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七章 冻死不折屋,饿死不虏掠
推荐阅读:重生60带空间、末日:我真不是土匪、我不是戏神、宦海官途、道教神话:我乃世间最后一位真仙、协议结婚,总裁妻子想假戏真做、问鼎:从一等功臣到权力巅峰、旧神之巅、收集末日、我儿明明是纨绔,咋成帝国之虎了、
皇帝出行的规划,都是早就定好的,是为了给地方充足的反应时间,不至于大家都失了体面,而上海知县姚光启,更是早就准备好了正义执行的哭驾,等待皇帝陛下来正义裁决,来满足皇帝的正义心。</P>
皇帝出巡,不能一片和和美美,一定要有问题,要不皇帝不是白来了吗但一定不能有大问题,一旦有了大问题就会牵连到自己的头上,官帽子、人头,都会丢。</P>
而这个任家,就在哭驾的范畴之内,属于既能满足正义心,又不至于牵连到他姚光启的头上。</P>
“任家和楚家,通倭、贩售阿片。”姚光启先把两个足以族诛的大罪名告诉了陛下,他俯首说道:“陛下,楚训孝不敢开罪任家,是因为,把人家任家惹急了,说不定明天他们楚家全家老少,就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了。”</P>
前内阁首辅谢迁死后,谢迁的家族就被流窜的倭寇给灭了满门,其案件之惨烈直达天听,甚至惊动了皇帝。</P>
楚家可没有什么前内阁首辅的长辈,自然不敢和通倭的任家造次。</P>
姚光启一五一十把自己调查到的情况,告诉了陛下,楚家的通倭,是任家介绍的,确切地说,这个任秋白是他们两家彻底合作的投名状,雷霆之怒株连九族的时候,一定会连累到他们楚家,变成了一条船上的人,才能放心做生意。</P>
任家和楚家的通倭,主要是往倭国运送粮食,因为倭国非常的缺粮,粮价极高,但大明律法禁止往倭国贩卖粮食,而贩卖粮食的路线非常古怪,整个路线是完全脱离了大明腹地。</P>
“也就是说,从元绪群岛拉上足够的粮食,虽然在通关文牒上,是运往松江府,但在离开了首里府的时候,就会向北,抵达了倭国,换取倭奴,运回元绪群岛,在棉兰老岛达沃城集散之后,这些奸商摇身一变,将获得的货物运送回大明换取白银”朱翊钧惊讶这条链路。</P>
这些人是真的会钻漏洞,这里面最大的风险,就是运粮船从首里府出发到抵达倭国这段路,只要这一段不会被发现,那么其他的航程,都是完全合法的!可以说是非常隐蔽了。</P>
“是的,一切的手续都是合法的,这还是去年大计的时候,和首里府第一次对账,才发现了不对的地方,去年自琉球那霸港流入大明的米粮少了整整一百三十万石,我们才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姚光启俯首说道。</P>
这个漏洞就是四大总督府市舶司的账目是独立审计的,而且审计的时候,朝廷更加关注督饷馆,这就涉及到了朝廷的岁收,而对于货物明细,就没有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去审计了,这种独立,其实是总督府制度建设不完整导致的。</P>
连殷正茂都要受吕宋士族的气,读书人的广泛缺乏,让总督府的账,本来就十分的稀碎,能把税抽明白,已经是竭尽全力了。</P>
当松江府和首里府对账的那一刻,这个不大不小的制度上的漏洞,就被发现了。</P>
一百三十万石的粮食,就是任家、楚家赚大钱的来源。</P>
“至于贩运阿片,则是楚家带着任家一起。”姚光启继续奏闻,贩卖阿片这买卖,则是楚家的独门绝活,任家之所以愿意让任秋白‘下嫁’,也是看上了阿片丰厚的利润。</P>
至于海防巡检的搜检他们根本不放在心上,因为这买卖做了几年了,都没出事,朝廷因为僵化,向来反应缓慢,在朝廷发现的时候,他们早就脱身了,或者干脆离开了大明,前往了元绪群岛,做千岛之国的国王,逍遥快活了。</P>
任家和楚家这个想法是极其正确的,但姚光启盯上了任家的时候,发现了任家不同寻常的举动,顺藤摸瓜,抓到了任家和楚家贩运阿片的铁证,人证物证俱全,铁证如山。</P>
“他们把阿片卖到了倭国…”姚光启奏闻了阿片的具体出处,相比较严防死守的大明腹地,不如送到倭国来的安全。</P>
通倭卖粮食、卖阿片给倭国,然后带走倭女和倭奴,这就是这个案件的古怪地方,需要皇帝处置,因为所有违法行为都是在海外发生,而且受害的是倭人。</P>
楚家人和任家人,打心底瞧不起大明军兵,大明水师一年220万银的军费,花了那么多钱,才杀了几个倭寇</P>
他们楚家和任家做这生意,一年能从倭国运三千到三千五百名倭奴和五百名以上的倭女,不比你大明水师来的效率</P>
他们从来不会想,他们能这么干,对倭人予取予夺,是因为水师在侧,让倭人不得不老老实实的接受他们的朘剥,否则恶劣的海贸环境之下,他们的船都到不了,到了也是被抢劫,海贸更是无从谈起了。</P>
这是这些势要豪右一贯的思维,所有的收获,都是依靠我自己的努力,从来没想过,脱离了大明这个环境,会是什么下场。</P>
“看起来,他们残害了倭人,但做买卖做生意是要赚钱的,阿片球在倭国才几个钱,又有多少人能吸食的起只有想方设法的打开大明的市场,才能获得泼天的富贵,看起来他们现在在霍霍倭人,但过不了多久,他们就该危害大明了。”朱翊钧眉头紧蹙的说道。</P>
商贾逐利,以利益为导向,尤其是做这种绝户买卖的,怎么可能有什么家国情怀最后还是祸害大明百姓,就以阿片为例,倭国才有多少势要豪右能够造的起这么贵的东西</P>
姚光启颇为诚恳的说道:“陛下,不是过不了多久,他们现在已经开始干了,海防巡检已经查获了几条船,上面有阿片,一共七箱,估计是为了试试大明海防巡检的稽查力度,这些船都和他们两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P>
朱翊钧听到这里,点头说道:“稽税、巩固证据、抓人吧。”</P>
“陛下,他们还干了点不是人的事儿。”姚光启眉头紧蹙的说道:“他们弄了个航海保险,弄得一地狼藉。”</P>
“哦”朱翊钧坐直了身子说道:“详细说说。”</P>
大明航海保险政策,是以安特卫普,也就尼德兰地区南方城市,保险商人的商业模式为蓝本构建,专门为了促进海贸发展推出的政策,而大明官衙的保险,主要集中在远洋商贸,水程在五万里以上,远洋距离的贸易保险,盈利大概只有3%左右。</P>
至于五万里以下的近海海贸保险,则交给了民间商人,任家和楚家,就是做的大明领海保险。</P>
得益于大明海事学堂、舰船设计院的建设,大明回航率累年递增,从最开始的八成,增加到了现在的九成半,而大明领海保险业务因为大明领海的安全,可谓是稳赚不赔。</P>
任家和楚家搞得一地狼藉,玩法,可谓是非常的恶心,主要是任家。</P>
任家从来不自己出面,而是在街面上寻找一个经纪买办,而且还多数找的是外地人,不是松江府本地人,这样跑路的时候,就找不到人了,以价格低廉、赔付高为主要竞争手段,给兜售保险的业务员,极高的权限,业务员在兜售的时候,往往利用自己的权限,给出返点的许诺,除了返点之外,就是承诺高昂的利润。</P>
到这一步,其实这个买卖,已经脱离了保险本身的定义,这些业务员开口就是回报率,一年五六个点都是少的,而且是非常有说服力的,因为这些银子都会以高昂的利息借出去,与其说是保险,不如说是集资、借贷的当铺生意。</P>
在集资足够多的时候,外地的经纪买办拿到一笔丰厚的报酬,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而业务员们也很清楚自己干的什么,当经纪买办消失的时候,也会隐姓埋名,甚至是改头换面,换一家继续干。</P>
真正拿到了大笔银子的任家,反倒是隐藏在幕后,这也是这些年,任家的地盘越来越大,银子越来越多的原因,苦哈哈的办工坊、累死累活的海贸,哪里有搞这种集资、放贷来钱快</P>
“这搞得松江府的海商,一直在跟申巡抚吵架,要官险专营,推出领海、内河漕运保险来,不要再让这些财迷心窍的家伙,破坏保险市场,破坏营商环境了。”姚光启颇为感慨的说道。</P>
朝廷的官险只有远洋保险,没有领海、内河漕运的保险,甚至申时行就没跟朝廷提出过设立。</P>
因为在申时行看来,这块领域应该让给民间,防止民间批评朝廷聚敛过甚,除了风力舆论的顾虑之外,则是人力有限,大明能把远洋保险处理清楚,已经倾尽全力了,至于规模更大的领海、内河漕运,朝廷真的要管,付出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实在是太大了。</P>
结果民间保险乱糟糟,松江海商天天跟申时行吵架,要求朝廷管一管这乱糟糟的市场。</P>
“管的时候,嫌管得宽,不管的时候,又嫌乱,这帮家伙,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明白,不能既要又要呢”朱翊钧叹了口气,他和申时行的倾向是一致的,朝廷管不了那么多,哪有那么多算学人才。</P>
姚光启低声问道:“他们愿意提高保费,陛下官险本来就是最贵的了,也不行吗”</P>
“不行。”朱翊钧再摇头,他略显无奈的说道:“这不是保费的问题,朝廷也是由具体的个体组成的,能做到这个程度,也是松江地面官员上下一心,竭力尽心做事的结果了。”</P>
每一条三桅夹板舰需要五百银,这是五万里以上,十万里以下,而十万里以上,是按航程算的,更加昂贵,要数千银乃至上万银,提高保费看起来美好,但算学人才是需要培养的,这种乱象,还要持续很久。</P>
而且最重要的就是避免官险无限制的过度膨胀,进而导致臃肿问题的恶化。</P>
“在矛盾中,不断寻找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以至冲和,朝廷只能抓到一例处置一例,尽量让事情不过分的恶化。”朱翊钧没有力求任何政令的尽善尽美,而是选择了理性。</P>
“臣遵旨。”姚光启俯首领命,他略微有些怅然,发展的路上,不只有鲜花,还有荆棘。</P>
姚光启眼下就遇到了一件非常棘手的事儿,八月是松江府台风天最严重的一个月,这个月,又有很多船只,再也回不了新港了,沉没在了漫天风雨之中,永远留在了大洋,皇帝陛下因为大雨天,都无法出门。</P>
又会有一堆的打着保险名头的集资者要暴雷了,那些损失了本金的海商、失去了家人的水手亲眷、损失了货物的商贾,一定会把大明衙门给堵了,希望朝廷能给他们做主,主持公道,而那些卷了款逃跑的经纪买办,本就是改名换姓的业务员,基本上找不到。</P>
保险也好,交易行也罢,这些东西,一旦发展到盈利为导向,集资大于做事的时候,这些社会矛盾就会爆发。</P>
在万历维新进行到第十三个年头的时候,大明现在面临的所有问题,都是新的挑战,需要在这些挑战之中,不断地寻找冲和之道。</P>
大明在经济上存在着两个派别,一个主张更多的货物,一个主张更多的货币,大抵就是务实派和务虚派,显而易见,主张更多货币的务虚派,赚银子的速度更快,而且承担的风险更小,习惯了赚快钱,就再也不会愿意去赚慢钱了。</P>
看到务虚派能赚这么多银子,务实派也会慢慢变成务虚派,最后整个松江府都变成群魔乱舞之地。</P>
姚光启不知道如何是好,而大明皇帝似乎也不打算过分的干涉松江府的变化,这里是大明新政的试验田,也是大明国朝经济上,最大、最重要的战场。</P>
任家和楚家倒了血霉!这是上海县百姓马上就知道的事情。</P>
当天缇骑带着衙役们就把两家给再次围住,而后开始抓人,不是踏平,而是抄家,很快衙门就贴了榜,公示了两家的犯罪事实,证据十分确凿,尤其是任家以保险的名义搞集资、地下钱庄放钱这些,都是波及甚广,受害者极多,路边的狗,见到了都得啐两口再走。</P>
任家和楚家犯罪的事实,是十分清楚的,民间普遍都非常认可,但上海县有传言,任家和楚家倒了霉,是大将军戚继光在皇帝面前,狠狠的参了他们一本,因为楚家的大公子楚中天,得罪了不能得罪的贵人,才招惹了祸患。</P>
上海县百姓无不拍手称快,戚继光虽然到北衙近二十年了,但还是那个急公好义的戚继光,遇到了不平事,就要处置,而那个胡闹的黄公子,虽然纨绔了些、喜欢仗势欺人了些,但在纨绔的时候,维护了公平和正义。</P>
相比较公平正义得到了实现、大明这架庞大的国朝机器的纠错机制还在顺畅运行,民间普遍更相信‘得罪了不能得罪的人’这个剧本,觉得这个剧本更加合理。</P>
北衙意见篓子林辅成,回到了自己老家松江府,但是他已经完全不认识这里了,走在街上都有些迷茫,离开日久,那些熟悉的街道,全都已经翻新,青石街道也都是硬化后的路面,路边的行道树都已经亭亭如盖。</P>
这种陌生,让林辅成参加上海县燕铮楼聚谈的时候,又又又一次迟到了,上海县比北衙还要豪奢,注定了上海县比北衙还要堵,林辅成被堵住后,自己下了车步行前往燕铮楼,结果迷了方向,绕了个大圈子,所以晚到了一些。</P>
“诸位海涵,海涵,许久没有回来,在这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上海县,都迷路了。”林辅成对着四方拱手,而后大咧咧的坐下,看向了台上的三个人,笑着对李贽问道:“这二位是”</P>
“这一位是闻道先生马经纶,这一位是公安派阳春社袁宗道。”李贽介绍了来人,这个马经纶是个举人,而且马上要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了,而袁宗道这是公安派三袁之一,都是有名的意见篓子。</P>
林辅成看了一圈戏台下,都是松江府的才子,让林辅成比较意外的是,除了才子,还有佳人,几乎每个才子都带着女伴,这和过往聚谈的氛围完全不同。</P>
一群大老爷们搞聚谈,很容易喊出你们的家人也很苦吧这类的口号来,所以,大明的聚谈,必须要携带佳人才能参加,防止气氛过于严肃。</P>
林辅成叹了口气,这帮才子佳人,个个争奇斗艳,他们压根就是来斗富的,看看身上那一大堆的零碎,就知道,这些才子们的心思,根本不在要聚谈的内容上,而是在这些佳人身上,如何在佳人面前压别人一头,才是他们参加聚谈的目的。</P>
不过也好,每个人入场都是要买票的,聚谈是要花钱才能来的。</P>
李贽的神情非常放松,因为天字号包厢窗户是关着的,证明里面没人,大明皇帝今天的行程是去阅视松江府铁马厂,姚光启来到了上海县,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悬而未决的松江府铁马厂,落户到了上海县。</P>
华亭、青浦、上海、浦东四个地方,争抢这个铁马厂,姚光启凭借着自己和工党党魁王崇古的特殊关系,获得了铁马厂落户上海县,这可是皇帝都亲自关心的项目。</P>
姚光启能力出众,把这个铁马厂弄得有声有色,已经可以生产升平三号,三十匹、十六匹、十匹马力三种类型的铁马,每年预计产量达到了一千台。</P>
皇帝不在,林辅成就是口出狂言,也不会被皇帝给亲自听去了。</P>
“林大师来的刚好,我们刚才在讨论,大明兴文匽武。”马经纶颇为平静的说道:“我是老学究,我还是觉得兴文匽武,乃是定国安邦之策,兴文匽武没错。”</P>
袁宗道点头说道:“我的观点和闻道先生是一致的,若有朝一日金榜题名,到了万岁面前,我也是这个说法,兴文匽武,对国朝有益,振武,适可为止的好,再给更多,就会有麻烦。”</P>
李贽有点无法说服马经纶和袁宗道,这两位,十分的固执。</P>
“我认可二位的观点,的确,兴文匽武没错。”林辅成非常认可的点头说道,这是他一贯的聚谈方式,肯定并且支持对方的观点。</P>
“我认为兴文匽武没错,是因为历朝历代,汉唐宋明,无论制度如何变化,都有一个共同的认知,那就是大一统,不是大一统的两宋,被我明文人嘲弄的体无完肤。”林辅成首先表明了自己为何支持,是有非常明确原因的。</P>
大明的士大夫动辄远迈汉唐,对两宋的态度,多数是吸收经验教训的批评为主。</P>
“额,大一统和兴文匽武有什么关联吗”马经纶有点懵,他和袁宗道的论点,多数都是站在了侠以武犯禁之上,武夫的权力过于强横,就会影响江山的稳固,对皇帝形成直接威胁,左右朝堂政令执行。</P>
这林辅成一上来,就把问题上升到了大一统的高度来,搞得马经纶都有点惊慌。</P>
这个格局是不是有点太大了</P>
“为什么历朝历代都强调大一统这个大多数人的认知是怎么来的呢”林辅成看向了所有人,开口说道:“因为大一统就意味着稳定,就意味着边疆稳固,腹地不会发生强度很高的战争,意味着万民的生活能够基本维持下去,宁做盛世犬,不做乱世人。”</P>
“北宋末年,有一个女诗人,名叫李清照,她的前半生无忧无虑,一如她那首诗,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可是这世道忽然就变了,金兵来了,到了晚年,她的境遇也如她那首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P>
为何要大一统,因为边疆会稳固,腹地不会发生大规模的战争,生活就会安定,当天倾地覆时候,哪怕是势要豪右出身的李清照,也会过的无比凄惨。</P>
倾巢之下,安有完卵。</P>
林辅成极为感慨的说道:“历朝历代,军兵,都是不稳定的一部分,我们看一看先秦到现在的军兵吧,先秦时,春秋战国无义战,动辄举国之力兴兵征伐,万民凋零,到了汉时,这日子终于安稳了下来,这军兵就成了世家的鹰犬,西汉末年,王莽篡汉,东汉末年,十八路诸侯烽火狼烟,不就是世家掌强兵吗”</P>
“汉以强亡,汉的确很强,可是,生灵涂炭。”</P>
“两晋时候,司马家引了胡人充实中原,因为战乱造成了极大的人口短缺,结果闹出了永嘉之乱,西晋两个皇帝被俘。”</P>
“魏晋南北朝,荒唐了数百年,终于到了隋唐,以府兵制为主的关陇世家逐渐崛起,隋唐的建立,随着科举制的建立和完善,世家虽然仍然有着莫大的影响力,但已经今非昔比,直到唐中晚期,黄巢彻底把世家扫进了垃圾堆里。”</P>
“可唐朝末年,五代十国,军兵强横,闹出了多大的乱子来不必细说,以至于到了两宋,矫枉过正,在两宋朝廷眼里,武将、武人的威胁,比胡人的威胁还要大,最终闹得天下亡于胡虏之手。”</P>
“该不该兴文匽武,该。”</P>
林辅成十分简单的梳理了下,为何大一统和兴文匽武会联系在一起,大一统是人们追求稳定美好生活的共识,军兵作为不稳定因素,兴文匽武,成了必然,这是历史教训,魏晋南北朝足够的荒唐,一点都不美好,五代十国,所有人都可能成为军粮。</P>
“林大师,高见啊!”马经纶十分诚恳的说道。</P>
林辅成继续说道:“其实北宋灭亡,宋钦宗和宋徽宗北狩之后,在山河破碎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以岳飞为代表的底层出身的武将,开始寻找军兵在江山社稷中的意义,而且岳飞找到了,在目标上,是收拾旧山河,在军纪上,提出:冻死不拆屋,饿死不虏掠。”</P>
“本来,关于军兵社会地位、权利、责任、义务的思辨和演化,应该在南宋初年的绍兴年间完成,岳飞做得很好,神武后军军纪严明,能征善战,如果绍兴十年,没有那十二道金牌,大宋军重新夺回京城,以严格的军纪来约束军兵,保家卫国的义务深入人心,演化就可以成功了。”</P>
“但是这一切,因为宋高宗在惯性之下,对军兵天然不信任,一切的一切,在绍兴十一年,宋高宗下旨将岳飞处死的时候,戛然而止了。”</P>
马经纶和袁宗道互相看了一眼,林辅成这话,他们听出了些别的味道来。</P>
“军纪不良,四处杀良冒功、打家劫舍、兵过如篦的军兵,当然要兴文匽武,可是军纪严明,甚至连被人打了,都不肯还手,只因为对方是民,比如秦忠科;别说打家劫舍,甚至愿意以血肉之躯,抗天地之力,比如出巡抗汛的浙江九营,这样的军兵,就不该兴文匽武。”</P>
林辅成非常肯定的说道:“既然履行了义务,就该享受应得的权利。”
皇帝出巡,不能一片和和美美,一定要有问题,要不皇帝不是白来了吗但一定不能有大问题,一旦有了大问题就会牵连到自己的头上,官帽子、人头,都会丢。</P>
而这个任家,就在哭驾的范畴之内,属于既能满足正义心,又不至于牵连到他姚光启的头上。</P>
“任家和楚家,通倭、贩售阿片。”姚光启先把两个足以族诛的大罪名告诉了陛下,他俯首说道:“陛下,楚训孝不敢开罪任家,是因为,把人家任家惹急了,说不定明天他们楚家全家老少,就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了。”</P>
前内阁首辅谢迁死后,谢迁的家族就被流窜的倭寇给灭了满门,其案件之惨烈直达天听,甚至惊动了皇帝。</P>
楚家可没有什么前内阁首辅的长辈,自然不敢和通倭的任家造次。</P>
姚光启一五一十把自己调查到的情况,告诉了陛下,楚家的通倭,是任家介绍的,确切地说,这个任秋白是他们两家彻底合作的投名状,雷霆之怒株连九族的时候,一定会连累到他们楚家,变成了一条船上的人,才能放心做生意。</P>
任家和楚家的通倭,主要是往倭国运送粮食,因为倭国非常的缺粮,粮价极高,但大明律法禁止往倭国贩卖粮食,而贩卖粮食的路线非常古怪,整个路线是完全脱离了大明腹地。</P>
“也就是说,从元绪群岛拉上足够的粮食,虽然在通关文牒上,是运往松江府,但在离开了首里府的时候,就会向北,抵达了倭国,换取倭奴,运回元绪群岛,在棉兰老岛达沃城集散之后,这些奸商摇身一变,将获得的货物运送回大明换取白银”朱翊钧惊讶这条链路。</P>
这些人是真的会钻漏洞,这里面最大的风险,就是运粮船从首里府出发到抵达倭国这段路,只要这一段不会被发现,那么其他的航程,都是完全合法的!可以说是非常隐蔽了。</P>
“是的,一切的手续都是合法的,这还是去年大计的时候,和首里府第一次对账,才发现了不对的地方,去年自琉球那霸港流入大明的米粮少了整整一百三十万石,我们才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姚光启俯首说道。</P>
这个漏洞就是四大总督府市舶司的账目是独立审计的,而且审计的时候,朝廷更加关注督饷馆,这就涉及到了朝廷的岁收,而对于货物明细,就没有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去审计了,这种独立,其实是总督府制度建设不完整导致的。</P>
连殷正茂都要受吕宋士族的气,读书人的广泛缺乏,让总督府的账,本来就十分的稀碎,能把税抽明白,已经是竭尽全力了。</P>
当松江府和首里府对账的那一刻,这个不大不小的制度上的漏洞,就被发现了。</P>
一百三十万石的粮食,就是任家、楚家赚大钱的来源。</P>
“至于贩运阿片,则是楚家带着任家一起。”姚光启继续奏闻,贩卖阿片这买卖,则是楚家的独门绝活,任家之所以愿意让任秋白‘下嫁’,也是看上了阿片丰厚的利润。</P>
至于海防巡检的搜检他们根本不放在心上,因为这买卖做了几年了,都没出事,朝廷因为僵化,向来反应缓慢,在朝廷发现的时候,他们早就脱身了,或者干脆离开了大明,前往了元绪群岛,做千岛之国的国王,逍遥快活了。</P>
任家和楚家这个想法是极其正确的,但姚光启盯上了任家的时候,发现了任家不同寻常的举动,顺藤摸瓜,抓到了任家和楚家贩运阿片的铁证,人证物证俱全,铁证如山。</P>
“他们把阿片卖到了倭国…”姚光启奏闻了阿片的具体出处,相比较严防死守的大明腹地,不如送到倭国来的安全。</P>
通倭卖粮食、卖阿片给倭国,然后带走倭女和倭奴,这就是这个案件的古怪地方,需要皇帝处置,因为所有违法行为都是在海外发生,而且受害的是倭人。</P>
楚家人和任家人,打心底瞧不起大明军兵,大明水师一年220万银的军费,花了那么多钱,才杀了几个倭寇</P>
他们楚家和任家做这生意,一年能从倭国运三千到三千五百名倭奴和五百名以上的倭女,不比你大明水师来的效率</P>
他们从来不会想,他们能这么干,对倭人予取予夺,是因为水师在侧,让倭人不得不老老实实的接受他们的朘剥,否则恶劣的海贸环境之下,他们的船都到不了,到了也是被抢劫,海贸更是无从谈起了。</P>
这是这些势要豪右一贯的思维,所有的收获,都是依靠我自己的努力,从来没想过,脱离了大明这个环境,会是什么下场。</P>
“看起来,他们残害了倭人,但做买卖做生意是要赚钱的,阿片球在倭国才几个钱,又有多少人能吸食的起只有想方设法的打开大明的市场,才能获得泼天的富贵,看起来他们现在在霍霍倭人,但过不了多久,他们就该危害大明了。”朱翊钧眉头紧蹙的说道。</P>
商贾逐利,以利益为导向,尤其是做这种绝户买卖的,怎么可能有什么家国情怀最后还是祸害大明百姓,就以阿片为例,倭国才有多少势要豪右能够造的起这么贵的东西</P>
姚光启颇为诚恳的说道:“陛下,不是过不了多久,他们现在已经开始干了,海防巡检已经查获了几条船,上面有阿片,一共七箱,估计是为了试试大明海防巡检的稽查力度,这些船都和他们两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P>
朱翊钧听到这里,点头说道:“稽税、巩固证据、抓人吧。”</P>
“陛下,他们还干了点不是人的事儿。”姚光启眉头紧蹙的说道:“他们弄了个航海保险,弄得一地狼藉。”</P>
“哦”朱翊钧坐直了身子说道:“详细说说。”</P>
大明航海保险政策,是以安特卫普,也就尼德兰地区南方城市,保险商人的商业模式为蓝本构建,专门为了促进海贸发展推出的政策,而大明官衙的保险,主要集中在远洋商贸,水程在五万里以上,远洋距离的贸易保险,盈利大概只有3%左右。</P>
至于五万里以下的近海海贸保险,则交给了民间商人,任家和楚家,就是做的大明领海保险。</P>
得益于大明海事学堂、舰船设计院的建设,大明回航率累年递增,从最开始的八成,增加到了现在的九成半,而大明领海保险业务因为大明领海的安全,可谓是稳赚不赔。</P>
任家和楚家搞得一地狼藉,玩法,可谓是非常的恶心,主要是任家。</P>
任家从来不自己出面,而是在街面上寻找一个经纪买办,而且还多数找的是外地人,不是松江府本地人,这样跑路的时候,就找不到人了,以价格低廉、赔付高为主要竞争手段,给兜售保险的业务员,极高的权限,业务员在兜售的时候,往往利用自己的权限,给出返点的许诺,除了返点之外,就是承诺高昂的利润。</P>
到这一步,其实这个买卖,已经脱离了保险本身的定义,这些业务员开口就是回报率,一年五六个点都是少的,而且是非常有说服力的,因为这些银子都会以高昂的利息借出去,与其说是保险,不如说是集资、借贷的当铺生意。</P>
在集资足够多的时候,外地的经纪买办拿到一笔丰厚的报酬,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而业务员们也很清楚自己干的什么,当经纪买办消失的时候,也会隐姓埋名,甚至是改头换面,换一家继续干。</P>
真正拿到了大笔银子的任家,反倒是隐藏在幕后,这也是这些年,任家的地盘越来越大,银子越来越多的原因,苦哈哈的办工坊、累死累活的海贸,哪里有搞这种集资、放贷来钱快</P>
“这搞得松江府的海商,一直在跟申巡抚吵架,要官险专营,推出领海、内河漕运保险来,不要再让这些财迷心窍的家伙,破坏保险市场,破坏营商环境了。”姚光启颇为感慨的说道。</P>
朝廷的官险只有远洋保险,没有领海、内河漕运的保险,甚至申时行就没跟朝廷提出过设立。</P>
因为在申时行看来,这块领域应该让给民间,防止民间批评朝廷聚敛过甚,除了风力舆论的顾虑之外,则是人力有限,大明能把远洋保险处理清楚,已经倾尽全力了,至于规模更大的领海、内河漕运,朝廷真的要管,付出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实在是太大了。</P>
结果民间保险乱糟糟,松江海商天天跟申时行吵架,要求朝廷管一管这乱糟糟的市场。</P>
“管的时候,嫌管得宽,不管的时候,又嫌乱,这帮家伙,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明白,不能既要又要呢”朱翊钧叹了口气,他和申时行的倾向是一致的,朝廷管不了那么多,哪有那么多算学人才。</P>
姚光启低声问道:“他们愿意提高保费,陛下官险本来就是最贵的了,也不行吗”</P>
“不行。”朱翊钧再摇头,他略显无奈的说道:“这不是保费的问题,朝廷也是由具体的个体组成的,能做到这个程度,也是松江地面官员上下一心,竭力尽心做事的结果了。”</P>
每一条三桅夹板舰需要五百银,这是五万里以上,十万里以下,而十万里以上,是按航程算的,更加昂贵,要数千银乃至上万银,提高保费看起来美好,但算学人才是需要培养的,这种乱象,还要持续很久。</P>
而且最重要的就是避免官险无限制的过度膨胀,进而导致臃肿问题的恶化。</P>
“在矛盾中,不断寻找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以至冲和,朝廷只能抓到一例处置一例,尽量让事情不过分的恶化。”朱翊钧没有力求任何政令的尽善尽美,而是选择了理性。</P>
“臣遵旨。”姚光启俯首领命,他略微有些怅然,发展的路上,不只有鲜花,还有荆棘。</P>
姚光启眼下就遇到了一件非常棘手的事儿,八月是松江府台风天最严重的一个月,这个月,又有很多船只,再也回不了新港了,沉没在了漫天风雨之中,永远留在了大洋,皇帝陛下因为大雨天,都无法出门。</P>
又会有一堆的打着保险名头的集资者要暴雷了,那些损失了本金的海商、失去了家人的水手亲眷、损失了货物的商贾,一定会把大明衙门给堵了,希望朝廷能给他们做主,主持公道,而那些卷了款逃跑的经纪买办,本就是改名换姓的业务员,基本上找不到。</P>
保险也好,交易行也罢,这些东西,一旦发展到盈利为导向,集资大于做事的时候,这些社会矛盾就会爆发。</P>
在万历维新进行到第十三个年头的时候,大明现在面临的所有问题,都是新的挑战,需要在这些挑战之中,不断地寻找冲和之道。</P>
大明在经济上存在着两个派别,一个主张更多的货物,一个主张更多的货币,大抵就是务实派和务虚派,显而易见,主张更多货币的务虚派,赚银子的速度更快,而且承担的风险更小,习惯了赚快钱,就再也不会愿意去赚慢钱了。</P>
看到务虚派能赚这么多银子,务实派也会慢慢变成务虚派,最后整个松江府都变成群魔乱舞之地。</P>
姚光启不知道如何是好,而大明皇帝似乎也不打算过分的干涉松江府的变化,这里是大明新政的试验田,也是大明国朝经济上,最大、最重要的战场。</P>
任家和楚家倒了血霉!这是上海县百姓马上就知道的事情。</P>
当天缇骑带着衙役们就把两家给再次围住,而后开始抓人,不是踏平,而是抄家,很快衙门就贴了榜,公示了两家的犯罪事实,证据十分确凿,尤其是任家以保险的名义搞集资、地下钱庄放钱这些,都是波及甚广,受害者极多,路边的狗,见到了都得啐两口再走。</P>
任家和楚家犯罪的事实,是十分清楚的,民间普遍都非常认可,但上海县有传言,任家和楚家倒了霉,是大将军戚继光在皇帝面前,狠狠的参了他们一本,因为楚家的大公子楚中天,得罪了不能得罪的贵人,才招惹了祸患。</P>
上海县百姓无不拍手称快,戚继光虽然到北衙近二十年了,但还是那个急公好义的戚继光,遇到了不平事,就要处置,而那个胡闹的黄公子,虽然纨绔了些、喜欢仗势欺人了些,但在纨绔的时候,维护了公平和正义。</P>
相比较公平正义得到了实现、大明这架庞大的国朝机器的纠错机制还在顺畅运行,民间普遍更相信‘得罪了不能得罪的人’这个剧本,觉得这个剧本更加合理。</P>
北衙意见篓子林辅成,回到了自己老家松江府,但是他已经完全不认识这里了,走在街上都有些迷茫,离开日久,那些熟悉的街道,全都已经翻新,青石街道也都是硬化后的路面,路边的行道树都已经亭亭如盖。</P>
这种陌生,让林辅成参加上海县燕铮楼聚谈的时候,又又又一次迟到了,上海县比北衙还要豪奢,注定了上海县比北衙还要堵,林辅成被堵住后,自己下了车步行前往燕铮楼,结果迷了方向,绕了个大圈子,所以晚到了一些。</P>
“诸位海涵,海涵,许久没有回来,在这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上海县,都迷路了。”林辅成对着四方拱手,而后大咧咧的坐下,看向了台上的三个人,笑着对李贽问道:“这二位是”</P>
“这一位是闻道先生马经纶,这一位是公安派阳春社袁宗道。”李贽介绍了来人,这个马经纶是个举人,而且马上要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了,而袁宗道这是公安派三袁之一,都是有名的意见篓子。</P>
林辅成看了一圈戏台下,都是松江府的才子,让林辅成比较意外的是,除了才子,还有佳人,几乎每个才子都带着女伴,这和过往聚谈的氛围完全不同。</P>
一群大老爷们搞聚谈,很容易喊出你们的家人也很苦吧这类的口号来,所以,大明的聚谈,必须要携带佳人才能参加,防止气氛过于严肃。</P>
林辅成叹了口气,这帮才子佳人,个个争奇斗艳,他们压根就是来斗富的,看看身上那一大堆的零碎,就知道,这些才子们的心思,根本不在要聚谈的内容上,而是在这些佳人身上,如何在佳人面前压别人一头,才是他们参加聚谈的目的。</P>
不过也好,每个人入场都是要买票的,聚谈是要花钱才能来的。</P>
李贽的神情非常放松,因为天字号包厢窗户是关着的,证明里面没人,大明皇帝今天的行程是去阅视松江府铁马厂,姚光启来到了上海县,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悬而未决的松江府铁马厂,落户到了上海县。</P>
华亭、青浦、上海、浦东四个地方,争抢这个铁马厂,姚光启凭借着自己和工党党魁王崇古的特殊关系,获得了铁马厂落户上海县,这可是皇帝都亲自关心的项目。</P>
姚光启能力出众,把这个铁马厂弄得有声有色,已经可以生产升平三号,三十匹、十六匹、十匹马力三种类型的铁马,每年预计产量达到了一千台。</P>
皇帝不在,林辅成就是口出狂言,也不会被皇帝给亲自听去了。</P>
“林大师来的刚好,我们刚才在讨论,大明兴文匽武。”马经纶颇为平静的说道:“我是老学究,我还是觉得兴文匽武,乃是定国安邦之策,兴文匽武没错。”</P>
袁宗道点头说道:“我的观点和闻道先生是一致的,若有朝一日金榜题名,到了万岁面前,我也是这个说法,兴文匽武,对国朝有益,振武,适可为止的好,再给更多,就会有麻烦。”</P>
李贽有点无法说服马经纶和袁宗道,这两位,十分的固执。</P>
“我认可二位的观点,的确,兴文匽武没错。”林辅成非常认可的点头说道,这是他一贯的聚谈方式,肯定并且支持对方的观点。</P>
“我认为兴文匽武没错,是因为历朝历代,汉唐宋明,无论制度如何变化,都有一个共同的认知,那就是大一统,不是大一统的两宋,被我明文人嘲弄的体无完肤。”林辅成首先表明了自己为何支持,是有非常明确原因的。</P>
大明的士大夫动辄远迈汉唐,对两宋的态度,多数是吸收经验教训的批评为主。</P>
“额,大一统和兴文匽武有什么关联吗”马经纶有点懵,他和袁宗道的论点,多数都是站在了侠以武犯禁之上,武夫的权力过于强横,就会影响江山的稳固,对皇帝形成直接威胁,左右朝堂政令执行。</P>
这林辅成一上来,就把问题上升到了大一统的高度来,搞得马经纶都有点惊慌。</P>
这个格局是不是有点太大了</P>
“为什么历朝历代都强调大一统这个大多数人的认知是怎么来的呢”林辅成看向了所有人,开口说道:“因为大一统就意味着稳定,就意味着边疆稳固,腹地不会发生强度很高的战争,意味着万民的生活能够基本维持下去,宁做盛世犬,不做乱世人。”</P>
“北宋末年,有一个女诗人,名叫李清照,她的前半生无忧无虑,一如她那首诗,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可是这世道忽然就变了,金兵来了,到了晚年,她的境遇也如她那首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P>
为何要大一统,因为边疆会稳固,腹地不会发生大规模的战争,生活就会安定,当天倾地覆时候,哪怕是势要豪右出身的李清照,也会过的无比凄惨。</P>
倾巢之下,安有完卵。</P>
林辅成极为感慨的说道:“历朝历代,军兵,都是不稳定的一部分,我们看一看先秦到现在的军兵吧,先秦时,春秋战国无义战,动辄举国之力兴兵征伐,万民凋零,到了汉时,这日子终于安稳了下来,这军兵就成了世家的鹰犬,西汉末年,王莽篡汉,东汉末年,十八路诸侯烽火狼烟,不就是世家掌强兵吗”</P>
“汉以强亡,汉的确很强,可是,生灵涂炭。”</P>
“两晋时候,司马家引了胡人充实中原,因为战乱造成了极大的人口短缺,结果闹出了永嘉之乱,西晋两个皇帝被俘。”</P>
“魏晋南北朝,荒唐了数百年,终于到了隋唐,以府兵制为主的关陇世家逐渐崛起,隋唐的建立,随着科举制的建立和完善,世家虽然仍然有着莫大的影响力,但已经今非昔比,直到唐中晚期,黄巢彻底把世家扫进了垃圾堆里。”</P>
“可唐朝末年,五代十国,军兵强横,闹出了多大的乱子来不必细说,以至于到了两宋,矫枉过正,在两宋朝廷眼里,武将、武人的威胁,比胡人的威胁还要大,最终闹得天下亡于胡虏之手。”</P>
“该不该兴文匽武,该。”</P>
林辅成十分简单的梳理了下,为何大一统和兴文匽武会联系在一起,大一统是人们追求稳定美好生活的共识,军兵作为不稳定因素,兴文匽武,成了必然,这是历史教训,魏晋南北朝足够的荒唐,一点都不美好,五代十国,所有人都可能成为军粮。</P>
“林大师,高见啊!”马经纶十分诚恳的说道。</P>
林辅成继续说道:“其实北宋灭亡,宋钦宗和宋徽宗北狩之后,在山河破碎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以岳飞为代表的底层出身的武将,开始寻找军兵在江山社稷中的意义,而且岳飞找到了,在目标上,是收拾旧山河,在军纪上,提出:冻死不拆屋,饿死不虏掠。”</P>
“本来,关于军兵社会地位、权利、责任、义务的思辨和演化,应该在南宋初年的绍兴年间完成,岳飞做得很好,神武后军军纪严明,能征善战,如果绍兴十年,没有那十二道金牌,大宋军重新夺回京城,以严格的军纪来约束军兵,保家卫国的义务深入人心,演化就可以成功了。”</P>
“但是这一切,因为宋高宗在惯性之下,对军兵天然不信任,一切的一切,在绍兴十一年,宋高宗下旨将岳飞处死的时候,戛然而止了。”</P>
马经纶和袁宗道互相看了一眼,林辅成这话,他们听出了些别的味道来。</P>
“军纪不良,四处杀良冒功、打家劫舍、兵过如篦的军兵,当然要兴文匽武,可是军纪严明,甚至连被人打了,都不肯还手,只因为对方是民,比如秦忠科;别说打家劫舍,甚至愿意以血肉之躯,抗天地之力,比如出巡抗汛的浙江九营,这样的军兵,就不该兴文匽武。”</P>
林辅成非常肯定的说道:“既然履行了义务,就该享受应得的权利。”
本文网址:http://www.shuqig.com/xs/6/6663/511850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shuqi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