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文景与现在

推荐阅读:不败战神杨辰快穿之男多女少真可怕鸿运官道综影视反派的心机菟丝花误入阿姨圈,我躺赢人生悔婚才知道我是大帝,哭瞎有何用?隧末:放弃拯救大唐,我转战瓦缸山两眼一睁就是干,反派不干我来干下山后,被绝美大小姐倒追一见钟情:大叔,别纠缠我

    第338章文景与现在

    长孙无忌道:「各县的事,臣会写好章程,呈给陛下,历朝历代以来能够扩建县乡,都是好事,都是有利于社稷,中原各地人口凋敝,关中能有这等盛景,实在难得。」

    李承乾站在这位舅舅身边,「不过在安排诸多事之前,还有一件事要时刻保持紧张,不能松懈。」

    「殿下是说御史台监察的事吗?」

    李承乾摇头道:「不论是州府还是各县,他们与朝中一直都是从属关系,即便是县与乡也要分清楚从属关系,决不能演成某种契约关系与相等关系。」

    长孙无忌打量着身边的这个储君,现在又觉得太子是不喜儒生所瞻仰的汉时文景之治。

    多年的君臣关系,身为国舅手握吏部大权的长孙无忌,隐约感觉到这不仅是个严苛的储君,更是个崇尚集权与强权的储君。

    离开中书省的李义府,还有些迷茫与困惑。

    张大安与他走在一起道:「怎了?」

    李义府同样是个很年轻的官吏,是洛阳崇文馆的主事,东宫门的才俊多数都是很年轻的。

    李义府道:「只是觉得要办的事有很多,这些事都不是下官擅长的。」

    张大安笑道:「你知道太子殿下说过的一句话吗?」

    「什麽话?」

    「如果将来总会遇到问题,不如早一些见到。」张大安劝道:「今年你要去山东,洛阳的事我与刺史来安排。」

    李义府眼神中重新有了斗志。

    张大安无奈一笑,要说才能,要来李义府去治理一地乡民确实很难,但若让他去对付某些人,正是他最拿手的。

    冬日里,今年的陛下依旧没有去冬猎,也没有人去过问。

    陛下与老将军似乎也达成了一种默契,今年谁也不提去冬猎的事,一个个都安静地呆在家中。

    李世民翻看着手中的奏章,看了看身边的儿子,又看看眼前的长孙无忌,「这种事不经过朝议吗?」

    「就增加几个乡,增加一些官吏,也不是什麽大事。」

    「这不是大事?」

    「儿臣觉得这不是大事,舅舅觉得呢?」

    「臣……」长孙无忌很是为难,说对也不好,说不对更不好。

    李世民沉声道:「承乾,你不要为难辅机。」

    李承乾饮下一口茶水,道:「儿臣没有为难舅舅。」

    眼看着父子要有争执,长孙无忌道:「若陛下准许,臣这就将事安排下去。」

    李世民将奏章交还给他,道:「辅机,有劳你了。」

    长孙无忌行礼告退。

    殿内的父子俩,一个喝着茶水,一个吃着核桃无言。

    「你掌关中农事建设,已有十年了?」

    「回父皇,朝臣上下一心,关中治理颇有成效,儿臣为父皇贺。」

    李世民轻笑道:「辅机写在奏章上的事,从来不会是小事,若是小事也不会现在就来见朕。」

    「舅舅任职吏部尚书,为人处世面面俱到,事无巨细皆来禀报,的确是个忠良之臣。」

    「东征的事,安排得如何?今年夏收之后能否东征?」

    「关中夏收之后再去东征,到了辽东就是冬季了,那里到了冬季冷得彻骨,早一些吧,今年开春三月动身,到了辽东也就是秋季,赶在冬季之前拿下辽东四郡。」

    李世民颔首道:「很好,朕等你安排。」

    「近来父皇可能又会收到不少的劝谏奏章。」

    「你不是已说服玄龄,郑公与辅机了吗?」

    「不是父皇的事,是儿臣的事。」

    「朕向来是能够听劝谏的。」

    半月之后,当吏部与京兆府将政令安排下去,各县官吏叫苦不迭。

    以前是听闻朝中官吏忙得不知春夏秋冬。

    现在各县官吏也开始忙碌了,有苦难言也就罢了,难道向陛下告状吗?

    如今皇帝父子齐心,整个关中也正在改变着。

    当张大安与李义府再一次奔赴洛阳的时候,他们见到崇文馆与京兆府的官吏来往于各县之间。

    一队队的人马奔走各县,还有人在一个个乡民面前念诵着朝中政令。

    张大安骑在马背上,道:「这等盛景以往可见过?」

    李义府道:「我没见过更好的,也不知道现在算不算好。」

    「历朝历代的事多是在史书中能够窥见一二,真要放在眼前去看,反而不知好坏,不知前路在何方。」

    李义府策马在一侧道:「此去洛阳,我收拾一番就去山东了。」

    张大安颔首道:「你且去便是。」

    当两人一路赶着到了潼关,打算休息一天再去洛阳,就被一队兵马拦住了。

    来人策马拉着缰绳,腰间配有横刀,看起来是折冲府的人,但又不知是哪路兵马。

    李义府穿着官服,面对来人他的气势丝毫不弱,朗声道:「来者何人?」

    对方朗声道:「大唐飞虎队,程处默。」

    李义府惊疑片刻,迟疑道:「飞虎……」

    李景恒受不了这人显摆的模样,又解释道:「东宫右率门下,李景恒,还请李主事与我等走一趟博州,有些事需要探查。」

    闻言,竟是东宫右率。

    传闻中的东宫右率不轻易显露于人前,甚至忘了长安二十四卫府中,还有一支东宫右率。

    李义府颔首道:「好!这就去博州。」

    张大安瞧着李义府跟着他们离开,也是惆怅一叹。

    再抬头看去,就见到了坐落在潼关的几处巨大的仓库,而在潼关城前的河滩,这里成了一个集市,来往的商贩众多。

    潼关的大仓库一共有五座,都是用来存放货物的,每个月从这里拉出去的货物,都有上万贯的价值,每个月来往商客有近万人。

    与集市不同,在仓库交易的都是大宗的,货物都是几车几车拉出去的,也只有颇有实力的商客才能来交易。

    并且这种经营方式很有成效,吸引了很多大商贾。

    因他们知道,如果需要买数千上万的肥皂,不用到处去收,而是直接来潼关的仓库交易就好。

    当潼关将这种交易把持在自己的手中,既控制了物价,也能从中得到巨大的利润。

    潼关光是从集市上收取市税与仓库的存放费用,就能够给朝中带去不菲的银钱。

    只因潼关的地理位置很关键,它既是向东出关的要道,也是中原商客来关中的必经之地。

    十年了,大唐的这十年光阴没有虚度,下一个十年或许又会是另外一副模样了吧。

    张大安暗自想着。

    今年的大朝会还没开始,而且长安城气氛很怪,朝中的老将们时常会拿出藏了多年的兵械,拿出来练练手。

    咸阳县,刘仁轨解释着:「现在的咸阳县多了七个乡,也多了一千户人,四千口人。」

    李恪站在一处高坡上,扫视着整个咸阳县,「有什麽变化吗?」

    刘仁轨坐在一块石头上,一手修着草鞋,道:「那是吴王殿下看得太远了。」

    「要东征了。」

    「是吗?」刘仁轨将草鞋修好,露出一个不太好看的草结,再用草鞋拍去身上的尘土,这才穿在了脚上。

    「这麽冷的天你还穿着草鞋。」

    「习惯了。」

    李恪神色不悦道:「皇兄给你们所有县令都涨了俸禄,你们的俸禄都是五品官吏相当。」

    刘仁轨低声道:「那是陛下与太子殿下圣明。」

    「你将俸禄都分给穷困的乡民,你早晚会饿死的。」

    刘仁轨笑着道:「咸阳县有孤苦的孩子,也有无人照顾的老人,能给他们一些就给一些,其馀的都给了家中夫人,我不需要这麽多的。」

    李恪双手背负道:「你真是一个圣人。」

    「吴王殿下过誉了。」

    「等东征了,恪也会出征,到时就要募兵,恪来咸阳县募兵,你与你的民壮跟着一起去打仗。」

    刘仁轨沉默不言。

    李恪道:「有了军功,你就能过得好一些,这是恪仅有的能够帮你的地方。」

    刘仁轨走下这处高坡,道:「朝中有命,莫敢不从。」

    李恪走出了咸阳县,来到咸阳桥的时候,就在这里见到正在钓鱼的皇兄与李泰。

    李承乾一手提着鱼竿道:「见过他了?」

    李恪道:「皇兄,刘仁轨很散漫。」

    李泰慵懒地道:「那就换一个。」

    「不换。」李恪坚定地道:「刘仁轨与恪一同东征。」

    李承乾望着平静地湖面道:「你也知道,刘仁轨将俸禄都分给了穷困的乡民,他的生活才会很拮据,可你想过没有,即便是他得了军功,立功之后成了个将军,他的生活依旧是这般。」

    「恪弟,你是好心,但对刘仁轨来说,他的富裕只会让他去帮助更多的人,而从来不会为他自己留着,到头来你会发现,他还是如今这副模样,一点都不会变的。」

    李泰接过话,也劝道:「身为袍泽好友,希望他能够过得好一些也没错,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世,刘仁轨是一个不会寻求改变的人。」

    李恪板着脸,道:「这是恪最后一次帮他。」

    李承乾轻笑着,收起了鱼竿与两个弟弟一起回长安城。

    「父皇这一次真的要亲征吗?」

    李泰忽然一问。

    李恪顿时来了精神,「什麽?父皇要亲征!」

    这青雀其实很聪明,他就是太聪明了。

    李恪追问道:「皇兄,这一次出征会有多少兵马?」

    「一千?几千?反正不会上万。」

    「那父皇多半不会亲征,皇帝出征岂是这点兵马。」

    李泰道:「也不要这般断定,青雀还是觉得父皇定要亲征高句丽。」

    两个弟弟各执一词,李恪觉得皇帝出征一万兵马怎麽够,这不符合皇帝亲征的架势。

    李泰则觉得即便是不是亲征,哪怕父皇跟着大军走,那也是东征,重点不在兵马多少,而在父皇想不想去东征。

    唐人的将领都是能够以少胜多,拿下漠北的李绩大将军才用了五千兵马。

    打下松州,只用了一支奇兵。

    天山一战动员的兵马多,是因为天山地界辽阔不得不用这麽多兵马。

    高句丽不过个州府大小,四郡之地万馀兵马足可轻易拿下。

    李承乾一句话没说,任由两个弟弟争执,先回了长安。

    刚回到皇宫就见到了儿子正在追着一只猫。

    那只猫身手矫健地爬到了皇宫的屋内,而后消失在眼前。

    李承乾抬头看着。

    一旁照看的宫女,道:「太子殿下,这是杨妃养得猫,多半是偷跑出来了,杨妃正在派人找着。」

    「爹!」

    「你为何跟一只猫过不去?」

    小于菟牵着爹爹的手,一边走着道:「它吃了小福的鱼乾。」

    李承乾道:「今天学了多少字。」

    一听到学习,小于菟的脸就垮了下来,他努着嘴想着,又挠了挠头,似乎想不起来,他学了几个字。

    每每提到学习,他都很害怕,因不专心就会被娘训斥。

    李承乾乾脆抱着他走,道:「来年你就满三岁了。」

    「孩儿看那猫很漂亮,它要是每天都能来就好了。」

    这孩子一出生就是富贵的,是全天下最富贵的孩子。

    李承乾道:「回去之后记得还要认字。」

    「孩儿想要学……学箭术。」

    「学会了认字,才能学箭术。」

    「那孩儿要……学多久?」

    「若是将你的才智用在识字上就用不了太久。」

    苏婉见到殿下抱着儿子回来了,她放下手中的针线,迎上前接过孩子。

    「殿下,今天杨妃来了,说是要问殿下东征的事,见殿下不在便走了,猫留在了东宫,这孩子就追出去了。」

    「杨妃是在担忧恪弟东征的事,当初征讨高昌时就是这般。」

    苏婉给儿子洗着手,再让他拿一旁的零嘴吃。

    不管儿子平日里有多麽地玩闹,只要苏婉瞪一眼,他就老实。

    哪怕是母后有时也奈何他不得,还是苏婉一个眼神管用。

    以往苏婉是个很温贤的女子,孩子渐渐长大了,她也在严母的路上越走越远了。

    家里有这般疼爱他的爷爷奶奶,总要有个严母管束他的。

    小灵鹊则懂事多了,她总是很乖巧,也没有这麽闹,捧着一个比她脸还大的饼,有一口没一口地吃着,目光看着她的兄长,似有点取笑的意思。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2/2662/205460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