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农务
推荐阅读:我成了女魔头的心魔、老祖无能!、华娱:从飞轮海开始、超级上门女婿、蜀山万妖之祖、我一个精神病,不怕鬼很合理吧、聊天群:人在斗罗,祸害诸天、锦衣绣春入上林、序列:吃神者、诸天英雄都是我编的、
甘妈妈生怕盛南锦一时兴起,也想去深山里转转,连忙道,“大小姐别觉得好玩,这可是辛苦活,不但山路难走,还有毒虫猛兽,她们都走习惯了,要是换了您,怕是还没到山下脚就被磨出了泡。”
盛南锦明白了甘妈妈的意思,笑着道,“你放心,我不去,也不用拿话吓唬我呀。”
甘妈妈这才松了口气。
盛南锦换了话题,问起了庄子上的情况。
王庄头的妻子有一说一,回答得非常诚恳。
盛南锦暗暗点头,觉得这才是认真做事的态度。她轻声道,“既然是自己人,就不必分得那么清楚,何况王庄头年纪摆在这里,是我的长辈,回头让我见见他,也好说上几句话。”
因顾忌着盛南锦的身份,庄子上的男人都避了出去。
这可是莫大的荣耀,王庄头的妻子高兴地答应下来。
说话间先前在树荫下游戏的小姑娘们也都来到了门前,王庄头的儿媳妇赶紧将小姑娘拉了进来,让她们给盛南锦磕头问候。
看着眼前懵懂可爱的孩子,盛南锦非常的喜欢,“你们都多大了?”
小姑娘们先是瞄了王庄头的妻子几眼,见她没有说什么,这才一个个小声回答起来。
她们最大的七岁,最小的才五岁。
盛南锦便让陈六儿媳妇赏了两把糖和一包蜜饯,让她们出去玩了。
小姑娘们大声感谢,欢天喜地地出了门。
盛南锦道,“庄子上有多少孩子?”
王庄头的妻子道,“女娃就七个,男娃有五个,这会儿没在庄子上,回头再给大小姐磕头。”
想必男孩子都被父亲带了出去。
盛南锦道,“女孩子都学了些什么?男孩子可读书认字?”
王庄头的妻子道,“女娃就跟着咱们学些针线,灶上的事情也要懂一些。她们年纪都小,做不得什么重活。至于男娃则跟着男人下田劳作,可没读书认字的机会。”
盛南锦道,“算起来也没多少人,回头女孩子们年纪大了,若是有自己愿意的,可以送到我身边来当差。你们也瞧见了,我身边满打满算就这么些人,我正愁没有可心又信得过的人使呢。至于男孩子……若是有喜欢读书的,就送到私塾里去历练历练,学费都由我出。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要是能当掌柜,谁愿意做伙计呢?人嘛,总是要往高处走的。不求他们学出什么名堂来,好歹认几个字,对他们也是受用终生的好事。”
王庄头的妻子没想到还会有这样的好事,感激地连连道谢。
孩子们能读书就有出路,不至于都困死在庄子上,和父辈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忙碌了一辈子最后也没什么出息。
当天晚上,庄子上的人便都知道了消息,齐齐夸赞盛南锦是‘活菩萨’。
田庄虽然没有名贵的食材,但在王庄头妻子等人的张罗下,还是摆了满满当当的一桌。
盛南锦看着新鲜的鱼虾、蔬菜,很捧场的挨样都尝了尝,还赏了每人五两银子。
大家比过年还高兴,饭后又陪盛南锦说了会儿话,眼看着天色渐深,怕打扰盛南锦休息才不得不告辞。
第二天上午,盛南锦见到了王庄头。
王庄头一看就是常年做农活的,个子不高,肌肤黝黑,笑起来有深深的皱纹。他不顾年纪,一见面就恭恭敬敬地向盛南锦磕了个头,“小人见过大小姐。”
盛南锦赶忙让人将他搀起来,“您是服侍过我母亲的人,等同于我的长辈,不用这样多礼,咱们坐着说话吧。”
王庄头情绪激动地红了眼眶,感激万分地坐了下来。
盛南锦关心起了他的身体。
王庄头道,“年轻的时候不服输,可如今却是一天不如一天了。明明从前手拿把掐的活,现在却要忙上一整个上午。腿脚不怎么好,眼睛也不行了。”
盛南锦道,“操劳了一辈子,是时候歇歇了,有什么活就让年轻人去做,您在一旁指点就行了。”
王庄头笑眯眯地道,“他们做事,我总是觉得不牢靠,非得事事亲力亲为才行。这就是劳碌命,什么时候动弹不得,也就彻底放下了。”
盛南锦向他问起了庄子上农务的情况。
谈到这些,王庄头立刻便打开了话匣子,“咱们家的水田是周围头一等的,所产的丝苗米更是又香又软,山上的果树长势也很喜人,虽然卖不上什么钱,但自己吃吃却是极好的。再往远点儿的山上还有野菜和药材,农闲的时候我们就往深山里扎,一年到头也能贴补不少。我们还养了鸡鸭,羊也有两头,骡子一头,驴一头,农忙的时候,这两头牲口能帮很多忙。”
盛南锦道,“我年纪小,对这些一窍不通,这些年多亏有您帮着操持,要不然可真不知道怎么办。”
王庄头老脸一红,“当初要不是夫人和舅老爷肯收留,这一庄子的人怕是连个落脚的地方也没有,除了卖力做活之外,也没别的能报答的。”
两人说了半晌的话,直到晌午时分,王庄头才告辞退出。
不知是不是自己的错觉,远离了县城和盛家,盛南锦觉得周遭的空气都焕然一新,没了逼疚压抑之感,让人神清气爽,精神都好了许多。
她索性多住了几天。
庄子上很多野味和药材都是自己采来的,平日里花钱都买不到。盛南锦做主每样都包了些,让人送到京城给舅舅尝尝。
听说是送给惠仲文的,庄子上的人又惊又喜,东西是挑了又挑,生怕惠仲文会不喜欢。
盛南锦还给舅舅写了一封信。信中将自己来到惠氏田庄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还提及了庄上子女的教育。惠仲文收到东西后感慨万分,回信时特意提到,若是这些孩子中有读书天赋的,他也愿意全力支持培养。
多年后田庄中的孩子真有一人考取了功名,这都是后话了。
盛南锦在田庄上的生活悠闲轻松,唯一让她惦记的就是季家的情况。
季家的反噬来得比想象中还要快。
季寻汌的计划才实施了一半,便有一半的铺子处于瘫痪的状态。没有客人上门,货物长时间滞留,掌柜和伙计的工钱都发不出来。
再这么下去,季家只能关门歇业。
而随着票号现银不断外流,季家几乎被掏空,只剩下一副空架子。
货物卖不出去,又没有银子进账,再这么下去,季家还能撑多久?
盛南锦听说了消息之后,也觉得季家的困境比想象中还要严重。
盛南锦明白了甘妈妈的意思,笑着道,“你放心,我不去,也不用拿话吓唬我呀。”
甘妈妈这才松了口气。
盛南锦换了话题,问起了庄子上的情况。
王庄头的妻子有一说一,回答得非常诚恳。
盛南锦暗暗点头,觉得这才是认真做事的态度。她轻声道,“既然是自己人,就不必分得那么清楚,何况王庄头年纪摆在这里,是我的长辈,回头让我见见他,也好说上几句话。”
因顾忌着盛南锦的身份,庄子上的男人都避了出去。
这可是莫大的荣耀,王庄头的妻子高兴地答应下来。
说话间先前在树荫下游戏的小姑娘们也都来到了门前,王庄头的儿媳妇赶紧将小姑娘拉了进来,让她们给盛南锦磕头问候。
看着眼前懵懂可爱的孩子,盛南锦非常的喜欢,“你们都多大了?”
小姑娘们先是瞄了王庄头的妻子几眼,见她没有说什么,这才一个个小声回答起来。
她们最大的七岁,最小的才五岁。
盛南锦便让陈六儿媳妇赏了两把糖和一包蜜饯,让她们出去玩了。
小姑娘们大声感谢,欢天喜地地出了门。
盛南锦道,“庄子上有多少孩子?”
王庄头的妻子道,“女娃就七个,男娃有五个,这会儿没在庄子上,回头再给大小姐磕头。”
想必男孩子都被父亲带了出去。
盛南锦道,“女孩子都学了些什么?男孩子可读书认字?”
王庄头的妻子道,“女娃就跟着咱们学些针线,灶上的事情也要懂一些。她们年纪都小,做不得什么重活。至于男娃则跟着男人下田劳作,可没读书认字的机会。”
盛南锦道,“算起来也没多少人,回头女孩子们年纪大了,若是有自己愿意的,可以送到我身边来当差。你们也瞧见了,我身边满打满算就这么些人,我正愁没有可心又信得过的人使呢。至于男孩子……若是有喜欢读书的,就送到私塾里去历练历练,学费都由我出。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要是能当掌柜,谁愿意做伙计呢?人嘛,总是要往高处走的。不求他们学出什么名堂来,好歹认几个字,对他们也是受用终生的好事。”
王庄头的妻子没想到还会有这样的好事,感激地连连道谢。
孩子们能读书就有出路,不至于都困死在庄子上,和父辈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忙碌了一辈子最后也没什么出息。
当天晚上,庄子上的人便都知道了消息,齐齐夸赞盛南锦是‘活菩萨’。
田庄虽然没有名贵的食材,但在王庄头妻子等人的张罗下,还是摆了满满当当的一桌。
盛南锦看着新鲜的鱼虾、蔬菜,很捧场的挨样都尝了尝,还赏了每人五两银子。
大家比过年还高兴,饭后又陪盛南锦说了会儿话,眼看着天色渐深,怕打扰盛南锦休息才不得不告辞。
第二天上午,盛南锦见到了王庄头。
王庄头一看就是常年做农活的,个子不高,肌肤黝黑,笑起来有深深的皱纹。他不顾年纪,一见面就恭恭敬敬地向盛南锦磕了个头,“小人见过大小姐。”
盛南锦赶忙让人将他搀起来,“您是服侍过我母亲的人,等同于我的长辈,不用这样多礼,咱们坐着说话吧。”
王庄头情绪激动地红了眼眶,感激万分地坐了下来。
盛南锦关心起了他的身体。
王庄头道,“年轻的时候不服输,可如今却是一天不如一天了。明明从前手拿把掐的活,现在却要忙上一整个上午。腿脚不怎么好,眼睛也不行了。”
盛南锦道,“操劳了一辈子,是时候歇歇了,有什么活就让年轻人去做,您在一旁指点就行了。”
王庄头笑眯眯地道,“他们做事,我总是觉得不牢靠,非得事事亲力亲为才行。这就是劳碌命,什么时候动弹不得,也就彻底放下了。”
盛南锦向他问起了庄子上农务的情况。
谈到这些,王庄头立刻便打开了话匣子,“咱们家的水田是周围头一等的,所产的丝苗米更是又香又软,山上的果树长势也很喜人,虽然卖不上什么钱,但自己吃吃却是极好的。再往远点儿的山上还有野菜和药材,农闲的时候我们就往深山里扎,一年到头也能贴补不少。我们还养了鸡鸭,羊也有两头,骡子一头,驴一头,农忙的时候,这两头牲口能帮很多忙。”
盛南锦道,“我年纪小,对这些一窍不通,这些年多亏有您帮着操持,要不然可真不知道怎么办。”
王庄头老脸一红,“当初要不是夫人和舅老爷肯收留,这一庄子的人怕是连个落脚的地方也没有,除了卖力做活之外,也没别的能报答的。”
两人说了半晌的话,直到晌午时分,王庄头才告辞退出。
不知是不是自己的错觉,远离了县城和盛家,盛南锦觉得周遭的空气都焕然一新,没了逼疚压抑之感,让人神清气爽,精神都好了许多。
她索性多住了几天。
庄子上很多野味和药材都是自己采来的,平日里花钱都买不到。盛南锦做主每样都包了些,让人送到京城给舅舅尝尝。
听说是送给惠仲文的,庄子上的人又惊又喜,东西是挑了又挑,生怕惠仲文会不喜欢。
盛南锦还给舅舅写了一封信。信中将自己来到惠氏田庄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还提及了庄上子女的教育。惠仲文收到东西后感慨万分,回信时特意提到,若是这些孩子中有读书天赋的,他也愿意全力支持培养。
多年后田庄中的孩子真有一人考取了功名,这都是后话了。
盛南锦在田庄上的生活悠闲轻松,唯一让她惦记的就是季家的情况。
季家的反噬来得比想象中还要快。
季寻汌的计划才实施了一半,便有一半的铺子处于瘫痪的状态。没有客人上门,货物长时间滞留,掌柜和伙计的工钱都发不出来。
再这么下去,季家只能关门歇业。
而随着票号现银不断外流,季家几乎被掏空,只剩下一副空架子。
货物卖不出去,又没有银子进账,再这么下去,季家还能撑多久?
盛南锦听说了消息之后,也觉得季家的困境比想象中还要严重。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3/3697/512241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