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034【我教你造反怎样?】
推荐阅读:人已暮年,开局父子相认、九重仙图、穿成早夭的团宠、四合院之商鹏、误入樊笼、童养媳、生而为王、妄与她、美女世界、民国谍影、
第34章034【我教你造反怎样?】
铅山河畔。
庞春来拄着拐杖,遥望数里外的含珠山,慨然长叹道:“唉,不料费氏门风,竟已败坏至斯。”
在赵瀚的搀扶下,庞春来先去费氏宗祠,祭拜那里的费家先祖。接着又去费氏祖宅,拿出泡水的《四书集注》,以含珠书院的老师身份,要求立即面见费氏族长。
这是应有的程序,且不说一百年前,就算放在五十年前,费氏族长也肯定亲自过问。
然而,庞春来此行,竟连大管家都没见着。
只被迎客的家仆请进去,坐在小厅里喝茶,问明事件的缘由经过,说是帮着向上面通报。
族内子弟毁坏圣贤书,将同窗欺负到失心疯,家长还敢大闹含珠书院——放在以前,都可以召集族老开会了!
可现在呢?
庞春来一杯茶喝完,就被礼送出去,费家根本就懒得理会。
庞春来扭头看向两河交汇之处,河口单独屹立着一座牌坊。那叫“三人阁坊”,费宏当首辅时立的,庞夫子冷笑道:“铅山费氏,文脉衰弱,仕途黯淡,绝非偶然啊。”
赵瀚陪庞春来傻站了很久,终于忍不住问:“先生心中已有定策了吧?”
“你怎知晓?”庞春来反问。
赵瀚分析道:“先生若无定策,早就心急火燎的回含珠山了,哪还有此等闲心在河边叹息?而且,特意带着学生逗留,或许此计需要学生去执行。”
“你果然聪慧过人,”庞春来不由赞叹,又说,“我只是还在犹豫,要不要那么做。”
“看来是个下策。”赵瀚说道。
“上策便是说动费氏族老,让他们执行费氏家规,”庞春来叹气摇头,“这执行家规,做做样子也成啊。谁又想得到,费氏竟连表面功夫都不做了!”
赵瀚猜测道:“宗支太多,又各有产业,自是人心难聚。族长说话不管用,时间一长,也就懒得去管了。”
庞春来盘腿坐下,拐杖横放膝前,问道:“赵瀚,你可知为师是哪里人?”
赵瀚回答:“听口音,似是山东?”
“辽东。”庞春来望着静静流淌的铅山河水。
赵瀚对此颇为惊讶:“那先生的老家……”
“被那建奴霸占了,家人也都没啦,”庞春来似乎陷入回忆,“辽东士子,多出将门,为师勉强也算将门子弟。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一介书生,沦为流民。天启元年,岵云公受命署户、工、兵三部事……”
“岵云公是谁?”赵瀚忍不住打断。
庞春来说:“王公,讳在晋。”
赵瀚又问:“署三部事,就是这三部都归他管?”
庞春来点头:“身兼三部左侍郎。”
赵瀚暗暗咋舌,想法只剩两个字:牛逼!
王在晋这个名字,赵瀚是听说过的,但还真的不知道,此人竟兼署三部事务。
大明数百年,有揽权兼掌两部的,嘉靖朝汪鋐就同时担任吏部、兵部尚书。
但那是两部尚书,而王在晋是三部左侍郎!
怎么说呢?
你可以理解为,户部、工部、兵部的具体事务,全都交给王在晋来打理。老黄牛一个,若干得好,功劳归尚书,干得不好,就是自己的责任。
当时,东林党和齐楚浙党,正在进行非常激烈的党争,每个左侍郎的职位都很宝贵。
双方竟然暂时达成妥协,让王在晋做三部左侍郎,可见他的办事能力有多强!
无非是辽东军情十万火急,其他人都搞不定,也不愿担那个干系,就把担子全都压在王在晋肩上。
庞春来继续说道:“岵云公,经天纬地之才也。广宁兵败,岵云公奉命经略辽东,我便是那时投奔岵云公账下。我一个酸秀才,并无多少本事,只因熟悉辽东地理,便有幸做了岵云公的幕宾。可惜啊,可惜,能够做事的人,终究抵不过党争之辈。”
赵瀚越来越吃惊,眼前这个老学究,竟然曾是辽东经略的幕僚。
庞春来苦笑道:
“我只追随岵云公四个月,他的辽东经略就被夺了,没有任何罪名,没有任何过错,只是有人诋毁他难当大任。召回北京还不满意,硬是被迫卷入党争,被排挤去南京养老。”
“党争双方都容他不得,只因他意图收缩辽东防线!我就是辽东人,全家惨死建奴刀下,谁愿意舍弃辽东土地?辽东百姓,那时能跑的都跑了,没跑的都被掳走。数百里皆为白地,收回来做什么?还得把逃出去的百姓,重新迁回关外!防线拉得越长,便处处遭到建奴攻击,只能被动防守,无法主动进攻,徒耗人力物力财力!”
“就仿佛与人斗殴,你不能手臂一直伸出去,随时等着被人用刀砍。你得收回来捏成拳头,如此方可打出力道。朝堂衮衮诸公,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吗?”
赵瀚说道:“不敢懂,懂了就是弃土弃民,就要担上国土沦丧的干系。”
“你小小年纪,这个道理都懂?”庞春来扭头看着赵瀚。
赵瀚说道:“略懂。”
“你果然天赋异禀,智慧远超常人,”庞春来继续说道,“岵云公不堪受辱,怒而辞官。这请辞奏疏,从北京一直写到南京,我也跟着他去了南京。岵云公仁厚,他辞官归乡之时,竟还想着给我安排出路。修书一封,荐我来费氏做塾师,否则我这老朽之身,怕是早就饿死在南京!”
所以,你绕了一大圈,到底想跟我说啥?
赵瀚疑惑的看向庞春来。
庞春来赞许道:“你今天做得很好,那贼妇欲闯山长房,只你一人挺身而出。男儿在世,可以无权,可以无钱,可以无才,唯独不可无担当。你有担当,又兼仁义,甚好,甚好!”
赵瀚提醒说:“费少爷(费如鹤)也站出来阻拦了。”
庞春来摇头道:“他那是江湖义气,见你挺身而出,也一并站出来保你,否则你定被贼妇记恨。”突然没来由问道,“兵法第一要义为何?”
“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赵瀚不能确认。
“不错,小小年纪,竟看过《孙子兵法》,”庞春来笑道,“咱们今天要讲的,是攻敌之必救!”
赵瀚问道:“费氏为敌?”
庞春来看向赵瀚的眼神,变得越来越欣赏:“然也。想救下徐颖的家人,所敌者不惟费元鉴之父母,而是要与整个铅山费氏为敌。因为面对外人,费氏必为一体。但铅山费氏,又非铁板一块,其族内矛盾重重。”
赵瀚想了想说:“于是,就要攻敌之必救,让费氏自乱阵脚,逼得费元鉴一家不容于费氏。”
“孺子可教也!”
庞春来对赵瀚满意到极点,问道:“费氏最看重的是什么?”
赵瀚分析道:“费氏不缺钱财,如今看来也不顾及名声,就剩最后一点家族脸面了。”
“什么脸面?就是一块遮羞布,”庞春来讥讽道,“咱们就撕下那块遮羞布!”
赵瀚问道:“先生不怕我去告密?”
“你今天能站出来拦路,就不是什么告密小人,”庞春来自嘲道,“就算告密又如何?我家破人亡,孑然一身。好不容易遇到个得意弟子,已将徐颖视为半个儿孙,怎容得费家如此糟践?”
好嘛,不仅仅是护犊子,而是给自己的“儿子”讨还公道!
庞春来也有私心,他的家人全都死了,估计想收养徐颖传香火,没想到被费元鉴欺负到失心疯。
赵瀚说道:“怎么做事,先生请明言吧。”
庞春来道:“费松年得子之时,已经年近古稀,坊间隐有不堪传闻。我来执笔编写风月故事,你拿去贴到各处撒播。费氏祖宅贴几份,河口镇贴几份,含珠私塾和书院再贴几份。特别是含珠书院,有一些领县士子求学,还有一些儒学名师授课,这家族丑事让他们知道了,怕是明年就会传遍半个江西。”
我操,好狠毒的计谋,好卑劣的手段!
不管费松年是否真的戴了绿帽子,只要消息散播出去,那顶绿帽子不戴也得戴!
赵瀚提醒道:“这样一来,恐怕徐颖的家人,会被报复得更惨。”
庞春来神秘一笑:“含珠书院的山长,到时候会帮我们的。”
“为什么?”赵瀚疑惑道。
庞春来说:“费元禄此人,乃费尧年嫡长子。别看他只是秀才,可一身才学却不低,过于沉溺诗词文章而已。他早就想着整顿家风,早就想整顿含珠书院,但一直找不到动手的契机。一旦丑闻散播开来,闹得越大越好,他肯定借机掌控书院大权。”
“他不是本就执掌书院吗?”赵瀚问道。
庞春来摇头:“含珠书院,好比一国。费元禄这个山长,只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各宗支便是地方豪族,他们的家奴,早已掌控书院的各种事务。甚至连含珠书院的学田,都在费尧年死后,因分家不均而招致抢夺。含珠书院现在没钱,学田只剩几百亩,书院经费需要各宗凑钱承担。费元禄必须借机拿回学田,他才能真正掌控书院!”
我尼玛!
赵瀚彻底服了,一个校园霸凌事件,竟玩出政斗和兵法,用得着这么惊心动魄吗?
赵瀚问出最后一个问题:“先生,此事与我无关,我为何要冒着巨大风险帮你做这种事情?”
庞春来反问:“你为何天资聪慧,又有费映环资助,却漠视那科举功名,不愿跟着我好好学经?你为何每日练习武艺?你为何关注塘报上的政事?一个小小孩童,如此心机深沉,你究竟想干什么?”
“学生就是贪玩而已。”赵瀚笑道。
“费如鹤贪玩我信,你贪玩我绝对不信,”庞春来追问,“说吧,你到底想做什么?便是今后打算造反,为师也全力相助。”
赵瀚连忙否认:“先生想多了,我没事造反干嘛?”
庞春来冷笑道:“可以造反。我若年轻二十岁,也会图谋造反。真的,造反比科举有前途,就算你没这个想法,我也劝你今后试试。”
“先生为何这般说?”赵瀚问道。
庞春来这货明显在引诱小孩子,给赵瀚灌输造反的想法:“关内之人不知,我在辽东却明白,这大明恐怕时日无多。赋税日蹇,军资陡增,只能加税加饷,不啻于饮鸩止渴。若新皇英明,或许还有转机,但我看了近一年的塘报,当今圣上只是个没担当的小聪明。”
赵瀚说道:“当今圣上,智除阉党,万民皆赞其英明神武。”
“他英明神武个屁,”庞春来讥讽道,“整死个太监,一句话的事情,被他办得犹犹豫豫、扭扭捏捏、遮遮掩掩,横生出如此多的枝节!最后还不是一句话办成?登位一年,已换三任首辅,乱国之举也。论权谋担当,他连万历都不如!”
马上就要换第四个首辅了……
庞春来说:“便是江南百姓,都被辽饷搞得不堪重负,西北苦寒之地能受得了?十年之内,天下必有大乱,或生张角、黄巢之事!”
顺便说一句,明末加派三饷,并非只向北方开刀,而是按照土地面积全国平摊。
但江南土地肥沃,而且人口众多,平摊下来还能过日子。
西北就不行了,简直逼着百姓造反。
庞春来笑道:“乖儿,我教你造反的本事怎样?”
赵瀚心想,这还用你教?高中政治教材就是屠龙术。
铅山河畔。
庞春来拄着拐杖,遥望数里外的含珠山,慨然长叹道:“唉,不料费氏门风,竟已败坏至斯。”
在赵瀚的搀扶下,庞春来先去费氏宗祠,祭拜那里的费家先祖。接着又去费氏祖宅,拿出泡水的《四书集注》,以含珠书院的老师身份,要求立即面见费氏族长。
这是应有的程序,且不说一百年前,就算放在五十年前,费氏族长也肯定亲自过问。
然而,庞春来此行,竟连大管家都没见着。
只被迎客的家仆请进去,坐在小厅里喝茶,问明事件的缘由经过,说是帮着向上面通报。
族内子弟毁坏圣贤书,将同窗欺负到失心疯,家长还敢大闹含珠书院——放在以前,都可以召集族老开会了!
可现在呢?
庞春来一杯茶喝完,就被礼送出去,费家根本就懒得理会。
庞春来扭头看向两河交汇之处,河口单独屹立着一座牌坊。那叫“三人阁坊”,费宏当首辅时立的,庞夫子冷笑道:“铅山费氏,文脉衰弱,仕途黯淡,绝非偶然啊。”
赵瀚陪庞春来傻站了很久,终于忍不住问:“先生心中已有定策了吧?”
“你怎知晓?”庞春来反问。
赵瀚分析道:“先生若无定策,早就心急火燎的回含珠山了,哪还有此等闲心在河边叹息?而且,特意带着学生逗留,或许此计需要学生去执行。”
“你果然聪慧过人,”庞春来不由赞叹,又说,“我只是还在犹豫,要不要那么做。”
“看来是个下策。”赵瀚说道。
“上策便是说动费氏族老,让他们执行费氏家规,”庞春来叹气摇头,“这执行家规,做做样子也成啊。谁又想得到,费氏竟连表面功夫都不做了!”
赵瀚猜测道:“宗支太多,又各有产业,自是人心难聚。族长说话不管用,时间一长,也就懒得去管了。”
庞春来盘腿坐下,拐杖横放膝前,问道:“赵瀚,你可知为师是哪里人?”
赵瀚回答:“听口音,似是山东?”
“辽东。”庞春来望着静静流淌的铅山河水。
赵瀚对此颇为惊讶:“那先生的老家……”
“被那建奴霸占了,家人也都没啦,”庞春来似乎陷入回忆,“辽东士子,多出将门,为师勉强也算将门子弟。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一介书生,沦为流民。天启元年,岵云公受命署户、工、兵三部事……”
“岵云公是谁?”赵瀚忍不住打断。
庞春来说:“王公,讳在晋。”
赵瀚又问:“署三部事,就是这三部都归他管?”
庞春来点头:“身兼三部左侍郎。”
赵瀚暗暗咋舌,想法只剩两个字:牛逼!
王在晋这个名字,赵瀚是听说过的,但还真的不知道,此人竟兼署三部事务。
大明数百年,有揽权兼掌两部的,嘉靖朝汪鋐就同时担任吏部、兵部尚书。
但那是两部尚书,而王在晋是三部左侍郎!
怎么说呢?
你可以理解为,户部、工部、兵部的具体事务,全都交给王在晋来打理。老黄牛一个,若干得好,功劳归尚书,干得不好,就是自己的责任。
当时,东林党和齐楚浙党,正在进行非常激烈的党争,每个左侍郎的职位都很宝贵。
双方竟然暂时达成妥协,让王在晋做三部左侍郎,可见他的办事能力有多强!
无非是辽东军情十万火急,其他人都搞不定,也不愿担那个干系,就把担子全都压在王在晋肩上。
庞春来继续说道:“岵云公,经天纬地之才也。广宁兵败,岵云公奉命经略辽东,我便是那时投奔岵云公账下。我一个酸秀才,并无多少本事,只因熟悉辽东地理,便有幸做了岵云公的幕宾。可惜啊,可惜,能够做事的人,终究抵不过党争之辈。”
赵瀚越来越吃惊,眼前这个老学究,竟然曾是辽东经略的幕僚。
庞春来苦笑道:
“我只追随岵云公四个月,他的辽东经略就被夺了,没有任何罪名,没有任何过错,只是有人诋毁他难当大任。召回北京还不满意,硬是被迫卷入党争,被排挤去南京养老。”
“党争双方都容他不得,只因他意图收缩辽东防线!我就是辽东人,全家惨死建奴刀下,谁愿意舍弃辽东土地?辽东百姓,那时能跑的都跑了,没跑的都被掳走。数百里皆为白地,收回来做什么?还得把逃出去的百姓,重新迁回关外!防线拉得越长,便处处遭到建奴攻击,只能被动防守,无法主动进攻,徒耗人力物力财力!”
“就仿佛与人斗殴,你不能手臂一直伸出去,随时等着被人用刀砍。你得收回来捏成拳头,如此方可打出力道。朝堂衮衮诸公,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吗?”
赵瀚说道:“不敢懂,懂了就是弃土弃民,就要担上国土沦丧的干系。”
“你小小年纪,这个道理都懂?”庞春来扭头看着赵瀚。
赵瀚说道:“略懂。”
“你果然天赋异禀,智慧远超常人,”庞春来继续说道,“岵云公不堪受辱,怒而辞官。这请辞奏疏,从北京一直写到南京,我也跟着他去了南京。岵云公仁厚,他辞官归乡之时,竟还想着给我安排出路。修书一封,荐我来费氏做塾师,否则我这老朽之身,怕是早就饿死在南京!”
所以,你绕了一大圈,到底想跟我说啥?
赵瀚疑惑的看向庞春来。
庞春来赞许道:“你今天做得很好,那贼妇欲闯山长房,只你一人挺身而出。男儿在世,可以无权,可以无钱,可以无才,唯独不可无担当。你有担当,又兼仁义,甚好,甚好!”
赵瀚提醒说:“费少爷(费如鹤)也站出来阻拦了。”
庞春来摇头道:“他那是江湖义气,见你挺身而出,也一并站出来保你,否则你定被贼妇记恨。”突然没来由问道,“兵法第一要义为何?”
“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赵瀚不能确认。
“不错,小小年纪,竟看过《孙子兵法》,”庞春来笑道,“咱们今天要讲的,是攻敌之必救!”
赵瀚问道:“费氏为敌?”
庞春来看向赵瀚的眼神,变得越来越欣赏:“然也。想救下徐颖的家人,所敌者不惟费元鉴之父母,而是要与整个铅山费氏为敌。因为面对外人,费氏必为一体。但铅山费氏,又非铁板一块,其族内矛盾重重。”
赵瀚想了想说:“于是,就要攻敌之必救,让费氏自乱阵脚,逼得费元鉴一家不容于费氏。”
“孺子可教也!”
庞春来对赵瀚满意到极点,问道:“费氏最看重的是什么?”
赵瀚分析道:“费氏不缺钱财,如今看来也不顾及名声,就剩最后一点家族脸面了。”
“什么脸面?就是一块遮羞布,”庞春来讥讽道,“咱们就撕下那块遮羞布!”
赵瀚问道:“先生不怕我去告密?”
“你今天能站出来拦路,就不是什么告密小人,”庞春来自嘲道,“就算告密又如何?我家破人亡,孑然一身。好不容易遇到个得意弟子,已将徐颖视为半个儿孙,怎容得费家如此糟践?”
好嘛,不仅仅是护犊子,而是给自己的“儿子”讨还公道!
庞春来也有私心,他的家人全都死了,估计想收养徐颖传香火,没想到被费元鉴欺负到失心疯。
赵瀚说道:“怎么做事,先生请明言吧。”
庞春来道:“费松年得子之时,已经年近古稀,坊间隐有不堪传闻。我来执笔编写风月故事,你拿去贴到各处撒播。费氏祖宅贴几份,河口镇贴几份,含珠私塾和书院再贴几份。特别是含珠书院,有一些领县士子求学,还有一些儒学名师授课,这家族丑事让他们知道了,怕是明年就会传遍半个江西。”
我操,好狠毒的计谋,好卑劣的手段!
不管费松年是否真的戴了绿帽子,只要消息散播出去,那顶绿帽子不戴也得戴!
赵瀚提醒道:“这样一来,恐怕徐颖的家人,会被报复得更惨。”
庞春来神秘一笑:“含珠书院的山长,到时候会帮我们的。”
“为什么?”赵瀚疑惑道。
庞春来说:“费元禄此人,乃费尧年嫡长子。别看他只是秀才,可一身才学却不低,过于沉溺诗词文章而已。他早就想着整顿家风,早就想整顿含珠书院,但一直找不到动手的契机。一旦丑闻散播开来,闹得越大越好,他肯定借机掌控书院大权。”
“他不是本就执掌书院吗?”赵瀚问道。
庞春来摇头:“含珠书院,好比一国。费元禄这个山长,只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各宗支便是地方豪族,他们的家奴,早已掌控书院的各种事务。甚至连含珠书院的学田,都在费尧年死后,因分家不均而招致抢夺。含珠书院现在没钱,学田只剩几百亩,书院经费需要各宗凑钱承担。费元禄必须借机拿回学田,他才能真正掌控书院!”
我尼玛!
赵瀚彻底服了,一个校园霸凌事件,竟玩出政斗和兵法,用得着这么惊心动魄吗?
赵瀚问出最后一个问题:“先生,此事与我无关,我为何要冒着巨大风险帮你做这种事情?”
庞春来反问:“你为何天资聪慧,又有费映环资助,却漠视那科举功名,不愿跟着我好好学经?你为何每日练习武艺?你为何关注塘报上的政事?一个小小孩童,如此心机深沉,你究竟想干什么?”
“学生就是贪玩而已。”赵瀚笑道。
“费如鹤贪玩我信,你贪玩我绝对不信,”庞春来追问,“说吧,你到底想做什么?便是今后打算造反,为师也全力相助。”
赵瀚连忙否认:“先生想多了,我没事造反干嘛?”
庞春来冷笑道:“可以造反。我若年轻二十岁,也会图谋造反。真的,造反比科举有前途,就算你没这个想法,我也劝你今后试试。”
“先生为何这般说?”赵瀚问道。
庞春来这货明显在引诱小孩子,给赵瀚灌输造反的想法:“关内之人不知,我在辽东却明白,这大明恐怕时日无多。赋税日蹇,军资陡增,只能加税加饷,不啻于饮鸩止渴。若新皇英明,或许还有转机,但我看了近一年的塘报,当今圣上只是个没担当的小聪明。”
赵瀚说道:“当今圣上,智除阉党,万民皆赞其英明神武。”
“他英明神武个屁,”庞春来讥讽道,“整死个太监,一句话的事情,被他办得犹犹豫豫、扭扭捏捏、遮遮掩掩,横生出如此多的枝节!最后还不是一句话办成?登位一年,已换三任首辅,乱国之举也。论权谋担当,他连万历都不如!”
马上就要换第四个首辅了……
庞春来说:“便是江南百姓,都被辽饷搞得不堪重负,西北苦寒之地能受得了?十年之内,天下必有大乱,或生张角、黄巢之事!”
顺便说一句,明末加派三饷,并非只向北方开刀,而是按照土地面积全国平摊。
但江南土地肥沃,而且人口众多,平摊下来还能过日子。
西北就不行了,简直逼着百姓造反。
庞春来笑道:“乖儿,我教你造反的本事怎样?”
赵瀚心想,这还用你教?高中政治教材就是屠龙术。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4/4250/316428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