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朱元璋是人才

推荐阅读:我在民国做袍哥命定凡俗九劫真神齐飞鸿战火军途:从1978开始不当牛马,玩什么游戏华娱之软饭王大国实业一路渡仙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骑砍:从三国子午谷开始

    第552章朱元璋是人才

    “真是不让人省心呐。”朱瀚十分无语的说道。

    “让锦衣卫的人去查查,看看燕京最近有没有发生什么事儿?”

    刘申宏文言不由得就是一愣:“王姐为什么要去查燕京那边儿呢?”

    “按照朝廷那边儿传来的消息,陛……应该已经出来有一段时间了吧,算算脚程,现在肯定已经到大同府了。”

    “我们直接在大同府这边儿查不是更方便吗?”

    刘申宏差点儿就下意识的把陛下两个字说出来了。

    不过最后还是改了口。

    朱瀚瞪了他一眼,没好气的训迟道:“你也跟在我身边这么久了,怎么一点儿长进都没有呢?”

    “现在咱们要是让人在大同府调查,这消息肯定用不了多久就会泄露出去。”

    “他的身份要是被用心的人知道,会有什么后果不用我跟你说了吧?”

    “这……”刘申宏还是有些不解:“可是王爷,那位现在应该已经不在燕京了吧,咱们去燕京调查又有什么用?”

    “但是在那边调查,却不会引起有些人的关注。”

    “只要咱们知道燕京那边儿有什么问题,自然就能知道他是不是到了大同府。”

    “如果燕京那边儿风平浪静,就说明他还在路上,到时候咱们也可以提前做一番布置。”

    “但是在大同府这边,本来就因为大旱,导致到处都是流民,这里面有多少不怀好意的人,也不用我跟你说了吧。”

    刷的一下刘申宏的冷汗就下来了。

    他是真没意识到这里边儿事情的严重性,毕竟对他来说,现在的大明华夏本土国泰民安,几乎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战事。

    就算是发生了天灾,百姓中间也许也夹杂着一些别用心的人。

    刘申宏也并不觉得有人会对朱元璋不利。

    但是被自家王爷这么一提醒,刘申宏也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

    哪怕是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的几率,会出现这种情况,那也是相当不得了的事,可不敢等闲对待。

    “多谢王爷指点,我明白了。”

    朱瀚这才满意的点点头道:“既然知道了就让人去查。”

    “尤其是燕京那边儿,最近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儿,都提前汇报到我这里。”

    “是!”刘申宏转身刚想走。

    朱瀚的声音又响了起来:“记住了,这件事千万要保密,绝对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明白。”

    看着刘申宏走出房间,朱瀚微微叹了一口气。

    他倒不是不相信刘申宏,主要是这次实在是事关重大。

    刚才那封信可是朱标亲自写给他的,北边清清楚楚,朱元璋这次是微服出行,身边带的人并不是很多。

    万一要是出了点儿什么问题,华夏本土还好,外面那些地方肯定会出问题,到时候他们苦心经营的大好局面,可就功亏一篑了。

    “真是不让人省心呀!”朱瀚苦笑着摇了摇头。

    与此同时,朱元璋跟马黄浩也在讨论这个问题。

    “重八,你就打算一直这么隐瞒自己的行踪吗?”

    “我估计现在七五应该已经知道你离开皇宫了,这个时候应该正着急的找你呢吧。”

    朱元璋舒舒服服的靠在椅子上,手边还放着一杯热茶:“找就找吧,也该这小子辛苦几天了,把咱丢在皇宫处于政务,他自己确实到处逍遥快活。”

    马皇后笑着调侃道:“我看你也清闲不了多久了,这都到了大同,七五用不了多久就能找到咱们。”

    朱元璋自信满满的道:“那可就不好说了,以七五的性子,肯定不可能大张旗鼓的寻找咱们的下落。”

    “咱估计,这小子最有可能从燕京方面儿入手,来寻找咱们的下落。”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的避免咱在大同府的消息泄露。”

    “现在虽然有的火车这种东西,但是从燕京传递消息到大同,需要的时间可不短。”

    老朱越说就越是得意,嘴角都高高的扬了起来。

    马皇后一脸无奈的笑容:“你都多大个人了,怎么还跟个孩子似的?”

    “现在七五跟标儿还不知道有多着急呢。”

    听她这么说,老朱却是一脸不在乎的模样:“你要说标儿担心咱们这咱相信。”

    “可七五那小王八蛋,现在还不知道在怎么骂咱呢。”

    “要不让他多担惊受怕几天,等这一趟岂不是白出来了。”

    两人正说着话,衙门外面一个豪爽的声音突然响了起来:“老常,快来看看我这带了什么好东西回来。”

    朱元璋哈哈一笑:“听咱们家大人这声音就知道,他这次还真带了什么好东西走出去看看。”

    老朱走出房门,正看到高飞提着一只猪腿从外面走回来。

    刚推开门就没好气的抱怨道:“我说老朱,你怎么一点儿长进都没有啊?”

    “本官回衙门了,你竟然都不知道出来迎接。就冲你这没眼力见儿的毛病,今天的猪蹄儿上没有你的份儿。”

    这高飞平时说话做事,完全没有官员的模样。

    可就他这副德行,却非常受到百姓们的喜欢。

    许多百姓但凡有点儿什么好处都不会忘记他。

    就老朱在接待部衙门住的这段时间所见,高飞回衙门的时候,手里几乎没有空着的。

    不是山鸡,就是鸭蛋,甚至是蘑菇之类的东西。

    有的时候朱元璋都想不明白,就这滚刀肉似的家伙,怎么就这么招人稀罕呢?

    当然不管心里是怎么想的,对于高飞拿回来的那些东西,朱元璋可从来没有客气过。

    几乎一大半儿都进了老朱的肚子。

    对此高飞也不甚在意,虽然每次嘴上都不饶人,但是不论有什么好事,都想着朱元璋。

    “我说老常,你就干脆留在接待部,家们跟着我混得了。”

    “说真的,这不比你去做生意要强的多呢。”

    酒过三巡之后,高飞又开始劝朱元璋了。

    几乎他们每次喝酒,高飞都要救世,从第一次。

    之所以如此,主要还是因为朱元璋的活儿干的实在是漂亮。

    大同府周围现在一共设置了八个接待部,都是用来接纳四面八方涌入大同府的难民的。

    这些接待部的情况,也都跟高飞这边差不多。

    那些乱七八糟的账目,除了有几个曾经干过商人的能处理明白之外。

    大部分的账目都只能交给那些专门的账房去做。

    为了这件事儿,这些接待部的人可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但是不管哪个接待部,最起码需要两到三个账房,才能把这些账目全都捋顺。

    在朱元璋来之前,高飞其实也雇佣的两个账房。

    不过,他比较倒霉,这两个账房都出了一些问题,所以全都不干了。

    这也是为什么高飞当天得知老朱会算账的时候,也顾不得调查他的详细底细,直接就把他带到了衙门。

    实在是他自己已经完全处理不了这些公务了。

    结果让高飞无比意外的是,他只不过是随便在大街上抓了个人,结果竟然抓到了一个相当了不得的人才。

    这个叫做常在的商人,虽然长得不怎么样,但是算起账呢却是相当的麻利。

    别的借贷部需要一两天才能算明白的账,他几乎只要一两个时辰就能算的明明白白。

    高飞明明觉得,这个家伙每天不务正业的到处闲逛。

    可衙门里的账目却是从来没有出过任何问题。

    自从老常来了之后,上次可没少夸他们这里的账目处理的好。

    这样的人才常在,可是真不想放走啊。

    可惜这位老常是个人精,他都没给按你的说了这么多次了,对方却从来都没有表过态。

    尽管大同府外面的难民营,是朱瀚亲自弄出来的。

    可每一次来到难民营,朱元璋仿佛都能感觉到这里跟之前比起来发生了一些不一样的变化。

    只不过这些变化并不算大,所以一时之间也难以用语言来描述。

    如果非要说的话,朱元璋觉得,这座难民营正在缓慢的成长。

    仅仅过了一两天的时间,那民营的周围都有可能多出好几座木屋。

    这里的百姓们除了少部分真正好吃懒惰的之外,所有人都在拼命的努力工作,为自己争取更好的生活。

    “这竟然是难民营吗?”朱元璋身边的马皇后情不自禁的惊讶道。

    尽管在来到这里之前,朱元璋已经跟她说过了这边的情况,马皇后也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可当真看到那没赢这里边的情况,她依旧惊讶的合不拢嘴。

    哪怕是刚刚从燕京出来,看到了燕京那边儿异常繁华的景象。

    可这里又不是燕京,而是刚刚受到了旱灾的大同府。

    就算在朱瀚的治理下,这里的百姓能勉强过好日子。

    可不管再怎么样,他们也是招灾的呀,现在却完全看不出多少受灾的痕迹?

    在抵达大同府的路上,马皇后跟朱元璋见过不少的灾民。

    他们的情况,才跟马皇后印象中的灾民能够对应的起来。

    而这里的百姓,给他的感觉生活比许多普通的百姓说话要好许多。

    朱元璋得意洋洋的笑道:“这是当然,你也不看看这个难民营是谁弄出来的。”

    马皇后给了朱元璋一个大大的白眼儿:“如果切身没记错的话,应该七五弄出来的吧,跟陛下您应该没有什么关系。”

    “怎么没有关系?”朱元璋吹胡子瞪眼的,似乎非要跟马皇后争出个是非对错来一般。

    “大同发生旱灾的时候,是不是咱把七五派过来救灾的?”

    “这还不是说明咱慧眼识人,才让这些灾民能过上现在的生活吗?”

    马皇后没有正面回答,反而似笑非笑的道:“也不知道是谁,当初刚刚听说,七五把粮价提高到四两银子一石的时候,气的差点没把桌子给掀翻了。”

    朱元璋的呼吸一致,颇有些心虚的反驳道:“咱那是高兴的。”

    马皇后微笑不语,并没有当场戳穿朱元璋的谎言。

    朱元璋也不想再提起这件事,连忙打了个哈哈道:“那民营这边有一个大广场,那边儿可是相当热闹,走咱们过去看看。”

    广场设在最中心,朱元璋上次也是来过的。

    在广场这边,聚集人最多的自然就是说评书的了。

    对于这个地方老朱可以说是十分的纠结。

    既想来听评书的后续内容,可又觉得这边的评书讲的实在是索然无味。

    十分精彩的故事,被这群人照本宣科的这么一读,最多也就剩下两三分了。

    可即便如此,有的听总比没有的听,不是吗?

    所以说只要忙完了手头上的事情,朱元璋来的最多的,就是难民营的小广场。

    这边的评书每天一共说两场,正午时分工人们全都休息的时候会说上两集,下午等工人们都放工了,吃晚饭之前也会说上两集。

    听的多了,朱元璋也渐渐发现了端倪。

    还真不怪这边的人说的不如城里的好,主要是这些评书先生,基本都是临时抱佛脚。

    好多次说的磕磕绊绊,连剧情都忘了,甚至还要当场拿出书来看一眼。

    按照他们所说的进度,朱元璋觉得他们这些人应该是,提前一两天把要说的内容,胡囵吞枣的背下来。

    之所以这么做,也就是为了维持不断更。

    至于这么做的效果,看那些听评书听的津津有味的普通百姓就知道了。

    每到评书开始的时候,几乎所有的百姓全都聚集到的小广场。

    而且根据朱元璋这段时间的了解,整个难民营这样的小广场一共有四五个之多。

    每个小广场上都有说书,先生在定时说评书。

    大部分人的注意力,可以说全都被这些评书的内容所吸引。

    以前不管是正在也好,还是朝廷征召民夫也罢,是绝对不可能完全听不到怨言的。

    不管朝廷做的再好,总会有人因此而受损。

    只要不影响大局,对于这种事儿上面那些官员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如果只是抱怨两句的话,其实也不会产生什么严重的后果。

    但是如果有些人在这其中挑拨离间,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左右看了看,第一次听评书的马皇后也一下子被故事给吸引了,听的无比专心。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4/4306/320958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