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高祖皇帝

推荐阅读:不败战神杨辰快穿之男多女少真可怕鸿运官道综影视反派的心机菟丝花误入阿姨圈,我躺赢人生悔婚才知道我是大帝,哭瞎有何用?隧末:放弃拯救大唐,我转战瓦缸山两眼一睁就是干,反派不干我来干下山后,被绝美大小姐倒追一见钟情:大叔,别纠缠我

    第477章高祖皇帝

    武德殿内,隐约还能听到爷爷的鼾声,李承乾看着殿外的夜空,今天的夜色很不错。

    李世民坐在一旁,目光看着父皇,听着父皇的鼾声越来越低。

    天快亮的时候,爷爷依旧睡着,只是鼾声再也听不到了。

    李世民红着眼在武德殿内坐了一夜。

    乾庆七年,四月,宫里传来了一声声哭泣声,白布已挂满了皇宫,渐渐地长安城也挂满了白布。

    李欣迷茫地看着殿内正在哭着的众人,他仔细回想着,每当自己哭的时候,于菟兄长常说哭是最没用的,是最不能解决问题的。

    可现在老太爷过世了,于菟兄长却是哭得最伤心的人。

    宗正寺卿李崇义走入武德殿内,将老太爷的灵柩带来了。

    李世民红着眼一直坐在一旁,沉默不言,目光看着已没了声息的父皇。

    李承乾看罢宗正寺准备好的章程,颔首示意他们将事宜安排好。

    老太爷春秋有八十八年,丽质总说爷爷要长命百岁,这位活了将近一个世纪的老太爷终究没有活到百岁。

    李泰捂着脸正在痛哭着,一声声喊着爷爷。

    李承乾拍了拍他的后背道:「爷爷走时,喝了世间最好的美酒。」

    李唐一朝的第一位皇帝,活到了乾庆七年,他老人家的人生没有太大的起伏,而是一直都在上升。

    李承乾看着宗正寺记录的爷爷生平,出身北周关陇门阀世家的爷爷,在隋文帝时期封为唐国公,年轻时还是一个将领,自那时候开始,少年意气风发的爷爷便开始抵御突厥的进攻,中年时期参与了隋炀帝的东征,为东征的隋军主持后方粮草。

    爷爷以前也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是一位没有输过的皇帝,天下大乱时,还有李家的儿女驰骋疆场,平定中原。

    自隋末大乱之后,爷爷进入长安城,从此人生达到了极盛时期,就再没有跌落过。

    也许绝大多数人的人生都是起伏不定的,爷爷这位老人家最是特别。

    现在的大唐是强大且光芒万丈的,或许爷爷足够骄傲了。

    嗯,他老人家虽说平日里时常会发脾气,但他一定很骄傲。

    爷爷的谥号是父皇所写,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献陵。

    接下来的几天,接连不断有人前来朝拜,有人在朱雀门叩拜,有人在长安城外叩拜,爷爷亲眷以及当年的至交好友之后,纷纷前来悼念。

    李承乾与李丽质为爷爷做了最后的梳洗。

    这些天父皇一直很沉默,双眼始终是通红的,李承乾看到许多叔叔都回来了,在爷爷的灵前哭着。

    当高祖皇帝的灵柩抬出皇宫,肃穆的长安城隐约还能听到哀哭声。

    李承乾亲自为爷爷送行,一路上推着坐在轮椅上的舅爷。

    平日里深居简出的舅爷也不再拒绝见人了,与所有人一起送别大唐的第一位高祖皇帝。

    各国的使者跟在送行队伍的后方,松赞干布亲自跟着为高祖皇帝送行,其中还有小勃律国的使者,南诏的使者,阿史那社尔以及从沙州赶来的契苾何力。

    为高祖皇帝送行的队伍十分庞大,朱雀大街上灵柩走在前头,在后方宽敞的朱雀大街上,站满了人呢,远望而去朱雀大街人满为患。

    来济执笔写下了这场国丧,为高祖皇帝送行者,数十万众,其中诸国使者皆至,无不朝拜。

    在史书上落笔,他抚须看着送行的队伍。

    当队伍出了长安城之后,许多人只能停下脚步,馀下的路只能让皇家亲眷陪着高祖皇帝走向献陵。

    松赞干布停下脚步,站在原地感受着还有些清冷的风,见到阿史那社尔站在边上,道:「你们与这位高祖皇帝的纠葛有很多年了吧。」

    突厥与大唐早就没有恩怨了,颉利死了之后一切也都烟消云散了。

    相较之下,突厥与大唐的纠葛更加乾脆,反倒是吐蕃如今还在犹犹豫豫。

    阿史那社尔道:「我社尔一定会扫平靺鞨。」

    松赞干布打量着这个突厥汉子,「你越来越像唐人了。」

    「这不好吗?」

    「唐人总是这样豪情万丈的。」

    阿史那社尔道:「你在长安这麽多年,还是不像唐人。」

    高祖的葬礼进行了一个多月,随着献陵彻底闭上之后,又过了半月,一家人这才回到长安城。

    李治与李慎留了下来,在陵前为爷爷守灵。

    李丽质得了一场重病,卧床数天之后才好转。

    就连李泰也消瘦了许多。

    李承乾穿着孝服还要面对国事。

    杨内侍前来禀报导:「陛下,太上皇回到村子了,太子去了军中。」

    于菟去了军中,是要历练也好,还是真要当个将军也罢,都是父皇应允的。

    这孩子去锻炼锻炼,在军中吃点苦头也好。

    因在军中,他隐瞒了身份,没人会将他当一个太子看待,薛万备会将他当作一个寻常的士卒锻炼。

    这个孩子自懂事起,就不住在东宫,时常回宫但住在宫里的时日不多,一直都是父皇在抚养。

    李承乾翻看着奏章道:「也好。」

    杨老内侍点头退到一旁。

    李承乾揉了揉眉间,放松了片刻精神,再一次看着安西四镇送来的文书,已有官吏进入了碎叶城。

    为了建设安西四镇,朝中六部九寺各自派出官吏,总共有六十馀人,多数兵部,民部,工部,鸿胪寺,御史台,太府寺,司农寺的人手。

    按照文书上的记录,在安西都护李奉诫的主持下,今年就可以完成安西四镇的建设,建设驰道与城池,划分绿州之后最快明年就能完成安西四镇的连通,形成安西大都护府。

    安西大都护府贯通天山南北,向西到葱岭碎叶城,东接阿尔泰山,有着二百六十万公里的广袤土地。

    李承乾批覆完这些天积累的奏疏,便离开了新殿。

    武德殿从此也关上了门,与甘露殿,立政殿一样。

    关中正是农忙时节,今年的春雨很短暂,接连一个月都是晴朗的天气。

    翌日的清晨时分,天才微微亮,空气中还有些许雾气,宫女提着灯笼走在前方,灯笼的火光在并不明朗的浓雾中,隐约可见。

    在灯笼的后方是当今陛下与皇后,还有宁妃。

    李承乾与苏婉,宁儿再一次来到了东宫。

    这里也尘封多年了,李承乾推开东宫有些老旧的大门,迈步走入这座许久没来的故地。

    脚步踩在因浓雾还有些湿漉漉的地面。

    距离早朝,还有两个时辰,李承乾走在前头,苏婉与宁儿安静地跟在后方。

    这里依旧保留着以前的样子。

    李承乾走到崇文殿前,推开了老旧的门,一卷书放在了崇文殿的桌上。

    这是当年爷爷交给自己的书,爷爷说这卷书是教人怎麽当好皇帝的,李承乾一度怀疑,爷爷当时是不是被人忽悠的。

    被忽悠也就罢了,爷爷与父皇都没有看过这卷书,也就只有自己这个孙子将书看完了。

    一张画像被悬挂了起来,画中的爷爷悠闲地侧卧着正在饮酒,爷爷明明最爱酒水了,却戒酒十馀年。

    当年爷爷所赠的书就放在画像前,李承乾道:「爷爷将他留下的一切都给了朕。」

    注视了画像良久,李承乾这才转过身,低声道:「留下人,打理这里。」

    两位宫女应声行礼。

    陛下与皇后,还有宁妃在东宫用了早食,便离开了。

    近来国事繁重,皇帝依旧极其高效地发布政令,在这个帝国机器的运作下,以长安为中心的东西两侧正在大兴建设。

    因国丧搁置了几天的国事,陛下只有一天时间就将六十馀份奏疏全部批覆好了,并且还作了批注。

    而就在国丧结束的半月之后,朝中依旧在休朝,一个新罗使者来到了长安城。

    这个新罗使者名叫金法敏,是金春秋的儿子。

    此人一到长安城,便在朱雀门磕头朝拜,为高祖皇帝举哀,甚至还带来了两百车的银矿,从长安城的北面,太液池送入皇宫。

    这个金法敏与金春秋长得一模一样,许敬宗见到这个人就没有什麽好感,将人请到了礼部,询问道:「你来长安做什麽?」

    金法敏道:「护送银矿,没想到在途中听闻高祖皇帝的事,已让人写了家书送了回去,家父也会为高祖皇帝戴孝。」

    许敬宗手中拿着新罗的国书,又道:「金春秋如今是新罗王了?」

    金法敏道:「家父是新罗的柱国大臣,乃是天可汗所封,岂敢,岂敢!」

    即便金春秋如今身在倭人地界,但却掌握着新罗的大权,他除了名义上不是新罗人,实际意义的权力上已与新罗王没什麽区别了。

    许敬宗吩咐道:「你先去四方馆,待我们向陛下禀报之后,若要召见会告知你的。」

    金法敏恭敬地行礼,这才告退。

    礼部重新安静下来,许敬宗这才打开新罗的国书看了起来。

    鸿胪寺卿郭正一低声道:「多半是金春秋察觉到朝中对他不信任了。」

    许敬宗搁下手中的国书,「是金春秋想要获得我们更多的信任,这才会让自己的儿子来长安当作质子?他是表忠心?」

    郭正一询问道:「是不是我们以前小看这个金春秋?」

    许敬宗眼神阴翳,道:「野心都是养出来的。」

    「该如何与陛下禀奏?」

    「金春秋如今占据倭人的银矿,还在不断的给陛下送银矿,即便是金春秋拥有再多的银矿,他若不效忠大唐,他什麽都得不到,而他也仅仅只有银矿了。」

    郭正一迟疑道:「如此说来他是害怕了?这才会派儿子来长安,让大唐对他解除顾虑?」

    许敬宗拿起搁在一旁的毛笔,一边书写着又道:「金春秋不会反叛大唐,他当然也有野心,他想要的是荣华富贵,而这些也只有当今陛下才能给他。」

    郭正一颔首,道:「不知还需鸿胪寺安排什麽?」

    「盯好与金法敏有来往的使者。」

    「喏。」

    早朝还未开始,天边刚刚出现了亮光,今天的浓雾还未散去,皇城内就有了很多忙碌身影。

    皇城各个官邸内,官吏们往来走动,处理各类国事。

    当阳光完全照在皇城中,要早朝文武大臣们悉数到了承天门前,待承天门打开朝臣们走向太极殿,众人都是沉默而行,走在人群中是密集的脚步声。

    太极殿早早就收拾好了,地面洁净,开窗通风。

    英公李绩走到武将一列的最前方,而后闭目站定。

    程咬金站在李绩身后,也是闭目低头。

    国丧刚结束不久,群臣的神色多有肃穆。

    放在平日里,朝会还未开始,大家通常都会在这个时候议论一些家常事。

    国丧之后的第一场朝会,很安静。

    直到李承乾走到朝堂上,坐在皇位上,今天的早朝才开始。

    今天的朝中诸多事项还是以安西大都护府建设,还有运河的漕运建设为主。

    工部正在汇报运河建设的过程,在洛阳新建了一个巨大的岸口,用来接纳往来的船只,并且收取船舶的市税,按照船舶大小与运载货物数量来收取收税。

    工部安排了五十馀名官吏,派往运河南北上下游,分别沿运河在每个道州府建设二十四个岸口,以及调度人手。

    自蜂窝煤之后,大唐又会出现一个新的大规模就业岗位,人们可以在运河沿岸找到工作,并且以此谋生。

    如同煤矿一样,在运河两岸建设村县,建设崇文馆,围绕一个经济体甚至可以发展出一个个的作坊业。

    「陛下。」孙处约站出朝班道:「臣恐关中作坊流向洛阳。」

    洛阳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好了,以运河为中心,通过水里运输,货物的流通性更强。

    褚遂良站出来道:「陛下,臣以为不必担忧。」

    紧接着,许敬宗站出朝班,道:「陛下,当初关中生产建设都是依照因地制宜的方略施行,西域的棉花送到关中最为快捷,棉布离不开关中,关中的葡萄亦是如此,洛阳种不出关中这般的葡萄,关中的酱油,醋,酒皆有地利,去了洛阳反倒失去了地利。」

    附:安西四镇图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2/2662/205488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