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齐阁小说 > 其他小说 > 三姓家奴! > 第七十六章整个大活

第七十六章整个大活

推荐阅读:我重启灵根,师门上下都麻了我当拉帮套的那些年凡人仙葫破怨师穿七零:带生子系统,嫁不育军官开局丧尸末日?我直接打爆星球!孕吐后奉子成婚:孩子是死对头的我都快无敌了,你跟我说要退婚?让你卧底没让你勾搭大嫂雷震苏凤仪惊山月

    三月,莺飞草长。

    建邺这座城市也开始恢复他独特的魅力,秦淮河游船也开始变多了,在东府城上眺望,东郊满是踏青者。

    建邺的民众和达官贵人们已经习惯了不是皇帝说了算,而是北军的军头们。

    好在这些军头虽然看起来凶恶,但也是守规矩的。

    买东西会给钱,比起以前的中军还要好些。

    刘绛在东府,一直忙着军队整编和训练,而他本人的骑术和马上兵器也越发娴熟,此外刘绛还又开发了一项技能——投枪。

    他将缴获的长矛和长枪全都截断,一分为二,再打一个枪头放在尾端,然后用以做投枪,整日练习精度和准度。

    也许是之前练标枪的经历给他带来的帮助,很快他就上手了,二十步左右可以拥有非常好的准头,至于杀伤力,他找了一副缴获残甲套在草人上,二十步外一枪直接贯穿甲胄!

    随后距离拉开到三十步,力度他感觉仍旧是可以破甲的,但是准头差了许多。

    总结就是--菜就多练。

    至于部队的训练和整编,也进行的很顺利。

    八千人,分作七军。

    七个军主分别是四个老伙计,赵夜叉、周达、老胡、魏兰因,以及三个降将冯抗、任大宽、到克俭。

    其中周达的统率的是刘绛起家的老底子,后来选了些健勇的降兵加入,队伍还是维持在一千二百人。

    其余各军都是一千人。

    刘绛的牙门军扩充到了八百人,由韩桃芳担任牙门校尉,这八百人也都是挑选的强悍之辈,全都可以身披重甲连续行军二十里。

    刘绛也给全军制定了新的训练大纲,开启大练兵模式,其中体能、队列和行军成了重头戏。

    这都是从前世自己军训之中和这辈子带兵总结的经验。

    古代大部队陆路行军,带辎重,日行只有三十里。

    因为超过这个距离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容易造成部队过度疲劳从而让敌人有机可乘。

    并且每到一处新的宿营地都需要安营扎寨,建立哨探,这都需要时间。

    所以后世军队拉练一天能走五六十公里,但这个时代的军队行军日行三十里是标配。

    但刘绛想要改变一下这个思路,建立一支轻步兵,可以快速行军进行中短距离奔袭的。

    老胡所领的一千人就成了实验对象,这一千人全都装配皮甲,或者竹甲,每人携带一把短稍弓,二十支箭,副武器一水的木棒。

    三天要走二百里刘绛亲自带头,跟众人一起行军。

    这也让原本有些怨言的队伍全都闭上了嘴,毕竟主将都跟着一起走,你还有什么话好说?

    三天的时间刘绛就带着人围着钟山绕,早出晚归,三天走下来士卒们叫苦不迭。

    多数都是脚上磨起了大泡。

    刘绛自己倒也还好,体力充沛,跟他一起走的陈小乙和王小二也全都累垮了。

    看着这帮兵的体能,刘绛就知道想要练出岳家军那种精兵真是任重道远。

    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整训,整支军队的精气神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四月,有消息传来,蜀国皇帝李檀病逝,传位于其子李上阳,但大权掌握其叔父李桂手中。

    关中,北赵大将慕容延宗率军已经跟叛军对峙一月有余,大小数十战,战事很焦灼。

    至于北方,二月底的战事到了四月初才有消息,北赵平叛军队先败后胜,在代北之战击败了六镇起义军,北王拓跋洛率军退回了塞外。

    原本在晋阳坐镇的段法兴亲自赶往幽州,带着幽州和辽东的边军加入战争,成了战役的胜负手。

    除此之外,就是太傅谢谆病逝,宣威将军杨孝钦,前司州刺史张彻、平东将军高大年等全都选择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之间,选择了派遣使者承认李如愿在建邺的合法地位。

    接受朝堂的号令。

    这些人全都是参加过勤王的队伍,但眼下却都无一例外的表示承认建邺的朝堂仍然是具有合法的统治地位。

    其中原因也大概是看出了李如愿目前已经差不多势不可挡了。

    但以上这些消息,全都没能让建邺的李大将军意外,或者吃惊。但桓家人,总会给你点惊喜。

    用咱刘大红心里话说,这特么整活,害得看老桓家。

    四月初,桓纵带着前军,包括他的伯父齐王桓琰在内,赶到了江陵。

    早就得到消息的桓璋带着江陵文武,盛装赶到渡口迎接自己的兄长桓琰。

    虽然兄弟两个早前都视对方为对手,但眼下桓璋觉得自己应该体面一点,毕竟三哥桓琰已经失去了全部的本钱,没资格参与到接下来的竞争之中了。

    桓琰这一路的态度,桓纵早就把这些告诉了父亲,桓璋也觉得这人也是哀大莫过于心死了。

    等到桓纵所乘坐的楼船赶到渡口之后,桓璋带着一众人干等,却不见桓琰下船,最后是桓纵急忙过来父亲耳前小声的汇报了情况,“三伯说让您上船,有话跟您说。”

    桓璋闻言,有些诧异,但他倒是不担心这他这个兄长会对他不利,毕竟上下都是他的人,于是就直接上了船。

    桓琰背对着桓璋,一个人站在楼船的边缘,听到脚步声转头看向了自己的兄弟桓璋道:“九弟,许久不见,别来无恙。”

    桓璋则辑手道:“兄长安好,别来无恙。”

    “九弟,有六年未见了吧?前年父皇病逝,你也未曾返京...”

    “忙于军务,当时蜀军出白帝,沿江而下,我当时率军在夷道阻敌,所以未曾前往建邺...只能等过些时日我率军收复建邺,再去先帝陵前祭扫了。”

    桓琰听着这句话之后,嘴角浮起笑意,桓璋看的出来,这是嘲笑。

    他很不解,这个时候这位兄长还哪来的底气嘲笑他?

    桓琰笑过之后,继续道:“九弟,其实你跟我是一样人,都是好谋无断之辈,你到现在还没有出兵,还想着能收复建邺也未免太小看李如愿了,如今皇帝在他手里,他是奉天子以讨不臣,你越晚出兵,就越不得人心,再等等建邺上下就全都习惯姓李的发号施令了...”

    桓璋闻言脸色微变,然后也嘲弄道:“兄长如此计略深远,怎么会落得今天这步田地呢?”

    桓琰大笑,“正是因为落得这步田地,才想明白了一些事,我希望这些事你没机会想明白,但我说过了,你我是一样人,这些你早晚也会明白的。如果你明白的早,那大楚或许还有救...可千万别步我后尘啊。”

    桓璋脸色变得很难看,“兄长,这可不像是你现在该说的话。?”

    桓琰道:“没什么,只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你听就听,不听算了,反正我是没什么面目见先帝和列祖列宗了...”

    桓璋道:“我并未想要兄长性命。”

    “呵呵呵,东郊兵败,建邺被李贼所据,皆因我私心所至,如今心灰意冷,也无颜苟活于世,只是想着临死之前再见你一面,先帝十二子,如今只剩下你我兄弟,还有建邺的陛下。陛下那里我无颜相见,来见你一面,心中也算有了底,终究是我们兄弟败光了大楚的天下...”

    桓琰说的话在桓璋听起来,很刺耳,但天地良心,他最少眼下还真没有打算杀他的三哥。毕竟现在都孤身来江陵了。

    而桓琰接下来的举动,却是出乎了桓璋的意料。

    “九弟,为兄先行一步。”

    说罢,桓琰纵身一跃,直接跳入江水之中。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6/6434/499772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