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7章
推荐阅读:水浒话事人、道友们请自重、人在军中,我独自把所有技能加满、终极火力、[JOJO]说好是恋爱游戏怎么变成了RPG、娇媚女配是打脸狂魔、国潮1980、真实的克苏鲁跑团游戏、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乡村小术士、
历史上,对北方少数民族最大的印象就是“游牧”。
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至少是不完全正确。
北方的少数民族数量众多,并不是一个整体,也不能以简单的“匈奴”、“蒙古”、“女真”等名称来命名。
无论他们叫什么名字,其共同点就是由汉人命名。
而汉人很少去实地考察这些民族的来历、渊源、迁徙、融合等。
大部分人都是遥坐在中原腹地的京城,根据一些道听途说的消息进行加工糅合,然后一拍脑袋,写了一篇关于北方少数民族的研究性报告。
类似的事情,丑国人也干过。
二战结束后,丑国人需要对小樱花进一步了解,但是没有可靠的资料。
于是一个女作家写了本《菊与刀》,这本书成了丑国研究小樱花的重要文献资料。
然而事实是,这位女作家压根没有去过小樱花,也没怎么接触过樱花国的人,她这本书完全是想象或者虚构的。
恬淡静美的“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凶狠决绝的“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
这也成了后来绝大部分人对小樱花的刻板印象。
文人干的事,古今中外都一样。
所以,你很难根据几本中原人写的书就认为北方的少数民族是什么样子。
甚至就连这些民族的名字,都只是汉人一厢情愿取的,人家压根就没认可过。
类似的还有印第安人、爱斯基摩人之类的称谓。
还有就是对民族的划分。
汉人没有深入了解过北方的少数民族,只能根据一些山川、河流当分界线,对当地生活的族群进行命名。
这种行为,跟欧洲殖民者根据经纬线给非洲画边境线差不多。
同一个民族被划到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被划到了一家。
最典型的就是印度。
历史上从来没有印度这个国家,也从来没有印度这个民族,印度更多的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是殖民者将这片地域统一,捏合到一起,但它本质上仍旧是一盘散沙。
这一切的一切,归根结底,都是傲慢!
因为文化上、政治上、经济上的领先,中原人不屑于去了解北方异族。
所以,契丹人崛起很久了,中原才震惊辽国的强大。
所以,女真人崛起崛起了,中原才醒悟金国的凶残。
所以,蒙古人横扫中亚、欧洲了,中原王朝竟然还幻想着联合蒙古一起讨伐金国。
所以,满清的狂妄自大、目空一切并不是凭空生出,而是老传统了,否则也不会干出向万国宣战的蠢事。
当岳川第一次踏上肥国土地,看到肥国百姓的时候,岳川心中越发沉重。
房屋!
夯土的房屋!
院墙!
粗木桩打成的篱笆院墙!
路两边能看到成片成片的农田,有的种着庄稼,有的种着牧草。
忙碌耕田的人,悠闲吃草的羊。
这是“游牧民族”吗?
准确说,这应该是半农耕半畜牧的生产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在中原很常见。
上古时期,华夏大地上也都是这种生产、生活方式。
千百年后,华夏大地上依旧离不开牛、马、猪、羊、驴、骡等家畜。
上辈子的世界里,辽国是一个农耕、畜牧兼有的国家。
高句丽是一个农耕、畜牧兼有的国家。
蒙古是纯粹游牧民族,但他们建立的元朝依旧是农耕国家。
女真是渔猎民族,注意,是渔猎民族,但他们建立的清朝是农耕国家。
所以,中原读书人把北方少数民统称为“游牧民族”是不准确的。
因为这些少数民族都知道农耕的重要性,也都发展有农耕经济。
而且,游牧不代表贫穷。
21世纪中原种地一年多少钱?牧民一年多少钱?
肥国既有农耕,又有畜牧,看他们的村庄的建设,看他们百姓的面貌就知道,肥国不穷。
相反,他们很富裕。
在物资贫乏的古代,能吃得头大脖子粗的,没有一个是穷人。
“嗨嗨嗨~~~远道而来的客人~~~你们好啊~~~”
正在田间劳作的肥国百姓纷纷高声呼唤,此起彼伏,接连不断。
不仅是招呼姜国使团,还是招呼晋国使团。
因为距离远的缘故,肥国人需要特意提高嗓门。
而且他们说话很有特点。
不像中原那般咬字清晰、简短、有力。
反而像唱歌一样,拖着长长的尾音。
岳川隐约明白了一个道理:不是少数民族喜欢唱歌,而是他们必须以这种唱歌的方式才能完成正常交流。
如果慢条斯理、轻声细语……
很抱歉,刚出嘴边就被风吹散了。
使团连忙向对方回以问候,并且告知自己的来意。
“啊~~~你们快跟我来~~~”
“村长啊~~~有客人啊~~~姜国的贵客啊~~~”
“还有晋国的贵客啊~~~”
晋国的使团也发现了姜国的使团,于是主动靠了过来。
持旌节的是一个丰神俊朗的美貌少年。
他端坐在马车上,待到靠近了才从车上走下。
翁胖子连忙穿戴整齐,同样持着旌节,与晋国使者对拜。
晋国使者对翁胖子还算客气,并没有因为姜国弱小就轻视。
但是岳川敏锐发现,这个晋国使者目光看向簇拥而来的肥国百姓时,明显带着一抹不屑。
甚至是厌恶。
等肥国百姓靠得更近,羊膻味、牛粪味、尿骚味、汗臭味等,种种气味混在一起,熏得岳川一个跟头。
嗯……
不得不说,这味道是真的大。
偏偏肥国百姓站在上风处,晋国使者处在下风处。
刚开始,这位晋国使者强忍着不呼吸。
可是很快他就憋得满脸通红,并且在一阵咳嗽之后大口喘息。
为首的肥国人浑不在意,他冲上前紧紧抱住翁胖子。
“啊呀呀~~~这位姜国的朋友,你一定是我们肥国人!”
翁胖子同样抱了抱对方,两个胖球为了拍对方后背,大肚腩都挤平了。
“不不不,我是姜国人!姜国人!”
“啊~~那你祖上一定是肥国人~~”
翁胖子:……
肥国人又看向胖阿东,“啊~~这位朋友,你也是我们肥国人吗?”
胖阿东一脸苦笑,“我是吴国人,吴国人。”
“吴国?”
周围的肥国百姓“大声密谋”。
“吴国是哪个国家?我怎么从没听说过?”
“对啊,我也没听说过。”
“是不是小国家啊?”
“他们的人这么肥,肯定不是小国家。”
伍子胥眉头一挑一挑的。
被轻视了。
随即,伍子胥无奈的叹息一声。
吴国原本就是南方的小国,全靠搭上晋国才快速发展起来。
吴国在中原都名声不显,更别说在鲜虞国家了。
伍子胥看了一眼交头接耳的肥国百姓,再看一眼旁边的姜国使团、晋国使团,心中暗暗琢磨着。
得找个机会,扬名立万!
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至少是不完全正确。
北方的少数民族数量众多,并不是一个整体,也不能以简单的“匈奴”、“蒙古”、“女真”等名称来命名。
无论他们叫什么名字,其共同点就是由汉人命名。
而汉人很少去实地考察这些民族的来历、渊源、迁徙、融合等。
大部分人都是遥坐在中原腹地的京城,根据一些道听途说的消息进行加工糅合,然后一拍脑袋,写了一篇关于北方少数民族的研究性报告。
类似的事情,丑国人也干过。
二战结束后,丑国人需要对小樱花进一步了解,但是没有可靠的资料。
于是一个女作家写了本《菊与刀》,这本书成了丑国研究小樱花的重要文献资料。
然而事实是,这位女作家压根没有去过小樱花,也没怎么接触过樱花国的人,她这本书完全是想象或者虚构的。
恬淡静美的“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凶狠决绝的“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
这也成了后来绝大部分人对小樱花的刻板印象。
文人干的事,古今中外都一样。
所以,你很难根据几本中原人写的书就认为北方的少数民族是什么样子。
甚至就连这些民族的名字,都只是汉人一厢情愿取的,人家压根就没认可过。
类似的还有印第安人、爱斯基摩人之类的称谓。
还有就是对民族的划分。
汉人没有深入了解过北方的少数民族,只能根据一些山川、河流当分界线,对当地生活的族群进行命名。
这种行为,跟欧洲殖民者根据经纬线给非洲画边境线差不多。
同一个民族被划到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被划到了一家。
最典型的就是印度。
历史上从来没有印度这个国家,也从来没有印度这个民族,印度更多的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是殖民者将这片地域统一,捏合到一起,但它本质上仍旧是一盘散沙。
这一切的一切,归根结底,都是傲慢!
因为文化上、政治上、经济上的领先,中原人不屑于去了解北方异族。
所以,契丹人崛起很久了,中原才震惊辽国的强大。
所以,女真人崛起崛起了,中原才醒悟金国的凶残。
所以,蒙古人横扫中亚、欧洲了,中原王朝竟然还幻想着联合蒙古一起讨伐金国。
所以,满清的狂妄自大、目空一切并不是凭空生出,而是老传统了,否则也不会干出向万国宣战的蠢事。
当岳川第一次踏上肥国土地,看到肥国百姓的时候,岳川心中越发沉重。
房屋!
夯土的房屋!
院墙!
粗木桩打成的篱笆院墙!
路两边能看到成片成片的农田,有的种着庄稼,有的种着牧草。
忙碌耕田的人,悠闲吃草的羊。
这是“游牧民族”吗?
准确说,这应该是半农耕半畜牧的生产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在中原很常见。
上古时期,华夏大地上也都是这种生产、生活方式。
千百年后,华夏大地上依旧离不开牛、马、猪、羊、驴、骡等家畜。
上辈子的世界里,辽国是一个农耕、畜牧兼有的国家。
高句丽是一个农耕、畜牧兼有的国家。
蒙古是纯粹游牧民族,但他们建立的元朝依旧是农耕国家。
女真是渔猎民族,注意,是渔猎民族,但他们建立的清朝是农耕国家。
所以,中原读书人把北方少数民统称为“游牧民族”是不准确的。
因为这些少数民族都知道农耕的重要性,也都发展有农耕经济。
而且,游牧不代表贫穷。
21世纪中原种地一年多少钱?牧民一年多少钱?
肥国既有农耕,又有畜牧,看他们的村庄的建设,看他们百姓的面貌就知道,肥国不穷。
相反,他们很富裕。
在物资贫乏的古代,能吃得头大脖子粗的,没有一个是穷人。
“嗨嗨嗨~~~远道而来的客人~~~你们好啊~~~”
正在田间劳作的肥国百姓纷纷高声呼唤,此起彼伏,接连不断。
不仅是招呼姜国使团,还是招呼晋国使团。
因为距离远的缘故,肥国人需要特意提高嗓门。
而且他们说话很有特点。
不像中原那般咬字清晰、简短、有力。
反而像唱歌一样,拖着长长的尾音。
岳川隐约明白了一个道理:不是少数民族喜欢唱歌,而是他们必须以这种唱歌的方式才能完成正常交流。
如果慢条斯理、轻声细语……
很抱歉,刚出嘴边就被风吹散了。
使团连忙向对方回以问候,并且告知自己的来意。
“啊~~~你们快跟我来~~~”
“村长啊~~~有客人啊~~~姜国的贵客啊~~~”
“还有晋国的贵客啊~~~”
晋国的使团也发现了姜国的使团,于是主动靠了过来。
持旌节的是一个丰神俊朗的美貌少年。
他端坐在马车上,待到靠近了才从车上走下。
翁胖子连忙穿戴整齐,同样持着旌节,与晋国使者对拜。
晋国使者对翁胖子还算客气,并没有因为姜国弱小就轻视。
但是岳川敏锐发现,这个晋国使者目光看向簇拥而来的肥国百姓时,明显带着一抹不屑。
甚至是厌恶。
等肥国百姓靠得更近,羊膻味、牛粪味、尿骚味、汗臭味等,种种气味混在一起,熏得岳川一个跟头。
嗯……
不得不说,这味道是真的大。
偏偏肥国百姓站在上风处,晋国使者处在下风处。
刚开始,这位晋国使者强忍着不呼吸。
可是很快他就憋得满脸通红,并且在一阵咳嗽之后大口喘息。
为首的肥国人浑不在意,他冲上前紧紧抱住翁胖子。
“啊呀呀~~~这位姜国的朋友,你一定是我们肥国人!”
翁胖子同样抱了抱对方,两个胖球为了拍对方后背,大肚腩都挤平了。
“不不不,我是姜国人!姜国人!”
“啊~~那你祖上一定是肥国人~~”
翁胖子:……
肥国人又看向胖阿东,“啊~~这位朋友,你也是我们肥国人吗?”
胖阿东一脸苦笑,“我是吴国人,吴国人。”
“吴国?”
周围的肥国百姓“大声密谋”。
“吴国是哪个国家?我怎么从没听说过?”
“对啊,我也没听说过。”
“是不是小国家啊?”
“他们的人这么肥,肯定不是小国家。”
伍子胥眉头一挑一挑的。
被轻视了。
随即,伍子胥无奈的叹息一声。
吴国原本就是南方的小国,全靠搭上晋国才快速发展起来。
吴国在中原都名声不显,更别说在鲜虞国家了。
伍子胥看了一眼交头接耳的肥国百姓,再看一眼旁边的姜国使团、晋国使团,心中暗暗琢磨着。
得找个机会,扬名立万!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5/5233/403656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