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353【历史课本】
推荐阅读:人已暮年,开局父子相认、九重仙图、穿成早夭的团宠、四合院之商鹏、误入樊笼、童养媳、生而为王、妄与她、美女世界、民国谍影、
第355章353【历史课本】
大明朝廷虽然没钱,册封队伍却很庞大。
因为南来之人,往往拖家带口。他们不仅到南京册封吴王,更是把全家都搬来南京!
姚明恭为了离开北京,贿赂薛国观三万两白银,并承诺在赵瀚那里为其美言,终于获得册封吴王的正使之职。
姚明恭带着全家南下,家产只装了四船,浮财仅值万余两。
算上他用于贿赂的银子,也就几万两财产而已,在大明高官当中着实显得清廉。
这货的老家被张献忠占了,又不敢留在北京,只求举家定居于南京。
“姓赵的还是不见咱?”太监杜勋问道。
姚明恭叹息:“还是不见啊。南京士子请愿,希望赵瀚受封吴王,结果被他关了半个月。”
杜勋是册封队伍的副使,以前做过监军,后来又做尚膳监掌印,他能来南京是贿赂王承恩,用了六艘船来运送身家财产。
杜勋焦躁道:“这贼厮,又不见咱们,又不抓咱们,他到底想要做甚打算?”
“他没把朝廷放在眼里,也不把吴王爵位当回事,更视咱们这些天使为跳梁小丑。”姚明恭倒是琢磨清楚了。
杜勋问道:“你那位亲家(熊文灿)呢?”
“他也只是在南京闲居。”姚明恭颇为无奈。
熊文灿满心以为,凭借自己跟赵瀚的“故交”,肯定能够讨得一官半职。
结果赵瀚公事公办,让熊文灿从吏员做起,把这位老兄气得想要吐血。他都一把年纪了,还能活多少年?从小吏一步步爬起,混到死最多能做知府,死得早连知州都当不上。
赵瀚经常破格启用大明旧臣或士子,但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第一,政绩斐然。且政绩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主要看当地民生状况如何。
第二,著书立说。比如吴应箕、张国维、方以智、茅元仪,分别在经济、水利、物理、军事方面有著作。
第三,能力突出。张秉文已经做到安徽布政使,刘寰担任湖南省工商厅长。
人家马士英自知名声不好,主动请求做小吏,态度积极良好,已经当了淳化镇镇长,下一次升迁妥妥的县官。
熊文灿张口就要官,你他妈算老几啊?
杜勋又问:“听说张溥也在南京奔走?”
姚明恭不说话。
姚明恭以前是杨嗣昌的人,现在是薛国观的人,跟张溥属于政治死敌。
正使姚明恭、副使杜勋正在瞎着急,许作梅却脱掉大明官服,只穿儒衫就想去投靠赵瀚。
许作梅是今年的新科进士,被选进行人司做官,无非就是传达皇命跑腿儿的。
“河南儒士、新科进士许作梅,求见顺天应民大都督!”许作梅趴伏在都督府前,屁股朝天,长跪不起,手里还拿着一封信件。
卫兵提醒道:“这位相公,若是给都督写信,把信投在门口的信箱里便可。”
许作梅跪直了说:“这位将军,在下有大事相告,请求将军转呈书信。”
卫兵见他讲得煞有介事,于是不敢怠慢,便帮着把信转呈进去。
片刻之后,卫兵又出来了,把信愤怒扔回,气呼呼说:“快滚!你这酸儒,害我也吃了挂落!”
许作梅依旧跪在那里,痛哭流涕道:“赵都督糊涂啊!”
这厮眼见赵瀚不接受册封,于是放弃大明臣子的身份。还在信中详细介绍北京情况,劝进赵瀚称帝,然后誓师北伐,一举灭了大明江山。
他居然想捞一个劝进之功!
历史上的许作梅,麻溜投靠李自成和多尔衮。而且,积极参与南北党争——清初党争,是明末党争的延续,一直从顺治朝持续到康熙朝。
满清入关第二年,南北党争就开始了,算是继承大明的优良遗产。
到康熙朝更有意思,汉人党争、满人矛盾,两股争斗纠缠融合,把康麻子搞得焦头烂额。
刚开始康熙还比较稚嫩,一口气杀了几十个。渐渐手段高明起来,利用党争清理满人权贵,等皇帝独揽大权之后,满汉官员全都吓得变成哈巴狗。
在都督府门口哭泣一场,许作梅只能回到临时住所,重新穿上大明行人司的官服。
翌日,他又脱掉官服,穿着儒衫跑去都督府下跪。
还没等许作梅跪下,就看到几个小孩,背着书包从都督府侧门的巷子出来。
“太子?”许作梅揉揉眼睛,有些不可置信。
太子不是谁都能见到的,许作梅也只偶然看过一次。他不敢确认,连忙回去报信,姚明恭和杜勋得知情况,于是结伴跑去都督府蹲守。
一直蹲到傍晚,那些小孩终于放学。
杜勋惊道:“不止是太子,皇子和公主都在。”
姚明恭疑惑道:“赵瀚不软禁皇室,还把皇子皇女送去读书?”
“要不要上去拜见?”杜勋问道。
“不可,”姚明恭惊骇道,“若是拆穿皇子皇女身份,我等恐会招来杀身之祸。想要活命,此事不可外传,两位切记!”
许作梅和杜勋连连点头,他们若是不怕死,就不会千方百计来南京了。
三人继续回去商量。
姚明恭说:“赵瀚看来真不愿受封,这北京我也不回去了。咱们就各自散了吧,我手里还有些银子,或许能寻到营生过活。”
“散吧,散吧。”杜勋也觉得没意思。
杜勋带了六船财产南下,还从老家弄来个侄子。他打算就在南京安家,把侄子当儿子养,老老实实做生意延续香火。
只有许作梅傻眼了,他手里没钱啊,在南京吃饭都成问题。
两位大佬各自离队,跑去外城置办房产,并且还去官府落了户籍。
剩下的人,爱去哪儿去哪儿。
许作梅盘缠用尽,眼看着要饿肚子,只能摆摊写字抄书,最后在书坊找到个排字校对的工作。
朝廷派来的册封队伍,就此自动散伙。
……
都督府。
“编撰华夏通史?”张溥惊道,“那可不好做,非得有几十上百人一起编撰不可。”
赵瀚摇头说:“并非通史,而是史学教材。而今南方的中学,还缺一门历史课。读史使人明智,士子怎么不学史呢?”
张溥疑惑道:“历朝历代,史料浩如烟海,如何能让学童几年就学完?这历史教材不好编啊。”
大明士子,蒙童时期就接触历史,但那属于提纲性的历史故事。
脱蒙之后反而不读史书,只抱着四书五经研究。一个进士考出来,有可能还不知道王安石变法,真正研究历史的全部属于博学之士。
张溥有很多思想观点,改革科举就是其中之一。
当然,他的改革科举,是摒弃时文(考试范文),让士子认真学习儒家经典。同时,还要讲求学以致用,多多了解历史和杂学。
赵瀚说道:“既是十多岁的孩童,自然不可能让他们通读史书。就拿唐朝来说,讲李渊如何起兵的,讲李世民如何夺位的,再讲一下武则天、李隆基便可。”
“贞观之治要讲,安史之乱要讲,其余皇帝就没什么可讲了。魏征这些名臣,可以捡几个出来说。还有就是李白、杜甫,通通归入唐代文学。”
“再从唐史当中,挑选军政内容。讲讲三省六部,讲讲租庸调,讲讲府兵制。《食货志》也不能漏掉,讲讲唐时的经济民生、百工百业。”
张溥有些明白了:“中学历史教材,就类似一份史学大纲,让学生对历朝历代知晓一个大概?”
“对,正是如此,”赵瀚笑着说,“所有中学毕业生,都要对历史有大概了解。至于深入研究,有志者自然会去学,今后的大学会设置文史科。”
张溥说道:“我要十个人。”
“好,十个名额,先生可自行招募。”赵瀚当即答应。
张溥这种名士大儒,确实才华横溢,也确实思想先进,但又没啥主政地方的经验。
安排什么职务都不合适,干脆让他去编课本,有事忙起来才不会瞎蹦跶。
至于头衔嘛,跟钱谦益一样,也直接封为翰林院硕士。
赵瀚提醒说:“记住,编撰历史课本时,要贯彻一个理念。王朝兴灭,无非民心得失。百姓过得不好,皇帝即失民心。民心一失,天命便失。历代开国君主,不仅打仗厉害,也肯定宽以治民,如此才能获得民心,才能获得天命而开创新朝。”
张溥思虑道:“既如此,暴秦如何一统?”
赵瀚笑道:“都说秦始皇残暴,六国君主就仁善待民吗?秦国耕战,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虽然法令严苛,于民却并无大害,立功反而能得更多好处,自然官吏勤政、将士效死。秦朝二世而亡,是那一套耕战奖惩无法延续,六国统一了哪来的仗打?而且,秦朝徭役过重,百姓无法休养生息。”
秦朝灭亡是多方面原因,赵瀚只不过定一个基调而已。
相比起秦朝,赵瀚的农兵制也会逐渐取消。这是个缓慢过程,每年减少村镇农兵比例,让农民有更多空余时间做工赚钱。
张溥领命编历史课本去了,没有这位复社领袖带头,其余士子能掀起什么风浪?
无非发发牢骚而已,赵瀚都懒得理会,更没有必要抓人下狱。
动辄抓人,属于无能的体现。
那些士子如果真敢越线,就不是坐牢那么简单,矿工套餐走起!
(求月票。)
大明朝廷虽然没钱,册封队伍却很庞大。
因为南来之人,往往拖家带口。他们不仅到南京册封吴王,更是把全家都搬来南京!
姚明恭为了离开北京,贿赂薛国观三万两白银,并承诺在赵瀚那里为其美言,终于获得册封吴王的正使之职。
姚明恭带着全家南下,家产只装了四船,浮财仅值万余两。
算上他用于贿赂的银子,也就几万两财产而已,在大明高官当中着实显得清廉。
这货的老家被张献忠占了,又不敢留在北京,只求举家定居于南京。
“姓赵的还是不见咱?”太监杜勋问道。
姚明恭叹息:“还是不见啊。南京士子请愿,希望赵瀚受封吴王,结果被他关了半个月。”
杜勋是册封队伍的副使,以前做过监军,后来又做尚膳监掌印,他能来南京是贿赂王承恩,用了六艘船来运送身家财产。
杜勋焦躁道:“这贼厮,又不见咱们,又不抓咱们,他到底想要做甚打算?”
“他没把朝廷放在眼里,也不把吴王爵位当回事,更视咱们这些天使为跳梁小丑。”姚明恭倒是琢磨清楚了。
杜勋问道:“你那位亲家(熊文灿)呢?”
“他也只是在南京闲居。”姚明恭颇为无奈。
熊文灿满心以为,凭借自己跟赵瀚的“故交”,肯定能够讨得一官半职。
结果赵瀚公事公办,让熊文灿从吏员做起,把这位老兄气得想要吐血。他都一把年纪了,还能活多少年?从小吏一步步爬起,混到死最多能做知府,死得早连知州都当不上。
赵瀚经常破格启用大明旧臣或士子,但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第一,政绩斐然。且政绩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主要看当地民生状况如何。
第二,著书立说。比如吴应箕、张国维、方以智、茅元仪,分别在经济、水利、物理、军事方面有著作。
第三,能力突出。张秉文已经做到安徽布政使,刘寰担任湖南省工商厅长。
人家马士英自知名声不好,主动请求做小吏,态度积极良好,已经当了淳化镇镇长,下一次升迁妥妥的县官。
熊文灿张口就要官,你他妈算老几啊?
杜勋又问:“听说张溥也在南京奔走?”
姚明恭不说话。
姚明恭以前是杨嗣昌的人,现在是薛国观的人,跟张溥属于政治死敌。
正使姚明恭、副使杜勋正在瞎着急,许作梅却脱掉大明官服,只穿儒衫就想去投靠赵瀚。
许作梅是今年的新科进士,被选进行人司做官,无非就是传达皇命跑腿儿的。
“河南儒士、新科进士许作梅,求见顺天应民大都督!”许作梅趴伏在都督府前,屁股朝天,长跪不起,手里还拿着一封信件。
卫兵提醒道:“这位相公,若是给都督写信,把信投在门口的信箱里便可。”
许作梅跪直了说:“这位将军,在下有大事相告,请求将军转呈书信。”
卫兵见他讲得煞有介事,于是不敢怠慢,便帮着把信转呈进去。
片刻之后,卫兵又出来了,把信愤怒扔回,气呼呼说:“快滚!你这酸儒,害我也吃了挂落!”
许作梅依旧跪在那里,痛哭流涕道:“赵都督糊涂啊!”
这厮眼见赵瀚不接受册封,于是放弃大明臣子的身份。还在信中详细介绍北京情况,劝进赵瀚称帝,然后誓师北伐,一举灭了大明江山。
他居然想捞一个劝进之功!
历史上的许作梅,麻溜投靠李自成和多尔衮。而且,积极参与南北党争——清初党争,是明末党争的延续,一直从顺治朝持续到康熙朝。
满清入关第二年,南北党争就开始了,算是继承大明的优良遗产。
到康熙朝更有意思,汉人党争、满人矛盾,两股争斗纠缠融合,把康麻子搞得焦头烂额。
刚开始康熙还比较稚嫩,一口气杀了几十个。渐渐手段高明起来,利用党争清理满人权贵,等皇帝独揽大权之后,满汉官员全都吓得变成哈巴狗。
在都督府门口哭泣一场,许作梅只能回到临时住所,重新穿上大明行人司的官服。
翌日,他又脱掉官服,穿着儒衫跑去都督府下跪。
还没等许作梅跪下,就看到几个小孩,背着书包从都督府侧门的巷子出来。
“太子?”许作梅揉揉眼睛,有些不可置信。
太子不是谁都能见到的,许作梅也只偶然看过一次。他不敢确认,连忙回去报信,姚明恭和杜勋得知情况,于是结伴跑去都督府蹲守。
一直蹲到傍晚,那些小孩终于放学。
杜勋惊道:“不止是太子,皇子和公主都在。”
姚明恭疑惑道:“赵瀚不软禁皇室,还把皇子皇女送去读书?”
“要不要上去拜见?”杜勋问道。
“不可,”姚明恭惊骇道,“若是拆穿皇子皇女身份,我等恐会招来杀身之祸。想要活命,此事不可外传,两位切记!”
许作梅和杜勋连连点头,他们若是不怕死,就不会千方百计来南京了。
三人继续回去商量。
姚明恭说:“赵瀚看来真不愿受封,这北京我也不回去了。咱们就各自散了吧,我手里还有些银子,或许能寻到营生过活。”
“散吧,散吧。”杜勋也觉得没意思。
杜勋带了六船财产南下,还从老家弄来个侄子。他打算就在南京安家,把侄子当儿子养,老老实实做生意延续香火。
只有许作梅傻眼了,他手里没钱啊,在南京吃饭都成问题。
两位大佬各自离队,跑去外城置办房产,并且还去官府落了户籍。
剩下的人,爱去哪儿去哪儿。
许作梅盘缠用尽,眼看着要饿肚子,只能摆摊写字抄书,最后在书坊找到个排字校对的工作。
朝廷派来的册封队伍,就此自动散伙。
……
都督府。
“编撰华夏通史?”张溥惊道,“那可不好做,非得有几十上百人一起编撰不可。”
赵瀚摇头说:“并非通史,而是史学教材。而今南方的中学,还缺一门历史课。读史使人明智,士子怎么不学史呢?”
张溥疑惑道:“历朝历代,史料浩如烟海,如何能让学童几年就学完?这历史教材不好编啊。”
大明士子,蒙童时期就接触历史,但那属于提纲性的历史故事。
脱蒙之后反而不读史书,只抱着四书五经研究。一个进士考出来,有可能还不知道王安石变法,真正研究历史的全部属于博学之士。
张溥有很多思想观点,改革科举就是其中之一。
当然,他的改革科举,是摒弃时文(考试范文),让士子认真学习儒家经典。同时,还要讲求学以致用,多多了解历史和杂学。
赵瀚说道:“既是十多岁的孩童,自然不可能让他们通读史书。就拿唐朝来说,讲李渊如何起兵的,讲李世民如何夺位的,再讲一下武则天、李隆基便可。”
“贞观之治要讲,安史之乱要讲,其余皇帝就没什么可讲了。魏征这些名臣,可以捡几个出来说。还有就是李白、杜甫,通通归入唐代文学。”
“再从唐史当中,挑选军政内容。讲讲三省六部,讲讲租庸调,讲讲府兵制。《食货志》也不能漏掉,讲讲唐时的经济民生、百工百业。”
张溥有些明白了:“中学历史教材,就类似一份史学大纲,让学生对历朝历代知晓一个大概?”
“对,正是如此,”赵瀚笑着说,“所有中学毕业生,都要对历史有大概了解。至于深入研究,有志者自然会去学,今后的大学会设置文史科。”
张溥说道:“我要十个人。”
“好,十个名额,先生可自行招募。”赵瀚当即答应。
张溥这种名士大儒,确实才华横溢,也确实思想先进,但又没啥主政地方的经验。
安排什么职务都不合适,干脆让他去编课本,有事忙起来才不会瞎蹦跶。
至于头衔嘛,跟钱谦益一样,也直接封为翰林院硕士。
赵瀚提醒说:“记住,编撰历史课本时,要贯彻一个理念。王朝兴灭,无非民心得失。百姓过得不好,皇帝即失民心。民心一失,天命便失。历代开国君主,不仅打仗厉害,也肯定宽以治民,如此才能获得民心,才能获得天命而开创新朝。”
张溥思虑道:“既如此,暴秦如何一统?”
赵瀚笑道:“都说秦始皇残暴,六国君主就仁善待民吗?秦国耕战,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虽然法令严苛,于民却并无大害,立功反而能得更多好处,自然官吏勤政、将士效死。秦朝二世而亡,是那一套耕战奖惩无法延续,六国统一了哪来的仗打?而且,秦朝徭役过重,百姓无法休养生息。”
秦朝灭亡是多方面原因,赵瀚只不过定一个基调而已。
相比起秦朝,赵瀚的农兵制也会逐渐取消。这是个缓慢过程,每年减少村镇农兵比例,让农民有更多空余时间做工赚钱。
张溥领命编历史课本去了,没有这位复社领袖带头,其余士子能掀起什么风浪?
无非发发牢骚而已,赵瀚都懒得理会,更没有必要抓人下狱。
动辄抓人,属于无能的体现。
那些士子如果真敢越线,就不是坐牢那么简单,矿工套餐走起!
(求月票。)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4/4250/316461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