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乙字卷 稳了(第一更求月票!)
推荐阅读:LOL:爱锐评的我,成了职业通天代、武道天帝、斗破之从微末到斗帝、官场奇才、疯批王爷先别反,太后娘娘有喜了、末世,给异类收编、重生在拒绝疯批男主后、飞越泡沫时代、开局一座神秘岛、开局一把斩魄刀,打造最强雾隐村、
第223章乙字卷稳了(第一更求月票!)
八月初九,天气晴好。
冯紫英沉静自若的站在贡院门前,心中的激动慢慢平复下来。
终究还是到了这一日,一切都需要今后几日的表现才能见出真纲。
一列列考生屏气静声,等待着检搜后入场。
非北直隶的考生都早已经回了乡。
像傅宗龙、王应熊等人甚至在京师大雨之前就已经启程返回原籍了,没办法,路程太远,路上都需要一个多月时间,他们必须要提前返乡。
如果他们能在乡试中一跃而过,那么他们就要尽快回到青檀书院,进入西园读书。
如果乡试未过,就要看他们自己,原则上他们仍然可以回到青檀书院中继续苦读三年,争取下科考过。
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学子可能处于家庭、生计以及其他一些个人原因而不再继续读书,这样的情形也不少。
像方有度,他要回南直隶参加乡试,按照他原来的设想,如果乡试未过的话,他也许就没有机会再读书了。
但是在青檀书院中他参加了多次书院活动,名声颇佳,山长、掌院都已经勉励他哪怕乡试未过也当重回书院再读三年,这也让方有度十分感激。
许其勋也回南直隶去参加乡试去了,他和方有度一起出发的。
宋师襄回了陕西,陈奇瑜与郑崇俭、孙传庭他们一帮山西的也是比宋师襄晚了两天才走。
整个青檀书院,西园的那边未动,东园这边,在八月之前,走得就只剩下十来个人了,这些都是北直隶这边各州府的,都要到顺天府贡院参加乡试。
而真正和冯紫英相熟的就只有范景文一个人,他是河间府的。
范景文背负双手站在冯紫英一旁,“紫英,紧张么?”
“梦章兄,我可没法和你比,能不紧张么?苦读八年,为的就是这一遭,这要折戟沉沙,回去这颜面往哪里搁?”冯紫英自我解嘲的笑了笑,“家里人要来送,都被我坚决拒绝了,就是怕背负这太大的压力,影响我考试了。”
范景文的确不太紧张,上科他是因为丧母丁忧,不能考,所以参加秋闱,否则他早就过了。
这一科秋闱对他没太大压力,无论是经义还是时政策论,对他来说,都应该是有相当把握的。
当然,这秋闱春闱偶然性太大,纵然你是成竹在胸,还是有很多人经常意外落榜,这种情况屡见不鲜,所以范景文也不敢说他就笃定能过。
他今年都十九了,在甲舍里年龄也不算小,他的经义根底很深,所以对秋闱把握比较大,但是在时政策论上他自认为比起冯紫英来要逊色不少,所以他更担心的是春闱。
秋闱重经义,春闱看策论。
这是元熙三十五年之后大周科考制度日益转变过后的一个明显趋势,而且即便是在秋闱中,时政策论的分量也大大(本章未完,请翻页)
八月初九,天气晴好。
冯紫英沉静自若的站在贡院门前,心中的激动慢慢平复下来。
终究还是到了这一日,一切都需要今后几日的表现才能见出真纲。
一列列考生屏气静声,等待着检搜后入场。
非北直隶的考生都早已经回了乡。
像傅宗龙、王应熊等人甚至在京师大雨之前就已经启程返回原籍了,没办法,路程太远,路上都需要一个多月时间,他们必须要提前返乡。
如果他们能在乡试中一跃而过,那么他们就要尽快回到青檀书院,进入西园读书。
如果乡试未过,就要看他们自己,原则上他们仍然可以回到青檀书院中继续苦读三年,争取下科考过。
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学子可能处于家庭、生计以及其他一些个人原因而不再继续读书,这样的情形也不少。
像方有度,他要回南直隶参加乡试,按照他原来的设想,如果乡试未过的话,他也许就没有机会再读书了。
但是在青檀书院中他参加了多次书院活动,名声颇佳,山长、掌院都已经勉励他哪怕乡试未过也当重回书院再读三年,这也让方有度十分感激。
许其勋也回南直隶去参加乡试去了,他和方有度一起出发的。
宋师襄回了陕西,陈奇瑜与郑崇俭、孙传庭他们一帮山西的也是比宋师襄晚了两天才走。
整个青檀书院,西园的那边未动,东园这边,在八月之前,走得就只剩下十来个人了,这些都是北直隶这边各州府的,都要到顺天府贡院参加乡试。
而真正和冯紫英相熟的就只有范景文一个人,他是河间府的。
范景文背负双手站在冯紫英一旁,“紫英,紧张么?”
“梦章兄,我可没法和你比,能不紧张么?苦读八年,为的就是这一遭,这要折戟沉沙,回去这颜面往哪里搁?”冯紫英自我解嘲的笑了笑,“家里人要来送,都被我坚决拒绝了,就是怕背负这太大的压力,影响我考试了。”
范景文的确不太紧张,上科他是因为丧母丁忧,不能考,所以参加秋闱,否则他早就过了。
这一科秋闱对他没太大压力,无论是经义还是时政策论,对他来说,都应该是有相当把握的。
当然,这秋闱春闱偶然性太大,纵然你是成竹在胸,还是有很多人经常意外落榜,这种情况屡见不鲜,所以范景文也不敢说他就笃定能过。
他今年都十九了,在甲舍里年龄也不算小,他的经义根底很深,所以对秋闱把握比较大,但是在时政策论上他自认为比起冯紫英来要逊色不少,所以他更担心的是春闱。
秋闱重经义,春闱看策论。
这是元熙三十五年之后大周科考制度日益转变过后的一个明显趋势,而且即便是在秋闱中,时政策论的分量也大大(本章未完,请翻页)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6/6314/491060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