阳。」

    李承乾赞许点头道:「老许办事,还是很得力的。」

    上官仪又道:「也就因此事,蓝田县县丞几次上奏疏弹劾许敬宗,说是要与泾阳县不死不休,现在多半还要继续上疏弹劾。」

    许敬宗惊讶地看着上官仪,良久说不出话,低头一脸的懊悔。

    李承乾叹道:「孤还是很信任老许的。」

    「臣……」许敬宗将姿态放得更低了,又道:「且不知蓝田县要扣留我泾阳的木材多久,臣只能出此下策,冲撞了他们的官府。」

    「为何扣留泾阳的木材。」

    上官仪禀报导:「因木材需要从蓝田县附近砍伐,先前与当地乡民谈过,并且给了银钱,谁知他们的县丞事先全当不知,事后反悔还要再向泾阳索要钱财,这才与他们翻脸,事情就此也就算了,木材也拿了回来,可蓝田县丞得寸进尺,还想继续上书弹劾。」

    李承乾拍了拍许敬宗的肩膀,又对上官仪点头道:「委屈你们了。」

    许敬宗咬牙切齿道:「殿下放心,臣不怕那县丞,就算是告到太极殿上,臣也有理有据。」

    李孝恭淡淡道:「就因这点小事?承范虽说已被拿去兵权,不过陛下授意让长孙无忌将承范放在京兆府的位置上,京兆府尹一职空缺许久,这点小事不用记挂在心上。」

    「真有此事?」

    就连李承乾也不知道父皇竟有这等安排。

    惊讶之馀,很快也就释然了。

    这也很简单,当年武德一朝的老臣都在悉数退下,如舅爷,虞世南等人。

    而父皇开始将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也开始了集权。

    既然要集权,兵权自然也要重新规划。

    君臣之间总有一些默契,皇帝得到了兵权,当年的将领也能因此安享富贵。

    就如身边的皇叔李孝恭,他虽不是朝中将领了,也没了兵权,可还管着宗正寺这麽个地方,如今也是李唐宗室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那麽皇叔李道宗能够入京兆府也理所当然。

    许敬宗登时挺直了腰板,忽然有种云开见月的感觉,原来咱们东宫有这麽厉害的人脉。

    李承乾低声道:「其实孤也清楚,老许伱遇到了难事都想要自己解决,受了委屈也不说,还是上官仪将事说了出来。」

    许敬宗低着头,犯难道:「臣……」

    「好了。」李承乾打断他的话,又拍了拍他的后背,放慢脚步与他并肩走着,道:「你觉得与孤疏远吗?」

    「殿下是东宫储君,若臣办事不力,那是臣的过错。」

    李承乾站在渭河边,看着水流湍急,道:「孤希望以后你们有什麽困难都可以呈报给东宫,一来孤可以学习你们的办事方式,二来孤也能知晓你们在建设上遇到的种种困难,倘若以后再有这种事,应对起来也能从容一些。」

    「再者说孤还是挺欣赏上官兄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你们在外如何行事孤不在乎,但往后孤信任你们,你们也信任孤,如何?」

    许敬宗没有立即回答。

    上官仪行礼道:「臣铭记在心。」

    闻言,意识到太子殿下的目光,许敬宗这才行礼道:「臣定不辜负殿下信任。」

    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

    许敬宗这个老油子与上官仪这种新晋官场的人,谈吐与说话方式也是不同的。

    一行人走到泾阳县的北面,这里挖了一个池塘,池塘中蓄了不少水。

    许敬宗指着池塘的另一个出水口道:「届时可以在水池的东面种上作物,今年秋雨来得早也比以往更久,便提前开始蓄水了。」

    从渭河上游的泾河接入水,一直引入坎儿井内。

    许敬宗打开一个地道,有台阶往下走一直通往地下的坎儿井内部。

    这道坎儿井一共两百丈长,李承乾心里盘算着,整条沟渠大概七百米。

    走入矮小的地道,再往地下走,内部宽敞了很多,有一条沟渠一直通往蓄水池,蓄水池放水便可以灌溉田地。

    坎儿井的下方就是地道,这个地道中间便是一道沟渠,沟渠的水自西向东,从渭水上游引水入沟渠。

    李绩皱眉看着上方,地道的上方是一个个的竖井,上方可以丢下水桶,水桶便会径直掉落沟渠中,从而给上方取水。

    李承乾感受着这里的凉意又道:「这里也可以是个避暑的好地方。」

    这项工事从夏天一直进行到了现在的深秋才建成,许敬宗召集了五百民夫,就是这麽挖出来的。

    李绩看着笔直的地道,不解道:「是如何修得这般笔直?」

    许敬宗解释道:「其实很简单,这还是太子殿下根据典籍中得知,只要拿着一个油灯对着自己的影子挖,多半不会有大错,再用木杆悬挂看看高低便可以了。」

    「这里也可以藏匿兵马。」

    李孝恭当即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李绩颔首道:「确实可以,如果这个地道四通八达,便可以设置伏兵,从竖井爬出去就可以了。」

    用将领的目光来看,便可以看到行军打仗的用处。

    但对于民生用途来看,灌溉价值很大。

    当然了,现在的关中水系还是发达的,所谓八水绕长安,这种坎儿井并不能适用关中其它地方。

    也就是应对灌溉荒地还需要特定的地理条件,当年修建了郑国渠之后,能够开垦的土地也就更多了。

    从地道的另一头走出来,便是渭水上游的河畔,这里的水流更湍急,泾河的一路与渭河汇聚在一起,只不过秋雨过后河水很浑浊。

    走回泾阳县,李承乾低声道:「来年多种一些树吧,就在这河边。」

    上官仪应声道:「喏。」

    到了河边之后,众人看着太子殿下脱了靴子,将衣摆提起收在裤腰带,走入浅水滩,开始抓鱼。

    宁儿站在岸边道:「殿下,入秋的河水很凉。」

    「无妨。」李承乾抓起一条巴掌大的草鱼,笑道:「看,这泾河的鱼可真够笨的。」

    看着殿下还有童真的模样,听到殿下笑声,李绩也跟着笑了起来。

    李孝恭乾脆也脱了靴子,道:「老夫也来!」

    李绩板着脸道:「老匹夫,一把年纪还跟个孩子似的。」

    对方的数落李孝恭充耳不闻,一个跳跃入水,踩起一片水花。

    许敬宗与上官仪都不去看太子殿下玩闹的一幕。

    总归太子也才十五岁,一直久居深宫中,出来散心玩水也没什麽。

    只是在许敬宗认为中,太子是个心智很成熟的少年人,如今看来殿下还是有孩童气的。

    李承乾娴熟地用草绳将抓来的鱼串起来,就挂在腰间上。

    等赤着脚走回岸边,见到还提着靴子的宁儿道:「孤出来散散心,抓鱼烤鱼吃,也未尝不可。」

    宁儿拿着殿下的靴子,依旧皱眉。

    走到一处背风处,李承乾与皇叔一起生火,准备将鱼烤着吃。

    李孝恭用一把小刀杀着鱼道:「这季节的鱼就是土腥味重了一些,带回去用清水养两天再吃更好。」

    李承乾顾不上这些对许敬宗道:「拿点蒜来。」

    还站在原地的许敬宗连忙应声道:「喏。」

    又丢给上官仪一串铜钱,吩咐道:「去买点菜,买点酒水来。」

    看着太子吆五喝六的纨絝样,李孝恭咧嘴一笑,这太子终于有点少年纨絝样了,道:「这才痛快。」

    「皇叔,孤这些天读圣贤书都快吐了。」

    「有什麽好读的。」对此作为叔叔的李孝恭同样嗤之以鼻。

    「圣贤书读多了,就想骂圣人,明知这样不好,可就是忍不住。」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2/2662/205407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