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北境开发
推荐阅读:人已暮年,开局父子相认、九重仙图、穿成早夭的团宠、四合院之商鹏、误入樊笼、童养媳、生而为王、妄与她、美女世界、民国谍影、
第122章北境开发
1868年2月11日。
奥莫拉特镇位于肯尼亚境内奥莫河东岸,当前东非殖民地最北端的移民定居地。
在内罗毕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短时间内就输送了大批移民到此地定居,当前人口共计八百多人。
内罗毕政府组织全部的车辆将这些从蒙巴萨靠岸,一路西行达到内罗毕的移民向奥莫拉特地区转移。
可怜的内罗毕政府,在东非一盘棋下,什么也没捞着,反而不断支援肯尼亚其他地区,滞缓了当地的发展。
作为前世肯尼亚首都,和内罗毕有同样遭遇的城市还有前世坦桑尼亚首都多多马,两者不愧是难兄难弟,前世有多耀眼,这时就有多落寞。
当然,多多马由于开发的时间早,所以情况比内罗毕好的多,至少积累了足够的人口,而内罗毕建城初期,就分流了一部分人,去北边建设咖啡种植园,现在,还没闲下来,又要支持奥莫拉特镇的发展。
这两个城市和前世那种地位完全比不了,当然,这是当前东非殖民地的现状,殖民地越是往中心走,城市发展越慢。
反而是殖民地边缘的一大堆城市得到了充足发展,而奥莫拉特又是这样一个边缘地带的城市。
奥莫拉特是东非抢占奥莫河流域钉下的第一个钉子,为了早点入手为安,甚至连当地土著都来不及清理。
至于为什么选择奥莫拉特作为当前最北端的城市,是因为这里的地理条件好,土地平整,容易开发。
而再沿着奥莫河北上,就都是山地,高原,开发困难大,受地形限制奥莫河的上游区域可以说是曲折蜿蜒,用千折百转来形容都不足以描述奥莫河的曲折。
也难怪前世埃塞俄比亚要在上游修筑水电站,其水能资源确实丰富。
奥莫拉特南部紧紧挨着奥莫河三角洲,距离图尔卡纳湖大约有三十多公里路程。
奥莫河三角洲生活着靠捕鱼为生的土著部落,所以奥莫拉特绕开了奥莫河三角洲,选择更北一点的地方建镇。
这个位置非常不错,和三角洲地图相比不容易受水涝灾害,而且土地也很肥沃,当地的土著没有种植经验。
所以这里的土地,从来没有开发过,加上奥莫河的滋养,和数千年的积累,两岸全是肥沃的土地。
而奥莫拉特镇的设立和以往东非扩张的套路一样,就是先将土地圈起来,然后再慢慢将土地原本的主人请出去。
而圈里的土地就彻底变成东非殖民地自己的土地了,当初恩斯特就是用这招将整个坦桑尼亚内陆高原圈了起来。
以姆万扎,基戈马,姆贝亚,卡龙加……等围绕坦噶尼喀地区(内陆高原统称)一圈的大城市为据点,将坦噶尼喀和其他势力分割开来。
然后用移民将圈里的土地彻底占据,慢慢的坦噶尼喀地区就落入了东非殖民地手中。
至于肯尼亚,那是通过战争手段掠夺过来的,所以不是这个套路。
而今,奥莫拉特镇的设立,又一次展示了东非殖民地最拿手的扩张手段。
奥莫拉特镇从建立起那一刻,就彻底将埃塞俄比亚的诸方势力(包括阿比西尼亚帝国)和奥莫拉特以南的土地彻底分割开来。
等奥莫拉特下属的村子据点建立和完成,这些势力,联系和进入肯尼亚北部的道路就被东非殖民地阻断了。
图尔卡纳湖沿岸广大的土地(大约五十万平方公里),就成了东非殖民地的囊中之物,东非殖民地可以从南(内罗毕)北(奥莫拉特)两个方向慢慢消化中间的地区。
而图尔卡纳作为咸水湖,周围的部落和土著数量并不多,孤立无援后,只能成为待宰羔羊。
奥莫河流域的降水量在1500mm到2000mm之间,所以处在下游的奥莫拉特根本不缺水源,在这个地区,可以大规模种植水稻用来养活移民。
奥莫拉特镇以南的图尔卡纳湖,和图尔卡纳湖以东的肯尼亚地区,并不适合大规模粮食种植。
沙漠,草原交织分布,所以被规划为牧场,牧场在东非牧场是经济价值最低的土地利用方式。
整个东非高原,都是热带草原气候,根本不缺这点草场,而且南部的降水还多,水草也更加丰茂。
加上,东非当前,有大量土地没有开发,哪怕是人口最密集的上滨海区,也有大量的草原和森林。
所以肯尼亚北部的自然条件,根本就不够看,也就是为了移民实边,才会在牧场选择上对肯尼亚北部倾斜。
而放牧也不是那么好放的,在东非实行的是“武装”放牧。
非洲除了撒哈拉沙漠是真正的不毛之地外,几乎所有区域都遍布着野兽,哪怕南边的卡拉哈迪沙漠,也是野生动物的天堂。
肯尼亚北部条件再差,动物数量也少不了,狮子,豹子,鬣狗等动物那是相当的多。
而作为东非规划的大牧场,肯尼亚北部人口注定不会太多,数量上肯定不能和野生动物抗衡。
而野兽肯定会威胁到殖民地畜养动物的安全,这个时代可没有铁丝网和电网将两者隔离开。
就算有,以当前东非的经济条件也用不起,那什么东西东非用的起?那就是手里的枪。
东非殖民地手中的枪支保有量,在十几万支左右,几乎每五人就有一把。
扛着枪去放牧绝对省钱又安全,这玩意东非自己就可以小规模生产。
东非殖民地的打算是,先选择好牧场,然后组织人员对牧场范围内的野兽和野生动物物理消灭。
然后有移民组建放牧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自己的区域。
牧民和农民不同,武器是人手一把,用来巡视牧场,防止野兽和野人对牧场的骚扰。
说到野人,牧民还有义务将闯入牧区的野人抓获,然后由上级部门统一押送到南方去。
这样,肯尼亚北部被大大小小的牧区覆盖,土著的生存空间自然就越来越小,而他们若是反抗和闯入牧区,又会被东非殖民地抓捕。
等肯尼亚被牧场和种植园等铺满的那一天,也是土著被彻底清理干净的时候。
这是东非殖民地对肯尼亚北部开发的粗糙计划,简单但有效。
和肯尼亚北部的广大区域不同,奥莫拉特镇有他自己独特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这里是农业种植区域,而且和埃塞俄比亚接壤,向西北直通苏丹,战略和经济价值都非常高。
同时占领该地区,也有对未来的考虑,就和前世美国普通人对南美偷渡的移民头疼一样。
东非肯定也会面临这种情况,埃塞俄比亚北部人种还好,有许多是阿拉伯人,或者北非白人,肤色浅。
而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南部分布在大量纯黑色的人种,这对于致力于清理黑人人口的恩斯特来说不得不防。
而以恩斯特前世的经验来说,黑人的肤色,放在哪里都十分显眼(除了黑夜),想要杜绝未来东非殖民地出现黑人,光清理自己境内的黑人是办不到的。
还要对殖民地附近区域的黑人进行清理,不然,未来这些落后地区的土著肯定会往东非境内跑,而以恩斯特对官僚和资本家们的了解,他们什么时都有可能干的出来。
就比如当年美国政客给予拉美非法移民合法身份一样,最后遭殃的还是美国底层人民(美国政府也想让普通人卷,而且拉美移民听话,还可以分裂底层团结……反正对上层来说,百利而无一害,对美国本土底层民众来说,百害而无一利。)
反正,美国人民吃不吃亏,上层的蛀虫,永远不会吃亏,他们只会多赚和少赚,就算美国被他们瞎搞完蛋了,凭借手里的资本和武力,他们也可以开辟新的战场(润全球)。
1868年2月11日。
奥莫拉特镇位于肯尼亚境内奥莫河东岸,当前东非殖民地最北端的移民定居地。
在内罗毕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短时间内就输送了大批移民到此地定居,当前人口共计八百多人。
内罗毕政府组织全部的车辆将这些从蒙巴萨靠岸,一路西行达到内罗毕的移民向奥莫拉特地区转移。
可怜的内罗毕政府,在东非一盘棋下,什么也没捞着,反而不断支援肯尼亚其他地区,滞缓了当地的发展。
作为前世肯尼亚首都,和内罗毕有同样遭遇的城市还有前世坦桑尼亚首都多多马,两者不愧是难兄难弟,前世有多耀眼,这时就有多落寞。
当然,多多马由于开发的时间早,所以情况比内罗毕好的多,至少积累了足够的人口,而内罗毕建城初期,就分流了一部分人,去北边建设咖啡种植园,现在,还没闲下来,又要支持奥莫拉特镇的发展。
这两个城市和前世那种地位完全比不了,当然,这是当前东非殖民地的现状,殖民地越是往中心走,城市发展越慢。
反而是殖民地边缘的一大堆城市得到了充足发展,而奥莫拉特又是这样一个边缘地带的城市。
奥莫拉特是东非抢占奥莫河流域钉下的第一个钉子,为了早点入手为安,甚至连当地土著都来不及清理。
至于为什么选择奥莫拉特作为当前最北端的城市,是因为这里的地理条件好,土地平整,容易开发。
而再沿着奥莫河北上,就都是山地,高原,开发困难大,受地形限制奥莫河的上游区域可以说是曲折蜿蜒,用千折百转来形容都不足以描述奥莫河的曲折。
也难怪前世埃塞俄比亚要在上游修筑水电站,其水能资源确实丰富。
奥莫拉特南部紧紧挨着奥莫河三角洲,距离图尔卡纳湖大约有三十多公里路程。
奥莫河三角洲生活着靠捕鱼为生的土著部落,所以奥莫拉特绕开了奥莫河三角洲,选择更北一点的地方建镇。
这个位置非常不错,和三角洲地图相比不容易受水涝灾害,而且土地也很肥沃,当地的土著没有种植经验。
所以这里的土地,从来没有开发过,加上奥莫河的滋养,和数千年的积累,两岸全是肥沃的土地。
而奥莫拉特镇的设立和以往东非扩张的套路一样,就是先将土地圈起来,然后再慢慢将土地原本的主人请出去。
而圈里的土地就彻底变成东非殖民地自己的土地了,当初恩斯特就是用这招将整个坦桑尼亚内陆高原圈了起来。
以姆万扎,基戈马,姆贝亚,卡龙加……等围绕坦噶尼喀地区(内陆高原统称)一圈的大城市为据点,将坦噶尼喀和其他势力分割开来。
然后用移民将圈里的土地彻底占据,慢慢的坦噶尼喀地区就落入了东非殖民地手中。
至于肯尼亚,那是通过战争手段掠夺过来的,所以不是这个套路。
而今,奥莫拉特镇的设立,又一次展示了东非殖民地最拿手的扩张手段。
奥莫拉特镇从建立起那一刻,就彻底将埃塞俄比亚的诸方势力(包括阿比西尼亚帝国)和奥莫拉特以南的土地彻底分割开来。
等奥莫拉特下属的村子据点建立和完成,这些势力,联系和进入肯尼亚北部的道路就被东非殖民地阻断了。
图尔卡纳湖沿岸广大的土地(大约五十万平方公里),就成了东非殖民地的囊中之物,东非殖民地可以从南(内罗毕)北(奥莫拉特)两个方向慢慢消化中间的地区。
而图尔卡纳作为咸水湖,周围的部落和土著数量并不多,孤立无援后,只能成为待宰羔羊。
奥莫河流域的降水量在1500mm到2000mm之间,所以处在下游的奥莫拉特根本不缺水源,在这个地区,可以大规模种植水稻用来养活移民。
奥莫拉特镇以南的图尔卡纳湖,和图尔卡纳湖以东的肯尼亚地区,并不适合大规模粮食种植。
沙漠,草原交织分布,所以被规划为牧场,牧场在东非牧场是经济价值最低的土地利用方式。
整个东非高原,都是热带草原气候,根本不缺这点草场,而且南部的降水还多,水草也更加丰茂。
加上,东非当前,有大量土地没有开发,哪怕是人口最密集的上滨海区,也有大量的草原和森林。
所以肯尼亚北部的自然条件,根本就不够看,也就是为了移民实边,才会在牧场选择上对肯尼亚北部倾斜。
而放牧也不是那么好放的,在东非实行的是“武装”放牧。
非洲除了撒哈拉沙漠是真正的不毛之地外,几乎所有区域都遍布着野兽,哪怕南边的卡拉哈迪沙漠,也是野生动物的天堂。
肯尼亚北部条件再差,动物数量也少不了,狮子,豹子,鬣狗等动物那是相当的多。
而作为东非规划的大牧场,肯尼亚北部人口注定不会太多,数量上肯定不能和野生动物抗衡。
而野兽肯定会威胁到殖民地畜养动物的安全,这个时代可没有铁丝网和电网将两者隔离开。
就算有,以当前东非的经济条件也用不起,那什么东西东非用的起?那就是手里的枪。
东非殖民地手中的枪支保有量,在十几万支左右,几乎每五人就有一把。
扛着枪去放牧绝对省钱又安全,这玩意东非自己就可以小规模生产。
东非殖民地的打算是,先选择好牧场,然后组织人员对牧场范围内的野兽和野生动物物理消灭。
然后有移民组建放牧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自己的区域。
牧民和农民不同,武器是人手一把,用来巡视牧场,防止野兽和野人对牧场的骚扰。
说到野人,牧民还有义务将闯入牧区的野人抓获,然后由上级部门统一押送到南方去。
这样,肯尼亚北部被大大小小的牧区覆盖,土著的生存空间自然就越来越小,而他们若是反抗和闯入牧区,又会被东非殖民地抓捕。
等肯尼亚被牧场和种植园等铺满的那一天,也是土著被彻底清理干净的时候。
这是东非殖民地对肯尼亚北部开发的粗糙计划,简单但有效。
和肯尼亚北部的广大区域不同,奥莫拉特镇有他自己独特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这里是农业种植区域,而且和埃塞俄比亚接壤,向西北直通苏丹,战略和经济价值都非常高。
同时占领该地区,也有对未来的考虑,就和前世美国普通人对南美偷渡的移民头疼一样。
东非肯定也会面临这种情况,埃塞俄比亚北部人种还好,有许多是阿拉伯人,或者北非白人,肤色浅。
而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南部分布在大量纯黑色的人种,这对于致力于清理黑人人口的恩斯特来说不得不防。
而以恩斯特前世的经验来说,黑人的肤色,放在哪里都十分显眼(除了黑夜),想要杜绝未来东非殖民地出现黑人,光清理自己境内的黑人是办不到的。
还要对殖民地附近区域的黑人进行清理,不然,未来这些落后地区的土著肯定会往东非境内跑,而以恩斯特对官僚和资本家们的了解,他们什么时都有可能干的出来。
就比如当年美国政客给予拉美非法移民合法身份一样,最后遭殃的还是美国底层人民(美国政府也想让普通人卷,而且拉美移民听话,还可以分裂底层团结……反正对上层来说,百利而无一害,对美国本土底层民众来说,百害而无一利。)
反正,美国人民吃不吃亏,上层的蛀虫,永远不会吃亏,他们只会多赚和少赚,就算美国被他们瞎搞完蛋了,凭借手里的资本和武力,他们也可以开辟新的战场(润全球)。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5/5645/440632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