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武宗爷,嘿,真英雄也!(四千字章)
推荐阅读:世子稳重点、让你当闲散驸马,你成至强武圣?、高武末世:从不修炼开始变强、谍战:我成了最大的特务头子、网游:神级刺客,我即是暗影!、寒门宰相、拯救诸天单身汉、重生八一渔猎西北、开局一把斩魄刀,打造最强雾隐村、风吟武门、
第130章武宗爷,嘿,真英雄也!(四千字章)
林十三敬佩沈炼这样的人,但他做不了这样的人。
一个王朝想要强盛丶兴旺,又少不了沈炼这类人。
秉承鲜明的善恶观,又有勇气说真话,说实话的人,通常办不成什麽事。
人世间又需要这样的人,时时提醒世人,做人丶做事要存有最基本的良心,
最朴素的是非观。
林十三跟沈炼说了一会儿话。沈炼见劝不动皇帝红人忠实直谏,扳倒猪一般的总督杨顺。他有些不耐烦了。
沈炼站起身:「好了。我要给菜地喂粪了。林传奉日理万机,我一个小小草民别耽误你正事。」
林十三问了最后一个问题:「您参劾杨顺的那封奏疏,是怎麽递给皇爷的?
沈炼答:「我把奏疏交给了张云张公公。张公公又帮我转递给了永寿宫的黄锦黄公公。」
林十三离开菜地,来到镇监府的饭厅。
张云已经设下了一桌酒宴为林十三一行人接风。
宴上作陪的还有保安州的许知州丶保安卫的梁指挥使。
许知州是经年老州县,举人出身又没后台。久在边地担任知县,干了大半辈子才升为知州。仕途已经到头了。
梁指挥使则是边军老将,六十五岁。四十年前曾追随武宗爷打过应州之战,
五年前张云监军保安州,跟这两位老资格很对脾气,如今已成至交。
张云道:「林传奉,我们保安州是个苦地方,穷地方。没有什麽水陆八珍接待你。」
「这里的羊肉很好,今日咱们吃全羊宴。你别嫌菜薄酒浑。」
怡红楼老醉猫张伯看了看酒碗:「这酒是?」
梁指挥使答:「这是烧刀子。全天下最好的酒。喝了它能壮胆,一人独战鞑靶千军万马你都不怕。」
张云端起酒碗:「今日是接风酒。林传奉是我师父黄公公的朋友,我二师伯吕公公的外甥。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大家伙满饮此杯!」
众人一饮而尽。辣喉的烧刀子让林十三吡了下牙。
每人面前都有一柄小刀,无需布菜,众人拿刀剔着羊肉。
张云切下一段羊肠子,放到了林十三碗里:「林传奉,这是羊身上最好吃的东西,肥而不腻。请尝尝。」
孙越是饕餐转世。三言两语之间已吃了一整条羊腿。
梁指挥使爽朗大笑:「这胖后生饿死鬼托生的样子,像极了我手下那群儿郎。」
众人聊了一会儿。林十三明白了,为何沈炼可以在保安州安安心心种菜。
地方官和驻军指挥使都听镇监张云的,保沈炼的平安还不是手拿把掐?
酒过三巡,羊吃了半只,众人打开了话匣子。
梁指挥使抱怨道:「当初我追随武宗爷,在应州大胜鞑靶小王子,那是何等痛快?」
林十三问:「您亲眼见过武宗爷的风采?」
梁指挥使颔首:「那是自然!武宗爷,嘿,真英雄也!」
「自古皇帝御驾亲征北虏都是坐儿的主帅。真正上马冲锋陷阵的,一位是成祖爷,一位是武宗爷。」
「应州之战的第二天起了大雾。武宗爷头戴金盔,身穿金甲,骑着一匹白马,手里提着一柄斩马刀,各处掠阵给袍泽弟兄们提振士气。」
「武宗爷骑马掠过我面前时,还朝我笑了笑嘞!」
「我跟袍泽们都以为皇帝掠阵,提振完士气就该去后方了。」
「哪曾想武宗爷没有!他高举斩马刀,高呼道『不灭胡虏,死不休战』!喊完这一嗓子,他竟领着豹房一百二十八骑杀入大雾之中!」
孙越插话:「武宗爷一身金盔金甲,还骑着白马。不成了靶人的活靶子嘛?」
梁指挥使一拍酒案:「你这胖后生说到了点子上!武宗爷的甲色,的确会成为鞑人的活靶子。」
「但咱明军袍泽也能知晓,皇帝在跟他们并肩作战!」
「武宗爷是在拿自己的命提振我明军士气啊!皇帝带头冲锋,袍泽们能不拼了命的往前冲?」
「那一仗呦,真称得上是『上下一条心,君臣同浴血』。
「我一个老袍泽跟我说,他亲眼看到武宗爷砍下了两颗鞑靶骑兵的人头!」
「我们边军将土,是多希望武宗爷能长命百岁啊!可他....
梁指挥使越说越动情,一双老眼中甚至泛起来泪花。
张云道:「诸位,举起酒杯。这杯酒,咱敬一敬英明神武的武宗爷!」
众人一饮而尽。
梁指挥使话锋一转:「武宗爷一战打得靶十年不敢南下。再看看如今.......武宗爷若知道大明九边窝囊成这个熊样,棺材板恐怕都压不住啦!」
林十三不动声色的问:「何出此言?」
梁指挥使怒道:「杨顺那个鳖孙。要说克扣边军军费,乱征边关百姓役肥私,嘿,他是个行家里手!」
「要说打仗,这鳖孙胆子小的像只兔子!」
「今年夏鞑靶人入寇应州。那是武宗爷浴血奋战过的地方。理应调各地边军前往迎击!」
「他却按着死活不让增援。还说什麽以静制动。制他娘了个臭伯夷!」
「靶人破了四十堡,抢掠了大批粮草辐重。连城堡上安放的铁炮都给拆下来带走了!杨顺竟坐视他们大摇大摆撤出了应州!」
「有这样的总督,迟早败光武宗爷留下的家底儿!」
张云插话:「林传奉。沈炼上奏疏参杨顺。我知道朝廷里有人说他这是撼树,螳臂当车。」
「其实,沈先生是说出了边军将士人人欲言又人人不敢言的心里话!」
梁指挥使道:「我们边军有不少袍泽听说沈先生要参杨顺,都表示要联名。」
「可沈先生说,边军跟被贬的罪员联名上参劾奏疏,会被人扣上图谋不轨的帽子。这才作罢。」
「他娘的。那杨顺还任人唯亲。他一到任,大同丶宣府丶山西的总兵丶都司丶副将丶参将全换成了舔他的人。」
「那些都是没打过硬仗的马屁精。」
张云怒道:「没错!宣府如今的总兵周世杰,以前不过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指挥金事。把自己的小老婆献给了杨顺暖被窝。四年间竟升为镇帅!」
「别的将领升官是靠打胜战砍人头赞军功。他周总兵是靠着小老婆在总督榻上一骑绝尘!」
梁指挥使道:「这几年在宣大升起来的这批人,要麽是舔杨顺的靛。要麽是舔杨顺后台严家的靛!」
「阳和卫所有个千户,不知怎的,跟小阁老的一个小妾攀上了亲。他拿了千户所一年的军饷去给那小妾送了礼。
「你们猜怎麽着?完事儿他就升了阳和卫指挥使!」
「这种靠舔上官和上官裙带升上去的边将能打仗嘛?有了边畔不得跟杨总督穿一条裤子,当缩头乌龟?」
「同样都是姓杨,另一位杨总督治宣大时,却是另外一番景象!那时我们边军的军纪严明,上下都有一股子不要命的狠劲!」
梁指挥使所说的「另一位杨总督」,显然指的是杨博。
梁指挥使的话越说越出圈,骂完了杨顺骂严家父子,骂完了严家父子,再下去恐怕要骂皇帝了。
林十三连忙岔开话题。他问许知州:「许老兄可知阴阳宗?我听说阴阳宗在宣府丶大同一带有十万宗众。」
「此等装神弄鬼骗钱财的假道宗,你们宣大地方官不管嘛?」」
许知州一声叹息:「想管。管不了。」
许知州喝了口酒,将「管不了」的原因娓娓道来:「边关土地贫瘠,产量少。以前都是朝廷拨给军囤粮备战。」
「近十几年来,朝廷拨给边军的军囤粮年年不足。有时只拨下来两三成。」
「军囤粮不足。遇到战事怎麽办?朝廷下旨『就地征粮」。说白了就是跟边关百姓强征。」
「边关百姓苦不堪言。朝廷又有明令,边关百姓逃亡者视同流民严惩不贷。」
「自古都是『百姓苦而妖孽出』。阴阳宗趁机笼络住了边关穷苦百姓。」
「穷苦百姓没活路。唯一的指望就是三清上仙下凡救苦救难。」
「我们这些地方官若严查阴阳宗,下大气力将它连根拔起,那岂不是要断了百姓的念想?恐有民变啊!」
「外敌强伺,若再有民变,那是要酿成第二次庚戌之变的!」
「没有办法,我们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阴阳宗做大。只要他们不明面上鼓动百姓造反,我们是不管的。」
林十三道:「原来如此。听说阴阳宗的伪宗主阎浩会飞天遁地,来无影去无踪?」
许知州答曰:「天下哪里有会飞天遁地的人?他不过是行迹隐秘一些,又有十万宗众迷信他,走到哪儿都有百姓帮他掩盖行踪罢了。」
张云听出了门道:「巡按路楷参沈炼勾结阎浩里通卖国。你是想捉阎浩为沈炼洗脱诬陷?」
林十三狡一笑:「错了,张公公。我这趟来是捉极品短翅灶蟋的。不是为谁洗脱什麽诬陷。」
张云心领神会:「啊,对对对。你是来捉虫的。」
林十三笑道:「最极品的短翅灶蟋产于宣府城外。故我明日便要启程去宣府。」
张云道:「这麽急,不多住两天?」
林十三将手中的一根羊肋放下:「今夜借贵衙歇个脚,明日黎明我们便出发张云提醒林十三:「宣府从地方官到边军将帅都是杨顺的人。你过去办差,
得跟他打好关系。」
「不然......边关险恶之地,钦差偶遇盗匪丶外虏遭截杀是常有的事。」
林十三道:「放心。我是去捉虫的,又不是去找他麻烦的。杨总督不会拿我当敌人。」
酒宴罢,林十三回到卧房,跟张伯丶孙越商议如何抓捕妖道阎浩。
林十三道:「按许知州所言,这阎浩不好捉啊。茫茫边关,本就不好寻人。
又牵扯到了百姓,捉他弄不好会酿成民变。」
张伯道:「现在愁也无用。南镇抚司管着边关军情事,在宣府蛰伏着一个暗桩百户所。等去了宣府,先跟城内的南司袍泽接上头。」
林十三颌首:「少掌柜已给了我与宣府南司袍泽联络的方式。」
孙越插话:「师父,那斗虫咱们真去捉嘛?」
林十三答:「那是咱们明面上的差事,当然要捉。至少要装出个样子给杨总督看。」
张伯授了授白胡须:「嘿,你如今是严家的座上宾,还结了亲。杨顺定拿你当自己人。这是你的优势,要善加利用。」
议完了事,林十三这京城肚肠吃不惯边关全羊宴,积了食。他到后衙中散步消食。
偶然间他看到沈炼坐在一棵杨树下。他的面前站着三个孩子。
三个孩子摇头晃脑,正在背文天祥的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上则为河岳,下则为日星。」
林十三走了过去:「沈经历。这三位是您的公子吧?」
沈炼颌首:「这是老大沈襄,这是老二沈衮,这是老三沈褒。你们三个,还不拜见京里来的林传奉?」
三个孩子齐齐拱手:「拜见林传奉。」
林十三道:「他们刚才背的是文天祥的正气歌?」
沈炼解释:「这是我们沈家的老规矩。睡前要背正气歌。」
林十三道:「原来是家学渊源。」
沈炼问:「你何时去宣府捉虫?
林十三答:「明日一早出发。沈经历,我劝您一句,最近这段时日您和三位公子一定要在镇监府里好好待着。」
沈炼笑道:「你怕我在外面被人下黑手弄死?」
林十三正色道:「沈经历切不可掉以轻心。那些人的狠辣手腕不亚于咱们锦衣卫。」
沈炼似有不满:「严家人就严家人。还『那些人』。你倒挺会避讳。」
林十三叹了声:「如今皇爷还要用严家。严家在朝堂上树大根深,不得不避讳啊。」
沈炼道:「放心。我沈炼属猫的,有九条命。他们想暗地里害我是痴心妄想。能杀我的只有皇上的圣旨!」
其实沈炼自上奏疏起,已经做好了被嘉靖帝下旨杀头的准备。他想让自己的死更有价值,而非死的轻于鸿毛。
以身入局,昂然赴死者,是为国士也。
夜深了,林十三回到卧房,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边关是险地,边军丘八心狼手黑,如狼似虎。
为沈炼洗冤,得罪严家。洗冤不成,嘉靖帝和陆炳那边又没法交差。
还有就是捉阎浩一事,此事本就难。若做的过激,还可能酿成民变。
难,难,真是难!
林十三转念一想:自古富贵险中求,
若我能捉到阎浩,在不酿成民变的前提下替朝廷除了阴阳宗这个祸害;为沈炼洗冤,再糊弄过严家.....
这功劳不比寻到白鹿小!
林十三敬佩沈炼这样的人,但他做不了这样的人。
一个王朝想要强盛丶兴旺,又少不了沈炼这类人。
秉承鲜明的善恶观,又有勇气说真话,说实话的人,通常办不成什麽事。
人世间又需要这样的人,时时提醒世人,做人丶做事要存有最基本的良心,
最朴素的是非观。
林十三跟沈炼说了一会儿话。沈炼见劝不动皇帝红人忠实直谏,扳倒猪一般的总督杨顺。他有些不耐烦了。
沈炼站起身:「好了。我要给菜地喂粪了。林传奉日理万机,我一个小小草民别耽误你正事。」
林十三问了最后一个问题:「您参劾杨顺的那封奏疏,是怎麽递给皇爷的?
沈炼答:「我把奏疏交给了张云张公公。张公公又帮我转递给了永寿宫的黄锦黄公公。」
林十三离开菜地,来到镇监府的饭厅。
张云已经设下了一桌酒宴为林十三一行人接风。
宴上作陪的还有保安州的许知州丶保安卫的梁指挥使。
许知州是经年老州县,举人出身又没后台。久在边地担任知县,干了大半辈子才升为知州。仕途已经到头了。
梁指挥使则是边军老将,六十五岁。四十年前曾追随武宗爷打过应州之战,
五年前张云监军保安州,跟这两位老资格很对脾气,如今已成至交。
张云道:「林传奉,我们保安州是个苦地方,穷地方。没有什麽水陆八珍接待你。」
「这里的羊肉很好,今日咱们吃全羊宴。你别嫌菜薄酒浑。」
怡红楼老醉猫张伯看了看酒碗:「这酒是?」
梁指挥使答:「这是烧刀子。全天下最好的酒。喝了它能壮胆,一人独战鞑靶千军万马你都不怕。」
张云端起酒碗:「今日是接风酒。林传奉是我师父黄公公的朋友,我二师伯吕公公的外甥。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大家伙满饮此杯!」
众人一饮而尽。辣喉的烧刀子让林十三吡了下牙。
每人面前都有一柄小刀,无需布菜,众人拿刀剔着羊肉。
张云切下一段羊肠子,放到了林十三碗里:「林传奉,这是羊身上最好吃的东西,肥而不腻。请尝尝。」
孙越是饕餐转世。三言两语之间已吃了一整条羊腿。
梁指挥使爽朗大笑:「这胖后生饿死鬼托生的样子,像极了我手下那群儿郎。」
众人聊了一会儿。林十三明白了,为何沈炼可以在保安州安安心心种菜。
地方官和驻军指挥使都听镇监张云的,保沈炼的平安还不是手拿把掐?
酒过三巡,羊吃了半只,众人打开了话匣子。
梁指挥使抱怨道:「当初我追随武宗爷,在应州大胜鞑靶小王子,那是何等痛快?」
林十三问:「您亲眼见过武宗爷的风采?」
梁指挥使颔首:「那是自然!武宗爷,嘿,真英雄也!」
「自古皇帝御驾亲征北虏都是坐儿的主帅。真正上马冲锋陷阵的,一位是成祖爷,一位是武宗爷。」
「应州之战的第二天起了大雾。武宗爷头戴金盔,身穿金甲,骑着一匹白马,手里提着一柄斩马刀,各处掠阵给袍泽弟兄们提振士气。」
「武宗爷骑马掠过我面前时,还朝我笑了笑嘞!」
「我跟袍泽们都以为皇帝掠阵,提振完士气就该去后方了。」
「哪曾想武宗爷没有!他高举斩马刀,高呼道『不灭胡虏,死不休战』!喊完这一嗓子,他竟领着豹房一百二十八骑杀入大雾之中!」
孙越插话:「武宗爷一身金盔金甲,还骑着白马。不成了靶人的活靶子嘛?」
梁指挥使一拍酒案:「你这胖后生说到了点子上!武宗爷的甲色,的确会成为鞑人的活靶子。」
「但咱明军袍泽也能知晓,皇帝在跟他们并肩作战!」
「武宗爷是在拿自己的命提振我明军士气啊!皇帝带头冲锋,袍泽们能不拼了命的往前冲?」
「那一仗呦,真称得上是『上下一条心,君臣同浴血』。
「我一个老袍泽跟我说,他亲眼看到武宗爷砍下了两颗鞑靶骑兵的人头!」
「我们边军将土,是多希望武宗爷能长命百岁啊!可他....
梁指挥使越说越动情,一双老眼中甚至泛起来泪花。
张云道:「诸位,举起酒杯。这杯酒,咱敬一敬英明神武的武宗爷!」
众人一饮而尽。
梁指挥使话锋一转:「武宗爷一战打得靶十年不敢南下。再看看如今.......武宗爷若知道大明九边窝囊成这个熊样,棺材板恐怕都压不住啦!」
林十三不动声色的问:「何出此言?」
梁指挥使怒道:「杨顺那个鳖孙。要说克扣边军军费,乱征边关百姓役肥私,嘿,他是个行家里手!」
「要说打仗,这鳖孙胆子小的像只兔子!」
「今年夏鞑靶人入寇应州。那是武宗爷浴血奋战过的地方。理应调各地边军前往迎击!」
「他却按着死活不让增援。还说什麽以静制动。制他娘了个臭伯夷!」
「靶人破了四十堡,抢掠了大批粮草辐重。连城堡上安放的铁炮都给拆下来带走了!杨顺竟坐视他们大摇大摆撤出了应州!」
「有这样的总督,迟早败光武宗爷留下的家底儿!」
张云插话:「林传奉。沈炼上奏疏参杨顺。我知道朝廷里有人说他这是撼树,螳臂当车。」
「其实,沈先生是说出了边军将士人人欲言又人人不敢言的心里话!」
梁指挥使道:「我们边军有不少袍泽听说沈先生要参杨顺,都表示要联名。」
「可沈先生说,边军跟被贬的罪员联名上参劾奏疏,会被人扣上图谋不轨的帽子。这才作罢。」
「他娘的。那杨顺还任人唯亲。他一到任,大同丶宣府丶山西的总兵丶都司丶副将丶参将全换成了舔他的人。」
「那些都是没打过硬仗的马屁精。」
张云怒道:「没错!宣府如今的总兵周世杰,以前不过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指挥金事。把自己的小老婆献给了杨顺暖被窝。四年间竟升为镇帅!」
「别的将领升官是靠打胜战砍人头赞军功。他周总兵是靠着小老婆在总督榻上一骑绝尘!」
梁指挥使道:「这几年在宣大升起来的这批人,要麽是舔杨顺的靛。要麽是舔杨顺后台严家的靛!」
「阳和卫所有个千户,不知怎的,跟小阁老的一个小妾攀上了亲。他拿了千户所一年的军饷去给那小妾送了礼。
「你们猜怎麽着?完事儿他就升了阳和卫指挥使!」
「这种靠舔上官和上官裙带升上去的边将能打仗嘛?有了边畔不得跟杨总督穿一条裤子,当缩头乌龟?」
「同样都是姓杨,另一位杨总督治宣大时,却是另外一番景象!那时我们边军的军纪严明,上下都有一股子不要命的狠劲!」
梁指挥使所说的「另一位杨总督」,显然指的是杨博。
梁指挥使的话越说越出圈,骂完了杨顺骂严家父子,骂完了严家父子,再下去恐怕要骂皇帝了。
林十三连忙岔开话题。他问许知州:「许老兄可知阴阳宗?我听说阴阳宗在宣府丶大同一带有十万宗众。」
「此等装神弄鬼骗钱财的假道宗,你们宣大地方官不管嘛?」」
许知州一声叹息:「想管。管不了。」
许知州喝了口酒,将「管不了」的原因娓娓道来:「边关土地贫瘠,产量少。以前都是朝廷拨给军囤粮备战。」
「近十几年来,朝廷拨给边军的军囤粮年年不足。有时只拨下来两三成。」
「军囤粮不足。遇到战事怎麽办?朝廷下旨『就地征粮」。说白了就是跟边关百姓强征。」
「边关百姓苦不堪言。朝廷又有明令,边关百姓逃亡者视同流民严惩不贷。」
「自古都是『百姓苦而妖孽出』。阴阳宗趁机笼络住了边关穷苦百姓。」
「穷苦百姓没活路。唯一的指望就是三清上仙下凡救苦救难。」
「我们这些地方官若严查阴阳宗,下大气力将它连根拔起,那岂不是要断了百姓的念想?恐有民变啊!」
「外敌强伺,若再有民变,那是要酿成第二次庚戌之变的!」
「没有办法,我们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阴阳宗做大。只要他们不明面上鼓动百姓造反,我们是不管的。」
林十三道:「原来如此。听说阴阳宗的伪宗主阎浩会飞天遁地,来无影去无踪?」
许知州答曰:「天下哪里有会飞天遁地的人?他不过是行迹隐秘一些,又有十万宗众迷信他,走到哪儿都有百姓帮他掩盖行踪罢了。」
张云听出了门道:「巡按路楷参沈炼勾结阎浩里通卖国。你是想捉阎浩为沈炼洗脱诬陷?」
林十三狡一笑:「错了,张公公。我这趟来是捉极品短翅灶蟋的。不是为谁洗脱什麽诬陷。」
张云心领神会:「啊,对对对。你是来捉虫的。」
林十三笑道:「最极品的短翅灶蟋产于宣府城外。故我明日便要启程去宣府。」
张云道:「这麽急,不多住两天?」
林十三将手中的一根羊肋放下:「今夜借贵衙歇个脚,明日黎明我们便出发张云提醒林十三:「宣府从地方官到边军将帅都是杨顺的人。你过去办差,
得跟他打好关系。」
「不然......边关险恶之地,钦差偶遇盗匪丶外虏遭截杀是常有的事。」
林十三道:「放心。我是去捉虫的,又不是去找他麻烦的。杨总督不会拿我当敌人。」
酒宴罢,林十三回到卧房,跟张伯丶孙越商议如何抓捕妖道阎浩。
林十三道:「按许知州所言,这阎浩不好捉啊。茫茫边关,本就不好寻人。
又牵扯到了百姓,捉他弄不好会酿成民变。」
张伯道:「现在愁也无用。南镇抚司管着边关军情事,在宣府蛰伏着一个暗桩百户所。等去了宣府,先跟城内的南司袍泽接上头。」
林十三颌首:「少掌柜已给了我与宣府南司袍泽联络的方式。」
孙越插话:「师父,那斗虫咱们真去捉嘛?」
林十三答:「那是咱们明面上的差事,当然要捉。至少要装出个样子给杨总督看。」
张伯授了授白胡须:「嘿,你如今是严家的座上宾,还结了亲。杨顺定拿你当自己人。这是你的优势,要善加利用。」
议完了事,林十三这京城肚肠吃不惯边关全羊宴,积了食。他到后衙中散步消食。
偶然间他看到沈炼坐在一棵杨树下。他的面前站着三个孩子。
三个孩子摇头晃脑,正在背文天祥的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上则为河岳,下则为日星。」
林十三走了过去:「沈经历。这三位是您的公子吧?」
沈炼颌首:「这是老大沈襄,这是老二沈衮,这是老三沈褒。你们三个,还不拜见京里来的林传奉?」
三个孩子齐齐拱手:「拜见林传奉。」
林十三道:「他们刚才背的是文天祥的正气歌?」
沈炼解释:「这是我们沈家的老规矩。睡前要背正气歌。」
林十三道:「原来是家学渊源。」
沈炼问:「你何时去宣府捉虫?
林十三答:「明日一早出发。沈经历,我劝您一句,最近这段时日您和三位公子一定要在镇监府里好好待着。」
沈炼笑道:「你怕我在外面被人下黑手弄死?」
林十三正色道:「沈经历切不可掉以轻心。那些人的狠辣手腕不亚于咱们锦衣卫。」
沈炼似有不满:「严家人就严家人。还『那些人』。你倒挺会避讳。」
林十三叹了声:「如今皇爷还要用严家。严家在朝堂上树大根深,不得不避讳啊。」
沈炼道:「放心。我沈炼属猫的,有九条命。他们想暗地里害我是痴心妄想。能杀我的只有皇上的圣旨!」
其实沈炼自上奏疏起,已经做好了被嘉靖帝下旨杀头的准备。他想让自己的死更有价值,而非死的轻于鸿毛。
以身入局,昂然赴死者,是为国士也。
夜深了,林十三回到卧房,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边关是险地,边军丘八心狼手黑,如狼似虎。
为沈炼洗冤,得罪严家。洗冤不成,嘉靖帝和陆炳那边又没法交差。
还有就是捉阎浩一事,此事本就难。若做的过激,还可能酿成民变。
难,难,真是难!
林十三转念一想:自古富贵险中求,
若我能捉到阎浩,在不酿成民变的前提下替朝廷除了阴阳宗这个祸害;为沈炼洗冤,再糊弄过严家.....
这功劳不比寻到白鹿小!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6/6443/516628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