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6章 南半球经济体系
推荐阅读:人已暮年,开局父子相认、九重仙图、穿成早夭的团宠、四合院之商鹏、误入樊笼、童养媳、生而为王、妄与她、美女世界、民国谍影、
举债发展是东非三五计划和新经政策的根本,而欧战则是将债务问题解决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导致这种模式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东非的头两个五年计划极大消耗了东非前三十多年的资本原始积累。
东非前三十年通过压榨本国廉价劳动力,白嫖非洲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各种手段,积累了大量社会财富,毕竟殖民本身就是以小博大,如果刨除殖民所需的军费开支这个因素,几乎是一本万利的生意。
只不过东非和美国一样,将殖民地变成了“自古以来”的土地罢了,为了东非的发展,牺牲了近四千万黑人土著的利益。
但是,殖民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毕竟东非不能光顾掠夺,还要同时负责建设问题,19世纪东非的农业开垦,大基建,建设国防工业体系都需要巨额支出的。
所以19世纪的东非看起来光鲜亮丽,但是赚的并不多,这也是进入20世纪后,东非前两个五年计划规模远不如前世苏联庞大的主要原因。
而19世纪的发展模式也根本不可能一直维持下去,毕竟到20世纪初,东非的黑奴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
回顾东非前五十年的经济发展历程,可以按照先后顺序粗略总结为:土地扩张时期(殖民扩张),大移民时代,农业建设时代,工业体系建设时代这四个阶段。
而在1914年,东非已经基本完成了本国工业体系的建设,形成覆盖国防工业,重工业和轻工业三大工业领域的庞大工业体系。
所以恩斯特说道:“我国近五十年来的发展取得的了辉煌成就,但这也正导致了如今我国发展的新瓶颈,如果能顺利迈过欧洲战争,那我国毫无疑问将更进一步,成为未来国际秩序的制定者之一,反之则有可能因此停滞,复刻如今德国的被动形势。”
如今东非确实风光无限,但是底蕴不足,缺乏相对应的国际影响力,这也是前世一战后美国所面临的困境。
前世一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如此耀眼,可在战后会议上,英法两国依旧能够拿捏美国,可以说那个时候,美国的国际地位和其经济实力是完全不匹配的。
而如今东非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所以东非同样作为后发国家,战后势必会和英国,法国这两个老牌帝国对上。
所以东非并不是完全后顾无忧,一个后发国家如果不能更进一步,哪怕他前期发展的如鱼得水,那也是极其危险的。
就比如1914年的德国,1991年的苏联,他们就困在了最后一步,前者选择了战争做最后一搏,而后者直接摆烂选择死亡。
前世21世纪这样案例更多,很多没有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结果都不怎么好看,经济奇迹最后都搞得一地鸡毛,只能继续充当西方话语权下被收割的韭菜。
而这也正是恩斯特所忧虑的,他接着说道:“等到欧洲战争结束,胜利者腾出时间和精力,必然会对我们这种后发国家进行反扑,从而继续维持其在国际秩序中顶级掠食者的地位。”
“所以趁着欧战的空隙,组建以本土为核心的经济护城河,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军事,政治和外交的主要方向。”
“所谓经济护城河,也就是围绕东非为核心的国际贸易体系,进一步巩固我国在南洋和南美地区的优势,作为支撑未来我国发展的两翼。”
这其实就相当于东非将南半球众多国家和地区,视为自身的势力范围,毕竟从地理上来说,东非国土和经济还是以南半球为主。
以东非为核心,对南美洲和印度洋东岸,南太平洋国家拥有先天的海上交通优势,很容易做到东非对南半球经济的主导。
恩斯特在思索了一番后,也是直言不讳的说道:“在整个南半球,以及靠近赤道附近的部分北半球区域,我们东非就是最强大的经济实体。”
“所以建立一个以东非为核心的南半球经济体系,对于我们东非而言是天命所召,这样我们就能够从区域大国,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国。”
南半球经济体系,听起来就十分大气,毕竟涉及到非洲,南美和大洋洲三个大洲,单从这一点来说就占据了世界版图的小半块江山。
这个概念的提出,事实上已经意味着东非或者说恩斯特关于重塑国际秩序的初步想法,类似美国的“门罗主义”,亦或者是21世纪远东帝国的“一带一路”,这是任何世界大国都必须迈出的一步。
而更进一步,就是意识形态上的概念了,比如美国的“民主体系”,“冷战思维”等,苏联的“共产主义”,远东帝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对于后者,恩斯特当下并没有什么想法,毕竟东非这种帝制国家,搞意识形态上的竞争,那就犹如田忌赛马中的齐威王,毫无胜算。
反而是远东帝国“命运共同体”这种模糊意识形态的方案反而值得未来东非借鉴。
这也算恩斯特有自知之明,没有人比恩斯特更了解现在东非这个缝合怪帝国主义,说起来这一点和前世远东帝国还是很像的,毕竟计划和市场结合后,远东帝国也成了四不像,两边不讨好。
不过说到底还是实力的竞争,实力强了,其他国家自然会向你靠拢,黑的也能吹成白的,等东非工业彻底发展并且达到领先水平以后,未来自然有人愿意自带狗粮吹捧东非的工业废气是“香甜”的。
而随着恩斯特这些概念的提出,东非政府官员们也犹如打了鸡血一样。
如今世界霸权肯定是妄想,可是南半球霸权就容易的多,而控制了南半球的经济,贸易,文化,政治,军事,东非就能构建一个庞大的区域性市场。
这样一来,即便有一天东非被某些国家排除在世界市场之外,也能靠着这个小体系,活的很滋润,毕竟这个南半球经济体系的下限就比前世华约体系要高很多。
华约国家间的经济依赖陆地运输,成本就远不如南半球经济体系,毕竟东非是两洋国家,如果算上海外领土,那就是三洋国家,海运优势显著。
而恩斯特所描述的南半球经济体系体量上显然也不是华约所能相提并论的,上限也高的多,毕竟光是一个巴西,其国土面积就超过八百万平方公里,其他诸如澳大利亚,阿根廷,秘鲁放在欧洲也不是小国。
当然,如今这些地区的经济实力肯定不能和欧洲国家相提并论,但这也正好有利于东非操作。
如果他们不落后,那东非也没有机会把这些国家聚拢在一起,而且他们发展起来反而会争夺区域的话语权,成为东非的对手。
所以对于南半球国家,东非应当学习美国,通过威逼利诱的手段将他们强行拖拽上东非的经济战车。
20世纪初的美国,相对于其他简单粗暴的殖民者,那就是“文明之光”,但实际上美国只不过是列强这群乌鸦里,看起来不那么黑的一只。
而导致这种模式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东非的头两个五年计划极大消耗了东非前三十多年的资本原始积累。
东非前三十年通过压榨本国廉价劳动力,白嫖非洲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各种手段,积累了大量社会财富,毕竟殖民本身就是以小博大,如果刨除殖民所需的军费开支这个因素,几乎是一本万利的生意。
只不过东非和美国一样,将殖民地变成了“自古以来”的土地罢了,为了东非的发展,牺牲了近四千万黑人土著的利益。
但是,殖民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毕竟东非不能光顾掠夺,还要同时负责建设问题,19世纪东非的农业开垦,大基建,建设国防工业体系都需要巨额支出的。
所以19世纪的东非看起来光鲜亮丽,但是赚的并不多,这也是进入20世纪后,东非前两个五年计划规模远不如前世苏联庞大的主要原因。
而19世纪的发展模式也根本不可能一直维持下去,毕竟到20世纪初,东非的黑奴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
回顾东非前五十年的经济发展历程,可以按照先后顺序粗略总结为:土地扩张时期(殖民扩张),大移民时代,农业建设时代,工业体系建设时代这四个阶段。
而在1914年,东非已经基本完成了本国工业体系的建设,形成覆盖国防工业,重工业和轻工业三大工业领域的庞大工业体系。
所以恩斯特说道:“我国近五十年来的发展取得的了辉煌成就,但这也正导致了如今我国发展的新瓶颈,如果能顺利迈过欧洲战争,那我国毫无疑问将更进一步,成为未来国际秩序的制定者之一,反之则有可能因此停滞,复刻如今德国的被动形势。”
如今东非确实风光无限,但是底蕴不足,缺乏相对应的国际影响力,这也是前世一战后美国所面临的困境。
前世一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如此耀眼,可在战后会议上,英法两国依旧能够拿捏美国,可以说那个时候,美国的国际地位和其经济实力是完全不匹配的。
而如今东非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所以东非同样作为后发国家,战后势必会和英国,法国这两个老牌帝国对上。
所以东非并不是完全后顾无忧,一个后发国家如果不能更进一步,哪怕他前期发展的如鱼得水,那也是极其危险的。
就比如1914年的德国,1991年的苏联,他们就困在了最后一步,前者选择了战争做最后一搏,而后者直接摆烂选择死亡。
前世21世纪这样案例更多,很多没有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结果都不怎么好看,经济奇迹最后都搞得一地鸡毛,只能继续充当西方话语权下被收割的韭菜。
而这也正是恩斯特所忧虑的,他接着说道:“等到欧洲战争结束,胜利者腾出时间和精力,必然会对我们这种后发国家进行反扑,从而继续维持其在国际秩序中顶级掠食者的地位。”
“所以趁着欧战的空隙,组建以本土为核心的经济护城河,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军事,政治和外交的主要方向。”
“所谓经济护城河,也就是围绕东非为核心的国际贸易体系,进一步巩固我国在南洋和南美地区的优势,作为支撑未来我国发展的两翼。”
这其实就相当于东非将南半球众多国家和地区,视为自身的势力范围,毕竟从地理上来说,东非国土和经济还是以南半球为主。
以东非为核心,对南美洲和印度洋东岸,南太平洋国家拥有先天的海上交通优势,很容易做到东非对南半球经济的主导。
恩斯特在思索了一番后,也是直言不讳的说道:“在整个南半球,以及靠近赤道附近的部分北半球区域,我们东非就是最强大的经济实体。”
“所以建立一个以东非为核心的南半球经济体系,对于我们东非而言是天命所召,这样我们就能够从区域大国,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国。”
南半球经济体系,听起来就十分大气,毕竟涉及到非洲,南美和大洋洲三个大洲,单从这一点来说就占据了世界版图的小半块江山。
这个概念的提出,事实上已经意味着东非或者说恩斯特关于重塑国际秩序的初步想法,类似美国的“门罗主义”,亦或者是21世纪远东帝国的“一带一路”,这是任何世界大国都必须迈出的一步。
而更进一步,就是意识形态上的概念了,比如美国的“民主体系”,“冷战思维”等,苏联的“共产主义”,远东帝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对于后者,恩斯特当下并没有什么想法,毕竟东非这种帝制国家,搞意识形态上的竞争,那就犹如田忌赛马中的齐威王,毫无胜算。
反而是远东帝国“命运共同体”这种模糊意识形态的方案反而值得未来东非借鉴。
这也算恩斯特有自知之明,没有人比恩斯特更了解现在东非这个缝合怪帝国主义,说起来这一点和前世远东帝国还是很像的,毕竟计划和市场结合后,远东帝国也成了四不像,两边不讨好。
不过说到底还是实力的竞争,实力强了,其他国家自然会向你靠拢,黑的也能吹成白的,等东非工业彻底发展并且达到领先水平以后,未来自然有人愿意自带狗粮吹捧东非的工业废气是“香甜”的。
而随着恩斯特这些概念的提出,东非政府官员们也犹如打了鸡血一样。
如今世界霸权肯定是妄想,可是南半球霸权就容易的多,而控制了南半球的经济,贸易,文化,政治,军事,东非就能构建一个庞大的区域性市场。
这样一来,即便有一天东非被某些国家排除在世界市场之外,也能靠着这个小体系,活的很滋润,毕竟这个南半球经济体系的下限就比前世华约体系要高很多。
华约国家间的经济依赖陆地运输,成本就远不如南半球经济体系,毕竟东非是两洋国家,如果算上海外领土,那就是三洋国家,海运优势显著。
而恩斯特所描述的南半球经济体系体量上显然也不是华约所能相提并论的,上限也高的多,毕竟光是一个巴西,其国土面积就超过八百万平方公里,其他诸如澳大利亚,阿根廷,秘鲁放在欧洲也不是小国。
当然,如今这些地区的经济实力肯定不能和欧洲国家相提并论,但这也正好有利于东非操作。
如果他们不落后,那东非也没有机会把这些国家聚拢在一起,而且他们发展起来反而会争夺区域的话语权,成为东非的对手。
所以对于南半球国家,东非应当学习美国,通过威逼利诱的手段将他们强行拖拽上东非的经济战车。
20世纪初的美国,相对于其他简单粗暴的殖民者,那就是“文明之光”,但实际上美国只不过是列强这群乌鸦里,看起来不那么黑的一只。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5/5645/440739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