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9章 农业危机
推荐阅读:人已暮年,开局父子相认、九重仙图、穿成早夭的团宠、四合院之商鹏、误入樊笼、童养媳、生而为王、妄与她、美女世界、民国谍影、
德国是东非矿产以及初级农产品的主要进口国家之一,其中东非棉花在德国纺织业占据重要地位。
目前德国棉纺织业的原材料几乎都来自进口,而德国棉纺织业排在欧陆第一位,世界第四的位置,以前德国进口棉花主要来源于英国和美国,在东非棉花种植业成长起来后,东非已经成为德国最大的棉花进口来源国。
德国每年对棉花的进口量大约在十亿磅左右,直到1907年前还在增长,而东非目前棉花总产量大约是二十三亿磅,其中每年有将近四亿磅出口到德国,加上奥匈帝国接近七亿磅,在加上沙俄等主要棉花进口国,东非年出口棉花产量在十亿磅以上,差不多四五十万吨水平,其中中东欧国家是东非的主要市场。
所以欧洲经济危机对东非初级农产品的出口会造成很大影响,当然,东非棉花种植显然对世界棉花产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尤其是美国和英国受到的影响最大,其中英国在印度和埃及都有规模比较庞大的棉花种植业,而且和东非形成了竞争。
也好在东非和英国早早就爆发过了南非战争,光是为了打压东非棉花种植业和纺织业就足够英国寻找开战借口了,而南非战争之后,东非确实在农业领域给予了传统农业出口国家十分巨大的压力。
尤其是英国,美国,或者是其他热带国家,东非凭借国土面积和人口优势后来居上,在经济作物种植领域对原本国际经济作物市场,尤其是热带和亚热带经济作物市场造成了严重冲击。
像棉花,橡胶,茶叶,咖啡以及部分香料作物都是如此,而且在一五计划期间东非农业技术,机械化程度以及农药化肥产量提高,这让东非农业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对巴西和印度等农业发展程度较低的农业国家冲击最大。
彼时巴西不管国土面积还是人口规模都远无法和东非竞争,而且两国农业同质化程度较高,东非距离欧亚市场又比巴西近,所以巴西可以说是东非农业崛起的第一受害者。
印度相对好一点,虽然国土面积更小,但是印度耕地面积占比大,人口高达三亿,劳动力成本甚至比东非这个奴隶制国家还要低,而且有英国托底,印度农业优势还是比较大的,但是东非农业高度发展,也意味着英国对印度的盘剥进一步加剧。
除了这两个国家以外,其他国家虽然和东非农业有一定竞争关系,但是纬度和气候不同的原因,受到冲击相对较小。
恩斯特对农业部说道:“我国农业面临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是比较大的,国际农产品价格长期维持在低位,现在又要面临国际市场低迷的影响,对我国农业发展并不是好消息。”
农业部官员说道:“殿下,针对于此我们也不可能有太好的办法,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本国工业化大生产,来消化过剩的农业产能,还有对农产品进一步分配,优化本国民众生活质量水平,来抵消农业领域的生产过剩。”
实际上世界对农产品的需求是十分旺盛的,毕竟20世纪初世界各国人均农产品消费远远不能和后世相比,而20世纪初尚且有很多地区的民众生活十分艰难。
就比如远东帝国,常年受到各种自然灾害影响,加上如今远东帝国内部局势动荡,所以饥荒十分广泛,尤其是在1906年,东非二五计划轰轰烈烈开展的时候,远东帝国北方爆发了严重干旱,而且受灾最严重的区域就是淮海经济区。
世界其他地区,除了工业国家或者部分殖民地以外,基本上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而且这种贫困是随时有可能吃不上饭的。
沙皇俄国就是典型例子,在日俄战争之后,沙俄为了还债自己恢复海军建设等等,自然而然的会再一次向下收割财富,而俄国只是一个农业国,连半工业国都算不上,多加一次税就进一步加剧底层民众的苦难,也难怪会成为帝国主义最薄弱的一环。
东非当然也没有好到哪去,只不过东非只要保证本国民众生活质量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即可,而东非作为奴隶制国家,也不需要对本国民众施加太大压力。
恩斯特说道:“农业领域面临的困难比较大,不过这场危机的持续时间应该不会太长,政府要顶住压力,维持当前农业生产,随着工业化推进,未来农业发展也会向着机械化大步迈进,农业人口比例也会大幅度下降,等我国工业化达到一定水平,农业领域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小。”
东非工业化和苏联还是大为不同,主要是更加平稳,这使得东非对农业的盘剥力度也远远达不到苏联那种程度,当然,农业人口和工业人口之间还是存在明显差异的。
如果不人为制造这种差异,东非的工业化也不可能如此顺利的进行,毕竟在威胁不到生存的情况下,农业人口不会主动向工业流动。
其次主要原因在于东非工业化资金并不需要完全由农业承担,这就是殖民国家的好处,东非国家财富的来源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对黑人的掠夺,财富从建国初期就牢牢把握在国家手中。
而苏联情况和东非完全不同,苏联为了筹措初期发展资金连古董都要卖掉,毕竟政变导致大量掌握财富的原俄国上层逃亡海外,而且苏联早期政权没有掌握全国,这注定掌握俄国大多数财富的社会上层有充分时间逃亡,同时原社会统治阶层在和苏联政权的战争对抗中,大肆破坏工厂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摧毁了俄国原本工业。
相当于原本俄国的社会财富直接被洗劫一空,至于苏联能截流下来的也只是一小部分,所以苏联进行工业化,乃至后来远东帝国进行初期工业化都面临严重的资金困难,远东帝国比苏联还要惨,苏联工业化阶段正好遇到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的机会,而远东帝国不仅没有这种机会还面临更加严重的封锁。
相比较下,东非无疑幸运许多,至少国际环境要好的多,而且作为奴隶制国家,东非可以通过对原住民的剥削从而避免许多问题,至于黑人的遭遇那就不在东非政府考虑之内了。
“保障农产品出口是接下来一段时间的重要工作,同时我国工业对农业的消化也在大幅度提升,这场农业危机的范围终究不可能和1873年农业危机对比,所以我们也不需要太过担忧。”恩斯特说道。
1873年农业危机时,东非本国农业还是以粮食作物为主,而1907年时,东非农业种植已经转向经济作物为主,同时通过九十年代对其他热带国家农业的压制,东非农业抗压能力还是很强大的,而且1907年经济危机也远不如1873年经济危机严重,恩斯特前世都没有听说过这次经济危机,所以市场回暖速度应该比较快。
目前德国棉纺织业的原材料几乎都来自进口,而德国棉纺织业排在欧陆第一位,世界第四的位置,以前德国进口棉花主要来源于英国和美国,在东非棉花种植业成长起来后,东非已经成为德国最大的棉花进口来源国。
德国每年对棉花的进口量大约在十亿磅左右,直到1907年前还在增长,而东非目前棉花总产量大约是二十三亿磅,其中每年有将近四亿磅出口到德国,加上奥匈帝国接近七亿磅,在加上沙俄等主要棉花进口国,东非年出口棉花产量在十亿磅以上,差不多四五十万吨水平,其中中东欧国家是东非的主要市场。
所以欧洲经济危机对东非初级农产品的出口会造成很大影响,当然,东非棉花种植显然对世界棉花产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尤其是美国和英国受到的影响最大,其中英国在印度和埃及都有规模比较庞大的棉花种植业,而且和东非形成了竞争。
也好在东非和英国早早就爆发过了南非战争,光是为了打压东非棉花种植业和纺织业就足够英国寻找开战借口了,而南非战争之后,东非确实在农业领域给予了传统农业出口国家十分巨大的压力。
尤其是英国,美国,或者是其他热带国家,东非凭借国土面积和人口优势后来居上,在经济作物种植领域对原本国际经济作物市场,尤其是热带和亚热带经济作物市场造成了严重冲击。
像棉花,橡胶,茶叶,咖啡以及部分香料作物都是如此,而且在一五计划期间东非农业技术,机械化程度以及农药化肥产量提高,这让东非农业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对巴西和印度等农业发展程度较低的农业国家冲击最大。
彼时巴西不管国土面积还是人口规模都远无法和东非竞争,而且两国农业同质化程度较高,东非距离欧亚市场又比巴西近,所以巴西可以说是东非农业崛起的第一受害者。
印度相对好一点,虽然国土面积更小,但是印度耕地面积占比大,人口高达三亿,劳动力成本甚至比东非这个奴隶制国家还要低,而且有英国托底,印度农业优势还是比较大的,但是东非农业高度发展,也意味着英国对印度的盘剥进一步加剧。
除了这两个国家以外,其他国家虽然和东非农业有一定竞争关系,但是纬度和气候不同的原因,受到冲击相对较小。
恩斯特对农业部说道:“我国农业面临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是比较大的,国际农产品价格长期维持在低位,现在又要面临国际市场低迷的影响,对我国农业发展并不是好消息。”
农业部官员说道:“殿下,针对于此我们也不可能有太好的办法,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本国工业化大生产,来消化过剩的农业产能,还有对农产品进一步分配,优化本国民众生活质量水平,来抵消农业领域的生产过剩。”
实际上世界对农产品的需求是十分旺盛的,毕竟20世纪初世界各国人均农产品消费远远不能和后世相比,而20世纪初尚且有很多地区的民众生活十分艰难。
就比如远东帝国,常年受到各种自然灾害影响,加上如今远东帝国内部局势动荡,所以饥荒十分广泛,尤其是在1906年,东非二五计划轰轰烈烈开展的时候,远东帝国北方爆发了严重干旱,而且受灾最严重的区域就是淮海经济区。
世界其他地区,除了工业国家或者部分殖民地以外,基本上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而且这种贫困是随时有可能吃不上饭的。
沙皇俄国就是典型例子,在日俄战争之后,沙俄为了还债自己恢复海军建设等等,自然而然的会再一次向下收割财富,而俄国只是一个农业国,连半工业国都算不上,多加一次税就进一步加剧底层民众的苦难,也难怪会成为帝国主义最薄弱的一环。
东非当然也没有好到哪去,只不过东非只要保证本国民众生活质量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即可,而东非作为奴隶制国家,也不需要对本国民众施加太大压力。
恩斯特说道:“农业领域面临的困难比较大,不过这场危机的持续时间应该不会太长,政府要顶住压力,维持当前农业生产,随着工业化推进,未来农业发展也会向着机械化大步迈进,农业人口比例也会大幅度下降,等我国工业化达到一定水平,农业领域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小。”
东非工业化和苏联还是大为不同,主要是更加平稳,这使得东非对农业的盘剥力度也远远达不到苏联那种程度,当然,农业人口和工业人口之间还是存在明显差异的。
如果不人为制造这种差异,东非的工业化也不可能如此顺利的进行,毕竟在威胁不到生存的情况下,农业人口不会主动向工业流动。
其次主要原因在于东非工业化资金并不需要完全由农业承担,这就是殖民国家的好处,东非国家财富的来源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对黑人的掠夺,财富从建国初期就牢牢把握在国家手中。
而苏联情况和东非完全不同,苏联为了筹措初期发展资金连古董都要卖掉,毕竟政变导致大量掌握财富的原俄国上层逃亡海外,而且苏联早期政权没有掌握全国,这注定掌握俄国大多数财富的社会上层有充分时间逃亡,同时原社会统治阶层在和苏联政权的战争对抗中,大肆破坏工厂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摧毁了俄国原本工业。
相当于原本俄国的社会财富直接被洗劫一空,至于苏联能截流下来的也只是一小部分,所以苏联进行工业化,乃至后来远东帝国进行初期工业化都面临严重的资金困难,远东帝国比苏联还要惨,苏联工业化阶段正好遇到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的机会,而远东帝国不仅没有这种机会还面临更加严重的封锁。
相比较下,东非无疑幸运许多,至少国际环境要好的多,而且作为奴隶制国家,东非可以通过对原住民的剥削从而避免许多问题,至于黑人的遭遇那就不在东非政府考虑之内了。
“保障农产品出口是接下来一段时间的重要工作,同时我国工业对农业的消化也在大幅度提升,这场农业危机的范围终究不可能和1873年农业危机对比,所以我们也不需要太过担忧。”恩斯特说道。
1873年农业危机时,东非本国农业还是以粮食作物为主,而1907年时,东非农业种植已经转向经济作物为主,同时通过九十年代对其他热带国家农业的压制,东非农业抗压能力还是很强大的,而且1907年经济危机也远不如1873年经济危机严重,恩斯特前世都没有听说过这次经济危机,所以市场回暖速度应该比较快。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5/5645/440725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