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6章 农民进城
推荐阅读:人已暮年,开局父子相认、九重仙图、穿成早夭的团宠、四合院之商鹏、误入樊笼、童养媳、生而为王、妄与她、美女世界、民国谍影、
除了新西部开发,达累斯萨拉姆市城市圈,三大新钢铁产业基地,第一大路桥立体交通网络等,在一五计划期间,东非政府将会继续对基础工业领域,也就是能源,矿产,冶金,石油,化工,电力,汽车等产业持续投资。
“在1905年,东非的城镇化水平应该提升两到三个百分点,城镇化达到至少百分之二十五,争取超过奥匈帝国,追赶法国,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和奥匈帝国在伯仲之间,但是奥匈帝国内部的奥地利,波西米亚等地区,工业实力强劲,所以应该正视差距,而在列强中,英,德,美,法四国的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远在东非之上。”
“所以想要短时间内超越上述四个国家是不现实的,而在这四个国家中,法国的工业化水平最低,但也在百分之三十以上,比我东非高出至少十个百分点,而这种差距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抵消的。”
毕竟在19世纪末,各国工业发展速度都比较快,法国也不例外,从19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到如今,根据东非政府获得的消息法国政府预计投入了五十亿法郎,建设本国的公路,港口,铁路等基础设施。
如果同时代没有德国和美国对比,法国的工业化进展并不逊色于任何国家,而东非的工业规模增长虽然快,但是东非的人口增长率也高,两者相互抵消下,就不是那么可观了,毕竟法国人口总体变化不大,工业增加量平均一下就显得比东非人均要高的多。
而这也是东非要推行本国工业发展计划的原因,工业计划本身就是在短时间内通过加大本国工业投资,从而迅速推进本国工业化进程。
不过东非还是比较谦虚的,将1905年的城镇化水平定在了百分之二十五的水平,这种提升实际上和很多正常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速度上没有快多少,就拿德国来说,其城镇化水平就从1895年的百分之五十提升到如今的百分之五十四左右,同样是五年时间,德国城镇化率就提高了百分之四左右,这也可以看出东非一五计划上的保守性。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虽然对工业化是东非的重点任务,但是恩斯特也必须稳中求进,东非不是苏联,可以通过国家和民众间沟通,从而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业建设上来。
苏联的一五计划重要资金来源之一,就是苏联的农业,而为了提供工业发展资金,苏联长期压低农产品价格,那不仅是苏联,就是东非和其他任何国家发展工业都会对农业进行压榨,因为在工业时代之前,农业就是最重要的国家收入来源。
国家工业发展的资金肯定要从农业上进行索取,就拿英国来说,他的工业发展资金除了压榨本国农民以外,还有就是通过掠夺来完成,而英国早期最重要的殖民地,印度和美国当时都是彻头彻尾的农业地区。
所以筹措早期工业发展的资金,离不开对农业的掠夺,东非只能通过工业生产和贸易活动从相对于东非而言的落后地区和国家获得一部分工业资金,而东非本身的殖民地基本上都是些没有价值的边角料,暂时无法为东非提供太多价值。
在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彻底作为东非国家发展的重点,而反之,对农业的重视程度自然要有所下降,但农业作为立国之本的地位是不会改变的。
恩斯特说道:“农业的重要性我一直都有所强调,保证东非人的饭碗安全是根本,所以相对应的,我国必须保证一定的耕地基数,粮食产量维持至少百分之百,可以自给自足,在这個基础上,再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业。”
随着时间推移,如今东非对经济作物和畜牧业的越来越重视,而今东非粮食产量依旧过剩,所以在这个基础上,东非政府自然要转变思路。
“对于大国而言,粮食安全是命脉,有些小国通过依附经济或者大国,可以全力发展高附加值农业,而对于我们东非这种大国显然是不可能将本国生死托付给其他国家的。”
前世荷兰农业十分发达,荷兰实际上是以做生意的态度在发展农业,低进高出是其基本原则。
荷兰基本上放弃了诸如粮食生产一类的低附加值农业,而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蔬菜花卉园艺业、乳肉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种子种畜培育产业。
荷兰的农产品出口以花卉、蔬菜、肉类、奶制品和各种农产品加工制品为主,而进口则以低附加值的粮食、饲料、油脂原料等,以及自身无法生产的热带农产品为主。
而荷兰所依附的就是欧盟这个体系,如果欧洲其他国家都对荷兰进行封锁,那荷兰的农业自然也就完蛋了,不过荷兰这种小国,本身选择权就不多,也没有什么威胁,加上地理位置,港口,河流等其他优势所以能发展的不错。
显然前世荷兰农业发展模式,对于东非这种超大型国家而言是不可复制的,除非全世界其他国家都进口东非的农产品还差不多,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但是东非全国无法复制这种农业模式,不代表区域不可以,尤其是达累斯萨拉姆市城市圈这种经济发达,且交通便利的地区。
随着东非工业和城市的发展,自然而然的对高附加值农业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国内需求,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果蔬和畜牧业。
所以恩斯特说道:“在保证全国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城市外围的畜牧业和经济作物是东非农业在一五计划的重要目标之一,相对丰富的物产供应,也是虹吸农业人口进入城市的重要手段之一。”
换句话说就是要人为提高城市生活待遇,从而刺激东非农业人口进城,从而推动本国工业化发展。
毕竟东非农业是比较奇特的,在东非农业体制下,农民生活质量比较稳定,风险小,如果是在其他国家,就不利于城市的发展,最典型的就是法国,拿破仑时代法国农民生活质量比较高,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在法国工业和城市发展。
当然,提高城市居民待遇,只是东非政府加速农民进城变成市民和工人的手段之一,在东非体制下,实际上每年都有大批农业户口进入城市工作,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后,东非对外移民需求下降,更多精力就是将本国已经开枝散叶的农业居民,通过行政手段推进城市。
只不过这个过程并不算太激烈,城镇化终究要和工业化水平相符合,过度城市化就会想前世拉丁美洲国家那样形成大量城市贫困人口,毕竟本国工业水平无法提供更多的就业计划,这势必导致黑灰产业蓬勃发展,从而引发社会秩序的崩坏。
“在1905年,东非的城镇化水平应该提升两到三个百分点,城镇化达到至少百分之二十五,争取超过奥匈帝国,追赶法国,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和奥匈帝国在伯仲之间,但是奥匈帝国内部的奥地利,波西米亚等地区,工业实力强劲,所以应该正视差距,而在列强中,英,德,美,法四国的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远在东非之上。”
“所以想要短时间内超越上述四个国家是不现实的,而在这四个国家中,法国的工业化水平最低,但也在百分之三十以上,比我东非高出至少十个百分点,而这种差距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抵消的。”
毕竟在19世纪末,各国工业发展速度都比较快,法国也不例外,从19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到如今,根据东非政府获得的消息法国政府预计投入了五十亿法郎,建设本国的公路,港口,铁路等基础设施。
如果同时代没有德国和美国对比,法国的工业化进展并不逊色于任何国家,而东非的工业规模增长虽然快,但是东非的人口增长率也高,两者相互抵消下,就不是那么可观了,毕竟法国人口总体变化不大,工业增加量平均一下就显得比东非人均要高的多。
而这也是东非要推行本国工业发展计划的原因,工业计划本身就是在短时间内通过加大本国工业投资,从而迅速推进本国工业化进程。
不过东非还是比较谦虚的,将1905年的城镇化水平定在了百分之二十五的水平,这种提升实际上和很多正常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速度上没有快多少,就拿德国来说,其城镇化水平就从1895年的百分之五十提升到如今的百分之五十四左右,同样是五年时间,德国城镇化率就提高了百分之四左右,这也可以看出东非一五计划上的保守性。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虽然对工业化是东非的重点任务,但是恩斯特也必须稳中求进,东非不是苏联,可以通过国家和民众间沟通,从而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业建设上来。
苏联的一五计划重要资金来源之一,就是苏联的农业,而为了提供工业发展资金,苏联长期压低农产品价格,那不仅是苏联,就是东非和其他任何国家发展工业都会对农业进行压榨,因为在工业时代之前,农业就是最重要的国家收入来源。
国家工业发展的资金肯定要从农业上进行索取,就拿英国来说,他的工业发展资金除了压榨本国农民以外,还有就是通过掠夺来完成,而英国早期最重要的殖民地,印度和美国当时都是彻头彻尾的农业地区。
所以筹措早期工业发展的资金,离不开对农业的掠夺,东非只能通过工业生产和贸易活动从相对于东非而言的落后地区和国家获得一部分工业资金,而东非本身的殖民地基本上都是些没有价值的边角料,暂时无法为东非提供太多价值。
在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彻底作为东非国家发展的重点,而反之,对农业的重视程度自然要有所下降,但农业作为立国之本的地位是不会改变的。
恩斯特说道:“农业的重要性我一直都有所强调,保证东非人的饭碗安全是根本,所以相对应的,我国必须保证一定的耕地基数,粮食产量维持至少百分之百,可以自给自足,在这個基础上,再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业。”
随着时间推移,如今东非对经济作物和畜牧业的越来越重视,而今东非粮食产量依旧过剩,所以在这个基础上,东非政府自然要转变思路。
“对于大国而言,粮食安全是命脉,有些小国通过依附经济或者大国,可以全力发展高附加值农业,而对于我们东非这种大国显然是不可能将本国生死托付给其他国家的。”
前世荷兰农业十分发达,荷兰实际上是以做生意的态度在发展农业,低进高出是其基本原则。
荷兰基本上放弃了诸如粮食生产一类的低附加值农业,而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蔬菜花卉园艺业、乳肉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种子种畜培育产业。
荷兰的农产品出口以花卉、蔬菜、肉类、奶制品和各种农产品加工制品为主,而进口则以低附加值的粮食、饲料、油脂原料等,以及自身无法生产的热带农产品为主。
而荷兰所依附的就是欧盟这个体系,如果欧洲其他国家都对荷兰进行封锁,那荷兰的农业自然也就完蛋了,不过荷兰这种小国,本身选择权就不多,也没有什么威胁,加上地理位置,港口,河流等其他优势所以能发展的不错。
显然前世荷兰农业发展模式,对于东非这种超大型国家而言是不可复制的,除非全世界其他国家都进口东非的农产品还差不多,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但是东非全国无法复制这种农业模式,不代表区域不可以,尤其是达累斯萨拉姆市城市圈这种经济发达,且交通便利的地区。
随着东非工业和城市的发展,自然而然的对高附加值农业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国内需求,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果蔬和畜牧业。
所以恩斯特说道:“在保证全国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城市外围的畜牧业和经济作物是东非农业在一五计划的重要目标之一,相对丰富的物产供应,也是虹吸农业人口进入城市的重要手段之一。”
换句话说就是要人为提高城市生活待遇,从而刺激东非农业人口进城,从而推动本国工业化发展。
毕竟东非农业是比较奇特的,在东非农业体制下,农民生活质量比较稳定,风险小,如果是在其他国家,就不利于城市的发展,最典型的就是法国,拿破仑时代法国农民生活质量比较高,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在法国工业和城市发展。
当然,提高城市居民待遇,只是东非政府加速农民进城变成市民和工人的手段之一,在东非体制下,实际上每年都有大批农业户口进入城市工作,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后,东非对外移民需求下降,更多精力就是将本国已经开枝散叶的农业居民,通过行政手段推进城市。
只不过这个过程并不算太激烈,城镇化终究要和工业化水平相符合,过度城市化就会想前世拉丁美洲国家那样形成大量城市贫困人口,毕竟本国工业水平无法提供更多的就业计划,这势必导致黑灰产业蓬勃发展,从而引发社会秩序的崩坏。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5/5645/440719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