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齐阁小说 > 军史小说 > 蜀汉之庄稼汉 > 第1305章 九原琐事

第1305章 九原琐事

推荐阅读:不败战神杨辰快穿之男多女少真可怕鸿运官道综影视反派的心机菟丝花误入阿姨圈,我躺赢人生悔婚才知道我是大帝,哭瞎有何用?隧末:放弃拯救大唐,我转战瓦缸山两眼一睁就是干,反派不干我来干下山后,被绝美大小姐倒追一见钟情:大叔,别纠缠我

    延熙五年的冬日,对于魏国,准确地说,对于司马懿来说,算得上是大有收获。

    不但彻底控制了幽州,而且还从胡人手里拿到了一大批马匹牲畜,极大地补充了军用。

    同时还在关塞大胜汉军,震慑了边塞胡人,安定了幽州人心,提振了魏军的军心士气。

    甚至借此在前来交易的胡人部落面前树立了威信,初步拉拢了对方——传闻那可是有十数万控弦之士的最大部族。

    多少年了?

    自从萧关一战以来,大魏将士,无论步骑,闻汉军精骑而色变,见汉军铁骑而胆裂。

    这都多少年过去了?

    现在终于有人可以打败汉国骑军,打破了汉国骑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还得是司马太傅啊!”

    消息传至邺城和许昌,不少人皆是拍额庆幸。

    “虽然上次攻取并州功亏一篑,但那也是天意难违,毕竟孤军难为。”

    “而且听说西贼的大将魏延,也因此受了重伤,生死不明,如此也算得上有所斩获。”

    “这一次,又在关塞斩获西贼五千精骑,真可谓大胜是也!”

    为什么是五千?

    看看从幽州带回来的马匹牛羊,恐怕这还是太傅谦虚了。

    然后再转头看看曹大将军。

    “呸!什么玩意!孙权打了这么多年合肥都没能打下来,到了你手里,寿春差点就被水淹攻破了!”

    “如此也就罢了,好歹最后还是救了回来。可是看看西边用来压制吴寇的襄阳,居然丢了……丢了!”

    现在许昌的西南边,就剩下一个孤零零的宛城。

    若非吴寇没有骑军,步战确实无力,不敢渡过汉水北上,与大魏在平地相争,宛城说不得就成一个孤城了。

    饶是如此,大魏仍然不得不从东边的战线抽调一部分人马,前往宛城,加强防备。

    现在许昌人心已经有点浮动了。

    没办法,西北边的洛阳有西贼虎视眈眈,西南边的南阳又只有一个孤城。

    哪来的安全感?

    故而关塞这一战,委实给魏国不少人注入了强心针。

    甚至有人心里暗想,许昌隔了一个洛阳,就与西贼相接。

    邺城可是隔了一个太行山。

    太行山难道还比不过一个无险可守的洛阳?

    而且不管怎么看,太傅都要比大将军靠谱得多。

    要不……干脆去投靠太傅算了?

    司马懿靠着关塞外这一战,不但洗白了丢失函谷关的小黑点,而且还额外赚了不少人心声望。

    相比司马懿,季汉这边,只能算是不赚不亏。

    丢了两千精骑,让冯大司马颇为心疼。

    不过汉中那边,终于传来了好消息。

    罗宪傅佥再加上一个军司马马田,率军攻下了安桥木兰塞,切断了上庸魏军的退路,最后成功逼降上庸。

    至此,上庸、南阳、襄阳,成了一个小小的三足鼎立。

    至于汉魏之外的吴国,倒是颇有些热闹。

    鲁王傅是仪,上书大肆称颂鲁王孙霸“兼资文武”,认为鲁王留在建业,那就是浪费才能,应该外出镇守一方。

    上书之后,消息如石沉大海。

    是仪没有气馁,又再一次上书,孙权依旧没有回应。

    若是换成他人,差不多应该明白孙权的意思了。

    但是是仪是什么人?

    当年吕壹诬告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孙权询问百官无有听闻,百官因畏惧吕壹而说有,唯独是仪说没有听说过。

    在孙权多番严厉质问下,众臣皆大气都不敢出,唯独是仪仍然如实说没有,没有丝毫动摇。

    可见此人的刚正不阿。

    两次不听?

    没关系,才两次而已,我会继续上书,一直上到你听为止。

    连接上了三四次,搞得孙权烦不胜烦,最后只能说我考虑考虑。

    这本是孙权的敷衍之词,孰料到这话一传出来,不少人心里顿时就活跃开来。

    原本太子与鲁王同宫而居,无上下尊卑之分,从一开始就让不少朝臣心里在嘀咕不已。

    只不过鲁王新立不久,不少人正在观望,不知道陛下只是让鲁王暂居宫内,还是打算一直这样下去。

    故而不好多说什么,也免得平白得罪了鲁王。

    只是没有想到的是,第一个跳出来的,居然是鲁王傅。

    鲁王傅屡次三番上书,终于让陛下松了口风。

    此时不上,更待何时?

    特别是支持太子的那些大臣,诸如太常顾谭、太子太傅吾粲等人,再也按捺不住了,纷纷上书:

    “臣闻有国有家者,必明嫡庶之端,异尊卑之礼,使高下有差,阶级逾邈,如此则骨肉之恩生,觊觎之望绝。昔贾谊陈治安之计,论诸侯之势,以为势重,虽亲必有逆节之累,势轻,虽疏必有保全之祚……”

    话里话外,就是提醒孙权,如果对鲁王宠信太过或者权力过重,让他滋生不应该有的野心,反而是害了他。

    还不如降低他的地位,让他明白嫡庶之端,尊卑之礼,断绝他的“觊觎之望”,这才是保全他的方法。

    (鲁王孙霸表示日了狗。)

    如果群臣上谏,还只是让孙权烦不胜烦。

    那么陆逊的上书,就如同在烧得冒烟的油锅里溅进了水滴。

    “太子正统,宜有磐石之固,鲁王藩臣,当使宠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获安。谨叩头流血以闻。”

    当孙权看到陆逊的上书,气得他猛地往地上一砸:

    “他想干什么?想干什么!”

    似乎骂了这么一句,仍是不解恨,孙权站起来,狠狠地把地上的疏章一踢。

    “呼哧呼哧!”

    孙权气喘如牛,咬牙骂道:

    “朕想要做的事,你要阻止,朕不想做的事,你非要逼着朕去做,对吧?”

    思及太子一事,本是随口问之,没想到他居然一口咬定就要立子孝(即孙和)。

    行,我知道你跟子高(即孙登)亲近,想遵循他的遗愿,我没意见。

    可是立了太子之后,你也居然要领人叩阙,要我立后,甚至还要指定立太子之母。

    好,这个我也答应你。

    可是朕想要派人出海,你为什么又要反对?

    现在朕不过是对子威(孙霸)宠爱了些,你居然也有意见?

    怎么?

    朕把国家托付给你,你还不满足?

    朕的私事,家事,后宫,子嗣,你还想要让朕都听你的?

    诸葛亮好歹是刘阿斗的相父,这才也说“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你算个什么东西?

    也敢有这般念想?

    就算不计较君臣身份,你也是朕的侄女婿!

    朕是你的长辈!

    这些日子以来,动不动就发怒的孙权,越想越恼火,只觉得一股气血直冲脑门。

    他又抬脚,狠狠地踩到地上。

    “咯嚓!”

    竹简被生生踩断了好几根。

    孙权脚下仍是用力地碾着。

    他几乎已经可以预见到,若是自己就这么把大吴交到太子手中,太子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局面。

    孙权沉吟着,眼中闪着阴冷的光芒。

    “陛下?”

    正在沉思的孙权抬头:“何事?”

    “鲁太傅请求觐见。”

    听到这个名字,孙权脸上不禁就是露出厌烦之色:

    “不见!就说朕乏了,谁也不见!”

    一甩袖子,就欲转身,感觉到脚下的异样,想了想,孙权还是弯下腰,把已经几乎成散片的竹简捡了起来。

    谁料到当他站直身子的时候,眼前突然一阵天旋地转,让他踉跄了一下,差点站立不稳。

    宫人从一开始就被孙权赶出去了,他只能是自己扶着案几,顺势坐了下来,用力地喘了几口气,这才感觉轻松了一些。

    “啪!”

    把手上竹简用力按到案几上,没有松开,青筋暴起。

    那股熟悉紧迫感再一次浮上心头,甚至让孙权再次焦躁不已。

    “不行,不能再这么拖下去了……”

    孙权喃喃自语,似乎终于下定了决心。

    ——

    “孙权这是想要做什么?”

    从吴国传回长安的消息,基本都要滞后一个月至一个半月。

    原本连吴国众臣都不敢肯定,孙权让孙霸居宫中,与太子同制,究竟是权宜,还是长久。

    长安这边,就更不可能知道了——除了冯某人。

    但冯某人不说。

    而且临近年底了,他也很忙。

    特别幽州失利,还有大汉夺取上庸,不少事情都需要他亲自拍板。

    这吴国夺嫡的好戏,才刚刚露出苗头,还没到他安排的棋子上台的时候。

    直到糜十一郎第二封信的到来。

    原本答应了立后的孙权,也不知为什么,似乎改变了主意,对立后一事,变得含糊其辞起来。

    “后宫无主,嫔妃无序;诸子并立,尊卑不分。”

    张小四拿着糜十一郎的来信,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几遍,脸上露出惊叹之色:

    “这孙权究竟想要做什么?”

    “想要做什么?”冯大司马整个人缩在摇摇椅里,没有一点仪态,懒洋洋地说道,“就是你想的那样。”

    这些日子以来,忙着这一年的收尾工作。

    直到府署都封印,官员都休沐放假了,这才算是轻松了下来。

    冬日好啊,壁炉烧得旺旺的,暖和得让人直想打瞌睡。

    “什么?”右夫人抬头看向昏昏欲睡的冯大司马,“我怎么听阿郎这口气,似是早就料到孙权的想法一般?”

    “不过是欲重新平衡各方势力而已。”冯大司马打了个哈欠,“这有什么料不到的。”

    “故意让孙霸和太子孙和并立,就是要给他的朝臣们一个信号:孙霸虽然现在不是太子,但孙和未必永远是太子。”

    “他这是故意引诱朝臣们站队,当然啦,也有可能是在考验朝臣们的忠心?”

    毕竟大吴的皇帝还是朕,你们这么着急地站队,是不是忘记了朕才是一国之君?

    还是想觉得朕命不久矣?

    亦或者想让朕早点驾崩?

    事实上,右夫人对孙权近来的做法,心里也是有这种感觉。

    但这种感觉,委实太过荒谬,甚至让她有些不自信。

    “图个什么?”

    拿两个儿子作饵,钓满朝文武?

    “不是说了吗?为了平衡吴国的各方势力,说得准确一些,是为了重新洗牌。”

    “洗牌?”

    斗地主时被左夫人联合阿梅斗出心理阴影的右夫人,听懂了这个词。

    “倒也贴切。”右夫人皱眉,仍是有些不敢相信,“可是这样做,值得么?”

    “当然值得。”冯大司马又打了一个呵欠,“对于整个吴国来说,有什么不值得的?”

    “两个儿子在这一场夺嫡的过程中,会想尽办法拉拢臣子,而臣子也可以选择他们心中的明主。”

    “不管是哪一方胜出,最后都会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那么等孙权死后,新皇登基,朝堂自然就能平稳过渡。”

    说到这里,冯大司马似乎是想到了什么,突然嘿嘿一笑:

    “就算是双方没有一个胜利者,那也不打紧,反正他的儿子多嘛,再选一个就好了。”

    “但孙权同样可以达成原本的目的,那就是借这场夺嫡之争,该打压的打压,该清洗的清洗,平衡好各方势力,为自己的儿子铺路。”

    后世都说孙权晚年昏昧糊涂。

    但站在一个皇帝的角度,这根本就是蓄谋已久的帝王心术。

    至于吴国会不会因此元气大伤,那根本就不是他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他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后人坐稳帝位。

    如果后人坐不稳这个帝位,甚至做不成这个吴国的皇帝。

    那这个不伤元气的吴国,跟我们孙氏又有什么关系?

    如果能继续坐稳这个帝位,那就算是伤些元气,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家国天下,家在国之前,就算孙权称了帝,格局仍是不够,差得有点多。

    所以他最后玩脱了。

    同时这也说明,此时的孙权,已经没了心气,只顾着自己家里那三瓜两枣,怕是已经失去了争天下的雄心。

    “总觉得有些不可想像。”

    右夫人摇了摇头,面色有些难看。

    她自然知道政治斗争之惨烈,作出这等举动,仍是让她觉得心胸气量过于狭隘,有失天子身份。

    “万一阿郎想错了呢?”

    “错不了。”冯大司马难得一次在这等事情占有了上风,得意道,“孙权下一步,多半是默认二子相争。”

    “然后,”他伸出手掌,向下一斩,“你信不不信,他借机要收拾的,第一个就是陆逊。”

    “为何?”

    “因为陆逊代表着江东世家,”冯大司马再次嘿嘿冷笑,“吴国无论朝野,各方势力都已经失衡了,孙权再不收拾,他自己恐怕都要睡不着觉。”

    “毕竟孙权肯定做不到像咱们陛下那般宽容仁厚,对吧?”

    “去!”右夫人打了一下冯大司马,怀疑地看着他,“总觉得你话里有话。”

    PS:莫要再打赏了,就我这更新速度,真的是受之有愧。

    。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3/3748/268955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