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九六章 战事趋缓
推荐阅读:奥术征程、绝世战龙、我杀敌就变强、五十年代军工大院、我是射手、最强特种兵重生之高三开始逆袭、惊!高考三百分,被国家队特招、校花别追了!高冷女同桌才是我的白月光、混沌古鼎、悟性逆天,我在盗墓世界镇诡修仙、
明军刚打了一场大胜仗,到晚上终于有了充足的饮用水,可以正常开火。??
等吃饱喝足,还没等躺下休息,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传到士兵耳中……来日清晨无法拔营撤回居庸关,因为鞑靼又一波骑兵杀来了。
鞑靼骑兵是在三更前后杀到土木堡周边,数量无法确定,好在一点,这路人马并未现沈溪派出城进行第三次取水的队伍,如此胡嵩跃可以顺利将第三批饮水送进土木堡,将堡垒中原本废弃的石缸、石瓮和水槽等灌满。
在此之前,城中难民除了挑选出的两千精壮外,其余皆带着粮食往东南而去。沈溪让官兵告诉难民,沿着官道向东南方行进三十多里就是妫水河,等到了地方就有水源补充了。
如今,城中驻守的是四千八百多大明官兵,还有吸收两千精壮后扩充为四千人的民夫队伍,以及六百左右的鞑靼战俘。
至于一些伤病号,虽然得到妥善照顾,但在饮用水和粮食配给上只能按照六成供给,鞑靼战俘更是被晾在一边,五花大绑吊起来,就好像晒人肉干,任其自生自灭。
城中虽然补充过三次水源,但数量仍旧不够,最多让城中人马用上五六日,时间再长一些的话,就只能在口干舌燥中渡过,或者祈求老天开眼下场雨。
在这种白天艳阳高照、秋高气爽的临近十月的时节,想下雨有些不太切合实际,北方实在太过干燥,就算真的下雨也缺乏接水的工具,若是来一两场小雨,连地皮都打不湿,根本就起不到任何作用。
刘序、朱烈和胡嵩跃三个把总,在得知鞑靼骑兵到来的消息后,第一时间聚拢到沈溪的中军大帐。
说是中军大帐,不过是在城西门附近临时搭建起来的帐篷,帅案非常简陋,沈溪手拿自制的鹅毛笔,久久写不出一个字来,三个千户在旁看了干着急。
朱烈道:“大人,不妨让俺们再出城一次,跟鞑子拼了。这会儿鞑子人马刚到,人困马乏,杀他们个措手不及。若得胜,咱就直接撤兵回隆庆卫,比留在这鸟地方好太多了!”
胡嵩跃侧目:“朱千户,你把事情看得太容易了,鞑子骑兵骁勇,除了沈大人外,换作别人领兵能像下午赢得那般轻松?”
“如今连鞑子有多少人马都暂且不知,问你们一句,在昨日战事之前,你们谁曾见过真正的鞑子?”
刘序骂骂咧咧道:“老胡,别以为你跟着沈大人立下一点功劳,就在我们面前耀武扬威,不就是去运了三批水回来?就好像我们白天是在旁边看戏,没上过战场一样。诚然,大人在战场上身先士卒,我们也不例外,都是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拼下来的功劳!”
几个人吵个不停,涉及之事无非便是白天立下的战功。
跟鞑靼人交战获胜,而且还获得三千多颗真鞑子的脑袋,这在京营将领看来是不可多得的大捷,功勋卓著。
难得有运气立下这般大功,一定要把功抢到自己身上!
在这前提下,之前喜欢没事找事、一举一动都极为古怪的沈溪,看上去也就顺眼多了。原本铁三角一样的统一阵线,根本就及不上一等战功来得实在。
“闭嘴!”
胡嵩跃道,“没看到大人正在想事情吗?”
几个人吵得面红耳赤,这才想起来这中军大帐内还有个正主。
几人不再作声,都看向沉思不已的沈溪,仿佛要从其脸上现点儿端倪,但此时沈溪眉头紧锁,手上的鹅毛笔几次落下,又犹犹豫豫地抬起来,令三人心中没底。
朱烈问道:“大人,您究竟要干什么,请您示下!”
“做什么还需要我再说吗?”
沈溪抬起头,依次打量三人,有些奇怪地问道,“之前让你们将消息传达下去,到现在还没走?”
朱烈、刘序和胡嵩跃面面相觑,胡嵩跃问道:“大人几时让我们传递消息?”
沈溪顿时板起脸来:“光顾着争名逐利,连本官的话都不认真听。本官在你们进来时就告诉你们,通知三军做好长期驻守的准备,至于城中水源和粮食暂且不必担忧……”
朱烈摇头苦笑:“大人,鞑靼骑兵就在眼前,咱们怎能不担忧呢?”
胡嵩跃也道:“大人也太乐观了一些,如今粮食是不怎么缺,但若鞑靼人再跟之前一样派出兵马将四城围困,迟早会令城中断水!”
旁边刘序虽然没说话,但从他神色中可以判断,观点大致相当。
沈溪摇头:“此一时彼一时也!”
三人又是对视一眼,胡嵩跃问道:“大人此话怎讲?”
沈溪刚张开嘴,又马上合上,皱起眉头问道:“本官是否需要每件事都跟你们解释清楚?有时间自己琢磨去,光想着怎么分润之前的功劳,还不如想想怎么赚取新的战功!”
见三人依然惊讶地打量自己,没有丝毫要走的意思,沈溪摇摇头,只好补充一句:“在我们歼灭鞑靼四千精锐后,直至长城防线和宣化城失守之前,我们这边都不会再断水,只管派人去城南运水,但每次出去的人马不要太多,若有鞑靼人拦截,直接干他娘的,鞑靼人必然会撤!”
刘序脱口而出:“真有这么好?”
沈溪嗤之以鼻:“没什么好不好的,只是一种战略,如今鞑靼要做的是派兵马拖住我们,而非与我们正面交战,因为我们这路人马连四千鞑靼精锐都能歼灭,战斗力并非现在少量的鞑靼人可以预料。”
“为了避免我们影响到他们攻打宣府镇、张家口堡等地,鞑靼人又派出兵马东进的目的,除了刺探情报外,就是防备我部兵马回撤居庸关,鞑靼小股骑兵绝对不敢于此时与我们交战!”
说是不解释,但沈溪还是将他的判断说出来,主要目的是为了让三个把总安心,同时让军中所有将士放心
留在土木堡内暂时不愁吃喝问题,暂时也不用担心会打硬仗,这里暂时是安全的。
胡嵩跃道:“大人,我们不是不信您,只是……您说的这些太过邪乎,若鞑子不主动杀来,那我们撤到居庸关不是更好?”
这次不用沈溪反驳,朱烈不屑地说道:“就烦你这种听话听一半的,大人之前说的不是很清楚?鞑子来犯骑兵,是摸不清土木堡内的状况才不敢轻易进兵,若被他们知道我们城中驻守只有不到五千人马,鞑子会客气?”
“从今日得到的情报看,城堡外面至少有一千多骑,围城显然不够,但追赶和拖住咱还是绰绰有余的!从宣化城到土木堡,不过一百六十多里,对方精骑只需一天就可以赶到,你说在眼前鞑靼骑兵的骚扰下,一天工夫咱们能走到哪儿?”
“那就再次主动出击,先把城外这股敌人歼灭再说!”刘序握紧了拳头。
这次是胡嵩跃反驳:“五千打一千,看起来胜算很高,但那是建立在对方肯和我们正面交手的基础上。如果对方游而不击,只是远距离用骑射跟咱们周旋怎么办?到时候我们集中兵力打出去却找不到人,反而让咱们的家丢了,你说怎么办?”
“唉,这西北之地可真不是人待的地方,早知道还不如留在南方当个千户好了,何必眼巴巴调到京师来?如今婆娘孩子都顾不了,到这地方来遭罪,若回不去,连个执幡引路的人都没!”
沈溪怒气冲冲地吼道:“你们这么多废话干什么?本官说的,你们是准备烂在肚子里,一辈子不与人说及?”
“不是。”
三人赶紧否认,胡嵩跃道,“属下这就去为大人传令!”
……
……
跟沈溪预料的一样,鞑靼骑兵抵达土木堡外,并无攻城意向,也没有围城打援的心思,只是聚拢城西方向,先观察了一下昨日战场的残骸,确定明军大获全胜后,赶紧派出人马回禀,同时紧盯土木堡内大明兵马一举一动,甚至连明军往居庸关送信函都不拦截。
当然,此处不拦截,自有拦截处。
亦思马因在防备情报外泄上,准备得相当充分。
宣府镇周边内外长城之间区域,鞑靼斥候数量庞大,尤其是仅仅居庸关前便有大约三四个百户统率人马拦截信使。
沈溪一直非常奇怪,为什么之前几次去信往京城或者西北,不但没讨来一兵一卒,连一封信都没得回来,就好像他去的信函石沉大海一般。
没有其他原因,因为大多数信件都被鞑靼人的斥候给干掉了,而且沈溪部队的行止,也因此而暴露。
此时京城中,仍旧一片风平浪静。
因为情报的滞后,大明京师竟不知宣府镇周边,生了一场几乎可以改变明朝历史的战争。
鞑靼人内外两路夹击,打了大明朝廷一个措手不及,但朝廷却错误地以为鞑靼在攻打延绥镇周边后已是强弩之末,选择了撤兵,殊不知鞑靼人趁势东进,这次要染指的不单单是大明的牲畜和人口,而想要夺取朱家的江山。
一连多日,西北都无更多战报传来,这也是因为居庸关以西驿路全面被封锁,情报和战报基本都落在鞑靼人手中。
其他战报则6续从紫荆关传到京城,居然都是“好消息”。
这一日,谢迁得知刘大夏趁势西进,准备收复延绥镇的消息,心中有些着急,倒不是为刘大夏收复失地而心急,而是为沈溪进兵度缓慢而感到揪心。
谢迁拿着战报,喃喃自语:“这是往宣府去,这会儿是否到了宣府镇都难说,别到时候让刘时雍趁势收复榆林卫城,你小子再赶过去,黄花菜都凉了!宣府又非东南穷山恶水,千里迢迢,不到四百里路,就不能多写几封信回来让我知道你小子在做什么?你小子不会真固执地以为鞑靼人会侵犯京师,准备驻留在宣府城不走了吧?”
就在谢迁为此事担心不已时,有司礼监太监过来传报:“谢阁老,陛下请您还有两位阁老过去,说是有重要军机大事商谈!”
“何等大事?”谢迁行事谨慎,尽管知道不该问,但怕事情牵涉到自己,所以想提前问清楚。
但那位司礼监太监显然级别还不够,摇摇头道:“阁老您到了地方便知!不知另外两位阁老……”
谢迁看了看旁边空空如也的座位,摇摇头:“另两位阁臣,恐怕要派人去府上请了,得耽搁些时候……老夫暂且留在此处,等二人同僚到来后,再一起往乾清宫见驾!”
这会儿谢迁居然摆起阁臣的架子,皇帝传召,他不赶紧前往乾清宫见驾,非要在这里慢条斯理等人。
主要是谢迁有些摸不着头脑,想跟刘健和李东阳商议之后再去见皇帝。
ps:女儿皮肤过敏严重,天子这几天一直带着女儿跑医院,所以更新时间不确定,在此天子说一声抱歉。
下一章预计在十点左右送出,请原谅一个父亲在写作上的懈怠!(未完待续。)8
等吃饱喝足,还没等躺下休息,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传到士兵耳中……来日清晨无法拔营撤回居庸关,因为鞑靼又一波骑兵杀来了。
鞑靼骑兵是在三更前后杀到土木堡周边,数量无法确定,好在一点,这路人马并未现沈溪派出城进行第三次取水的队伍,如此胡嵩跃可以顺利将第三批饮水送进土木堡,将堡垒中原本废弃的石缸、石瓮和水槽等灌满。
在此之前,城中难民除了挑选出的两千精壮外,其余皆带着粮食往东南而去。沈溪让官兵告诉难民,沿着官道向东南方行进三十多里就是妫水河,等到了地方就有水源补充了。
如今,城中驻守的是四千八百多大明官兵,还有吸收两千精壮后扩充为四千人的民夫队伍,以及六百左右的鞑靼战俘。
至于一些伤病号,虽然得到妥善照顾,但在饮用水和粮食配给上只能按照六成供给,鞑靼战俘更是被晾在一边,五花大绑吊起来,就好像晒人肉干,任其自生自灭。
城中虽然补充过三次水源,但数量仍旧不够,最多让城中人马用上五六日,时间再长一些的话,就只能在口干舌燥中渡过,或者祈求老天开眼下场雨。
在这种白天艳阳高照、秋高气爽的临近十月的时节,想下雨有些不太切合实际,北方实在太过干燥,就算真的下雨也缺乏接水的工具,若是来一两场小雨,连地皮都打不湿,根本就起不到任何作用。
刘序、朱烈和胡嵩跃三个把总,在得知鞑靼骑兵到来的消息后,第一时间聚拢到沈溪的中军大帐。
说是中军大帐,不过是在城西门附近临时搭建起来的帐篷,帅案非常简陋,沈溪手拿自制的鹅毛笔,久久写不出一个字来,三个千户在旁看了干着急。
朱烈道:“大人,不妨让俺们再出城一次,跟鞑子拼了。这会儿鞑子人马刚到,人困马乏,杀他们个措手不及。若得胜,咱就直接撤兵回隆庆卫,比留在这鸟地方好太多了!”
胡嵩跃侧目:“朱千户,你把事情看得太容易了,鞑子骑兵骁勇,除了沈大人外,换作别人领兵能像下午赢得那般轻松?”
“如今连鞑子有多少人马都暂且不知,问你们一句,在昨日战事之前,你们谁曾见过真正的鞑子?”
刘序骂骂咧咧道:“老胡,别以为你跟着沈大人立下一点功劳,就在我们面前耀武扬威,不就是去运了三批水回来?就好像我们白天是在旁边看戏,没上过战场一样。诚然,大人在战场上身先士卒,我们也不例外,都是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拼下来的功劳!”
几个人吵个不停,涉及之事无非便是白天立下的战功。
跟鞑靼人交战获胜,而且还获得三千多颗真鞑子的脑袋,这在京营将领看来是不可多得的大捷,功勋卓著。
难得有运气立下这般大功,一定要把功抢到自己身上!
在这前提下,之前喜欢没事找事、一举一动都极为古怪的沈溪,看上去也就顺眼多了。原本铁三角一样的统一阵线,根本就及不上一等战功来得实在。
“闭嘴!”
胡嵩跃道,“没看到大人正在想事情吗?”
几个人吵得面红耳赤,这才想起来这中军大帐内还有个正主。
几人不再作声,都看向沉思不已的沈溪,仿佛要从其脸上现点儿端倪,但此时沈溪眉头紧锁,手上的鹅毛笔几次落下,又犹犹豫豫地抬起来,令三人心中没底。
朱烈问道:“大人,您究竟要干什么,请您示下!”
“做什么还需要我再说吗?”
沈溪抬起头,依次打量三人,有些奇怪地问道,“之前让你们将消息传达下去,到现在还没走?”
朱烈、刘序和胡嵩跃面面相觑,胡嵩跃问道:“大人几时让我们传递消息?”
沈溪顿时板起脸来:“光顾着争名逐利,连本官的话都不认真听。本官在你们进来时就告诉你们,通知三军做好长期驻守的准备,至于城中水源和粮食暂且不必担忧……”
朱烈摇头苦笑:“大人,鞑靼骑兵就在眼前,咱们怎能不担忧呢?”
胡嵩跃也道:“大人也太乐观了一些,如今粮食是不怎么缺,但若鞑靼人再跟之前一样派出兵马将四城围困,迟早会令城中断水!”
旁边刘序虽然没说话,但从他神色中可以判断,观点大致相当。
沈溪摇头:“此一时彼一时也!”
三人又是对视一眼,胡嵩跃问道:“大人此话怎讲?”
沈溪刚张开嘴,又马上合上,皱起眉头问道:“本官是否需要每件事都跟你们解释清楚?有时间自己琢磨去,光想着怎么分润之前的功劳,还不如想想怎么赚取新的战功!”
见三人依然惊讶地打量自己,没有丝毫要走的意思,沈溪摇摇头,只好补充一句:“在我们歼灭鞑靼四千精锐后,直至长城防线和宣化城失守之前,我们这边都不会再断水,只管派人去城南运水,但每次出去的人马不要太多,若有鞑靼人拦截,直接干他娘的,鞑靼人必然会撤!”
刘序脱口而出:“真有这么好?”
沈溪嗤之以鼻:“没什么好不好的,只是一种战略,如今鞑靼要做的是派兵马拖住我们,而非与我们正面交战,因为我们这路人马连四千鞑靼精锐都能歼灭,战斗力并非现在少量的鞑靼人可以预料。”
“为了避免我们影响到他们攻打宣府镇、张家口堡等地,鞑靼人又派出兵马东进的目的,除了刺探情报外,就是防备我部兵马回撤居庸关,鞑靼小股骑兵绝对不敢于此时与我们交战!”
说是不解释,但沈溪还是将他的判断说出来,主要目的是为了让三个把总安心,同时让军中所有将士放心
留在土木堡内暂时不愁吃喝问题,暂时也不用担心会打硬仗,这里暂时是安全的。
胡嵩跃道:“大人,我们不是不信您,只是……您说的这些太过邪乎,若鞑子不主动杀来,那我们撤到居庸关不是更好?”
这次不用沈溪反驳,朱烈不屑地说道:“就烦你这种听话听一半的,大人之前说的不是很清楚?鞑子来犯骑兵,是摸不清土木堡内的状况才不敢轻易进兵,若被他们知道我们城中驻守只有不到五千人马,鞑子会客气?”
“从今日得到的情报看,城堡外面至少有一千多骑,围城显然不够,但追赶和拖住咱还是绰绰有余的!从宣化城到土木堡,不过一百六十多里,对方精骑只需一天就可以赶到,你说在眼前鞑靼骑兵的骚扰下,一天工夫咱们能走到哪儿?”
“那就再次主动出击,先把城外这股敌人歼灭再说!”刘序握紧了拳头。
这次是胡嵩跃反驳:“五千打一千,看起来胜算很高,但那是建立在对方肯和我们正面交手的基础上。如果对方游而不击,只是远距离用骑射跟咱们周旋怎么办?到时候我们集中兵力打出去却找不到人,反而让咱们的家丢了,你说怎么办?”
“唉,这西北之地可真不是人待的地方,早知道还不如留在南方当个千户好了,何必眼巴巴调到京师来?如今婆娘孩子都顾不了,到这地方来遭罪,若回不去,连个执幡引路的人都没!”
沈溪怒气冲冲地吼道:“你们这么多废话干什么?本官说的,你们是准备烂在肚子里,一辈子不与人说及?”
“不是。”
三人赶紧否认,胡嵩跃道,“属下这就去为大人传令!”
……
……
跟沈溪预料的一样,鞑靼骑兵抵达土木堡外,并无攻城意向,也没有围城打援的心思,只是聚拢城西方向,先观察了一下昨日战场的残骸,确定明军大获全胜后,赶紧派出人马回禀,同时紧盯土木堡内大明兵马一举一动,甚至连明军往居庸关送信函都不拦截。
当然,此处不拦截,自有拦截处。
亦思马因在防备情报外泄上,准备得相当充分。
宣府镇周边内外长城之间区域,鞑靼斥候数量庞大,尤其是仅仅居庸关前便有大约三四个百户统率人马拦截信使。
沈溪一直非常奇怪,为什么之前几次去信往京城或者西北,不但没讨来一兵一卒,连一封信都没得回来,就好像他去的信函石沉大海一般。
没有其他原因,因为大多数信件都被鞑靼人的斥候给干掉了,而且沈溪部队的行止,也因此而暴露。
此时京城中,仍旧一片风平浪静。
因为情报的滞后,大明京师竟不知宣府镇周边,生了一场几乎可以改变明朝历史的战争。
鞑靼人内外两路夹击,打了大明朝廷一个措手不及,但朝廷却错误地以为鞑靼在攻打延绥镇周边后已是强弩之末,选择了撤兵,殊不知鞑靼人趁势东进,这次要染指的不单单是大明的牲畜和人口,而想要夺取朱家的江山。
一连多日,西北都无更多战报传来,这也是因为居庸关以西驿路全面被封锁,情报和战报基本都落在鞑靼人手中。
其他战报则6续从紫荆关传到京城,居然都是“好消息”。
这一日,谢迁得知刘大夏趁势西进,准备收复延绥镇的消息,心中有些着急,倒不是为刘大夏收复失地而心急,而是为沈溪进兵度缓慢而感到揪心。
谢迁拿着战报,喃喃自语:“这是往宣府去,这会儿是否到了宣府镇都难说,别到时候让刘时雍趁势收复榆林卫城,你小子再赶过去,黄花菜都凉了!宣府又非东南穷山恶水,千里迢迢,不到四百里路,就不能多写几封信回来让我知道你小子在做什么?你小子不会真固执地以为鞑靼人会侵犯京师,准备驻留在宣府城不走了吧?”
就在谢迁为此事担心不已时,有司礼监太监过来传报:“谢阁老,陛下请您还有两位阁老过去,说是有重要军机大事商谈!”
“何等大事?”谢迁行事谨慎,尽管知道不该问,但怕事情牵涉到自己,所以想提前问清楚。
但那位司礼监太监显然级别还不够,摇摇头道:“阁老您到了地方便知!不知另外两位阁老……”
谢迁看了看旁边空空如也的座位,摇摇头:“另两位阁臣,恐怕要派人去府上请了,得耽搁些时候……老夫暂且留在此处,等二人同僚到来后,再一起往乾清宫见驾!”
这会儿谢迁居然摆起阁臣的架子,皇帝传召,他不赶紧前往乾清宫见驾,非要在这里慢条斯理等人。
主要是谢迁有些摸不着头脑,想跟刘健和李东阳商议之后再去见皇帝。
ps:女儿皮肤过敏严重,天子这几天一直带着女儿跑医院,所以更新时间不确定,在此天子说一声抱歉。
下一章预计在十点左右送出,请原谅一个父亲在写作上的懈怠!(未完待续。)8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3/3928/286096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