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718【弥尔顿访华】
推荐阅读:人已暮年,开局父子相认、九重仙图、穿成早夭的团宠、四合院之商鹏、误入樊笼、童养媳、生而为王、妄与她、美女世界、民国谍影、
第721章718【弥尔顿访华】
一艘内河舰船,载着英国访华使团而来。
英国这个使节团比较寒酸,拢共也就十多人。而且不是坐军舰来的,因为英国本土那边,正在策划跟荷兰打海仗,腾不出军舰来护送使臣。
他们乘坐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船,沿途在葡萄牙的殖民港口补给。抵达印度之后,听说马六甲被中国夺取,英国人对此欢呼雀跃,立即前往马六甲进行交流。
然后,英国商船停靠在万丹做生意,英国使节团被大同海军护送北上。
英国使团代表,叫做约翰·弥尔顿,其著作有:《失乐园》、《论出版自由》、《论教育》、《论国王与官吏的职权》等等。
弥尔顿是克伦威尔的师爷,曾积极宣传革命和民主。
克伦威尔执政之后,弥尔顿担任其外交事务秘书。英国的外交书信,全部由弥尔顿负责,顺便跟反对克伦威尔的贵族打笔杖。
英国此次出使中国,带着几分私人性质,克伦威尔直接把自己的外交秘书给扔来。
“约翰先生,中国人过来说,南京就快到了,让我们准备一下。”副使安德鲁·马维尔敲门而入。
安德鲁·马维尔,英国玄学派著名诗人,克伦威尔少年时代的家庭教师,目前担任弥尔顿的拉丁文秘书。
弥尔顿放下鹅毛笔,挂起眼镜说:“那就准备下船吧。”
马维尔笑道:“此次的出使任务,是说服中国与荷兰开战,削弱荷兰在亚洲的实力,令荷兰总部多派军舰支援亚洲。这个任务,还没开始就结束了,中国与荷兰已经打了两场,荷兰在远东的实力被削弱到极点。我们两个,只需拜见中国皇帝就行了,可以把精力都放在领略异国风情上。”
弥尔顿摇头:“我们的海军,还是实力太弱啊,最好能挑起中国与荷兰再次战争。”
“这恐怕不现实,”马维尔说,“中国与荷兰,刚签订了为期十年的休战合约,哪边都不会冒着风险撕毁这份合约。”
“试试看吧。”弥尔顿是个工作狂,他如果不被派来出使中国,明年就会因为日夜工作而失明。
长江水师将英国使团送到码头,有人进城去通报鸿胪寺,鸿胪寺的官员会接外国使者进城。
鸿胪寺官员来之前,弥尔顿等人就在码头等待着。
十多台码头吊车正在工作,工人们拉动滑轮,拖起重物放到船上。后方还有更多码头苦力,搬运着一箱箱货物而来,到处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各位请到前面等候,莫要在码头挡着。”海军的翻译官说。
众人于是继续往前走,这里有好多抬滑竿的。其实就是“出租车”,“车夫”们正聚在一起等生意,在哪儿吹牛逼不时大笑。
有一顶滑竿抬着乘客,从城里来到码头。
客人落轿付款,径直前往江边候船。两个抬滑竿的,也跟其他“车夫”凑到一起。由于周围比较拥挤,他们只能在那里等着接客,越界停留待客是要被罚款的。
“小秀才来啦,快给我们读读报纸!”
刚才抬滑竿的两人,其中一个是十多岁的少年,他此时立即成了中心焦点。
少年从怀里掏出一份报纸,租来的,一文钱一天。小心翼翼展开之后,少年开始摇头晃脑读报:“这期的头号大新闻,是春兰社的少班头杨二少爷,硬要娶自家戏社的坤班名角小红桃。纳妾都不干,非要娶了做正妻。杨老爷自是不乐意,杨二少爷就带着小红桃私奔。两人已经私奔快一个月,这才传出消息,现在人都还没找着。”
这个少年,明显属于放牛班的学生,是那种不好好学习的,就连看报纸都得连蒙带猜。否则的话,小学毕业也不用来抬滑竿谋生。
“出租车司机”们听到这个新闻,顿时就议论纷纷:
“杨老爷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儿子跟唱戏的私奔,这回可要丢脸了。”
“嘿,那杨二少爷还是个情种咧。”
“小红桃的戏我听过。去年李员外做大寿,就请了小红桃唱戏。我跟刘二抬着张老爷去李府,沾光听了一阵,唱得人心头发酥。要是在床上叫起来,只听那声音,就让男人没了半条命。不像我老婆,叫起来跟杀猪一样。”
“哈哈,周大哥,这话你敢不敢说给嫂子听?”
“有什么不敢?家里我说了算!”
“那你前两天,脸上是被谁挠的?”
“猫挠的。”
“哈哈哈哈……”
弥尔顿问海军翻译官:“他们是做什么的?”
翻译官说:“那种竹竿做轿子,可以抬着客人行路。视距离远近,客人付给路费。”
弥尔顿惊讶无比,扭头跟马维尔对视一眼。
他们不是对滑竿感到惊讶,而是抬滑竿的人,明显属于社会最底层,却居然有识字读报的能力。
弥尔顿指着那个少年,又问:“他既然识字,为什么还要干这种工作?”
翻译官讥笑道:“一看就是不好好读书的,正经读完小学,很容易找到营生。再不济,也可以去做学徒,很多商家都乐意招小学生为学徒。”
这个翻译官说的是拉丁文,不知道“小学”该咋翻译,直接说的是中文原音。
弥尔顿只能仔细询问,才知道中国有小学、中学、大学之分。只要达到年龄,无论男孩女孩,都必须到学校读书,而且还不收学费。想要考县级公务员,至少得小学毕业。
“让所有孩童免费读书,那中国每年的教育经费该多少啊?”弥尔顿震撼到了极点。
事实上,小学毕业率很低。
许多孩童读不进去书,经常读一年就辍学了,这种情况连报纸都没法读。女童辍学率尤其高,很多是父母不让继续读,觉得女儿能写自己的名字就足矣。对于这种情况,官府乐见其成,辍学的越多,就越能减轻教育经费压力。
否则全南京的孩童都在学堂里,那得修多少教室啊?
在英国使者的震撼之中,鸿胪寺终于派官员来接待,领着这些家伙乘坐马车进城。马是劣马,好马都送去打仗了。
“当当当当!”
弥尔顿听到敲锣的声音,掀开车帘,只见一个官差边走边喊:“南城外的黄金楼,昨日已经竣工了,本月十五号向百姓开放。喜欢读书的,愿意读书的,可以去黄金楼看书!陛下说了,看书不要钱,想看随便看!”
弥尔顿听不懂,只能问翻译官:“他在喊什么?”
翻译官倒是听懂了,但不明白黄金楼是啥。当即跳下龟速前进的马车,跑去询问带队的鸿胪寺官员。
很快,翻译官回来解释:“我国皇帝陛下,用皇室开支建了个藏书楼。里面有很多藏书,昨天刚刚竣工,所有平民都可以免费阅读里面的书籍。藏书楼的日常开支,也由皇帝陛下负责。”
弥尔顿顿时激动道:“这是公共图书馆啊,可惜英国没有,欧洲似乎也没有。”
马维尔说道:“中国皇帝陛下,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哲人王吧。他统治的国家,遍地都是学者,平民也可以免费学习和看书。真希望有一天,英国也能这样。”
众人被安排在藩使馆,有专门的翻译负责接洽,想逛街也随时可以出去。
不过嘛,想见皇帝还得慢慢等着。
第二天大清早,弥尔顿就忍不住了,请求翻译官带他们逛街。
鸿胪寺通事不是品官,属于一等吏,至少要掌握两门外语才行。虽然只是吏,但也算文化人,自然不会带着使者去逛勾栏瓦舍,每次都是直奔文化用品一条街。
晚上回来,弥尔顿拿出鹅毛笔,在他的《访中国录》中写道:
“今天,中国的外交官员,带着我们去了文艺街。那是一条半英里长的街道,街上的店铺,售卖各种文学和艺术用品。有精美的图书,有神奇的中国字画,还有纸张、墨水等物品……”
“街上有很多人来往,他们都是识字的。有人穿着丝绸,但更多人穿着普通的棉布衣裳。这里的书籍很便宜,平民也买得起。有着许多通俗读物,底层市民也喜欢看。不过我听中国外交官员说,平民更喜欢租书看。南京城里有租书店,根据书籍的价值,设定不同的租金,损毁太严重就不退押金……”
“我们仿佛置身于文艺的海洋,到处都是书,到处都是绘画。对于欧洲学者而言,这条街就是天堂,他们一定做梦都梦不到……”
“我问过中国官员,他说中国最畅销的书,除了古代的四书五经,就是当今中国皇帝编撰的《大同籍》。我请中国朋友,翻译了几篇读给我听,因此我可以笃定,中国皇帝是一位民主革命者……”
“中国皇帝法统不是来自于教会,而是来自于‘天空’。天空既是我们头顶的天空,也类似万物的起源,中国人视为一切的主宰。天和地,衍生出人类和万物,人类是世间的精灵,并组成中国这个国家。国家需要领导者,于是就有了皇帝。对人民仁慈的皇帝,会得到天的认可,成为天之子。对人民残暴的皇帝,会遭到天的厌恶,他必将被推翻……”
“一切都以人民为中心,这不是民主是什么?”
弥尔顿此人,一生都在追求天赋人权、出版自由、宗教自由、教育自由、婚姻自由。这货彻底迷上了《大同集》,并认为中国皇帝是革命者。
只不过,等他把《大同集》读完,估计就没那么欢喜了。
赵瀚的分田理论,跟弥尔顿的民主是冲突的。因为那是地主的田,而弥尔顿认为,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当然,弥尔顿也可以忽略掉,他已经决定翻译《大同集》,到时候把分田理论给删除便是。
一艘内河舰船,载着英国访华使团而来。
英国这个使节团比较寒酸,拢共也就十多人。而且不是坐军舰来的,因为英国本土那边,正在策划跟荷兰打海仗,腾不出军舰来护送使臣。
他们乘坐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船,沿途在葡萄牙的殖民港口补给。抵达印度之后,听说马六甲被中国夺取,英国人对此欢呼雀跃,立即前往马六甲进行交流。
然后,英国商船停靠在万丹做生意,英国使节团被大同海军护送北上。
英国使团代表,叫做约翰·弥尔顿,其著作有:《失乐园》、《论出版自由》、《论教育》、《论国王与官吏的职权》等等。
弥尔顿是克伦威尔的师爷,曾积极宣传革命和民主。
克伦威尔执政之后,弥尔顿担任其外交事务秘书。英国的外交书信,全部由弥尔顿负责,顺便跟反对克伦威尔的贵族打笔杖。
英国此次出使中国,带着几分私人性质,克伦威尔直接把自己的外交秘书给扔来。
“约翰先生,中国人过来说,南京就快到了,让我们准备一下。”副使安德鲁·马维尔敲门而入。
安德鲁·马维尔,英国玄学派著名诗人,克伦威尔少年时代的家庭教师,目前担任弥尔顿的拉丁文秘书。
弥尔顿放下鹅毛笔,挂起眼镜说:“那就准备下船吧。”
马维尔笑道:“此次的出使任务,是说服中国与荷兰开战,削弱荷兰在亚洲的实力,令荷兰总部多派军舰支援亚洲。这个任务,还没开始就结束了,中国与荷兰已经打了两场,荷兰在远东的实力被削弱到极点。我们两个,只需拜见中国皇帝就行了,可以把精力都放在领略异国风情上。”
弥尔顿摇头:“我们的海军,还是实力太弱啊,最好能挑起中国与荷兰再次战争。”
“这恐怕不现实,”马维尔说,“中国与荷兰,刚签订了为期十年的休战合约,哪边都不会冒着风险撕毁这份合约。”
“试试看吧。”弥尔顿是个工作狂,他如果不被派来出使中国,明年就会因为日夜工作而失明。
长江水师将英国使团送到码头,有人进城去通报鸿胪寺,鸿胪寺的官员会接外国使者进城。
鸿胪寺官员来之前,弥尔顿等人就在码头等待着。
十多台码头吊车正在工作,工人们拉动滑轮,拖起重物放到船上。后方还有更多码头苦力,搬运着一箱箱货物而来,到处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各位请到前面等候,莫要在码头挡着。”海军的翻译官说。
众人于是继续往前走,这里有好多抬滑竿的。其实就是“出租车”,“车夫”们正聚在一起等生意,在哪儿吹牛逼不时大笑。
有一顶滑竿抬着乘客,从城里来到码头。
客人落轿付款,径直前往江边候船。两个抬滑竿的,也跟其他“车夫”凑到一起。由于周围比较拥挤,他们只能在那里等着接客,越界停留待客是要被罚款的。
“小秀才来啦,快给我们读读报纸!”
刚才抬滑竿的两人,其中一个是十多岁的少年,他此时立即成了中心焦点。
少年从怀里掏出一份报纸,租来的,一文钱一天。小心翼翼展开之后,少年开始摇头晃脑读报:“这期的头号大新闻,是春兰社的少班头杨二少爷,硬要娶自家戏社的坤班名角小红桃。纳妾都不干,非要娶了做正妻。杨老爷自是不乐意,杨二少爷就带着小红桃私奔。两人已经私奔快一个月,这才传出消息,现在人都还没找着。”
这个少年,明显属于放牛班的学生,是那种不好好学习的,就连看报纸都得连蒙带猜。否则的话,小学毕业也不用来抬滑竿谋生。
“出租车司机”们听到这个新闻,顿时就议论纷纷:
“杨老爷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儿子跟唱戏的私奔,这回可要丢脸了。”
“嘿,那杨二少爷还是个情种咧。”
“小红桃的戏我听过。去年李员外做大寿,就请了小红桃唱戏。我跟刘二抬着张老爷去李府,沾光听了一阵,唱得人心头发酥。要是在床上叫起来,只听那声音,就让男人没了半条命。不像我老婆,叫起来跟杀猪一样。”
“哈哈,周大哥,这话你敢不敢说给嫂子听?”
“有什么不敢?家里我说了算!”
“那你前两天,脸上是被谁挠的?”
“猫挠的。”
“哈哈哈哈……”
弥尔顿问海军翻译官:“他们是做什么的?”
翻译官说:“那种竹竿做轿子,可以抬着客人行路。视距离远近,客人付给路费。”
弥尔顿惊讶无比,扭头跟马维尔对视一眼。
他们不是对滑竿感到惊讶,而是抬滑竿的人,明显属于社会最底层,却居然有识字读报的能力。
弥尔顿指着那个少年,又问:“他既然识字,为什么还要干这种工作?”
翻译官讥笑道:“一看就是不好好读书的,正经读完小学,很容易找到营生。再不济,也可以去做学徒,很多商家都乐意招小学生为学徒。”
这个翻译官说的是拉丁文,不知道“小学”该咋翻译,直接说的是中文原音。
弥尔顿只能仔细询问,才知道中国有小学、中学、大学之分。只要达到年龄,无论男孩女孩,都必须到学校读书,而且还不收学费。想要考县级公务员,至少得小学毕业。
“让所有孩童免费读书,那中国每年的教育经费该多少啊?”弥尔顿震撼到了极点。
事实上,小学毕业率很低。
许多孩童读不进去书,经常读一年就辍学了,这种情况连报纸都没法读。女童辍学率尤其高,很多是父母不让继续读,觉得女儿能写自己的名字就足矣。对于这种情况,官府乐见其成,辍学的越多,就越能减轻教育经费压力。
否则全南京的孩童都在学堂里,那得修多少教室啊?
在英国使者的震撼之中,鸿胪寺终于派官员来接待,领着这些家伙乘坐马车进城。马是劣马,好马都送去打仗了。
“当当当当!”
弥尔顿听到敲锣的声音,掀开车帘,只见一个官差边走边喊:“南城外的黄金楼,昨日已经竣工了,本月十五号向百姓开放。喜欢读书的,愿意读书的,可以去黄金楼看书!陛下说了,看书不要钱,想看随便看!”
弥尔顿听不懂,只能问翻译官:“他在喊什么?”
翻译官倒是听懂了,但不明白黄金楼是啥。当即跳下龟速前进的马车,跑去询问带队的鸿胪寺官员。
很快,翻译官回来解释:“我国皇帝陛下,用皇室开支建了个藏书楼。里面有很多藏书,昨天刚刚竣工,所有平民都可以免费阅读里面的书籍。藏书楼的日常开支,也由皇帝陛下负责。”
弥尔顿顿时激动道:“这是公共图书馆啊,可惜英国没有,欧洲似乎也没有。”
马维尔说道:“中国皇帝陛下,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哲人王吧。他统治的国家,遍地都是学者,平民也可以免费学习和看书。真希望有一天,英国也能这样。”
众人被安排在藩使馆,有专门的翻译负责接洽,想逛街也随时可以出去。
不过嘛,想见皇帝还得慢慢等着。
第二天大清早,弥尔顿就忍不住了,请求翻译官带他们逛街。
鸿胪寺通事不是品官,属于一等吏,至少要掌握两门外语才行。虽然只是吏,但也算文化人,自然不会带着使者去逛勾栏瓦舍,每次都是直奔文化用品一条街。
晚上回来,弥尔顿拿出鹅毛笔,在他的《访中国录》中写道:
“今天,中国的外交官员,带着我们去了文艺街。那是一条半英里长的街道,街上的店铺,售卖各种文学和艺术用品。有精美的图书,有神奇的中国字画,还有纸张、墨水等物品……”
“街上有很多人来往,他们都是识字的。有人穿着丝绸,但更多人穿着普通的棉布衣裳。这里的书籍很便宜,平民也买得起。有着许多通俗读物,底层市民也喜欢看。不过我听中国外交官员说,平民更喜欢租书看。南京城里有租书店,根据书籍的价值,设定不同的租金,损毁太严重就不退押金……”
“我们仿佛置身于文艺的海洋,到处都是书,到处都是绘画。对于欧洲学者而言,这条街就是天堂,他们一定做梦都梦不到……”
“我问过中国官员,他说中国最畅销的书,除了古代的四书五经,就是当今中国皇帝编撰的《大同籍》。我请中国朋友,翻译了几篇读给我听,因此我可以笃定,中国皇帝是一位民主革命者……”
“中国皇帝法统不是来自于教会,而是来自于‘天空’。天空既是我们头顶的天空,也类似万物的起源,中国人视为一切的主宰。天和地,衍生出人类和万物,人类是世间的精灵,并组成中国这个国家。国家需要领导者,于是就有了皇帝。对人民仁慈的皇帝,会得到天的认可,成为天之子。对人民残暴的皇帝,会遭到天的厌恶,他必将被推翻……”
“一切都以人民为中心,这不是民主是什么?”
弥尔顿此人,一生都在追求天赋人权、出版自由、宗教自由、教育自由、婚姻自由。这货彻底迷上了《大同集》,并认为中国皇帝是革命者。
只不过,等他把《大同集》读完,估计就没那么欢喜了。
赵瀚的分田理论,跟弥尔顿的民主是冲突的。因为那是地主的田,而弥尔顿认为,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当然,弥尔顿也可以忽略掉,他已经决定翻译《大同集》,到时候把分田理论给删除便是。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4/4250/316498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