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治缅六策
推荐阅读:神级插班生、诸天之百味人生、失联牛航的幸存者、我的心动老板娘、心灵主宰、婚内上瘾、他打铁出身,竟横压万古、开局获得神照功、直播被土豪盯上了、开局,我把仙人算死了、
孟浚思索数日后,还是认为不能直接吞并缅地,因为现在周边很多国家,正在观察乾朝的对外策略,若是现在就搞吞并,必然会引起藩属国的担忧。
当然,这并不是孟浚最担心的事,如今的乾朝是东方当之无愧最为强大的帝国,周边那些小国联合起来也不够乾朝打的,只是前明时,安南屡叛的前车之鉴,容不得孟浚不细细思量。
安南号称东南小中华,其国中制度皆是效仿中原,且地方儒学成风,可即便如此,明朝统治安南,也折腾了好久,最后还是放弃了安南,而缅甸之地,虽对中原王朝称臣纳贡,但其国中,儒学并未大兴,想直接统治,难度极大。
不久后,吴三桂的奏折被紧急送入宫中,其言,“缅地已定,如何治缅,当请天子圣裁。”
随后孟浚召集重臣,商议治缅之决策,重臣大都认为,还是应该用缅人治缅,如此一来,地方有怨,尚不足以直接归咎于乾朝,只要教化成熟,时间一到,自能内附,而时间,无论是十年,二十年,乃至于五十年,乾朝都等的起。
而这也是孟浚较为认可的,随后孟浚紧急派遣以宣传部尚书吴台为首,大小官员六十余人,在青鸾卫张博随行卫护下,奔赴阿瓦城。
而吴台的首要任务,便是从缅地中,择选一人为缅王,在册封缅王之后,再以缅王为旗号,逐渐渗透,控制缅地。
治缅六策,其一,缅王国制,废除东吁旧制,全面效仿中原制度。
其二,称臣纳贡,在外事上,全权由乾朝负责,其礼曹官员,由乾朝派遣官员为之。
其三,设驻缅大臣,驻缅大臣对缅地政事,可随时参与政事。
其四,设驻缅将军,驻缅将军率乾朝官兵五千人,驻地缅国之都,钱粮皆由缅地所支,其驻缅将军负责缅地全境之安危,可先用兵,再补奏朝廷,危急之时,可调遣缅地之兵。
其五,缅王世子,入乾朝,习汉文,识儒家之经典,此例,永为定例,不入乾朝进学者,不得为世子。
其六,缅国境内,罢黜番邦土字,用汉文,习儒学,不识汉文者,不得为官。
孟浚六策,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上,全面控制缅地,而在明面上,却还是打着缅人治缅的旗号。
这六策,比当初给莽白的条件中,实际上更为苛刻,但在朝廷的宣传中,对这些条件轻描淡写,甚至不提,只是说大军征缅,只为讨伐不臣,如今,贼首莽白被擒,天子以仁义治天下,不日,将择贤君,重立缅国,以缅人治缅。
至昭武四年初,吴台等大小官员还未进入缅地,治缅六策,已经被送入吴三桂手中。
随后吴三桂命人大肆宣传,言乾朝非为夺地,而是以仁义治天下,出兵征伐,只为讨伐不臣,等朝廷重臣抵达阿瓦后,便会重立新君,(本章未完,请翻页)
当然,这并不是孟浚最担心的事,如今的乾朝是东方当之无愧最为强大的帝国,周边那些小国联合起来也不够乾朝打的,只是前明时,安南屡叛的前车之鉴,容不得孟浚不细细思量。
安南号称东南小中华,其国中制度皆是效仿中原,且地方儒学成风,可即便如此,明朝统治安南,也折腾了好久,最后还是放弃了安南,而缅甸之地,虽对中原王朝称臣纳贡,但其国中,儒学并未大兴,想直接统治,难度极大。
不久后,吴三桂的奏折被紧急送入宫中,其言,“缅地已定,如何治缅,当请天子圣裁。”
随后孟浚召集重臣,商议治缅之决策,重臣大都认为,还是应该用缅人治缅,如此一来,地方有怨,尚不足以直接归咎于乾朝,只要教化成熟,时间一到,自能内附,而时间,无论是十年,二十年,乃至于五十年,乾朝都等的起。
而这也是孟浚较为认可的,随后孟浚紧急派遣以宣传部尚书吴台为首,大小官员六十余人,在青鸾卫张博随行卫护下,奔赴阿瓦城。
而吴台的首要任务,便是从缅地中,择选一人为缅王,在册封缅王之后,再以缅王为旗号,逐渐渗透,控制缅地。
治缅六策,其一,缅王国制,废除东吁旧制,全面效仿中原制度。
其二,称臣纳贡,在外事上,全权由乾朝负责,其礼曹官员,由乾朝派遣官员为之。
其三,设驻缅大臣,驻缅大臣对缅地政事,可随时参与政事。
其四,设驻缅将军,驻缅将军率乾朝官兵五千人,驻地缅国之都,钱粮皆由缅地所支,其驻缅将军负责缅地全境之安危,可先用兵,再补奏朝廷,危急之时,可调遣缅地之兵。
其五,缅王世子,入乾朝,习汉文,识儒家之经典,此例,永为定例,不入乾朝进学者,不得为世子。
其六,缅国境内,罢黜番邦土字,用汉文,习儒学,不识汉文者,不得为官。
孟浚六策,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上,全面控制缅地,而在明面上,却还是打着缅人治缅的旗号。
这六策,比当初给莽白的条件中,实际上更为苛刻,但在朝廷的宣传中,对这些条件轻描淡写,甚至不提,只是说大军征缅,只为讨伐不臣,如今,贼首莽白被擒,天子以仁义治天下,不日,将择贤君,重立缅国,以缅人治缅。
至昭武四年初,吴台等大小官员还未进入缅地,治缅六策,已经被送入吴三桂手中。
随后吴三桂命人大肆宣传,言乾朝非为夺地,而是以仁义治天下,出兵征伐,只为讨伐不臣,等朝廷重臣抵达阿瓦后,便会重立新君,(本章未完,请翻页)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4/4425/480582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