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8章 趁火打劫
推荐阅读:人已暮年,开局父子相认、九重仙图、穿成早夭的团宠、四合院之商鹏、误入樊笼、童养媳、生而为王、妄与她、美女世界、民国谍影、
美国加入协约国阵营,势必会对接下来的世界格局产生新的影响,而这就让东非也必须为未来发展做出新的判断和布局。
国防部长普里皮亚特说道:“有了美国的加入,协约国的实力大增,即便俄国退出战争,也会给同盟国带来巨大的压力。”
“根据我们的预测,接下来两大阵营间的战争,将进一步走向消耗,底蕴上的比拼,除非同盟国能够在军事上像在东线那样取得节节胜利,否则和协约国在物资,国力上进行消耗,同盟国终将处在劣势地位。”
如果单看工业,那同盟国其实并不算弱,但是协约国中英法掌握着更多的海外殖民地,有充分的物资,能源补给,而美国加入协约国后,协约国阵营在工业上的劣势也彻底逆转。
所以留给同盟国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在军事上迅速打开局面,不管是西线,亦或者东线只要能突破协约国的封锁,那都将大大减少同盟国的压力。
虽然,俄国已经退出战争,但是这并不等于东线战场的完结,现在东线战场的比之前进一步向南转移,由原来同盟国和俄国接壤地区,变成了巴尔干半岛到波斯湾一线。
而在这一线的主力正是英国,从去年年末开始,英国已经从多个方向对奥斯曼帝国进行了攻击,这也是导致东非和同盟国贸易彻底中断的原因。
在北部,英国人积极拉拢罗马尼亚,黑山,希腊等国家和势力,维持住了协约国在巴尔干半岛上的劣势。
而这些国家之所以倒向英国,其实也很正常,毕竟不管协约国的奥匈帝国亦或者奥斯曼帝国,甚至保加利亚都有可能让这些国家从巴尔干半岛的版图上消失。
与此同时,英国本身对奥斯曼帝国的进攻也分成了三部分,一是夺取君士但丁堡,二是联合埃及,从红海一线打击奥斯曼帝国西海岸,三是联手波斯,封锁波斯湾。
这基本上就是“新东线战场”的情况,相较于原本的东线战场,更加分散,但英国人打击的每一处都是重点。
总参谋长克里斯蒂亚诺说道:“从目前的战争形势来看,协约国应该是想达到以下几个目标,第一就是将同盟国彻底封堵在包围圈之内,堵死他们从外部获取战能源,工业原材料,武器等战略资源的通道。”
“其中,波斯湾和达达尼尔海峡是关键节点,即可以封锁住奥斯曼帝国的对外联系,又可以在此基础上,切断同盟国之间的联动。”
“奥斯曼帝国本身实力最差,同时又掌握着同盟国对外沟通的渠道,所以协约国将奥斯曼帝国作为当前阶段的战争重点,大大有利于削弱同盟国的力量。”
“第二点,则是为西线战场分担压力,如今俄国退出战争,也就意味着同盟国东线的百万兵力可以投入到其他战场。”
“这将给法国和英国造成极大压力,所以在东线开辟更多战场,尤其是借助巴尔干半岛的地势,能够更好的周旋和牵制同盟国的兵力。”
“第三点,则是增强协约国阵营的信心,俄国退出战争,对协约国阵营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发动新一轮的攻势有助于巩固其盟友对战争的乐观态度。”
“这也意味着接下来的两三年里,战争将更加残酷,更多的国家将被卷入战场,如果在算上俄国国内内战的话,整个欧洲都将沦为战场。”
到了如今这个形势,英法已经不可能继续出工不出力了,尤其是英国,之前英国在战场上的表现,只能算中规中矩,大大不如全力以赴的法国和俄国。
虽然美国进入协约国修补了俄国退出后留下的烂摊子,但是英法显然对美国并不会完全信任。
毕竟之前俄国和同盟国接壤,双方没有一方大出血,就没有和解的可能性,而美国就不一样了,美国和整个欧洲都隔着一个大西洋,这也就意味着美国有退路。
最糟糕的情况大不了退出战争,继续回到美洲当乌龟,反正同盟国也不可能隔着大西洋进攻美国本土,借助地理优势,以及世界第三的海军实力,美国守住本土的信心还是有的,这也是美国为什么敢直接下场站队协约国的原因。
而且这么多年,美国已经习惯了在美洲自娱自乐,真要被封锁,情况也坏不到哪去。
听完政府高层们的分析后,恩斯特问道:“既然如此,现在你们认为我们东非接下来如何应对如今的国际变动。”
克里斯蒂亚诺说道:“陛下,我认为我们应该加速和英国关于印度洋势力划分的谈判,之前法国人已经打好了样板,而英国人一直都畏畏缩缩,毫无诚意。”
“如今,英国截断波斯湾贸易,本身就是对东非利益的损害,而对此英国政府一直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所以,实时的展现我们的军事肌肉,也能让英国在必要的地方对帝国妥协。”
英国能够截断波斯湾贸易线路,必然也经历了和东非政府的多轮政治以及外交上的博弈。
毕竟没有东非的默许,英国人也不可能如此成功的进攻奥斯曼帝国的巴士拉地区。
这种博弈主要体现在心理上面,任何一个操作不得当,就有可能导致地区格局的变动。这种国家层面在心理上的博弈,是国际交往的常态。
当然,这也可以理解成为一种政治上的赌博,尤其体现在小国和大国政治外交活动之间。
克里斯蒂亚诺说道:“我们虽然没有在印度洋采取行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东非本就应该没有收获。”
“尤其是英国,在波斯湾和红海的军事行动,以及之前英国封锁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等,都切实损害了帝国利益。”
“这一点,英国必然要给予帝国满意的答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重新划分印度洋势力范围,尤其是塞舌尔等战略要地,最好能通过和英国的谈判,落入帝国手中,进一步巩固帝国在印度洋的战略安全。”
简单而言,克里斯蒂亚诺的想法就是趁着如今英国在全球战略中的虚弱,东非应该获取到一些切实利益。
恩斯特对于克里斯蒂亚诺的看法表示了认同:“确实如此,不管欧洲战局如何变化,战后的世界格局变化,必然是欧洲胜利者重新主导欧洲的秩序,并且依托欧洲对其他地区进行打压。”
“我们面临这个问题,美国恐怕也是如此,而这就要考验帝国的实力了,所以从务实的角度,要保证帝国未来发展不受到欧洲的限制,我们理所应当的应该控制更多的海外殖民地。”
如今东非处在战略主动的地位,这个战略地位就让东非必然成为两大阵营拉拢的对象,而也正是这种地位,也方便了东非对两大阵营的敲诈勒索,这一点不像美国,美国已经加入战争,那就只能和协约国一条路走到黑。
而目前,同盟国基本上拿不出什么可以吸引东非的切实利益,协约国中,法国表现不错,通过部分领土交易稳住了东非。
只有英国的诚意很不够,所以东非在接下来的和英国外交活动中将会表现出更加强硬的态度。
国防部长普里皮亚特说道:“有了美国的加入,协约国的实力大增,即便俄国退出战争,也会给同盟国带来巨大的压力。”
“根据我们的预测,接下来两大阵营间的战争,将进一步走向消耗,底蕴上的比拼,除非同盟国能够在军事上像在东线那样取得节节胜利,否则和协约国在物资,国力上进行消耗,同盟国终将处在劣势地位。”
如果单看工业,那同盟国其实并不算弱,但是协约国中英法掌握着更多的海外殖民地,有充分的物资,能源补给,而美国加入协约国后,协约国阵营在工业上的劣势也彻底逆转。
所以留给同盟国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在军事上迅速打开局面,不管是西线,亦或者东线只要能突破协约国的封锁,那都将大大减少同盟国的压力。
虽然,俄国已经退出战争,但是这并不等于东线战场的完结,现在东线战场的比之前进一步向南转移,由原来同盟国和俄国接壤地区,变成了巴尔干半岛到波斯湾一线。
而在这一线的主力正是英国,从去年年末开始,英国已经从多个方向对奥斯曼帝国进行了攻击,这也是导致东非和同盟国贸易彻底中断的原因。
在北部,英国人积极拉拢罗马尼亚,黑山,希腊等国家和势力,维持住了协约国在巴尔干半岛上的劣势。
而这些国家之所以倒向英国,其实也很正常,毕竟不管协约国的奥匈帝国亦或者奥斯曼帝国,甚至保加利亚都有可能让这些国家从巴尔干半岛的版图上消失。
与此同时,英国本身对奥斯曼帝国的进攻也分成了三部分,一是夺取君士但丁堡,二是联合埃及,从红海一线打击奥斯曼帝国西海岸,三是联手波斯,封锁波斯湾。
这基本上就是“新东线战场”的情况,相较于原本的东线战场,更加分散,但英国人打击的每一处都是重点。
总参谋长克里斯蒂亚诺说道:“从目前的战争形势来看,协约国应该是想达到以下几个目标,第一就是将同盟国彻底封堵在包围圈之内,堵死他们从外部获取战能源,工业原材料,武器等战略资源的通道。”
“其中,波斯湾和达达尼尔海峡是关键节点,即可以封锁住奥斯曼帝国的对外联系,又可以在此基础上,切断同盟国之间的联动。”
“奥斯曼帝国本身实力最差,同时又掌握着同盟国对外沟通的渠道,所以协约国将奥斯曼帝国作为当前阶段的战争重点,大大有利于削弱同盟国的力量。”
“第二点,则是为西线战场分担压力,如今俄国退出战争,也就意味着同盟国东线的百万兵力可以投入到其他战场。”
“这将给法国和英国造成极大压力,所以在东线开辟更多战场,尤其是借助巴尔干半岛的地势,能够更好的周旋和牵制同盟国的兵力。”
“第三点,则是增强协约国阵营的信心,俄国退出战争,对协约国阵营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发动新一轮的攻势有助于巩固其盟友对战争的乐观态度。”
“这也意味着接下来的两三年里,战争将更加残酷,更多的国家将被卷入战场,如果在算上俄国国内内战的话,整个欧洲都将沦为战场。”
到了如今这个形势,英法已经不可能继续出工不出力了,尤其是英国,之前英国在战场上的表现,只能算中规中矩,大大不如全力以赴的法国和俄国。
虽然美国进入协约国修补了俄国退出后留下的烂摊子,但是英法显然对美国并不会完全信任。
毕竟之前俄国和同盟国接壤,双方没有一方大出血,就没有和解的可能性,而美国就不一样了,美国和整个欧洲都隔着一个大西洋,这也就意味着美国有退路。
最糟糕的情况大不了退出战争,继续回到美洲当乌龟,反正同盟国也不可能隔着大西洋进攻美国本土,借助地理优势,以及世界第三的海军实力,美国守住本土的信心还是有的,这也是美国为什么敢直接下场站队协约国的原因。
而且这么多年,美国已经习惯了在美洲自娱自乐,真要被封锁,情况也坏不到哪去。
听完政府高层们的分析后,恩斯特问道:“既然如此,现在你们认为我们东非接下来如何应对如今的国际变动。”
克里斯蒂亚诺说道:“陛下,我认为我们应该加速和英国关于印度洋势力划分的谈判,之前法国人已经打好了样板,而英国人一直都畏畏缩缩,毫无诚意。”
“如今,英国截断波斯湾贸易,本身就是对东非利益的损害,而对此英国政府一直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所以,实时的展现我们的军事肌肉,也能让英国在必要的地方对帝国妥协。”
英国能够截断波斯湾贸易线路,必然也经历了和东非政府的多轮政治以及外交上的博弈。
毕竟没有东非的默许,英国人也不可能如此成功的进攻奥斯曼帝国的巴士拉地区。
这种博弈主要体现在心理上面,任何一个操作不得当,就有可能导致地区格局的变动。这种国家层面在心理上的博弈,是国际交往的常态。
当然,这也可以理解成为一种政治上的赌博,尤其体现在小国和大国政治外交活动之间。
克里斯蒂亚诺说道:“我们虽然没有在印度洋采取行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东非本就应该没有收获。”
“尤其是英国,在波斯湾和红海的军事行动,以及之前英国封锁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等,都切实损害了帝国利益。”
“这一点,英国必然要给予帝国满意的答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重新划分印度洋势力范围,尤其是塞舌尔等战略要地,最好能通过和英国的谈判,落入帝国手中,进一步巩固帝国在印度洋的战略安全。”
简单而言,克里斯蒂亚诺的想法就是趁着如今英国在全球战略中的虚弱,东非应该获取到一些切实利益。
恩斯特对于克里斯蒂亚诺的看法表示了认同:“确实如此,不管欧洲战局如何变化,战后的世界格局变化,必然是欧洲胜利者重新主导欧洲的秩序,并且依托欧洲对其他地区进行打压。”
“我们面临这个问题,美国恐怕也是如此,而这就要考验帝国的实力了,所以从务实的角度,要保证帝国未来发展不受到欧洲的限制,我们理所应当的应该控制更多的海外殖民地。”
如今东非处在战略主动的地位,这个战略地位就让东非必然成为两大阵营拉拢的对象,而也正是这种地位,也方便了东非对两大阵营的敲诈勒索,这一点不像美国,美国已经加入战争,那就只能和协约国一条路走到黑。
而目前,同盟国基本上拿不出什么可以吸引东非的切实利益,协约国中,法国表现不错,通过部分领土交易稳住了东非。
只有英国的诚意很不够,所以东非在接下来的和英国外交活动中将会表现出更加强硬的态度。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5/5645/440751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