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聪明人
推荐阅读:阳光开朗的木叶下忍、残疾王爷站起来了、万古帝婿、至强龙尊、人已暮年,开局父子相认、九重仙图、穿成早夭的团宠、四合院之商鹏、误入樊笼、童养媳、
数日后,临淄郡剧县,县城西门外的亭舍角落里,身形健壮的力士靠在自己推的人力辇上休息,大口大口喝着浆水,过了一会,他一擦胡须上的水珠,却看到城内来了一个车队。
一辆又一辆牛车满载简牍往外走,还有一些虽着儒服,却戴着枷锁,被剃了头发的士人在后落魄地跟着,期间牛车上不小心落了几本书,有儒生下意识地要去捡,却被秦吏一阵鞭笞。
力士不由好奇,问一旁的中年商贾道:“张良,那些人在做什么?“
张良已经三十多岁了,昔日风度翩翩的韩相佳公子早已不见踪影,故意留长的胡须让他年纪显得更大,风吹日晒让额头有了皱纹,穿了一身葛布衣,俨然齐地商贾打扮,他有些无奈地说道:
“我说过,你轻易勿要说话,更不能叫我张良,也别用濊语。”
力士虽然身形壮大,却很老实,哦了一声后,改用已经比较流利的齐地方言,又问了张良一遍。
亭舍的人,都集中在路边围观此景,张良见周围没人旁听,便低声道:“这些秦吏,在奉秦始皇帝的命令,收缴民间的《诗》《书》《史》等书典,有敢不交者,处以髡发黥面之刑,有敢谈论《诗》、《书》者严惩,以古非今者降为城旦。”
“书?”
大力士挠了挠头,在他的家乡,海那边的“沧海”,并没有这种东西。偶尔有逃避秦政的“渡来人”携带一两卷上岸,但当地濊人对满卷符号毫无兴致,他们感兴趣的,是渡来人们携带的锋利武器,精美器物……
至于书,那些陈旧的竹简,用来做柴火嫌少,拆了做筷子嫌太薄,简直没有丝毫用处。
但皇帝对这些无用之物,却如此紧张,力士不由好奇:“我刚来中原那年,正遇上官吏收民间兵器,私藏兵器的罪名,还没私藏书重,难道在皇帝眼里,书比兵器更可怕?”
张良笑道:“兵器是有形的武器,被人拿在手里,皇帝轻轻一挥手,就有千军万马将其消灭,剥夺人反抗的武器后,只靠拳头和牙齿,如何与劲弩精卒抗衡?”
“但书里藏着的,却是无形的武器,它通过眼睛、嘴巴和耳朵在民间传播,让人防不胜防。”
张良虽然好黄老,但也是在淮阳,随名师学过礼的,故而对诗书礼乐皆有心得。
他说道:“《书》《诗》上记载了上古圣王的治世理念,各国的史书里,则记载了各自的历史。看到这些,士人就会明白,相比于如今的残暴苛刻,原来古时候有三代之治,圣天子垂拱,无为而治。”
“而齐楚燕韩赵魏,在被暴秦统治前,皆有单独之史,让人记得,自己是哪国之人。这些便是书中蕴藏的无影之箭,多一个人掌握,多一个人散播,就相当于多了一个对秦反戈一击的人,故而必须禁绝!”
“更让秦始皇恐惧的是,秦没有能与之为敌的东西,他们的史书粗陋,诗书早已毁尽,关东士人早已嗤之以鼻,待之如戎狄。秦官府只能用律令强行约束,但人皆是好宽厌严的,于是,为了显得自己功高三皇,德迈五帝,为了显得他的朝廷胜过三代之治,皇帝便欲厚今乃焚古……”
力士听得张大了嘴,他第一次知道,原来不起眼的书简,竟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胜过了锋镝兵戈!
“中原人的想法,真是奇怪。”他摇了摇头,想不通如此复杂的逻辑。
“你想不明白,却有人想得明白。”
张良笑道:“在我想来,对待这些无形的兵器,皇帝和丞相李斯,大概会像收天下兵器销毁一样,一把火烧了,由此引发士人惊怒,离心离德。但谁料,有个聪明的秦吏阻止了此事,虽然换汤不换药,书仍然要缴,私藏依旧犯法,但却从焚书变成了修书,官府修的是书么?不,他们修的,是能与关东诗书礼乐,与六国之史对抗的利器!”
想到这,张良的心就变得迫切起来:“若他奸计得逞,十年二十年后,等到下一代人长大时,恐怕都会被官府所愚,只知秦而不知韩了!”
就力士这三年的观察,这个张良,已经是中原最聪明的人。明明身为逃犯,做的是谋刺皇帝的事,却十分从容。从燕地走到赵地,期间回了一趟韩地,再来到齐地,一路上大摇大摆地行走,用假的验传住店,不管到哪,都有任侠朋友暗中相助,还有人在朝廷里给他传递消息。
这还是力士第一次听张良赞人聪明,这是一种极为难得的认可,力士不由好奇:“那个聪明的秦吏在哪?”
但下一句却是:“你要我去杀了他么?”
“我已试过一次,却未能成功,一击不中,此人已心生警惕,能帮我的人也被株连殆尽,靠你我二人,已经没机会了。”
张良摇了摇头,眼看天色不早了,便起身道:“吃饱喝足了,便走吧,吾等要走的路,还长着呢!”
秦始皇很快就要经过此地,但张良不觉得剧县是个动手的好地方,这里人口稠密,却一马平川,没有任何可容他二人隐匿的地方,更没办法全身而退。
力士推起辇车,看向东方,但张良却指点他往南。
“你不是说,有人来信,要你去胶东,说那边有人接应么?”力士大奇。
“那个方士不怀好意,我今后不会再与他联络了。”
张良冷笑:“张良刺秦,只求为国,为家复仇,却不愿像聂政那样,做了别人手里的剑,遭到利用,徒费性命!你不是问我,那聪慧的秦吏在哪么?他叫黑夫,正是胶东郡守!张良今后,会避开他走,我不做莽夫,隐忍一时,趋利避害,方能使天下缟素!”
……
三天后,秦始皇庞大的东巡车队途经剧县,渡过潍水后,正式进入胶东郡地界,这里果然有郡尉亲自率领的郡兵三千,沿途防守严密,对闲杂人等的排查十分仔细。
方士韩终一直胆战心惊,进入胶东后,车队行进时,每每有一点风吹草动,他都会探出头来查探,生怕真是张良信了他的话,带人来行刺了,但最大的意外,就是有百姓家的牛羊跑到路上,被胶东郡兵驱散,几天下来,有惊无险,但韩终心里的石头,却依然没放下来。
但直到抵达海滨,依旧不见刺客身影,反倒是黑夫布置的防备越来越严密了。
卢生似乎对这种情况有所意料,听韩终说他派去的人,已经找不到那死士踪迹后,哈哈大笑起来:“韩先生,你找的死士,是个聪明人啊,此刻恐怕人已不在胶东了。”
既然如此,他们“寻仙”一派方士的计划,只能在黑夫在场,且拥有巨大的话语权的情况下进行了……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也罢也罢,既然那死士隐而不发,韩终便能再受此事挟持,为我所用一段时间。”
卢生叹了,心中暗道:“看来在抵达芝罘前,老夫须得与那黑夫,好好谈谈了。”
这时候,韩终得知那“死士”很大概率不会行刺皇帝了,才松了口气,心里那颗石头落地后,也发现了一个关键的问题,不由说道:
“齐人好议论,方士尤甚,故在济北、临淄,听闻皇帝驾到,常有方士欲见之,谈论神怪和奇异方术,希望能被相中,一朝富贵。为何到胶东数日了,却一个方士都没见到?”
“你想知道?”卢生嘿然,这就是他对黑夫郡守这么忌惮的原因啊!知道这厮对胶东方士做了什么时,他也是既惊且怒!
他有些恨恨地说道:“到了海边,你自然就明白了!黑夫郡守,在那儿摆了好大阵仗,打算给陛下看呢!”
……
张良口中的“聪明人”黑夫对这些事并不知情,只是他根据自己遇刺的经验,知道防备严密没有坏处。
若是百密一疏出了事,身为胶东郡守,他难辞其咎,鬼知道没能如期发生的”博浪沙“会转移到哪?
“爱哪哪,别是在我地盘上就行……”黑夫如此想道。
他一路上小心翼翼,让郡尉、共敖、曹参等在御驾抵达前,清扫当地轻侠势力,故而一路无事,十月初三这天,秦始皇的车驾,总算抵达了下密县以北的海边……
“这是陛下第一次到海边罢?”
在前开道时,黑夫忽然问一旁的张苍。
张苍一愣:“然,不止是陛下,右丞相、廷尉,列侯诸卿,大部分人,都没见过海。”
他指了指自己,笑道:“我也一样。”
不过,张苍现在毕竟是在少府管度支的,对海最感兴趣的不是风景,不是阳光沙滩老船长,更不是飘渺难寻的仙岛,而是海边的某种特产……
眼看海岸线遥遥在望,张苍兴奋地说道:“早听闻齐乃山海之国,每年产盐数十万钟,潍水入海之处,更是煮海日夜不息,浓烟遮天蔽日,今日终于能得见了!”
“哈哈哈哈。”
孰料,黑夫却在一旁大笑起来,张苍不明所以,黑夫则指着天上道:“子瓠兄,你且看。”
“看什么?”
张苍胖脸上满是疑惑,但随即反应过来:
今日天色正好,蓝天白云,阳光灿烂,哪里有“煮海”时产生的滚滚浓烟!?
PS:第三章会比较晚,1点到2点之间才写得出来。
一辆又一辆牛车满载简牍往外走,还有一些虽着儒服,却戴着枷锁,被剃了头发的士人在后落魄地跟着,期间牛车上不小心落了几本书,有儒生下意识地要去捡,却被秦吏一阵鞭笞。
力士不由好奇,问一旁的中年商贾道:“张良,那些人在做什么?“
张良已经三十多岁了,昔日风度翩翩的韩相佳公子早已不见踪影,故意留长的胡须让他年纪显得更大,风吹日晒让额头有了皱纹,穿了一身葛布衣,俨然齐地商贾打扮,他有些无奈地说道:
“我说过,你轻易勿要说话,更不能叫我张良,也别用濊语。”
力士虽然身形壮大,却很老实,哦了一声后,改用已经比较流利的齐地方言,又问了张良一遍。
亭舍的人,都集中在路边围观此景,张良见周围没人旁听,便低声道:“这些秦吏,在奉秦始皇帝的命令,收缴民间的《诗》《书》《史》等书典,有敢不交者,处以髡发黥面之刑,有敢谈论《诗》、《书》者严惩,以古非今者降为城旦。”
“书?”
大力士挠了挠头,在他的家乡,海那边的“沧海”,并没有这种东西。偶尔有逃避秦政的“渡来人”携带一两卷上岸,但当地濊人对满卷符号毫无兴致,他们感兴趣的,是渡来人们携带的锋利武器,精美器物……
至于书,那些陈旧的竹简,用来做柴火嫌少,拆了做筷子嫌太薄,简直没有丝毫用处。
但皇帝对这些无用之物,却如此紧张,力士不由好奇:“我刚来中原那年,正遇上官吏收民间兵器,私藏兵器的罪名,还没私藏书重,难道在皇帝眼里,书比兵器更可怕?”
张良笑道:“兵器是有形的武器,被人拿在手里,皇帝轻轻一挥手,就有千军万马将其消灭,剥夺人反抗的武器后,只靠拳头和牙齿,如何与劲弩精卒抗衡?”
“但书里藏着的,却是无形的武器,它通过眼睛、嘴巴和耳朵在民间传播,让人防不胜防。”
张良虽然好黄老,但也是在淮阳,随名师学过礼的,故而对诗书礼乐皆有心得。
他说道:“《书》《诗》上记载了上古圣王的治世理念,各国的史书里,则记载了各自的历史。看到这些,士人就会明白,相比于如今的残暴苛刻,原来古时候有三代之治,圣天子垂拱,无为而治。”
“而齐楚燕韩赵魏,在被暴秦统治前,皆有单独之史,让人记得,自己是哪国之人。这些便是书中蕴藏的无影之箭,多一个人掌握,多一个人散播,就相当于多了一个对秦反戈一击的人,故而必须禁绝!”
“更让秦始皇恐惧的是,秦没有能与之为敌的东西,他们的史书粗陋,诗书早已毁尽,关东士人早已嗤之以鼻,待之如戎狄。秦官府只能用律令强行约束,但人皆是好宽厌严的,于是,为了显得自己功高三皇,德迈五帝,为了显得他的朝廷胜过三代之治,皇帝便欲厚今乃焚古……”
力士听得张大了嘴,他第一次知道,原来不起眼的书简,竟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胜过了锋镝兵戈!
“中原人的想法,真是奇怪。”他摇了摇头,想不通如此复杂的逻辑。
“你想不明白,却有人想得明白。”
张良笑道:“在我想来,对待这些无形的兵器,皇帝和丞相李斯,大概会像收天下兵器销毁一样,一把火烧了,由此引发士人惊怒,离心离德。但谁料,有个聪明的秦吏阻止了此事,虽然换汤不换药,书仍然要缴,私藏依旧犯法,但却从焚书变成了修书,官府修的是书么?不,他们修的,是能与关东诗书礼乐,与六国之史对抗的利器!”
想到这,张良的心就变得迫切起来:“若他奸计得逞,十年二十年后,等到下一代人长大时,恐怕都会被官府所愚,只知秦而不知韩了!”
就力士这三年的观察,这个张良,已经是中原最聪明的人。明明身为逃犯,做的是谋刺皇帝的事,却十分从容。从燕地走到赵地,期间回了一趟韩地,再来到齐地,一路上大摇大摆地行走,用假的验传住店,不管到哪,都有任侠朋友暗中相助,还有人在朝廷里给他传递消息。
这还是力士第一次听张良赞人聪明,这是一种极为难得的认可,力士不由好奇:“那个聪明的秦吏在哪?”
但下一句却是:“你要我去杀了他么?”
“我已试过一次,却未能成功,一击不中,此人已心生警惕,能帮我的人也被株连殆尽,靠你我二人,已经没机会了。”
张良摇了摇头,眼看天色不早了,便起身道:“吃饱喝足了,便走吧,吾等要走的路,还长着呢!”
秦始皇很快就要经过此地,但张良不觉得剧县是个动手的好地方,这里人口稠密,却一马平川,没有任何可容他二人隐匿的地方,更没办法全身而退。
力士推起辇车,看向东方,但张良却指点他往南。
“你不是说,有人来信,要你去胶东,说那边有人接应么?”力士大奇。
“那个方士不怀好意,我今后不会再与他联络了。”
张良冷笑:“张良刺秦,只求为国,为家复仇,却不愿像聂政那样,做了别人手里的剑,遭到利用,徒费性命!你不是问我,那聪慧的秦吏在哪么?他叫黑夫,正是胶东郡守!张良今后,会避开他走,我不做莽夫,隐忍一时,趋利避害,方能使天下缟素!”
……
三天后,秦始皇庞大的东巡车队途经剧县,渡过潍水后,正式进入胶东郡地界,这里果然有郡尉亲自率领的郡兵三千,沿途防守严密,对闲杂人等的排查十分仔细。
方士韩终一直胆战心惊,进入胶东后,车队行进时,每每有一点风吹草动,他都会探出头来查探,生怕真是张良信了他的话,带人来行刺了,但最大的意外,就是有百姓家的牛羊跑到路上,被胶东郡兵驱散,几天下来,有惊无险,但韩终心里的石头,却依然没放下来。
但直到抵达海滨,依旧不见刺客身影,反倒是黑夫布置的防备越来越严密了。
卢生似乎对这种情况有所意料,听韩终说他派去的人,已经找不到那死士踪迹后,哈哈大笑起来:“韩先生,你找的死士,是个聪明人啊,此刻恐怕人已不在胶东了。”
既然如此,他们“寻仙”一派方士的计划,只能在黑夫在场,且拥有巨大的话语权的情况下进行了……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也罢也罢,既然那死士隐而不发,韩终便能再受此事挟持,为我所用一段时间。”
卢生叹了,心中暗道:“看来在抵达芝罘前,老夫须得与那黑夫,好好谈谈了。”
这时候,韩终得知那“死士”很大概率不会行刺皇帝了,才松了口气,心里那颗石头落地后,也发现了一个关键的问题,不由说道:
“齐人好议论,方士尤甚,故在济北、临淄,听闻皇帝驾到,常有方士欲见之,谈论神怪和奇异方术,希望能被相中,一朝富贵。为何到胶东数日了,却一个方士都没见到?”
“你想知道?”卢生嘿然,这就是他对黑夫郡守这么忌惮的原因啊!知道这厮对胶东方士做了什么时,他也是既惊且怒!
他有些恨恨地说道:“到了海边,你自然就明白了!黑夫郡守,在那儿摆了好大阵仗,打算给陛下看呢!”
……
张良口中的“聪明人”黑夫对这些事并不知情,只是他根据自己遇刺的经验,知道防备严密没有坏处。
若是百密一疏出了事,身为胶东郡守,他难辞其咎,鬼知道没能如期发生的”博浪沙“会转移到哪?
“爱哪哪,别是在我地盘上就行……”黑夫如此想道。
他一路上小心翼翼,让郡尉、共敖、曹参等在御驾抵达前,清扫当地轻侠势力,故而一路无事,十月初三这天,秦始皇的车驾,总算抵达了下密县以北的海边……
“这是陛下第一次到海边罢?”
在前开道时,黑夫忽然问一旁的张苍。
张苍一愣:“然,不止是陛下,右丞相、廷尉,列侯诸卿,大部分人,都没见过海。”
他指了指自己,笑道:“我也一样。”
不过,张苍现在毕竟是在少府管度支的,对海最感兴趣的不是风景,不是阳光沙滩老船长,更不是飘渺难寻的仙岛,而是海边的某种特产……
眼看海岸线遥遥在望,张苍兴奋地说道:“早听闻齐乃山海之国,每年产盐数十万钟,潍水入海之处,更是煮海日夜不息,浓烟遮天蔽日,今日终于能得见了!”
“哈哈哈哈。”
孰料,黑夫却在一旁大笑起来,张苍不明所以,黑夫则指着天上道:“子瓠兄,你且看。”
“看什么?”
张苍胖脸上满是疑惑,但随即反应过来:
今日天色正好,蓝天白云,阳光灿烂,哪里有“煮海”时产生的滚滚浓烟!?
PS:第三章会比较晚,1点到2点之间才写得出来。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5/5354/416460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