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文翰四贤

推荐阅读:不败战神杨辰快穿之男多女少真可怕鸿运官道综影视反派的心机菟丝花误入阿姨圈,我躺赢人生悔婚才知道我是大帝,哭瞎有何用?隧末:放弃拯救大唐,我转战瓦缸山两眼一睁就是干,反派不干我来干下山后,被绝美大小姐倒追一见钟情:大叔,别纠缠我

    第363章文翰四贤

    温挺带着妻小穿戴孝服,站在一旁,而姑姑千金公主给温挺生了一个儿子。

    李承乾看着这个小孩,他与于菟的年纪一般大。

    这个孩子正用明亮的眼眸,在打量着这个前来祭拜的太子。

    本来,今日这场祭拜并没有告知太多人,但朝中知道此事之后,朝中有官吏纷纷自觉地前来祭拜,而这些人多数都是东宫太子门下的官吏。

    其中就有许敬宗,颜勤礼,张大安以及京兆府与崇文馆的一众官吏,就连杜荷也来了,还有刚从河北回到洛阳侯君集。

    还有些是生面孔,现如今京兆府与崇文馆有了不少新人。

    温彦博对东宫太子以及东宫门下的官吏意义重大。

    温彦博老先生是崇文馆的第一任主事,东宫太子的事业便是从这位老先生开始的。

    李承乾拿出一张纸,这张纸上写满了字,是写给温老先生的书信。

    书信在火盆中点燃,李承乾看着火焰燃尽纸张的文字,朗声道:「老先生,辽东收复了。」

    温挺收了收眼泪,仰头看着火盆中的扬起的碎屑,随风飘着。

    李承乾向着老先生的灵位躬身行礼。

    待香火烧尽,李承乾这才准备离开,看着众人陆续叩拜完,叫来了许敬宗。

    李承乾道:「你身边这位是……」

    许敬宗回道:「这是京兆府在学的学子。」

    那个年岁看着有二十左右的年轻人恭敬地行礼道:「太子殿下,学生李敬玄。」

    「等过些天朝中的任命下来了,刘仁轨来任职少尹。」

    许敬宗忙道:「臣明白。」

    薛万备一路护卫在太子身边,而跟在太子身后的年轻人有上百个,今年科举之后,在朝为官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许敬宗身边跟了一个李敬玄,而褚遂良收了一个叫赵仁本的学生。

    走到洛阳城门前,李承乾停下脚步,道:「往后你除了任职京兆府少尹,还身兼中书侍郎,参与政事之馀,还是以京兆府主事为主。」

    「臣领命。」

    李承乾看了看身后众人,便独自回了宫。

    洛阳城一日比一日地热闹,人口越来越多,往来人群在街道上,一度让街道拥堵。

    在一处酒肆内,几个年轻人坐在一起,走入酒肆的少年人正是如今在弘文馆读书的裴炎,因年龄不够还未参加科举。

    此间酒肆内,有不少意气风发的年轻人,还有诸多文人。

    还有两位官吏也走入这处酒肆,这两人在朝中主持文翰编修书籍,乃是通事舍人来济与中书舍人孙处约,两人师出同门,跟在后方的还有了两位的好友,高智周与郝处俊。

    来济,孙处约,高智周,郝处俊四人是朝中新晋的中坚力量,为中书令岑文本所器重。

    裴炎坐下来刚要用饭食,就注意到一个好友的身影,他唤道:「魏兄。」

    魏玄同闻声走来道:「知晓你会来这里用饭,便来寻。」

    裴炎笑着给对方倒上酒水道:「听闻魏兄得到上官御史的举荐,如今科举及第了,朝中可有安排?」

    魏玄同抿了一口酒水道:「还未有安排。」

    这让裴炎有些讶异,他听着周遭的议论声。

    魏玄同是河北人士,是河北定州一个县令家的孩子,今年就来了洛阳参加科举。

    裴炎是绛州人士,两人是在游学时相识的。

    在山东游学拜访各地名仕并不算顺利,春秋时孔子周游列国,到处讲学授徒,到了之后便成了年轻人的游学之风,结交好友,拜访名仕,两晋之后,此风依旧盛行。

    本想着能够拜访名仕,能够给一些指点,可裴炎与魏玄同的游学之旅没有得到诸多名仕的接见。

    后来,两人遇到了在山东的御史上官仪。

    上官仪觉得魏玄同的学识不错,便举荐给朝中。

    裴炎有些意外的是,魏玄同科举都及第了,应该会授予官职,再者说还有当今御史举荐。

    今年,科举及第的众人中,魏玄同是其中一个,其馀人多数都给了官职,只有魏兄迟迟未授予。

    魏玄同洒脱一笑道:「无妨,如今朝中人才济济,在下倒想去崇文馆,往后任职一个支教夫子挺好。」

    裴炎道:「如今朝中正是用人之际,我等皆有用武之地。」

    「嗯,正是。」

    有人用了饭食就要离开,来济四人正好离开。

    裴炎又注意到酒肆内有人争吵了起来。

    魏玄同指着一个大声讲话的年轻人道:「那人是与在下一同及第的。」

    抬眼看去,裴炎询问道:「此人是谁?」

    「他叫李安期,是以前的礼部尚书李百药之子。」

    「李百药?」裴炎稍有回忆,道:「魏兄是说那位打遍诸国使者的礼部尚书?」

    魏玄同颔首。

    李百药已告老了,但他的名声依旧在朝野。

    当年大唐拿下吐谷浑之后,吐蕃西域诸国对大唐的态度都不太好。

    李百药在诸国使者之间周旋,甚至当年一度与吐蕃使团大打出手,传言中只要李百药出手,诸国使者皆服气。

    在李百药离开朝堂之后,吐蕃大相禄东赞就留在了长安,再也没有被送回吐蕃。

    现在那位吐蕃大相依旧在长安。

    来济四人用罢饭食,便急匆匆入宫去见中书令岑文本,四人跟着这位新任的中书令来到乾元殿旁的偏殿,也就是乾阳殿。

    岑文本领着这四人要给皇孙讲课。

    小于菟穿着有些宽大的衣裳,衣裳名贵,要配一个名贵的玉佩,此刻他席地盘腿而坐,迎接他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

    可小于菟看到的来人并不是只有一位,而是一共五个人。

    向来自觉十分有智慧的小于菟并不慌乱,而后按照母妃所教的,懂事又乖巧地行礼,「学生,见过老师。」

    岑文本也行礼,而后站在这位皇孙面前。

    小于菟颇有灵气的双眼看着眼前几人,道:「咦?怎是五个人?爷爷没说有五个人来教导。」

    岑文本解释道:「这四位乃是当今朝中文学博士,他们与臣一同来教导殿下。」

    小于菟蹙眉道:「那好吧,既然爷爷这般安排,学生愿听几位老师的教导。」

    几人面带欣慰的笑容。

    李世民就站在殿门外,目光看着殿内的孙儿与几位老师交谈着。

    随后,又有内侍脚步匆匆来报,低声道:「陛下,赵国公请中书令去一趟。」

    李世民点头示意他去吩咐。

    内侍走入殿内吩咐了几句,岑文本脚步匆匆走到殿内,他见到正站在殿外的陛下,心中了然,不动声色地行礼。

    李世民示意他可以离开,继续看着坐在殿内的孙儿。

    小于菟道:「来济?」

    「正是。」

    「好奇怪的名字。」小于菟颇有大人模样,双手背负奶声奶气地道;「老师也有很多兄弟姐妹吗?」

    四人中最年迈的来济抚须笑道:「殿下何故有此一问?」

    小于菟努着嘴道:「我爹爹就有好多弟弟妹妹,都是我的叔叔与姑姑,我的叔叔与姑姑都可厉害了,魏王叔,吴王叔,晋王叔,还有好多姑姑,各有所长。」

    来济道:「臣也有兄弟,臣有兄长来恒,另有兄长名唤来整。」

    小于菟道:「好奇怪的名字呀。」

    来济不置可否地笑着。

    小于菟道:「爹爹说了,今天是我第一天听课,我要与各位老师先熟悉。」

    来济介绍身边的一位,道:「他们是孙处约,高智周,郝处俊,他们与臣皆师出同门。」

    闻言,小于菟扫视这几人,他又蹙眉使劲地挠了挠头,一时间记不清谁是谁。

    不过向来颇有智慧的小于菟并不显得慌乱,而是淡定道:「那以后我就称呼几位老师为文翰四贤。」

    四人皆是精通史学之辈,皆是满脸的笑容。

    来济道:「臣等称不上四贤。」

    小于菟一脸严肃地摆手,又是一副大人模样的言语道:「老师不必自谦,能够给我当老师,定然不是寻常之辈。」

    「殿下何出此言?」

    「因……」小于菟又纠结了起来,该怎麽回答呢?

    想了又想,小于菟奈何不会怎麽讲话,讲话水平有限,而后竟然说了一句,言道:「以后你们就是我的文翰四贤了。」

    权当是孩子笑谈,四位学士没有在意。

    站在殿门外的李世民听到这言语,又笑了。

    小于菟疑惑道:「学生有一事想问。」

    来济道:「殿下请讲。」

    「家父乃如今太子。」小于菟奶声奶气又拖着长音道:「家父任东宫储君已近二十年,而当今爷爷年事已高,敢问如何让爷爷退位呢?」

    文翰四贤的神色皆凝重了起来,四贤头皮一紧。

    不知该如何回答。

    这到底是童言无忌,还是谁教的?

    来济又道:「自古以来……」

    话语顿了顿,自古……也不好,从前隋一代代往下数,好像历朝历代没几个太子是正常登基的。

    这个问题太要命了。

    小于菟道:「其实我还想拜李道长为师,可是明达姑姑说李道长不愿意收我为弟子,说我出生时就有山君向爷爷道贺,他教不了我。」

    孩子终究是孩子,一个问题问了之后,又问了第二个问题。

    四贤松了一口气,孙处约解释道:「李道长乃是道门中人,道门中人向来不会广收弟子,如李道长这样的人,该是只收天赋异禀的弟子。」

    「我也天赋异禀呀。」

    小于菟十分正经地道。

    来济劝道:「人之天赋各有不同,各有所长。」

    小于菟又道:「可家父说天赋异禀者若后天不努力,也会泯然众人,一个人的天赋不重要,再者说我自小就能吃很多,爷爷与奶奶都说我天赋异禀。」

    殿门外,李世民面带笑容,听着孩子稚嫩的话语,很是高兴。

    陛下并没有因皇孙一些僭越的话语,而不满,反倒是更满意。

    李世民满意的是,承乾的儿子也很一般,看起来没什麽特别的。

    随后,李世民便离开了此地,而是走向皇宫的另一边。

    在皇宫新修出来的河渠边,李承乾带着妻子苏婉正在散步。

    苏婉怀着身孕,听着太子讲述梁祝的故事。

    长孙皇后听着这个故事也是出神,故事很动人,未听儿子讲完,听到梁山伯科举为官本该是衣锦还乡的,可听到此处,已能够感受到,这一定是个十分悲凉的故事。

    不过故事讲到一半,陛下便来了。

    苏婉先行礼道:「父皇。」

    李世民示意不用多礼。

    看父子两多半又要商议国事,皇后领着鹊儿与苏婉离开。

    河渠边,李承乾在凉亭内坐下来,道:「岭南进贡了不少水果。」

    桌上放着一堆岭南进贡的水果,正是中原各地与西域水果丰收的时节,李承乾吃着一只甜瓜,道:「于菟今天学得如何?」

    李世民拿起橘子坐在儿子对面剥着,「还挺好的,就是那孩子说想让朕退位。」

    「这孩子总是将这些话挂在嘴边。」

    「朕知道,你平日里忙于国事,都是丽质与东阳她们照看孩子。」

    「朝臣都误会究竟是儿臣想要当皇帝了,还是那孩子想当太子了。」

    李世民忽然一笑道:「你让于菟当太子?」

    「慢慢教他,儿臣不着急。」

    大抵,李世民心里还是有些宽慰的,承乾的能力很强,以他的能力只需要三五个得力朝臣,就能处理国事,而且并不需要多麽得力的臣子,只要能听吩咐办事足矣。

    换言之,其实承乾他自己就是一个治世的能人,若他能够再多一些仁慈,将来也一定是一位贤君。

    李世民道:「朕决定免除关中,河西,河东,河北,河南,莱州,幽州,营州各道州府的一年赋税。」

    李承乾颔首:「只是田赋,没问题。」

    「这可是大半个中原的田赋。」

    「无妨,光是市税,足够朝中与宫中用度了,还能够发各地军中的钱饷,这件事儿臣来办。」

    从东征归来后……应该说在东征之前,李世民就对自家的家底失去了清晰的认知。

    ……

    注:贞观年间,孙处约与高智周丶郝处俊丶来济四人依附于江都的石仲览。石仲览颇为赏识丶知四人日后必定是能人贤臣,于是倾财相助。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2/2662/205465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