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大旱大涝
推荐阅读:不败战神杨辰、快穿之男多女少真可怕、鸿运官道、综影视反派的心机菟丝花、误入阿姨圈,我躺赢人生、悔婚才知道我是大帝,哭瞎有何用?、隧末:放弃拯救大唐,我转战瓦缸山、两眼一睁就是干,反派不干我来干、下山后,被绝美大小姐倒追、一见钟情:大叔,别纠缠我、
第214章大旱大涝
上官仪笑道:「正一,你看看这些乡民,他们对这些御史竟然不耐烦了。」
郭正一笑道:「那是自然的,当今太子贤明,主持关中建设至今没有出现饿死人的事,这已是足够称颂的功绩了。」
当两人走入渭北的一处坎儿井,看着地下的空间,俩人也啧舌不已。
「他们竟然在这里挖了沟渠,这是沟渠!」郭正一惊呼不已。
当郭正一伸手想要去触碰沟渠中的水,就有一旁也在纳凉的村民上前喝道:「不要碰,用桶将水捞上来用,水脏了还喝什麽?」
闻言,郭正一的手僵在原地。
上官仪笑着接过桶,打捞起一桶水,痛快地洗手洗脸。
这水十分的清凉,此刻顿时觉得暑意全无。
郭正一很惊喜,早在当他走入关中时,就感觉自己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现在又见到这等奇妙的工事。
上官仪与一旁的老人家攀谈起来。
那老人家坐在一张胡凳上,他低声解释道:「以前这里是一片旱塬,我们村里的人想要水,就要在旱塬上走上十里地,挑水回家。」
「现在呀,官府带着人让我们修建了五座大水窖,水窖之间用坎儿井连接着。」
一只水桶从上方井口落下来,径直落入沟渠中。
郭正一抬头看去见到上方的人拉着绳子,木桶进入沟渠中,便取水拉了上去。
「老头我年纪大了,不能做农活。」他指向沟渠的另一头解释道:「像我们这些老人,在上面会热死的,只能下来避暑,也帮着他们看着水。」
郭正一问道:「听说外面的龙首渠乾涸得都快断流了。」
老人家点头。
「还听说最早的时候坎儿井是在泾阳建起来的。」
老人家有些骄傲,他道:「泾阳的坎儿井哪有这里的大,这里的坎儿井上下连通,有二十里长,去年冬天就开始修建了,是我们将黄土一桶一桶挖出来的。」
「听说还有工钱?」
老人家解释道:「要给工钱的,京兆府说是从往年的赋税中抵消,也就没人计较了,其实京兆府哪有这麽多钱,他们的钱都去修建河西走廊与潼关了。」
郭正一询问道:「老人家你们讨厌京兆府吗?」
「京兆府的官是一群很烦的人,烦就烦点了,还能怎麽样,没了京兆府那些人,老头都不知道今天会不会热死。」
郭正一听了又笑了起来,在这里讲话要小声,因他的笑声在这片地道中能够回荡很久。
太液池边,皇帝与太子的心情都不是太好。
就连东宫太子也小瞧了今年的酷热程度。
李治在一块石头上,放了一块猪油,猪油在石头上化开,之后将一只鸭蛋敲开,蛋液撒在石头上。
很快就传来,油水滋啦的动静,不消片刻一只荷包蛋就煎好了。
他拿着小木铲子甚至还能翻面。
李丽质叮嘱道:「稚奴,你自己煎出来的蛋自己吃,不能浪费。」
李治闻言,便将煎出来的荷包蛋,送入口中。
朝中又休沐了,李世民坐在树荫下,嘴里嚼着冰块,坐在树荫下,看着蔚蓝的天空,「承乾,什麽时候会有雨?」
……
身后没有回应,李世民又问道:「承乾,再这麽下去关中要热死人了,伱有什麽办法吗?」
……
依旧没有回应,李世民又拿起一块冰放入口中,也没有回头去看,而是继续呼唤道:「承乾?」
长孙皇后递上一碗消暑的凉茶,道:「承乾早就回去了。」
「嗯?」李世民有些迷迷糊糊地看去,原本在后方不耐烦摇着扇子的儿子原来不在了。
「让朕唤了他这麽多次,他什麽时候走的,也不与朕告退。」
长孙皇后看着丈夫,笑骂道:「你倒是清闲,承乾可没有这麽清闲,这个时候多半又去各地奏报了。」
李世民四仰八叉地躺在一块木板上,看向远处正在游水的李慎与高阳她们,这些孩子恨不得一整天都泡在水中。
长孙皇后坐在一旁看着宫里的帐目,又道:「陛下现在是越来越仰仗承乾了。」
「这孩子有毅力,能够吃苦,也很有天分。」
李丽质领着李治恰到好处听到这话,问道:「是皇兄有当皇帝的天分吗?」
李世民又道:「他的手腕还有欠缺。」
长孙皇后知道陛下的意思,承乾要更无情一些。
李治回到母后身边,就躺了下来要午睡。
傍晚时分,天空传来一声雷响,长安城各个坊里传来了欢呼声,乌云密布的天空落下了雨水。
大雨落下,浇灌着炙热的大地,雨水在地上形成了水雾。
一群孩子在太液池边淋着雨欢呼着,随后又被赶到太液池的太子给一个个的拎了回去。
李承乾一手拎着李慎的耳朵,一手拎着高阳的耳朵,将直呼疼的弟弟妹妹拎回了屋檐下。
看得一旁的宁儿与李丽质捂嘴直笑。
在别苑内站定,李承乾饮下一口冰镇的凉茶,畅快地长出一口气。
长孙皇后又将儿子的外衣拿过来,命他先去洗洗,道:「你看看你,一身汗味,衣衫都被汗水浸湿了。」
李承乾用冷水冲了个凉,而后接过宁儿递来的一碗凉水,水中放了一些盐。
太子从下午到傍晚一直都在中书省忙碌,当殿下来到东宫时,宁儿就见到了殿下的汗水浸透了衣衫,就连鬓发也是湿漉漉的。
好似汗水刚流出来,就干了,浓密的长发,内部的一层还是湿的。
李承乾放下外衣,让李治与李慎帮忙刮痧。
太子闭着眼坐在椅子上,双手就这麽挂在椅子上,背对着两个弟弟,让他们刮痧。
每一次用竹片刮出一道红印子,李承乾脸上都有些许痛苦,眉头也紧皱了几分。
「父皇,今天只有于志宁与高季辅帮儿臣将夏季的用度分发出去了,皇城中也没有别人。」
李世民看着这个儿子,他的额头又有了细密的汗水。
要说不心疼是假的,只是没有说出来。
长孙皇后低声道:「苦了这孩子了。」
李治与李慎给皇兄刮痧,很快后背就红彤彤一片了。
「好了,你们去玩吧。」
李治与李慎默不作声站在一旁,也不想离开,就连他们都知道,这个时候的皇兄是最不容易。
李承乾重新披上外衣,听着外面又响起一声雷响,直到入夜了,雷光偶尔在夜空中炸响。
「父皇,李淳风道长说今年大旱之后,很有可能会有大涝。」
「当真?李道长有几分把握?」
小兕子用她还稚嫩的牙齿用力啃下一颗桃子,道:「这是皇兄与李道长根据往年的气候,与今年的变化推测出来的。」
李世民笑道:「只是推测吗?」
李承乾解释道:「只是推测而已,全看这老天的心情,对了……李德謇给儿臣送来了书信,终南山边上烧起了山火,一片山林全被烧成了灰烬,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才停下。」
别苑内很安静,只有小兕子吃桃子的动静。
父子俩对现在的形势低声交谈着,京兆府准备得很及时,早在旱情之前,就准备好了粮食。
今年晋阳或山西各地出现旱情之前,粮食就已到位了。
李世民看着一份奏章道:「这麽说来迁去洛阳的人口已经有三万户了?」
「嗯,这些人大多都是在各地没有田地的人,只不过这些人到了洛阳依旧没有田地。」
李世民道:「恐怕马周他们另有用意吧?」
「嗯,洛阳河渠的修建已经到了最关键的阶段,这个时候最需要人力,虽说迁居洛阳的人口没有田地耕作,可他们能够得到工作机会,为京兆府以后的发展做准备。」
「其中这三万户中,就有三百户是商户,并且开设作坊,光是杜荷一家作坊是不够的,现在杜荷已经打算在洛阳开设一座更大的肥皂作坊,并且还有关中六百个商户,饼食,包子,桌椅木匠,马桶这些将会成为主力,要将生意建设到洛阳,他们称之为扩张,」
「再有潼关在中间作为桥梁,这场扩张已开始准备了,甚至郭骆驼也要走一趟洛阳,已经向儿臣报备过了。」
李承乾笑着道:「虽说儿臣原本想着稳住关中的建设,可依旧拦不住这些人急于扩张的决心,这些事也会由京兆府主持开办。」
太子笑容有些烦恼,也有些无可奈何。
生产发展总会遇到麻烦,关中的脚步才刚刚开始,他们就想着腾飞了。
这是正常的利益所趋,但他们在接下来的发展与扩张中遇到的种种困难,都会成为宝贵的经验。
这些经验都会成为这个王朝冉冉升起的土壤,总是需要有人去尝试错误的,哪怕是失败了。
杜荷成了关中商户的领头人,也是这一次扩张的急先锋。
而京兆府在其中还起着监督以及调度整合的作用。
没关系的,一路上的跌跌撞撞,都是必然会遇到的。
半刻之后,雨水就停了,皇帝走出别苑指着老天骂着。
以往皇帝都是祈求上苍的,现在也不知怎麽了,皇帝就开始骂老天了,说是热了这麽多天,这老天就给这麽一些雨水。
这事要是被朝臣知道了,说不定又会传出什麽皇帝不敬天的话语,又会被一群朝臣劝谏。
在别苑内的太监很懂事的闭嘴,将这件事的扩散范围限制在别苑之内。
翌日,李承乾得知京兆府要将今年的葡萄降到五十钱一斤。
这位太子在酷热的午时,将许敬宗叫到了中书省,劈头盖脸的骂了一顿。
虽说这个时候皇城中没有其他的官吏,但值守的侍卫路过时还是隐约能够听清楚太子殿下骂的是什麽。
许敬宗一脸苦涩,道:「太子殿下,再不降价那些商贾就不收葡萄了。」
「乡民们种点葡萄容易吗?你现在降价往后还要再降?洛阳就要种葡萄了,以后关中葡萄怎麽卖!」
太子殿下的怒骂声在中书省内回荡。
也正是夏季,人的火气都很大。
许敬宗擦着额头的汗水道,听着一声声的责骂。
「他们不想收,你急什麽!关中的葡萄口味本来就与众不同。」李承乾指着他怒道:「你就不会做品牌口碑吗?你许敬宗怎麽灵醒的脑子,这个时候就不管用了?」
「臣知道了,这就去和他们说。」
……
这个酷暑时节,就要在皇帝与太子的怒骂声度过。
临近八月,一场大雨席卷了整个关中以及洛阳以东。
秋雨终于来了,大雨这天,李承乾从东宫的寝殿内走出来,笑道:「宁儿,你看!下雨了,好大的雨。」
宁儿也笑道:「太好了,秋雨终于来了。」
李承乾用力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看着原本快要乾涸的水缸已经蓄了半缸的雨水。
大雨像是老天在倒水,关中各处河道的水位正在上涨,河中的水流愈加湍急。
自贞观十年的酷暑乾旱之后,一场大雨席卷而来,这场雨一开始的时候,让关中乡民纷纷欢呼。
可当大雨下了三天依旧没有要停下的意思,已有人开始担忧了。
李道宗在雨中策马,赶到渭河边上,这里已经站了不少京兆府的官吏。
颜勤礼行礼道:「府尹,下游的潼关与洛阳恐要出事。」
且不说处于黄河上游的关中已是这般情形,洛阳处于黄河中段,那里的情况一定更严峻。
「娘的!好不容易建起来的潼关市场与洛阳可不能淹了。」李道宗口中骂着,「大旱之后必有大涝,早该想到的。」
颜勤礼道:「好在今年早有准备,潼关与洛阳都修建了河堤。」
李道宗心中有了些许宽慰,道:「当初那些弹劾太子,说太子大肆徵召劳力,还弹劾太子花去大量钱粮,这些官吏都该一个个在大殿内撞死,给社稷赔罪!」
「是啊,要不是太子殿下未雨绸缪,现在的潼关与洛阳多半已被淹了。」颜勤礼低声自语。
皇宫内,回到皇宫的皇帝,正在看着这些天太子监理朝政,守备长安的奏报,眼前站着的是当今太子与工部尚书阎立本。
一个个满意的成果都在眼前,李世民感慨道:「这一年你们都不容易」
阎立本行礼道:「臣纵使万死,也愿为大唐社稷分忧。」
今天还是暂时两章,补更留到明天,恩恩!
(本章完)
上官仪笑道:「正一,你看看这些乡民,他们对这些御史竟然不耐烦了。」
郭正一笑道:「那是自然的,当今太子贤明,主持关中建设至今没有出现饿死人的事,这已是足够称颂的功绩了。」
当两人走入渭北的一处坎儿井,看着地下的空间,俩人也啧舌不已。
「他们竟然在这里挖了沟渠,这是沟渠!」郭正一惊呼不已。
当郭正一伸手想要去触碰沟渠中的水,就有一旁也在纳凉的村民上前喝道:「不要碰,用桶将水捞上来用,水脏了还喝什麽?」
闻言,郭正一的手僵在原地。
上官仪笑着接过桶,打捞起一桶水,痛快地洗手洗脸。
这水十分的清凉,此刻顿时觉得暑意全无。
郭正一很惊喜,早在当他走入关中时,就感觉自己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现在又见到这等奇妙的工事。
上官仪与一旁的老人家攀谈起来。
那老人家坐在一张胡凳上,他低声解释道:「以前这里是一片旱塬,我们村里的人想要水,就要在旱塬上走上十里地,挑水回家。」
「现在呀,官府带着人让我们修建了五座大水窖,水窖之间用坎儿井连接着。」
一只水桶从上方井口落下来,径直落入沟渠中。
郭正一抬头看去见到上方的人拉着绳子,木桶进入沟渠中,便取水拉了上去。
「老头我年纪大了,不能做农活。」他指向沟渠的另一头解释道:「像我们这些老人,在上面会热死的,只能下来避暑,也帮着他们看着水。」
郭正一问道:「听说外面的龙首渠乾涸得都快断流了。」
老人家点头。
「还听说最早的时候坎儿井是在泾阳建起来的。」
老人家有些骄傲,他道:「泾阳的坎儿井哪有这里的大,这里的坎儿井上下连通,有二十里长,去年冬天就开始修建了,是我们将黄土一桶一桶挖出来的。」
「听说还有工钱?」
老人家解释道:「要给工钱的,京兆府说是从往年的赋税中抵消,也就没人计较了,其实京兆府哪有这麽多钱,他们的钱都去修建河西走廊与潼关了。」
郭正一询问道:「老人家你们讨厌京兆府吗?」
「京兆府的官是一群很烦的人,烦就烦点了,还能怎麽样,没了京兆府那些人,老头都不知道今天会不会热死。」
郭正一听了又笑了起来,在这里讲话要小声,因他的笑声在这片地道中能够回荡很久。
太液池边,皇帝与太子的心情都不是太好。
就连东宫太子也小瞧了今年的酷热程度。
李治在一块石头上,放了一块猪油,猪油在石头上化开,之后将一只鸭蛋敲开,蛋液撒在石头上。
很快就传来,油水滋啦的动静,不消片刻一只荷包蛋就煎好了。
他拿着小木铲子甚至还能翻面。
李丽质叮嘱道:「稚奴,你自己煎出来的蛋自己吃,不能浪费。」
李治闻言,便将煎出来的荷包蛋,送入口中。
朝中又休沐了,李世民坐在树荫下,嘴里嚼着冰块,坐在树荫下,看着蔚蓝的天空,「承乾,什麽时候会有雨?」
……
身后没有回应,李世民又问道:「承乾,再这麽下去关中要热死人了,伱有什麽办法吗?」
……
依旧没有回应,李世民又拿起一块冰放入口中,也没有回头去看,而是继续呼唤道:「承乾?」
长孙皇后递上一碗消暑的凉茶,道:「承乾早就回去了。」
「嗯?」李世民有些迷迷糊糊地看去,原本在后方不耐烦摇着扇子的儿子原来不在了。
「让朕唤了他这麽多次,他什麽时候走的,也不与朕告退。」
长孙皇后看着丈夫,笑骂道:「你倒是清闲,承乾可没有这麽清闲,这个时候多半又去各地奏报了。」
李世民四仰八叉地躺在一块木板上,看向远处正在游水的李慎与高阳她们,这些孩子恨不得一整天都泡在水中。
长孙皇后坐在一旁看着宫里的帐目,又道:「陛下现在是越来越仰仗承乾了。」
「这孩子有毅力,能够吃苦,也很有天分。」
李丽质领着李治恰到好处听到这话,问道:「是皇兄有当皇帝的天分吗?」
李世民又道:「他的手腕还有欠缺。」
长孙皇后知道陛下的意思,承乾要更无情一些。
李治回到母后身边,就躺了下来要午睡。
傍晚时分,天空传来一声雷响,长安城各个坊里传来了欢呼声,乌云密布的天空落下了雨水。
大雨落下,浇灌着炙热的大地,雨水在地上形成了水雾。
一群孩子在太液池边淋着雨欢呼着,随后又被赶到太液池的太子给一个个的拎了回去。
李承乾一手拎着李慎的耳朵,一手拎着高阳的耳朵,将直呼疼的弟弟妹妹拎回了屋檐下。
看得一旁的宁儿与李丽质捂嘴直笑。
在别苑内站定,李承乾饮下一口冰镇的凉茶,畅快地长出一口气。
长孙皇后又将儿子的外衣拿过来,命他先去洗洗,道:「你看看你,一身汗味,衣衫都被汗水浸湿了。」
李承乾用冷水冲了个凉,而后接过宁儿递来的一碗凉水,水中放了一些盐。
太子从下午到傍晚一直都在中书省忙碌,当殿下来到东宫时,宁儿就见到了殿下的汗水浸透了衣衫,就连鬓发也是湿漉漉的。
好似汗水刚流出来,就干了,浓密的长发,内部的一层还是湿的。
李承乾放下外衣,让李治与李慎帮忙刮痧。
太子闭着眼坐在椅子上,双手就这麽挂在椅子上,背对着两个弟弟,让他们刮痧。
每一次用竹片刮出一道红印子,李承乾脸上都有些许痛苦,眉头也紧皱了几分。
「父皇,今天只有于志宁与高季辅帮儿臣将夏季的用度分发出去了,皇城中也没有别人。」
李世民看着这个儿子,他的额头又有了细密的汗水。
要说不心疼是假的,只是没有说出来。
长孙皇后低声道:「苦了这孩子了。」
李治与李慎给皇兄刮痧,很快后背就红彤彤一片了。
「好了,你们去玩吧。」
李治与李慎默不作声站在一旁,也不想离开,就连他们都知道,这个时候的皇兄是最不容易。
李承乾重新披上外衣,听着外面又响起一声雷响,直到入夜了,雷光偶尔在夜空中炸响。
「父皇,李淳风道长说今年大旱之后,很有可能会有大涝。」
「当真?李道长有几分把握?」
小兕子用她还稚嫩的牙齿用力啃下一颗桃子,道:「这是皇兄与李道长根据往年的气候,与今年的变化推测出来的。」
李世民笑道:「只是推测吗?」
李承乾解释道:「只是推测而已,全看这老天的心情,对了……李德謇给儿臣送来了书信,终南山边上烧起了山火,一片山林全被烧成了灰烬,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才停下。」
别苑内很安静,只有小兕子吃桃子的动静。
父子俩对现在的形势低声交谈着,京兆府准备得很及时,早在旱情之前,就准备好了粮食。
今年晋阳或山西各地出现旱情之前,粮食就已到位了。
李世民看着一份奏章道:「这麽说来迁去洛阳的人口已经有三万户了?」
「嗯,这些人大多都是在各地没有田地的人,只不过这些人到了洛阳依旧没有田地。」
李世民道:「恐怕马周他们另有用意吧?」
「嗯,洛阳河渠的修建已经到了最关键的阶段,这个时候最需要人力,虽说迁居洛阳的人口没有田地耕作,可他们能够得到工作机会,为京兆府以后的发展做准备。」
「其中这三万户中,就有三百户是商户,并且开设作坊,光是杜荷一家作坊是不够的,现在杜荷已经打算在洛阳开设一座更大的肥皂作坊,并且还有关中六百个商户,饼食,包子,桌椅木匠,马桶这些将会成为主力,要将生意建设到洛阳,他们称之为扩张,」
「再有潼关在中间作为桥梁,这场扩张已开始准备了,甚至郭骆驼也要走一趟洛阳,已经向儿臣报备过了。」
李承乾笑着道:「虽说儿臣原本想着稳住关中的建设,可依旧拦不住这些人急于扩张的决心,这些事也会由京兆府主持开办。」
太子笑容有些烦恼,也有些无可奈何。
生产发展总会遇到麻烦,关中的脚步才刚刚开始,他们就想着腾飞了。
这是正常的利益所趋,但他们在接下来的发展与扩张中遇到的种种困难,都会成为宝贵的经验。
这些经验都会成为这个王朝冉冉升起的土壤,总是需要有人去尝试错误的,哪怕是失败了。
杜荷成了关中商户的领头人,也是这一次扩张的急先锋。
而京兆府在其中还起着监督以及调度整合的作用。
没关系的,一路上的跌跌撞撞,都是必然会遇到的。
半刻之后,雨水就停了,皇帝走出别苑指着老天骂着。
以往皇帝都是祈求上苍的,现在也不知怎麽了,皇帝就开始骂老天了,说是热了这麽多天,这老天就给这麽一些雨水。
这事要是被朝臣知道了,说不定又会传出什麽皇帝不敬天的话语,又会被一群朝臣劝谏。
在别苑内的太监很懂事的闭嘴,将这件事的扩散范围限制在别苑之内。
翌日,李承乾得知京兆府要将今年的葡萄降到五十钱一斤。
这位太子在酷热的午时,将许敬宗叫到了中书省,劈头盖脸的骂了一顿。
虽说这个时候皇城中没有其他的官吏,但值守的侍卫路过时还是隐约能够听清楚太子殿下骂的是什麽。
许敬宗一脸苦涩,道:「太子殿下,再不降价那些商贾就不收葡萄了。」
「乡民们种点葡萄容易吗?你现在降价往后还要再降?洛阳就要种葡萄了,以后关中葡萄怎麽卖!」
太子殿下的怒骂声在中书省内回荡。
也正是夏季,人的火气都很大。
许敬宗擦着额头的汗水道,听着一声声的责骂。
「他们不想收,你急什麽!关中的葡萄口味本来就与众不同。」李承乾指着他怒道:「你就不会做品牌口碑吗?你许敬宗怎麽灵醒的脑子,这个时候就不管用了?」
「臣知道了,这就去和他们说。」
……
这个酷暑时节,就要在皇帝与太子的怒骂声度过。
临近八月,一场大雨席卷了整个关中以及洛阳以东。
秋雨终于来了,大雨这天,李承乾从东宫的寝殿内走出来,笑道:「宁儿,你看!下雨了,好大的雨。」
宁儿也笑道:「太好了,秋雨终于来了。」
李承乾用力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看着原本快要乾涸的水缸已经蓄了半缸的雨水。
大雨像是老天在倒水,关中各处河道的水位正在上涨,河中的水流愈加湍急。
自贞观十年的酷暑乾旱之后,一场大雨席卷而来,这场雨一开始的时候,让关中乡民纷纷欢呼。
可当大雨下了三天依旧没有要停下的意思,已有人开始担忧了。
李道宗在雨中策马,赶到渭河边上,这里已经站了不少京兆府的官吏。
颜勤礼行礼道:「府尹,下游的潼关与洛阳恐要出事。」
且不说处于黄河上游的关中已是这般情形,洛阳处于黄河中段,那里的情况一定更严峻。
「娘的!好不容易建起来的潼关市场与洛阳可不能淹了。」李道宗口中骂着,「大旱之后必有大涝,早该想到的。」
颜勤礼道:「好在今年早有准备,潼关与洛阳都修建了河堤。」
李道宗心中有了些许宽慰,道:「当初那些弹劾太子,说太子大肆徵召劳力,还弹劾太子花去大量钱粮,这些官吏都该一个个在大殿内撞死,给社稷赔罪!」
「是啊,要不是太子殿下未雨绸缪,现在的潼关与洛阳多半已被淹了。」颜勤礼低声自语。
皇宫内,回到皇宫的皇帝,正在看着这些天太子监理朝政,守备长安的奏报,眼前站着的是当今太子与工部尚书阎立本。
一个个满意的成果都在眼前,李世民感慨道:「这一年你们都不容易」
阎立本行礼道:「臣纵使万死,也愿为大唐社稷分忧。」
今天还是暂时两章,补更留到明天,恩恩!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2/2662/205437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