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开疆拓土
推荐阅读:避孕失败!我怀上首富两个继承人、玄学丑妃算卦灵,霉运通通都退散、重生后,真少爷回村带妻女发家致富、大明:穿越朱祁钰,带领大明走向日不落、裁员后,我成了科技教父、西游:开局给太上老君整个活、精灵,谁让他做道馆馆主的、世子稳重点、夜无疆、从火影开始成为忍者、
“林先生,那您的意思是?”
朱瞻基口快,不理解的当场就问。
按照林煜的说法,元明胡汉两朝,都算是武德充沛,怎么看都不像赵宋文弱不堪。
“注意我刚才说的,失去了进取雄心,只重视中原天下。”林煜摇头强调,“进取雄心与一味的对外征战,这是两码事。”
林煜抄起桌上茶壶,给自己倒了杯水润润喉,这才接着说道。
“西周覆亡,东周开启,周公的天下王朝虽然一度崩溃,但依靠五服维持的家族体系,还是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运转。”
“春秋的尊王攘夷,到战国始皇帝奋六世之余烈,而统六国,百越、西南夷皆为大秦疆域。”
“随后,汉武帝北击匈奴,于关中西部设凉州治郡。南征闽越、南越,置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东并朝鲜,置乐浪、玄克、真番、临邑四郡。最后打通河西走廊,开通丝绸之路,设西域都护府监管西域诸国。”
“这里面除开西域遥远,难以经略,如今的朝鲜百姓皆习汉字,学习汉文汉化。而汉时设立凉州、河套,如今早已被完全消化,现在为我大明一方行省布政。交趾安南更是以‘天南小中华’自居,其百姓也皆为汉人后裔。”
与其说是汉人后裔,确切的说应该是秦人、汉人后裔,安南本土血脉其实很少。
说的难听点,后世的安南土著民族,很多都是“杂种”。
因为早在秦末乱世,赵佗强行将五十万屯田军带去安南,在那里落叶生根。
往后到了汉武帝才重新收复,安南本土血脉,早就被秦人繁衍通婚许多代,接着又被汉唐接连统治上千年。
直到五代十国,才脱离了中央朝廷控制,开始进入独立状态,也没独立几百年。
值得一提的是,写出《滕王阁序》的大诗人王勃的墓葬,如今就在越南境内,因为王勃是去看望自己的“越南省长”爹,回去路上却溺死在了越南。
林煜还在继续讲道:“简单来说,从西周到东周,再到秦、汉交替,就是一部王朝对外扩张的战争开拓史。”
“西周的覆灭,本质还是周公的天下王朝,出现了底层逻辑的错误。”
“王朝需要扩张,但周天子不希望扩张,这就引发了天子与天下的冲突,从而诱发了王朝的覆灭。”
“始皇帝死后,强盛一时的大秦,迅速迎来乱世,也是在此。”
西周到东周,再到秦汉,就是王朝对外扩张的战争开拓史。
乍一听有些绕脑和不合逻辑,但仔细去想,发现又都能对的上。
西周保守,却只存续了275年,而东周尊王攘夷,诸侯对外不断扩张,反而存续了接近486年。
直到六国扩张到了汉地的地图边界,才终于被秦国彻底引爆。
可等秦国以耕战变法,统一六国结束了战争对峙,又修筑长城抵御匈奴南下,却反而迅速崩溃灭亡。
朱瞻基忽然间说道:“等等,不对。”
“哪里不对?”林煜问道。
朱瞻基说道:“林先生,若按前面的说法,王朝从古至今都是一部战争史,那安史之乱带来的影响,实际应该并不存在才对。”
林煜点头:“我知道你想问什么,而这就要回到我们一开始说的,王朝的进取雄心与对外战争,这要分开来看。”
“说的再简单些,就是你们觉得,汉唐时期开疆拓土,与我大明开疆拓土,二者之间有何分别?”
有什么分别?
朱瞻基面露不解,都是开疆拓土,这能有什么不同吗?
于谦闻言若有所思,沉默半晌后忽然说道:“林先生,您是要说,王朝对于土地的经略,自唐朝天宝十四年以后,发生了变化?”
林煜笑道:“不错,就像我前面说过的那样,自安史之乱爆发,唐王朝便不再重视对外开拓,转而将精力都集中于汉地。”
“就以本朝大明来说,永乐大帝五征漠北,设立奴儿干都司、旧港宣慰司、交趾布政司等,也算是开疆拓土了。但实际上,这些所谓开辟出来的疆土,几乎全部是靠着永乐帝一人的军事威望,才撑起来的。”
“这样全赖军事威慑的统治模式,根本不可能消化这些土地。就比如交趾布政司,我可以断言最多十年内,他们就会脱离大明而独立。”
“因为大明从来都不重视这些领土,只当这些是皇帝的个人功绩,当这些土地的百姓为异族。前往交趾布政司的官员,甚至自认为这是流放,压根不管交趾百姓。”
这是事实,交趾可能落后大明,但也不是真的化外之地。
相比较下来,彼时的广东比起交趾,也好不到哪里去。
但交趾最终脱离了大明而独立,而广东没有,这就是中原王朝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即失去了进取心,只关注汉地,而不重视新拓疆土。
也不用说什么是王朝没有钱,不搞移民所以才导致交趾无法被消化。
要知道,明初的云南也是汉民极少,但还是强行迁移了大量汉民在此定居落户,又让沐家人世代镇守云南,还让岷王就藩云南。
而且,永乐帝也尝试过在交趾建造汉人学府,并且给交趾科举名额,但交趾依旧还是难以被消化,几乎年年叛乱。
归根结底,在于明廷中枢对交趾就有着难以改正的忽视,交趾安南在明廷中枢眼里就是异族。
哪怕对开疆拓土最热衷的永乐帝,对交趾也是持一个半放养的态度,有叛乱了就派兵镇压,没叛乱了就几乎完全不管。
官员到了这里,都是竭力贪污和压榨安南百姓,每年叛乱与派到这里的官员都脱不了干系。
还有奴儿干都司,更是全靠永乐帝一个人的军事威望。
其中主要构成,实力较强的的兀良哈三卫,光永乐一朝便前后降而复叛数次。
到了仁宗年间,依旧不老实,仁宗对其多加安抚赏赐。
到了宣德再度复叛,宣德御驾亲征才把兀良哈摆平。
此后因为瓦剌压力,兀良哈三卫开始趋向明朝,但由于明朝不重视关外土地,导致兀良哈得不到实际的支持,只有名义册封。
最终在正统年间,彻底倒向了瓦剌部……
朱瞻基口快,不理解的当场就问。
按照林煜的说法,元明胡汉两朝,都算是武德充沛,怎么看都不像赵宋文弱不堪。
“注意我刚才说的,失去了进取雄心,只重视中原天下。”林煜摇头强调,“进取雄心与一味的对外征战,这是两码事。”
林煜抄起桌上茶壶,给自己倒了杯水润润喉,这才接着说道。
“西周覆亡,东周开启,周公的天下王朝虽然一度崩溃,但依靠五服维持的家族体系,还是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运转。”
“春秋的尊王攘夷,到战国始皇帝奋六世之余烈,而统六国,百越、西南夷皆为大秦疆域。”
“随后,汉武帝北击匈奴,于关中西部设凉州治郡。南征闽越、南越,置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东并朝鲜,置乐浪、玄克、真番、临邑四郡。最后打通河西走廊,开通丝绸之路,设西域都护府监管西域诸国。”
“这里面除开西域遥远,难以经略,如今的朝鲜百姓皆习汉字,学习汉文汉化。而汉时设立凉州、河套,如今早已被完全消化,现在为我大明一方行省布政。交趾安南更是以‘天南小中华’自居,其百姓也皆为汉人后裔。”
与其说是汉人后裔,确切的说应该是秦人、汉人后裔,安南本土血脉其实很少。
说的难听点,后世的安南土著民族,很多都是“杂种”。
因为早在秦末乱世,赵佗强行将五十万屯田军带去安南,在那里落叶生根。
往后到了汉武帝才重新收复,安南本土血脉,早就被秦人繁衍通婚许多代,接着又被汉唐接连统治上千年。
直到五代十国,才脱离了中央朝廷控制,开始进入独立状态,也没独立几百年。
值得一提的是,写出《滕王阁序》的大诗人王勃的墓葬,如今就在越南境内,因为王勃是去看望自己的“越南省长”爹,回去路上却溺死在了越南。
林煜还在继续讲道:“简单来说,从西周到东周,再到秦、汉交替,就是一部王朝对外扩张的战争开拓史。”
“西周的覆灭,本质还是周公的天下王朝,出现了底层逻辑的错误。”
“王朝需要扩张,但周天子不希望扩张,这就引发了天子与天下的冲突,从而诱发了王朝的覆灭。”
“始皇帝死后,强盛一时的大秦,迅速迎来乱世,也是在此。”
西周到东周,再到秦汉,就是王朝对外扩张的战争开拓史。
乍一听有些绕脑和不合逻辑,但仔细去想,发现又都能对的上。
西周保守,却只存续了275年,而东周尊王攘夷,诸侯对外不断扩张,反而存续了接近486年。
直到六国扩张到了汉地的地图边界,才终于被秦国彻底引爆。
可等秦国以耕战变法,统一六国结束了战争对峙,又修筑长城抵御匈奴南下,却反而迅速崩溃灭亡。
朱瞻基忽然间说道:“等等,不对。”
“哪里不对?”林煜问道。
朱瞻基说道:“林先生,若按前面的说法,王朝从古至今都是一部战争史,那安史之乱带来的影响,实际应该并不存在才对。”
林煜点头:“我知道你想问什么,而这就要回到我们一开始说的,王朝的进取雄心与对外战争,这要分开来看。”
“说的再简单些,就是你们觉得,汉唐时期开疆拓土,与我大明开疆拓土,二者之间有何分别?”
有什么分别?
朱瞻基面露不解,都是开疆拓土,这能有什么不同吗?
于谦闻言若有所思,沉默半晌后忽然说道:“林先生,您是要说,王朝对于土地的经略,自唐朝天宝十四年以后,发生了变化?”
林煜笑道:“不错,就像我前面说过的那样,自安史之乱爆发,唐王朝便不再重视对外开拓,转而将精力都集中于汉地。”
“就以本朝大明来说,永乐大帝五征漠北,设立奴儿干都司、旧港宣慰司、交趾布政司等,也算是开疆拓土了。但实际上,这些所谓开辟出来的疆土,几乎全部是靠着永乐帝一人的军事威望,才撑起来的。”
“这样全赖军事威慑的统治模式,根本不可能消化这些土地。就比如交趾布政司,我可以断言最多十年内,他们就会脱离大明而独立。”
“因为大明从来都不重视这些领土,只当这些是皇帝的个人功绩,当这些土地的百姓为异族。前往交趾布政司的官员,甚至自认为这是流放,压根不管交趾百姓。”
这是事实,交趾可能落后大明,但也不是真的化外之地。
相比较下来,彼时的广东比起交趾,也好不到哪里去。
但交趾最终脱离了大明而独立,而广东没有,这就是中原王朝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即失去了进取心,只关注汉地,而不重视新拓疆土。
也不用说什么是王朝没有钱,不搞移民所以才导致交趾无法被消化。
要知道,明初的云南也是汉民极少,但还是强行迁移了大量汉民在此定居落户,又让沐家人世代镇守云南,还让岷王就藩云南。
而且,永乐帝也尝试过在交趾建造汉人学府,并且给交趾科举名额,但交趾依旧还是难以被消化,几乎年年叛乱。
归根结底,在于明廷中枢对交趾就有着难以改正的忽视,交趾安南在明廷中枢眼里就是异族。
哪怕对开疆拓土最热衷的永乐帝,对交趾也是持一个半放养的态度,有叛乱了就派兵镇压,没叛乱了就几乎完全不管。
官员到了这里,都是竭力贪污和压榨安南百姓,每年叛乱与派到这里的官员都脱不了干系。
还有奴儿干都司,更是全靠永乐帝一个人的军事威望。
其中主要构成,实力较强的的兀良哈三卫,光永乐一朝便前后降而复叛数次。
到了仁宗年间,依旧不老实,仁宗对其多加安抚赏赐。
到了宣德再度复叛,宣德御驾亲征才把兀良哈摆平。
此后因为瓦剌压力,兀良哈三卫开始趋向明朝,但由于明朝不重视关外土地,导致兀良哈得不到实际的支持,只有名义册封。
最终在正统年间,彻底倒向了瓦剌部……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4/4154/307235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