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朱棣的烦恼

推荐阅读:第一召唤师凡人:我一剑斩魂,修三千大道重生后,这宗门圣子我不当了心痒难耐当上赘婿的我只好读书成圣了知青重生:睁开眼回到再次拒婚前市井养家日常植物小精灵,靠种植爆火全网寒门崛起医路坦途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

    曾经在淳化县风光无限的枫兰县学,终究还是关闭了,数百县学的学子,摇身一变成了教书先生,每人带动了数十个甚至数百个淳化老百姓,教他们读书识字,从零开始。

    而府衙那边的有奖征集,也好像是配合似的,时不时就贴出来一张,总体内容虽然越来越繁难,但偶尔也有那种福利性题目,只要能率先读出其中内容,就立刻可以破解,获得一大笔赏金。

    有了这样的激励,整个淳化县都陷入狂热的学习热情当中。

    哪怕随着时间推移,春忙开始,家家户户都不敢误了地里的活计,却还是利用一切休息的时间,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甚至挑灯夜读,唯恐自己落后别人,白白错过了某次大好机会。

    其实这本就是必然的趋势。

    古语有云,仓廪足而知礼节,这个礼节在广义来说,也就包括了读书明理,哪怕不是为了科举。

    如今的淳化县,早已达到了“仓廪足”的标准,尤其去年秦枫给全县免税,更是让每家每户都有了余粮,就算是赶上连续的灾年,至少也不可能饿肚子了。

    有了这样的先决条件,秦枫才出手推动一把,在淳化县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扫盲行动,一方面为了埋下千万颗珍贵的种子,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变相给淳化县老百姓发放福利。

    毕竟,数百县学学子,现在变成教书先生之后,每个月就能从府衙那里领到三石稻谷,这还是后来自己内卷竞价后的,原本秦枫是打算给五石稻谷来着。

    更别说还有能够一夜暴富的有奖告示!

    在这样双管齐下的刺激下,秦枫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淳化县整体的文化程度突飞猛进之后,便会成为一个巨大的科技孵化园区,不论是工物工坊遇到的技术难题,或是工部的一些相关项目,都能提出更优质的解决方案。

    甚至有朝一日,在这里,可以涌现出影响整个天下的发明家,或者说……科学家!

    秦枫一直相信,像杨开天这样的天赋选手,即便是在小小的淳化县,也绝不止一个!

    只不过,就像那篇《马说》里说的那样: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秦枫当然愿意做这个伯乐,来发掘出更多更优秀的千里马,带动大明这辆引领时代的铁甲战车,滚滚向前。

    虽然枫林县学暂时关闭,却也不是所有学生全都放弃了科举。

    秦枫有言在先,对于那些矢志不移,始终坚持学习的,衙门当然会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把几位县学的老师集中起来,加上秦枫自己,从大课变成小课,更专注于四书五经的分析,实际案例的拆解,这都是未来科举,或者未来走入仕途之后,能够用得到的学问。

    这样一来,不论是有意科举的,还是已经只想蹭廪米的,两种情况的县学学生,都得到了极大的满意,枫兰县学的关闭,也就几乎没有引起任何负面的情绪动荡。

    但是……几乎。

    只能是几乎。

    总归还是有人因此而沮丧郁闷。

    比如说,燕王朱棣。

    ……

    京城,乾东五所。

    这是专门供诸位皇子居住的地方。

    朱元璋规定,幼年皇子由于还需要母亲的照料,所以跟随母亲住在东西六宫,但到了五六岁的时候,便会移到东五所或是西五所,住在一起,接受各种教育和训练,为未来承担国家重任做充分的准备。

    而到了皇子婚后,便会搬出皇宫,居住在京城王邸中,等待就藩。

    朱棣还没就藩,也没有成婚,所以住在乾东五所。

    “唉!”朱棣重重叹了口气,目光望着远处还在玩耍的弟弟,心情烦躁,但没有任何人可以去诉说。

    今年,洪武七年,朱棣十四岁。

    在这个年代,十四岁的男子,已经可以独当一面,甚至结婚早的话,都要开始承担起一个家庭的重担了。

    但是朱棣什么都做不了。

    他一直不明白什么原因,好像只是一夜之间,原本甚为亲厚的父皇,忽然对自己变得极为严苛,可以说是动辄得咎,哪怕朱棣已经竭尽所能做好所有事,但还是不行。

    为此,他甚至去找过母后诉苦,可这一次,即便是对父皇有极大影响力的母后,也无法改变朱棣的处境。

    快些就藩吧!

    有时候朱棣狠狠地想着,既然不受待见,不如趁早离开皇宫,离开他,到了自己的广阔天地,或许还可以大有作为。

    虽然现在北方已经肃清,但那些游牧民族终究也不能断了根,大明的北方藩篱,毕竟还是需要有人来守护的嘛,那么就让我,成为大哥最忠实的守护者,成为大明最忠实的守护者,让父皇好好看一看,我朱棣,是有能力的!

    在宫中气闷,好像有无形的力量束缚着,朱棣甚至感觉到,传授自己各种知识的老师,不论是读书识字,还是行军打仗方面,都开始变得奇奇怪怪,不再是倾囊相授的态度,好像总藏着一点什么。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朱棣愈发烦躁,索性就时常出宫,去淳化县,去那个枫兰县学里蹭课,尤其是那个秦枫秦大人的课,旁征博引思路开阔,经常能给朱棣打开一片全新的天地,沉浸其中,就连那些不可解决的烦恼,也减轻了许多。

    其实包括朱棣在内的一众大明皇子,在听说了秦枫的种种神奇之后,曾经组团去往枫兰县学,各自弄了个化名,混在教室外的老百姓里,听秦枫讲课。

    只不过,后来其他皇子渐渐没了兴趣,唯有朱棣还时常前来。

    现在,枫兰县学关闭了,朱棣又少了个可以排解情绪的地方,思前想后,总也不能宁定,索性习惯性地离了皇宫,径向淳化县而来。

    虽然枫兰县学没了,但秦枫还在啊!

    蹭了这么多课,而且随着后来枫兰县学规模扩大,接待学生的包容性增强,朱棣早就混了个脸熟,他化名的那个陈隶,跟秦枫是说得上话的。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4/4585/344829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