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祭拜

推荐阅读:不败战神杨辰快穿之男多女少真可怕鸿运官道综影视反派的心机菟丝花误入阿姨圈,我躺赢人生悔婚才知道我是大帝,哭瞎有何用?隧末:放弃拯救大唐,我转战瓦缸山两眼一睁就是干,反派不干我来干下山后,被绝美大小姐倒追一见钟情:大叔,别纠缠我

    第362章祭拜

    且说,皇帝东征回来,眼下的诸多国事也都还在太子手里。

    李世民扫视一眼殿内的众人,最后目光落在长孙无忌身上,缓缓道:「你们都先出去吧,朕乏了。」

    跟随而来的群臣纷纷行礼。

    「太子留下。」

    李世民又补充了一句话。

    就连小于菟与小灵鹊也被宫女领了出去,殿外的太上皇还在高声唱着歌,唱得十分痛快。

    长孙无忌收到陛下的眼神,躬身行礼之后,也离开了。

    殿外,岑文本,褚遂良,张玄素,刘洎,高季辅等人站成一排,长孙无忌看了眼这个班底,而后也站在了最前列,闭目而立。

    殿内,一概人等都退出去之后,殿内就剩下了父子两人。

    李世民低声道:「汉时的辽东四郡朕收回来了,之后的如何治理,你可有安排?」

    李承乾回道:「不着急,父皇几近将高句丽打空,幽燕之地历来是战乱频繁,往后可以派出官吏,前往幽州治理,父皇可还有疑虑?」

    李世民微微颔首,「是呀,朕不能着急。」

    已习惯了这个儿子凡事都要徐徐图之的态度,他不急功近利。

    李承乾笑道:「儿臣还是恭贺父皇,此番大胜。」

    李世民忽然一笑,道:「都说这一仗朕赢了,其中不能少了你这个太子的功劳,你费尽心机主持中原调度。」

    「亲身体会过这种压力,才知治理天下之难,这绝不是一言一行就能办下来的事,父皇此番大胜,可让中原各地人心归附,这对往后的治理能够带来莫大的好处。」

    「世人皆知大唐能够收复失地,能够为将士报仇,守卫边疆,如此朝堂与各地的信任关系便好了许多。」

    言至此处,李承乾又道:「今年科举及第又有九百馀人可以发往各地,馀下支教夫子增三百馀人,如今都去了中原各地。」

    李世民一手放在膝盖上,一手放在桌案上,道:「朕还听闻在你主持国事期间,几次为难辅机?」

    「父皇,舅舅是不会这麽说的。」

    李世民忽然一笑道:「是啊,即便你对他再不好,他都不会这麽说,是在前来洛阳的路上,有人给朕递交了奏章,说了这些事。」

    「舅舅是儿臣的左膀右臂,朝中事务需要依仗舅舅。」

    李世民沉默了片刻,又道:「辅机平日里办事可还得力?」

    「挺好的,有些方面需要多加以提点,大抵上处理国事有馀,可在细枝末节上多少有些疏漏了。」

    见父皇神色多有疑虑,李承乾又接着道:「当然了,这不是舅舅的原因,这是朝堂官吏结构不全面的问题,因此其中一部分有所疏漏的职能,需要京兆府的人手补上,往后多设置官吏,加以补充。」

    李世民背靠着座椅,闭眼呼吸着,道:「你可以与朕直说,朝中没想到的,京兆府拿去用。」

    「京兆府也需要改制,权力所属与职能区分的问题已突显。」

    李世民饮下一口茶水,问道:「在你心里,往后的朝堂应该是怎麽样的。」

    李承乾道:「官吏如狼如虎,武将驰骋沙场,朝堂应该是强大的。」

    「朕见过刘仁轨了,他是一个不错的臣子。」

    听父皇这麽说,是打算提拔他了,李承乾顺着话语的意思,又道:「将他安排在京兆府,就很合适。」

    李世民道:「朕以为你会将京兆府交给许敬宗把持。」

    李承乾摇头道:「一个许敬宗还不够,需要再加一个人,让京兆府有两位少尹各自主持事宜也不错,许敬宗主持贸易往来还算是得心应手,可在治理上,便不如他人,刘仁轨从一个县尉做到县令,是值得培养的。」

    「你不要忘了,当初刘仁轨打死了一个都尉。」

    「正因如此,他这样的人既清廉又正直,如此人物正合适放在京兆府,让他成为天下万千乡民的依仗,他能为乡民打死一个将军,儿臣看重的就是他这份勇气,大唐的官吏太需要勇气了。」

    「如今郑公病重,儿臣在朝臣中寻了许久,这才找到一个像郑公的人,刘仁轨足矣。」

    李世民忽然笑道:「你就不怕他与许敬宗有矛盾?」

    「若真出现了矛盾,那是他们的问题,不在儿臣的考虑之内,他们奉命行事各司其职,与我们李家的利益并无冲突,不过……许敬宗向来是一个酷吏,他与刘仁轨该是能合得来。」

    「你是担心将来,以后的许敬宗权势会太大。」

    「增补官吏而已,儿臣没有考虑这麽多。」

    李世民若有所思,再问:「如今河北的形势如何?」

    李承乾思忖着,道:「煤矿事业所需的人力依旧不够,如今的新建的几个煤窑只是堪堪维持了六千户家庭的生计,河北的绝大多数人口依旧是务农为生。」

    「短期来看并没有太大的起色,还有人说要将这些煤窑交给朝中勋贵与国公打理,如此一来让他们徵召人力,省心省力,又是一种看似以极低的成本来经营地方的手段,可从长期来看又容易让河北重走世家与隐户的老路,因此儿臣拒绝了。」

    「现如今河北九成的人口都恢复了户籍,可即便是朝中用了大力气治理,还是有人想要重新成为隐户,成为他人的仆从,儿臣以为这是支教没有第一时间到位的问题。」

    「为此,儿臣与谷那律老先生商议过,教化之策并非治病的药,从未有过药到病除一说,自汉魏之后,想要恢复教化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这就像是种树,毁之容易,重新建立起来要耗费的心力与物力,财力人力,何止数百倍。」

    李世民忽然一笑,世人皆知,这位储君喜钓鱼,爱种树。

    河北一事之后,这位善杀人善钓鱼,喜种树重律法的储君已名扬天下了。

    「老先生还说汉魏之后,历朝历代的皇帝从未做过如此漫长的事业,或许需要数十年,又或许需要几代人,才能重新维系好。」

    「但总要做下去,有人反对儿臣的崇文馆所用的支教选人之策,甚至当支教的夫子派出去之后,有人觉得支教夫子学识浅薄,并不足以教导别人。」

    李承乾颇有些惭愧地一笑道:「但夫子人选不能落于士族之手,他们的短见与反对,不过是这些人的心虚,哪怕再过几年多看看呢?」

    李世民注意了桌上的书卷,道:「这些是……」

    李承乾道:「这是近两年儿臣为父皇准备的奏报,这两年以来朝中的记录,父皇可以看看。」

    李世民拿起其中一卷,厚厚的一册,拿在手中很沉,当即又放下,拿起一旁的茶碗,神色严峻地喝下一口茶水。

    殿外,晚霞照映在群臣的脸上。

    直到太子殿下走到殿外,长孙无忌领着岑文本几人这才躬身行礼。

    李承乾拿出七卷文书,递上道:「有劳舅舅将这七卷文书发放下去。」

    长孙无忌双手捧过这七卷文书,道:「喏。」

    李承乾又道:「父皇有旨,请诸位回去吧,朝中休朝两日。」

    「喏。」

    群臣再一次行礼,这才纷纷离开。

    岑文本从赵国公手中接过文书,一路走一路看着,其中写着都是朝中新的任命。

    刘仁轨任职京兆府少尹,薛仁贵任职右领军中郎将,刘仁愿任右武卫凤鸣府左果毅都尉,封黎阳县开国公,命权万纪为京兆府书令……

    都是一些东征之后的新的任命,其中最让褚遂良在意的是刘仁轨,太子殿下怎将他放到京兆府?

    褚遂良又道:「这任命都是太子所写。」

    岑文本道:「明日一早就将这些文书下放,你也不要多想。」

    褚遂良又自语道:「怎麽不是张大安呢?」

    岑文本道:「张大安不适合任职少尹,他为人没有刘仁轨这般刚直。」

    众人三三两两出了皇宫。

    今天夜里,皇宫内的家宴都已准备好了。

    李泰与李恪带着家小一同前来,这让李世民尤为高兴。

    贞观殿前,小于菟与李欣,李仁讲着话,三个小孩子也不知在说一些什麽。

    长孙皇后正在给丈夫修理着须发。

    李渊与高士廉正在棋盘上较劲。

    一家人围着两张桌子而坐,姐妹们一桌。

    兄弟三人与父皇,爷爷坐在一起。

    李渊看着观音婢依旧不愿意他们父子坐在一起,不过好在他们父子没有在饭桌上议论国事。

    若一开口就是国事,观音婢恐会将这父子两人从晚宴上赶走。

    高士廉道:「还是你们家热闹。」

    李渊道:「家里一直这样,老朽想安静几天,却不得。」

    高士廉抚须道:「老朽家里一直很安静。」

    李渊冷哼道:「你除了在家里睡着,还有何事?」

    「人要上了年纪还是自在一些好。」

    一顿饭用完,长孙皇后与魏王妃与吴王妃说着话,交谈着家中的情况。

    饭后,李承乾与李泰坐在一起,听李恪讲述着这一次东征的艰辛与凶险。

    此番东征其实唐军好几次冒进,导致几次遭遇战因不熟悉环境,而吃了亏。

    待李恪说完,养了一些短须的李泰剥着橘子道:「王珪老先生过世之后,就一直想给孩子寻个老师。」

    李恪道:「恪想让权万纪来教导孩子。」

    李泰摇头道:「还未想好要给孩子寻个什麽样的老师。」

    李承乾又道:「房相近来如何?」

    「挺好的,就是身体已不如往年了。」

    不知不觉,当年跟随父皇的老臣一个个地年迈,李承乾想着老师也年事已高,往后恐无人来替。

    父皇决定还要在洛阳留一些时日,待辽东各地的事都安定之后再回去。

    直到母后扶着父皇前去休息,李泰与李恪也回了自己的住处。

    夜里,李承乾领着儿子与女儿,还有苏婉宁儿回寝殿。

    小于菟道:「爹,爷爷想让岑文本教导孩儿与妹妹。」

    李承乾颔首。

    小灵鹊道:「岑文本是谁呀?」

    李承乾回道:「他是朝中的重臣是新任的中书令。」

    小于菟抬着头看着爹爹道:「孩儿想拜李道长为师。」

    李承乾想起了当年的往事,当年自己从李道长身上学点什麽,这个道长始终不教,唯独收了小兕子为弟子。

    现在孩子会有这种想法,原因也无他。

    只因小兕子是李道长的弟子,这孩子经常是他的明达姑姑在带。

    父皇回来之后,朝臣有了凝聚力,这从今天百官在城前等待不肯散去就能看出来。

    李承乾看着夜空中的明月,在这方面终究是比不过父皇的。

    宁儿将一件外衣披在太子的身上,道:「已是八月,就要入秋了,夜里的风凉。」

    婉儿又有了身孕,已有四个月的身子。

    宁儿与婉儿如今掌握着宫里绝大多数的用度,母后已不再看管宫中用度了。

    现在宫里的大事小事,都是苏婉与宁儿在安排。

    还有舅爷交给东宫的家业,蜀中的九百亩盐。

    今年入夏时,高林就过世了,宁儿为他老人家守孝两月有馀,如今才脱去了孝服。

    高林这位老人家交给东宫的两千顷地就在辽东,只不过辽东如今才平定,不知该如何处置。

    「明日一早,孤去祭拜温彦博老先生。」

    「嗯。」

    翌日,长安送来了有关孙神医的消息,那位孙神医出现在了终南山。

    只要能够一直听到关于孙神医的消息,东阳便觉得很高兴,她一早带着徐慧又在洛阳出诊。

    徐慧并不懂医理,但可以跟随左右,帮着公主殿下。

    东阳喜与病人谈话,谈话中她就会病人的过往病历记录下来,这些病历若能成书,将会是一册能够流传后世的医书。

    她说一个人的病历十分重要,以后的医者可以通过这些病历做参照。

    若丽质与东阳联手,或许以后的大唐又会出现几个足以流传后世的学说。

    薛万备又亲自给太子驾车,一路来到洛水河边。

    温挺命人在这里已备好了祭拜的香火。

    如今温挺出征辽东有功,旨意还没下来,父皇念他是驸马都尉,便让他遥领延州刺史。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2/2662/205465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