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齐阁小说 > 都市小说 >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 第283章 吃什麽长大的

第283章 吃什麽长大的

推荐阅读:不败战神杨辰快穿之男多女少真可怕鸿运官道综影视反派的心机菟丝花误入阿姨圈,我躺赢人生悔婚才知道我是大帝,哭瞎有何用?隧末:放弃拯救大唐,我转战瓦缸山两眼一睁就是干,反派不干我来干下山后,被绝美大小姐倒追一见钟情:大叔,别纠缠我

    第283章吃什麽长大的

    直到十七岁的崔肴倒在血泊中再也起不来,他的人生也只到十七岁。

    「杀人了!」又有牢房中传来了大喊声。

    牢房外传来了匆忙的脚步声。

    一个个狱卒正在飞快跑来,徐士山站起身,面对正在打开牢房的狱卒,他说了句:「去你娘的风骨。」

    言罢,他拿起长针扎进了自己的咽喉。

    李义府匆忙跑来,崔肴倒在地上已没了气息,再看徐士山的喉口正在不住出血,眼看是不活了。

    直到徐士山的眼神没了光彩,喉口也不再流血。

    狱卒道:「李主事是我们没有看管好。」

    李义府脸上还有疲惫之色,奔波三天都没好好休息过,他低声道:「无妨,他们自相残杀而已,往后这样的人还会死更多的。」

    一匹快马从洛阳城内出来,正是崇文馆的人,张玄素正核对着民壮的名册,他见人出城问道:「是还有何事要禀报长安?」

    「崔肴死了。」

    张玄素诧异道:「死了?」

    站在一旁的李恪神色没有太多波动,他不觉得李义府的方式方法有多好,这个结果并不意外。

    以后,那些人对李唐的仇恨更大了。

    这些天李义府睡觉时,总会在塌边放着一把刀,时刻防备着。

    消息送到长安时,李承乾正在向祭拜禹庙父皇禀报近来的政事。

    「太子殿下,洛阳急报。」太监双手将奏章递上。

    「嗯。」李承乾拿过奏章,示意他不要打扰父皇,便打开奏章看了起来。

    向禹庙行了礼之后,李世民问道:「洛阳的急报说什麽了?」

    李承乾看完奏章道:「死了一个世家子弟,是他们自相残杀,不是什麽大事。」

    李世民走出禹庙,道:「契苾何力他们应该也到战场了。」

    按照时日他们应该过了阿尔泰山,直插欲谷设所在的腹地。

    这些天父皇虽说一直都在禹庙,但一有天山的军报,便会紧急送来。

    苏定方与梁建方在半个月前已经抵达了伊州,现在应是在前往西州,与安西都护府的郭孝恪所部合军一处。

    只要契苾何力攻入天山腹地,就是张士贵大将军向欲谷设所部进攻的时机,也就是对天山脚下的伊犁河发起总攻的时机。

    这个月又有十万石的粮草被送去河西走廊,这一战关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潼关的粮草正在不断被送出来,关中各县的官仓几乎要被掏空了。

    李承乾道:「儿臣希望今年的黍米麦子能够早些成熟。」

    李世民看着这个儿子,道:「粮草之事,有劳你了。」

    李承乾接着道:「去年的时候,儿臣让牛进达青海屯田,大概有三百六十二万亩田地,但李震就算用河西走廊的三万兵马,以及用战马犁地,也只是开辟了三十万亩,算上牛进达将军在松州以西,也就是青海南侧田地大概有七十万亩的水田。」

    「多少亩?」

    「能够开垦的大概有三百六十二万亩,现在开垦出来的只有百万亩左右,而且种的是青稞与黍米,也不知道季节气候如何,后续再看吧,等这茬粮食丰收,就能够送去西域。」

    李世民惊疑道:「你在青海屯田?」

    李承乾道:「那父皇以为,儿臣让李震将军去青海做什麽?」

    父子来到一张地图前,李承乾解释道:「去年青海的崇文馆建设之后,他们与青海的牧民相处得很不错,得知可以在青海屯田,崇文馆开设在关外,唐人在教授他们中原学识与文字之外,还与他们和睦相处,分享生活经验的一种成果。」

    其实大唐的府兵制,本就是能够种田与战争共同进行的,极大地削减了养兵的成本,打到哪里就种到哪里。

    屯田本来就是唐军的必要本领之一,守备河西走廊就是为了防止吐蕃人,但是防线南移,到了吐蕃的家门口,屯兵驻兵,目前看来效果也不错。

    现在的青海就是巨大的粮仓,老天是眷顾大唐的,这个时候的青海竟然是可以屯田的。

    「儿臣也不知这个做法好不好,眼下派去的人手不多。」

    李世民看着地图,神色狐疑道:「伱应该多派些人手。」

    「去年寒冬时的准备,今年才看到成效,起初儿臣是没有把握的,有青海当地的牧民帮忙,该不会有大问题,父皇且放心,青海崇文馆的学子与当地的牧民相处得很好。」

    「儿臣也不知道松赞干布会不会生气,现在好了,唐军去青海屯田了,青海的牧民过得更好了。」

    李世民忽然笑道:「要是松赞干布看到唐军在他的家门口屯田驻兵,他恐怕牙齿都要咬碎了。」

    李承乾颔首道:「儿臣总该比松赞干布有远见一点的,远见不多,勉强应付。」

    整个青海就是唐军在西域大战时粮仓,百万亩田地是什麽概念,这是一个巨大的粮仓,而且距离西域很近。

    青海屯田充分缓解了关中对西域战事供给的压力。

    李世民看着这个儿子,低声道:「你知道程咬金怎麽说你的吗?」

    李承乾道:「如何评价儿臣的。」

    李世民神色凝重地喝下一口茶水道:「他们时常说东宫太子是什麽变的。」

    禹庙外,长孙皇后裁剪棉麻布的动作很明显的一滞。

    李承乾道:「儿臣是母后生的。」

    李世民又道:「他们还说东宫太子是吃什麽长大的,也给他们的孩子也喂一些。」

    「父皇,人云亦云,有点盲目了。」

    李世民注意到妻子时不时飘来的眼色,正色咳了咳嗓子,又颔首道:「朕也如此想的。」

    父子两坐在禹庙前的阳光下,李承乾吃着核桃道:「关中的核桃太多了,最近宫里的核桃多到吃不完。」

    李世民从炉子边拿起核桃,用小木锤敲开核桃,往嘴里送着。

     这些核桃都是从西域送来的,天山打仗了,越来越多的商客赶路到了河西走廊,他们在河西走廊有唐人的庇佑,就不会殃及在战乱中。

    从冬天开始,那些商旅送来的最多的就是核桃,高昌覆灭之后,从西域送来的核桃,多到吃都吃不完。

    「父皇可还记得那个叫冯德遐的人?」

    李世民微微颔首。

    李承乾还是解释道:「冯德遐就是当初父皇让鸿胪寺派去见松赞干布的唐使,现在他也在青海,时常以使者的名义来往逻些与青海,每一次他都是孤身一人去逻些,回青海的时候,就会带着很多吐蕃牧民出来,让出来的牧民留在青海。」

    「虽说这种方式有点丢人,也不是君子所为,可青海建设需要更多人手,从逻些带一些人口出来,既能缓解松赞干布的压力,也能缓解青海人手短缺的问题,他每一次带出来的人不多,最多的一次也就一千馀人,之后几次,三五百人,百馀人都有。」

    「儿臣担心往后松赞干布不让冯德遐再去逻些,要不父皇给儿臣一个旨意?让他继续当使者,那吐蕃也不好拦着使者来往。」

    见父皇没有当即回答,李承乾又道:「儿臣还想建设一种特殊的卫府,他们不以刀兵训练,主要是以种植与建设为主,关外困苦,西域贫瘠,需要一群人专心做生产建设。」

    听着儿子说了一大堆,更有一种越说越多的架势。

    李世民低头吃着核桃,又拿起茶碗饮下一口,耳边又是儿子絮絮叨叨的话语。

    「儿臣想着不论是在西域种棉花也好,青海屯田也罢,都需要人专研与带领,郭骆驼如今就在西域,他太缺人手了,这些人手不一定全是关中人,少数关中人就好,绝大部分还是当地人为主。」

    「加上有人带领,主持生产建设,增加作物的多样性的同时提高产量,同时还要植树造林维系地方环境,还能给出很多的方略与指导相关的建设,同时丰富大唐对西域,吐蕃的了解。」

    「儿臣还发现其实关中绝大部分学子对西域与吐蕃的了解太少了,这一点可以让崇文馆与文学馆共同联手,在有关这方面的欠缺上,进行补强……」

    「父皇?你还在听吗?」

    李世民又正了正坐姿道:「什麽时辰了?」

    闻言,李承乾抬头看了看天色,道:「该用午膳了。」

    李世民这才来了一些精神道:「午膳可有送来?」

    一旁昏昏欲睡的太监也连忙提起了精神,道:「陛下,已送来了,说是东宫今天炖了猪蹄。」

    「好,用饭。」

    长孙皇后还是不愿意与这父子用饭。

    李承乾见母后与苏婉,宁儿用着饭食,与父皇相对而坐,单独一桌用饭。

    饭后,李承乾便带着两个妃子回了东宫。

    用罢饭食,李世民便躺在躺椅上闭目休息着,吩咐道:「但凡有西域军报到了,就叫醒朕。」

    太监闻言点头道:「喏。」

    陛下说是在禹庙祭祀只用半月,满打满算现在已有一个半月了,这些天都是太子在监理朝政,陛下在禹庙过得清闲,时刻关注西域的形势。

    只是小憩了片刻,李世民睁开眼的时候,又觉得眼前一黑,面前的桌上放着一大堆的卷宗,堆满了足足有半人高。

    李世民见状倒吸一口凉气,道:「这些都是什麽?」

    「回陛下,这都是东宫让人送来的。」

    「东宫?」李世民咋舌道:「承乾这小子又想如何?」

    「太子殿下让人送来话,说是这都是这一个月以来朝中对青海以及西域建设的种种方略,命中书省的于侍郎,褚侍郎,岑侍郎整理出来的,还请陛下过目。」

    「殿下还让人送话来,早晨与陛下说了这麽多,恐怕陛下听了就没了印象,便让人送来的卷宗,让陛下好好看看,巩固巩固现在关中与青海,松州各地的时局变化。」

    李世民闭眼背靠着椅子斜坐,一手扶着额头道:「怎麽?他平日里很忙吗?」

    太监回道:「在东宫送来起居注的宫女说太子殿下每日早朝,下朝之后就与房相,赵国公,郑公商讨社稷大计。」

    「饭后还要去中书省发放政令,传闻现在中书省的官吏每每都被太子留下,通常要到入夜之后才有人离开,老奴记得……」

    太监的话语停顿片刻,又道:「记得那时谷雨时节的雨水刚过,中书省过了子时还灯火通明,人影来往不断,而且翌日还要准时早朝的,如果处理政务太迟了,就要睡在中书省,天刚亮就急急忙忙去早朝。」

    「已有几个年事已高的文人在家中养病了,颜师古的年岁也到了,昨天太子殿下就让颜师古等几个老臣告老还乡了,还每月都给一半俸禄,让他们颐养天年。」

    李世民依旧闭着眼,揉了揉眉间,道:「朝中当真这麽忙吗?」

    「就要科举了,老奴听说近来中书省又要通宵达旦。」

    李世民拿起一卷看着,洛阳的事是承乾让新任的刑部侍郎狄知逊制定的赋税罚钱范围,这种十倍乃至数十倍的惩罚,刑部侍郎狄知逊与刑部刘德威,在太子的安排下主持。

    这就是朕批覆的,不过是儿子又在卷宗上记录下来,陈述了一番来由。

    而且还做了批注,并且往后还会再加以更改,刑罚做好长期变动的预案,尤其是涉及赋税的刑罚,要有长期且随时调整的准备。

    这个儿子没有再调整赋税,反而是调整了赋税相关的刑罚,这确实是刑部的事。

    看完了三两卷,李世民便搁下不愿意再看了,而是看着西域战事的几处行军路线发愁。

    再一想,意识到儿子在朝中这些天忙碌,不知为何心中竟有了几分愧疚。

    关中以西,西北之地,此刻的西域,郭孝恪领着一万大军刚出了西州。

    薛万备策马在一旁道:「大将军,我们不等苏将军与梁将军吗?」

    郭孝恪松了松脖子,冷哼道:「战机不可延误,焉耆反叛竟去驰援欲谷设,某家这就去平了焉耆。」

    「大将军,是否太着急了。」

    「着急?」郭孝恪瞪了他一眼道:「大军在外,战机稍纵即逝,你再与某家说这些,军法处置!」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2/2662/205449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