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看望老将军们
推荐阅读:不败战神杨辰、快穿之男多女少真可怕、鸿运官道、综影视反派的心机菟丝花、误入阿姨圈,我躺赢人生、悔婚才知道我是大帝,哭瞎有何用?、隧末:放弃拯救大唐,我转战瓦缸山、两眼一睁就是干,反派不干我来干、下山后,被绝美大小姐倒追、一见钟情:大叔,别纠缠我、
第381章看望老将军们
关中度过了秋雨时节,乾燥的西北秋风吹过关中大地,在中书省门前飘过几片枯树叶。
李承乾放下手中的急报,目光看着中书省内来来往往的官吏,看着众人又有小声低语,还有人神色匆忙。
如今分派在各地的官吏越来越多了,朝中花用出去的银钱是贞观初年时的数十倍。
忙完了一天的政事,李承乾走到中书省外,前来递交文书的官吏,见到太子殿下纷纷行礼。
西北种树的人越来越多了。
十年了,从河西走廊一直种到了沙州,听闻已有了一片规模巨大的小树林。
李承乾揣着手深吸一口气,忽然觉得这朝中还是缺人才,赋税,田地分配,教书,建设新的官衙,这都是需要一个庞大的人才储备。
因此朝中的脚步不能太快,时常想想这些事,其实有些时候舅舅的维稳思维也没错,考虑事情需要给一些缓冲的空间。
虽说舅舅是个十分典型的保守派,他不像老师那样有着极强的统筹能力,也不像郑公那般的激进强硬。
舅舅的一生学识体系都是从士族门阀中来的,虽说不见得都能用,但也有可取之处吧。
皇城中的官吏见到太子殿下一个人站在中书省门前,就这般站在这里,看起来像是在思量着什麽。
「报!安西都护府文书。」
一个侍卫双手递上一卷书,躬身站在一侧。
李承乾接过文书,解开绳子将书卷打开,这是一幅画,画中是一群西域人正在凿着石头。
再看裴行俭写在文书一侧的注释,这是西域人要为天可汗与郭骆驼修建雕像。
书信中倒也没有说别的事,只是说唐玄奘依旧不愿意还俗。
李承乾将文书交给这个侍卫,便离开了。
朝中回到正轨,只不过宫中又有旨意传来,说是陛下因病不能理朝政,将国事交由太子主持。
翌日,李承乾来到镇国将军府,前来看望姑丈柴绍。
柴绍已是一头灰白的头发,但从面容来看依旧是一副中年男子的模样,除了瘦了些,加之虚弱的气色。
虚弱的身体加上一头的白发,看起来让姑丈这位中年帅叔叔多了几分忧郁的气质。
李承乾与姑丈坐在枯黄的银杏树下。
柴绍喝下一口茶水道:「听闻,陛下病重不能理国事?」
李承乾解释道:「父皇哪里是病重了,这个时辰应该在太液池钓鱼,又或是与几个老将军出去秋猎了。」
柴绍忽然一笑道:「看来陛下也无心国事了。」
「父皇还是忧心社稷的,回来之后时常与舅舅还有老师他们奏对。」
柴绍询问道:「如今的朝政都要倚仗殿下了。」
李承乾接着道:「姑丈说笑了,国事繁重,孤还要多与群臣商议的,许多事父皇不参与罢了。」
「自东征过后,陛下的心气恐怕没有当年这麽高了。」说着话,柴绍拿出一份印信,递上又道:「这是镇国大将军的印信,殿下收下吧。」
李承乾看着这块类似兵符的印信,道:「看这样式很古老。」
柴绍解释道:「历代镇国将军的兵符都是这一块,流失许多年,后来被宇文化及得到,之后才回到了陛下的手中。」
拿过这块古老的兵符,李承乾收入袖子中。
柴绍的脸上又有了笑容,好似就此完成了一件十分重要的事。
平阳公主,也就是姑姑有两个孩子,柴哲威与柴令武两兄弟像是守卫一般,就站在院落的门口。
见太子殿下看向两个儿子,柴绍又道:「令武还未在朝中任职,与魏王走得近。」
听姑丈这麽说,李承乾道:「需要给令武在军中安排军职吗?」
柴绍摆手道:「令武为人没有哲威这般沉稳,也纨絝惯了,就让他这般活着也挺好。」
李承乾颔首点头。
门外传来了话语声,李承乾回头看去见到了柴令武大笑着揽着一个人,那人正是多年未见的李德謇。
出游多年,一直在外游山玩水的李德謇终于回来了。
见到太子在这里,李德謇连忙行礼道:「见过太子殿下,柴大将军。」
李承乾笑道:「德謇兄,多年不见了。」
李德謇作揖道:「太子殿下,多年不见了。」
出游归来的李德謇留着胡子,衣衫像是刚换下来的,颇为整洁。
待太子殿下收回了目光,柴绍会意,又道:「出去玩吧。」
柴令武揽着李德謇快步离开了府邸,两人有说有笑的。
柴哲威道;「听闻李德謇在外成家了。」
不知不觉壶中的茶水已喝完,李承乾道:「德謇兄比孤年长,也该成家了。」
见姑丈又咳嗽了两声,李承乾起身道:「朝中还有事要处置,孤就先回去了。」
柴绍吩咐道:「送殿下。」
柴哲威朗声道:「喏。」
一直走到镇国将军府门口,柴哲威又道:「家父病重,弟弟顽劣,有时末将实在是……」
李承乾看着朱雀大街上往来的行人,安慰道:「孤也是家中长子,不论是国事家事,有时也颇觉疲惫。」
两人颇有感触地相视一笑。
李承乾道:「孤就先回去了,不用送了。」
柴哲威看到站在门口护卫太子的薛万备等人,又道:「殿下慢走。」
李承乾走入热闹的朱雀大街中。
镇国将军府内,柴哲威再次来到父亲的身边,「殿下回去了。」
柴绍点头道:「你娘过世得早,她就你们两个孩子了,令武虽说玩闹,但心地还是很好的。」
「孩儿明白。」
柴绍拄着拐杖站起身,抬头望着这棵银杏树,道:「你娘最爱银杏树了,这是她种的树,兴庆殿前也有一棵银杏树,那也是你娘种的。」
呆呆地望着这棵树,看着树干上的树梢,柴绍忽然笑了。
皇宫内,见了柴绍之后,李承乾便来到了太液池,几头鹿长得越发健壮,它们走在太液池边,仰首而立。
一头鹿来到边上,它用鹿角撞了撞这位许久不见的太子。
李承乾拍了拍它的背回应。
水榭内,父皇正在与爷爷争执。
其实父皇回到长安之后,一直都在静养,没有处理国事,身体也还健康,只是东征之后便有些元气不足,近来需要时常锻炼。
东征一战之后,再登泰山,这两年以来似乎是掏空了父皇。
疲惫的不只是父皇,还有大半个中原,因此要与民休息,恢复生产力。
甚至朝中一度又有了黄老风气。
放眼整个贞观,从讨伐颉利开始,大唐发动的国战不少,也因此平定了大唐周边的诸国。
给大唐社稷的将来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李承乾在水榭外停下脚步,揣着手听着爷爷与父皇的争执,所争执的便是退位之事。
再看太液池的另一头,须发花白的舅爷正在钓着鱼,鱼咬钩了一时提不上来,就让一旁的内侍帮忙。
李渊气呼呼地走出了水榭,爷爷与父皇的谈话并不愉快。
李承乾想要与爷爷打招呼,见爷爷快步离开了,想说的话又只好咽了回去。
走入水榭内,父皇将鱼竿丢在了一旁,沉着脸剥着一颗石榴。
李承乾走入水榭内,将兵符拿出来,道:「这是姑丈交给儿臣的。」
看了眼这块古朴的兵符,李世民道:「你留着吧。」
李承乾又将兵符收了回来,道:「爷爷又在劝父皇退位了。」
「朕还未年满五十。」
父皇确实还未年满五十,准确地来说明年才年满五十岁,而且历朝历代对皇帝来说,也没有年满五十就退休这种事。
李承乾坐下来拿起一颗杏仁,剥去外壳放入口中嚼着。
父子坐在水榭内,李世民看着那群游在太液池的鸭子越看越恼,吩咐道:「来人。」
内侍连忙上前道:「陛下。」
李世民道:「今晚杀两只鸭子。」
「喏。」
李承乾又剥了一颗杏仁。
「朝中的事如何了?」
见父皇的语气慢了下来,李承乾回道:「父皇免除了大半个中原的赋税,现如今朝野都挺安静的,也没有这麽忙,与民休息嘛,也该让朝臣都松一口气。」
李世民道:「朕听闻新罗要对倭人用兵?」
「嗯,儿臣想要给他讨一个大将军的封号,等金春秋的价值用完了,就让他来长安度过晚年。」
「为何?」
「他这样的人不能留在新罗,他在长安滞留过数年,还与大军出征过,其人有野心,这样的人可以用,但用完之后,要夺去他的一切,并且要将新罗全境收为大唐所有,而且他若能成为大唐的臣子,他应该会极其高兴地将整个新罗献给大唐,毕竟他做梦都想成为唐人。」
言罢,李承乾又笑道:「说来,儿臣也没有想到倭人敢这麽早就来侵袭白江口,不过现在看来,待今年入冬,大将军的封号送到新罗,金春秋也的大军也该渡海了。」
李世民困惑道:「这麽早?去侵袭白江口?」
「金春秋早就有奏报送来,倭人几乎每年去白江口劫掠,父皇多半是没看。」
李承乾随意找了一个藉口糊弄了过去。
有内侍脚步匆匆而来,传来脚踩在木制栈道上的声音,他捧着一迭奏章,行礼道:「陛下,中书令岑文本,中书侍郎褚遂良,于志宁请命。」
李世民神色多有疲惫,慵懒地坐在水榭内,问道:「他们请什麽命?」
内侍回道:「为太子殿下请命登基。」
李承乾拿过奏章看了一眼,道:「这是父皇安排的?」
「不是。」
「岑文本与褚遂良不该说这种话才是。」
内侍将奏章放在了桌上,而后躬身退下了。
李承乾拿起几份奏章,看着其中的内容,大抵上都说太子登基是民心所归,不论朝臣还是天下万民都在请太子登基。
李承乾饮下一口茶水,沉默不语。
「来年又要科举了?」
「嗯。」
父子间又很随意地说了两句话。
接下来的几天,李承乾给了金春秋一个新罗统兵大将军的称号,令他统领新罗全部兵马。
这份任命刚送出去,又送来一个消息,新罗女王过世了。
太子的生活又恢复了以往的样子,每日处理朝政之后,还能清闲时候陪着家人或者是看望长安城的长辈。
关中十一月,阿史那贺鲁被押送到了长安,听说他一路上几次想要逃跑,但都被拿下了,因此在带来的路上又废了不少时日。
不过这位动不动就叛变大唐的家伙一进入长安城就变得极为老实,口中言之凿凿对大唐如何如何地忠诚,愿为天可汗效死的种种话语。
直到被押入朱雀门,他还在说着愿为天可汗效死的话语。
现在处置国事的并不是天可汗,而是当今太子,他再怎麽呼喊也是没用的。
长安下起了大雪,李承乾今天冒着大雪走在朱雀大街。
风雪落在这位二十七岁的太子身上。
比之小时候,这位太子看起来更高大,双眼有神且目光锐利,街道上的人就算是有不认识太子的人,见到一群带有刀戟的护卫,护送衣着华贵的年轻人纷纷作揖行礼。
在长安坊民的眼中,这个年轻人身姿挺拔,步履稳健,长久锻炼让其人精气神充沛,神色严肃,表现出来的气场有一种震慑人心且有掌握一切的感觉。
今天护送太子的是薛仁贵,或许是被太子的神态感染,薛仁贵一路上沉默,但也是将头稍稍抬起,挺直着腰背走路。
一路来到翼国公府,这是秦琼大将军的府邸。
让一众护卫站在门口,薛仁贵站在太子殿下的身侧走入。
老迈的秦琼快步相迎。
李承乾忙扶起这位大将军,带着走入屋内,道:「大将军,近来身体可好?」
秦琼行礼道:「末将一切都好。」
说是一切都好,但李承乾心里明白,这位大将军依旧是旧病缠身,都是当年打仗时留下的病,东阳说过病情,现在只要不劳累,保持休养,戒酒还要早睡。
李承乾走入屋内,在暖炉边拿起一卷书,大将军看的正是黄老之学。
秦琼道:「传闻黄老之学能够修养身心,末将时常拿出来看。」
李承乾道:「若是黄老精神能够用在自我修养上,也很好。」
「让太子殿下见笑。」
李承乾知道自己不坐,这位老将军也不会坐,便摆袖落座。
秦琼这才在一侧坐好。
(本章完)
关中度过了秋雨时节,乾燥的西北秋风吹过关中大地,在中书省门前飘过几片枯树叶。
李承乾放下手中的急报,目光看着中书省内来来往往的官吏,看着众人又有小声低语,还有人神色匆忙。
如今分派在各地的官吏越来越多了,朝中花用出去的银钱是贞观初年时的数十倍。
忙完了一天的政事,李承乾走到中书省外,前来递交文书的官吏,见到太子殿下纷纷行礼。
西北种树的人越来越多了。
十年了,从河西走廊一直种到了沙州,听闻已有了一片规模巨大的小树林。
李承乾揣着手深吸一口气,忽然觉得这朝中还是缺人才,赋税,田地分配,教书,建设新的官衙,这都是需要一个庞大的人才储备。
因此朝中的脚步不能太快,时常想想这些事,其实有些时候舅舅的维稳思维也没错,考虑事情需要给一些缓冲的空间。
虽说舅舅是个十分典型的保守派,他不像老师那样有着极强的统筹能力,也不像郑公那般的激进强硬。
舅舅的一生学识体系都是从士族门阀中来的,虽说不见得都能用,但也有可取之处吧。
皇城中的官吏见到太子殿下一个人站在中书省门前,就这般站在这里,看起来像是在思量着什麽。
「报!安西都护府文书。」
一个侍卫双手递上一卷书,躬身站在一侧。
李承乾接过文书,解开绳子将书卷打开,这是一幅画,画中是一群西域人正在凿着石头。
再看裴行俭写在文书一侧的注释,这是西域人要为天可汗与郭骆驼修建雕像。
书信中倒也没有说别的事,只是说唐玄奘依旧不愿意还俗。
李承乾将文书交给这个侍卫,便离开了。
朝中回到正轨,只不过宫中又有旨意传来,说是陛下因病不能理朝政,将国事交由太子主持。
翌日,李承乾来到镇国将军府,前来看望姑丈柴绍。
柴绍已是一头灰白的头发,但从面容来看依旧是一副中年男子的模样,除了瘦了些,加之虚弱的气色。
虚弱的身体加上一头的白发,看起来让姑丈这位中年帅叔叔多了几分忧郁的气质。
李承乾与姑丈坐在枯黄的银杏树下。
柴绍喝下一口茶水道:「听闻,陛下病重不能理国事?」
李承乾解释道:「父皇哪里是病重了,这个时辰应该在太液池钓鱼,又或是与几个老将军出去秋猎了。」
柴绍忽然一笑道:「看来陛下也无心国事了。」
「父皇还是忧心社稷的,回来之后时常与舅舅还有老师他们奏对。」
柴绍询问道:「如今的朝政都要倚仗殿下了。」
李承乾接着道:「姑丈说笑了,国事繁重,孤还要多与群臣商议的,许多事父皇不参与罢了。」
「自东征过后,陛下的心气恐怕没有当年这麽高了。」说着话,柴绍拿出一份印信,递上又道:「这是镇国大将军的印信,殿下收下吧。」
李承乾看着这块类似兵符的印信,道:「看这样式很古老。」
柴绍解释道:「历代镇国将军的兵符都是这一块,流失许多年,后来被宇文化及得到,之后才回到了陛下的手中。」
拿过这块古老的兵符,李承乾收入袖子中。
柴绍的脸上又有了笑容,好似就此完成了一件十分重要的事。
平阳公主,也就是姑姑有两个孩子,柴哲威与柴令武两兄弟像是守卫一般,就站在院落的门口。
见太子殿下看向两个儿子,柴绍又道:「令武还未在朝中任职,与魏王走得近。」
听姑丈这麽说,李承乾道:「需要给令武在军中安排军职吗?」
柴绍摆手道:「令武为人没有哲威这般沉稳,也纨絝惯了,就让他这般活着也挺好。」
李承乾颔首点头。
门外传来了话语声,李承乾回头看去见到了柴令武大笑着揽着一个人,那人正是多年未见的李德謇。
出游多年,一直在外游山玩水的李德謇终于回来了。
见到太子在这里,李德謇连忙行礼道:「见过太子殿下,柴大将军。」
李承乾笑道:「德謇兄,多年不见了。」
李德謇作揖道:「太子殿下,多年不见了。」
出游归来的李德謇留着胡子,衣衫像是刚换下来的,颇为整洁。
待太子殿下收回了目光,柴绍会意,又道:「出去玩吧。」
柴令武揽着李德謇快步离开了府邸,两人有说有笑的。
柴哲威道;「听闻李德謇在外成家了。」
不知不觉壶中的茶水已喝完,李承乾道:「德謇兄比孤年长,也该成家了。」
见姑丈又咳嗽了两声,李承乾起身道:「朝中还有事要处置,孤就先回去了。」
柴绍吩咐道:「送殿下。」
柴哲威朗声道:「喏。」
一直走到镇国将军府门口,柴哲威又道:「家父病重,弟弟顽劣,有时末将实在是……」
李承乾看着朱雀大街上往来的行人,安慰道:「孤也是家中长子,不论是国事家事,有时也颇觉疲惫。」
两人颇有感触地相视一笑。
李承乾道:「孤就先回去了,不用送了。」
柴哲威看到站在门口护卫太子的薛万备等人,又道:「殿下慢走。」
李承乾走入热闹的朱雀大街中。
镇国将军府内,柴哲威再次来到父亲的身边,「殿下回去了。」
柴绍点头道:「你娘过世得早,她就你们两个孩子了,令武虽说玩闹,但心地还是很好的。」
「孩儿明白。」
柴绍拄着拐杖站起身,抬头望着这棵银杏树,道:「你娘最爱银杏树了,这是她种的树,兴庆殿前也有一棵银杏树,那也是你娘种的。」
呆呆地望着这棵树,看着树干上的树梢,柴绍忽然笑了。
皇宫内,见了柴绍之后,李承乾便来到了太液池,几头鹿长得越发健壮,它们走在太液池边,仰首而立。
一头鹿来到边上,它用鹿角撞了撞这位许久不见的太子。
李承乾拍了拍它的背回应。
水榭内,父皇正在与爷爷争执。
其实父皇回到长安之后,一直都在静养,没有处理国事,身体也还健康,只是东征之后便有些元气不足,近来需要时常锻炼。
东征一战之后,再登泰山,这两年以来似乎是掏空了父皇。
疲惫的不只是父皇,还有大半个中原,因此要与民休息,恢复生产力。
甚至朝中一度又有了黄老风气。
放眼整个贞观,从讨伐颉利开始,大唐发动的国战不少,也因此平定了大唐周边的诸国。
给大唐社稷的将来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李承乾在水榭外停下脚步,揣着手听着爷爷与父皇的争执,所争执的便是退位之事。
再看太液池的另一头,须发花白的舅爷正在钓着鱼,鱼咬钩了一时提不上来,就让一旁的内侍帮忙。
李渊气呼呼地走出了水榭,爷爷与父皇的谈话并不愉快。
李承乾想要与爷爷打招呼,见爷爷快步离开了,想说的话又只好咽了回去。
走入水榭内,父皇将鱼竿丢在了一旁,沉着脸剥着一颗石榴。
李承乾走入水榭内,将兵符拿出来,道:「这是姑丈交给儿臣的。」
看了眼这块古朴的兵符,李世民道:「你留着吧。」
李承乾又将兵符收了回来,道:「爷爷又在劝父皇退位了。」
「朕还未年满五十。」
父皇确实还未年满五十,准确地来说明年才年满五十岁,而且历朝历代对皇帝来说,也没有年满五十就退休这种事。
李承乾坐下来拿起一颗杏仁,剥去外壳放入口中嚼着。
父子坐在水榭内,李世民看着那群游在太液池的鸭子越看越恼,吩咐道:「来人。」
内侍连忙上前道:「陛下。」
李世民道:「今晚杀两只鸭子。」
「喏。」
李承乾又剥了一颗杏仁。
「朝中的事如何了?」
见父皇的语气慢了下来,李承乾回道:「父皇免除了大半个中原的赋税,现如今朝野都挺安静的,也没有这麽忙,与民休息嘛,也该让朝臣都松一口气。」
李世民道:「朕听闻新罗要对倭人用兵?」
「嗯,儿臣想要给他讨一个大将军的封号,等金春秋的价值用完了,就让他来长安度过晚年。」
「为何?」
「他这样的人不能留在新罗,他在长安滞留过数年,还与大军出征过,其人有野心,这样的人可以用,但用完之后,要夺去他的一切,并且要将新罗全境收为大唐所有,而且他若能成为大唐的臣子,他应该会极其高兴地将整个新罗献给大唐,毕竟他做梦都想成为唐人。」
言罢,李承乾又笑道:「说来,儿臣也没有想到倭人敢这麽早就来侵袭白江口,不过现在看来,待今年入冬,大将军的封号送到新罗,金春秋也的大军也该渡海了。」
李世民困惑道:「这麽早?去侵袭白江口?」
「金春秋早就有奏报送来,倭人几乎每年去白江口劫掠,父皇多半是没看。」
李承乾随意找了一个藉口糊弄了过去。
有内侍脚步匆匆而来,传来脚踩在木制栈道上的声音,他捧着一迭奏章,行礼道:「陛下,中书令岑文本,中书侍郎褚遂良,于志宁请命。」
李世民神色多有疲惫,慵懒地坐在水榭内,问道:「他们请什麽命?」
内侍回道:「为太子殿下请命登基。」
李承乾拿过奏章看了一眼,道:「这是父皇安排的?」
「不是。」
「岑文本与褚遂良不该说这种话才是。」
内侍将奏章放在了桌上,而后躬身退下了。
李承乾拿起几份奏章,看着其中的内容,大抵上都说太子登基是民心所归,不论朝臣还是天下万民都在请太子登基。
李承乾饮下一口茶水,沉默不语。
「来年又要科举了?」
「嗯。」
父子间又很随意地说了两句话。
接下来的几天,李承乾给了金春秋一个新罗统兵大将军的称号,令他统领新罗全部兵马。
这份任命刚送出去,又送来一个消息,新罗女王过世了。
太子的生活又恢复了以往的样子,每日处理朝政之后,还能清闲时候陪着家人或者是看望长安城的长辈。
关中十一月,阿史那贺鲁被押送到了长安,听说他一路上几次想要逃跑,但都被拿下了,因此在带来的路上又废了不少时日。
不过这位动不动就叛变大唐的家伙一进入长安城就变得极为老实,口中言之凿凿对大唐如何如何地忠诚,愿为天可汗效死的种种话语。
直到被押入朱雀门,他还在说着愿为天可汗效死的话语。
现在处置国事的并不是天可汗,而是当今太子,他再怎麽呼喊也是没用的。
长安下起了大雪,李承乾今天冒着大雪走在朱雀大街。
风雪落在这位二十七岁的太子身上。
比之小时候,这位太子看起来更高大,双眼有神且目光锐利,街道上的人就算是有不认识太子的人,见到一群带有刀戟的护卫,护送衣着华贵的年轻人纷纷作揖行礼。
在长安坊民的眼中,这个年轻人身姿挺拔,步履稳健,长久锻炼让其人精气神充沛,神色严肃,表现出来的气场有一种震慑人心且有掌握一切的感觉。
今天护送太子的是薛仁贵,或许是被太子的神态感染,薛仁贵一路上沉默,但也是将头稍稍抬起,挺直着腰背走路。
一路来到翼国公府,这是秦琼大将军的府邸。
让一众护卫站在门口,薛仁贵站在太子殿下的身侧走入。
老迈的秦琼快步相迎。
李承乾忙扶起这位大将军,带着走入屋内,道:「大将军,近来身体可好?」
秦琼行礼道:「末将一切都好。」
说是一切都好,但李承乾心里明白,这位大将军依旧是旧病缠身,都是当年打仗时留下的病,东阳说过病情,现在只要不劳累,保持休养,戒酒还要早睡。
李承乾走入屋内,在暖炉边拿起一卷书,大将军看的正是黄老之学。
秦琼道:「传闻黄老之学能够修养身心,末将时常拿出来看。」
李承乾道:「若是黄老精神能够用在自我修养上,也很好。」
「让太子殿下见笑。」
李承乾知道自己不坐,这位老将军也不会坐,便摆袖落座。
秦琼这才在一侧坐好。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2/2662/205469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